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Planning》2015,(21):34-35
目的:观察无症状性高尿酸血症患者血浆脂联素和抵抗素水平,并与相似年龄、BMI的健康对照组相比较。方法:选取39例无症状性高尿酸血症男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均为初诊患者,未接受药物和饮食治疗。选取39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收集两组血浆标本,利用ELISA技术检测脂联素和抵抗素水平。结果:高尿酸血症组血浆脂联素水平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4.16±1.95)μg/m L vs(13.37±5.10)μg/m L,P<0.01],而抵抗素的水平则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12.53±4.28)ng/m L vs(5.93±3.71)ng/m L,P<0.01]。脂联素与血尿酸水平呈负相关,而抵抗素则与血尿酸水平呈正相关。结论:无症状性高尿酸血症患者的血浆脂联素水平降低,而抵抗素的水平升高,提示高血尿酸可能参与代谢综合征的进程。  相似文献   

2.
李文  杨嫒  王萍  胡晓 《矿产勘查》2011,(3):5-7,12
目的建立一种同时测定大鼠蛇床子素和欧前胡素的血药浓度的方法。方法采用迪马Diamonsil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水=70∶30(v/v),流速为1.0 mL·min^-1,紫外检测波长为320 nm,米非司酮为内标。取大鼠血样90μL进行血浆样品的处理,测定大鼠血浆中蛇床子素和欧前胡素的色谱行为、标准曲线、提取回收率、精密度和准确度、稳定性等。结果蛇床子素、欧前胡素在大鼠血浆中质量浓度测定方法的线性范围分别为10.94~700.00μg·L^-1和15.63~1 000.00μg·L^-1,线性关系均良好(r=0.999 8、0.999 9,均P〈0.05)。大鼠血浆蛇床子素、欧前胡素最低可定量的质量浓度分别为10.94、15.63μg·L^-1(以s/n〉4计)。大鼠血浆蛇床子素、欧前胡素低、中、高质量浓度的提取回收率分别为98.96%、95.30%、94.88%和98.23%、98.94%、97.99%,大鼠血浆蛇床子素和欧前胡素低、中、高质量浓度的RSD均〈15%。结论建立HPLC法具有检测简便、灵敏度高等优点,可快速、可靠地检测大鼠蛇床子素和欧前胡素的血药浓度。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5,(4)
目的探讨血清中瘦素浓度及脂联素浓度与子宫内膜癌的关系以及联合检测两者对子宫内膜癌诊断的价值。方法利用ELISA(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41例正常健康妇女(对照组)、40例子宫内膜良性病变患者(良性组)及38例子宫内膜癌患者(恶性组)血清瘦素及脂联素的含量。结果恶性组在治疗前血清瘦素含量(8.40±2.88 ng/m L)显著高于良性组(4.97±1.90 ng/m L)、对照组(4.78±2.12 ng/m L)(P<0.01)。恶性组治疗前血清脂联素含量(2.50±1.76μg/m L)显著低于良性组(5.12±2.20μg/m L)、对照组(5.18±2.19μg/m L)(P<0.01)。患者的血清瘦素与脂联素比值检测敏感度及特异度优于单一检测瘦素或脂联素时的敏感度及特异度。血清瘦素、脂联素浓度水平与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手术分期、病理分化程度有关(P<0.05)。血清中出现瘦素水平升高及血清脂联素水平降低是子宫内膜癌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子宫内膜癌患者血清中出现瘦素水平升高的同时伴有脂联素水平的降低。血清中出现瘦素水平的升高及脂联素水平的降低为子宫内膜癌患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联合测定血清脂联素及瘦素可为子宫内膜癌的诊断提供相应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4,(10):20-21
目的:研究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和正常孕妇的内脏脂肪素、脂联素在不同孕周的血清及新生儿脐血清中的表达。方法:2013年1月-7月在青岛市立医院产科产检的孕妇中,选取妊娠期糖尿病孕妇62例为试验组,正常孕妇68例为对照组。用ELISA方法检测3133周孕妇血清,3733周孕妇血清,3741周孕妇血清,足月新生儿脐血血清脂联素(adiponectin)、内脂素(visfatin)的含量。结果:随着妊娠的进展,血清脂联素水平呈逐渐下降,内脂素水平逐渐上升,三个采血时间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在中孕及晚孕均低于正常妊娠组,而血清内脂素水平在中孕及晚孕均高于正常妊娠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新生儿脐血脂联素、内脂素水平显著高于母血,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可考虑应用血清脂联素水平与内脂素水平对妊娠期糖尿病进行预测及评估,并作为指导GDM的治疗的新的理论。  相似文献   

5.
戴宏燕  历风元 《矿产勘查》2010,(11):28-30,33
目的通过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血清脂联素、白细胞、C反应蛋白等的变化,探讨脂联素与AECOPD的相关性,为AECOPD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方法选择AECOPD 60例(AECOPD组)及正常体检者60例(正常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常规测血压、身高、体质量,并计算体质量指数,于患者入院后次日取清晨空腹肘静脉血,分离血清,血球分析仪检测白细胞计数,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空腹血糖、血脂。采用全自动免疫分析仪定量分析测定C反应蛋白。剩余血清标本保存于-80℃冰箱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法测定人脂联素水平。取桡动脉或股动脉血测血气分析。结果①2组一般情况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AECOPD组的脂联素为(0.27±0.17)mg.L-1,正常对照组为(0.41±0.35)mg.L-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AE-COPD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与白细胞、C反应蛋白呈负相关(r=-0.378,P=0.005;r=-0.349,P=0.005),与动脉血氧分压呈正相关(r=0.805,P=0.000)。结论 AECOPD患者存在低脂联素血症;脂联素与白细胞、C反应蛋白呈负相关,与动脉血氧分压呈正相关,进一步证实脂联素与AECOPD的炎症反应相关。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6,(7):98-105
目的:观察盐酸吡格列酮对治疗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的疗效。方法:根据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的大小,将180例患者分为蛋白尿正常组(NA)、微量蛋白尿组(MA)和临床蛋白尿组(CP)。将MA组与CP组随机分成两个对比治疗组:常规治疗组、盐酸吡格列酮治疗组。结果:吡格列酮治疗组UAER水平与hs-CRP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吡咯列酮治疗组与常规治疗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盐酸吡格列酮对降低患者血清中hs-CRP的水平、减少UAER的排泄量效果显著,治疗和改善患者糖尿病肾病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左心室肥厚(LVH)患者脂蛋白磷脂酶 A2(Lp-PLA2)及脂联素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单纯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A 组)及高血压 LVH 患者(B 组)各54例及同期健康对照者(C 组)55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测定 Lp-PLA2及脂联素水平、免疫比浊法测定超敏 C 反应蛋白(hs-CRP),采用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测量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并对 B 组的血清 Lp-PLA2、脂联素及 hs-CRP 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1)B 组 Lp-PLA2、hs-CRP 水平及 LVMI 高于 A 组和 C 组,脂联素水平低于 A 组(均 P <0.05);A 组 Lp-PLA2、hs-CRP 水平及 LVMI 高于 C 组,脂联素水平低于 C 组(均 P <0.05)。2)高血压 LVH 患者Lp-PLA2与 hs-CRP 水平呈正相关(r=0.875,P <0.05),而二者水平均与脂联素无相关性。结论Lp-PLA2、脂联素及 hs-CRP 水平可作为高血压合并 LVH 患者评价病情严重程度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9,(8):1686-1690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六味地黄丸对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模型大鼠脂糖代谢、脂联素及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选用SPF级SD大鼠,采用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的方法制备GDM大鼠模型,选取60只GDM模型大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六味地黄丸低剂量组、六味地黄丸高剂量组、GDM模型组、阳性对照组,每组均15只,另选取正常孕鼠15只作为正常对照组。六味地黄丸低剂量组、六味地黄丸高剂量组大鼠分别给予3 g·kg~(-1)、6 g·kg~(-1)的六味地黄丸混悬液灌胃,每日1次;GDM模型组、正常对照组大鼠则以等体积的生理盐水灌胃,每日1次;阳性对照组大鼠给予盐酸吡格列酮片0.05 g·kg~(-1)灌胃,每日1次。所有大鼠给药8周后停药备用。比较各组大鼠的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三酰甘油(triacylglycerol,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in,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insulin resistance index,HOMA-IR)、脂联素。结果:六味地黄丸高剂量组、六味地黄丸低剂量组的TC、LDL-C高于正常对照组,低于GDM模型组(P<0.05);六味地黄丸高剂量组、六味地黄丸低剂量组的TG低于GDM模型组,HDL-C高于GDM模型组(P<0.05)。六味地黄丸高剂量组、六味地黄丸低剂量组、阳性对照组的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HOMA-IR高于正常对照组、低于GDM模型组(P<0.05),且六味地黄丸高剂量组、阳性对照组的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HOMA-IR低于六味地黄丸低剂量组(P<0.05)。六味地黄丸高剂量组、六味地黄丸低剂量组的血清脂联素水平低于正常对照组,高于GDM模型组(P<0.05),且六味地黄丸高剂量组的血清脂联素水平高于六味地黄丸低剂量组(P<0.05)。结论:六味地黄丸对GDM模型大鼠有一定治疗作用,能够改善大鼠的糖脂代谢和胰岛素抵抗,提高血清脂联素水平。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4,(10):73-74
目的:探讨吡格列酮辅助胰岛素皮下注射治疗2型糖尿病(T2DM)的临床疗效及对外源性胰岛素用量的影响。方法:将86例T2DM患者随机分为A、B组,每组各43例。A组主要予以胰岛素治疗,B组在A组的基础上辅以吡格列酮治疗,均规律治疗8周。治疗前后观察患者血糖、HbA1c、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 IR)、外源性胰岛素用量的变化以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A、B组的FPG、2 h PPG、HbA1c、Homa-IR均较治疗前改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B组的FPG、2 h PPG、HbA1c、Homa-IR均低于A组水平,平均胰岛素用量低于A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B组总有效率分别为76.74%、93.0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组低血糖反应率分别为4.65%、6.98%,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吡格列酮辅助治疗2型糖尿病有效控制了血糖水平,改善了胰岛素抵抗,且减少了胰岛素的用量,未增加低血糖的发生率,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4,(4)
目的观察吡格列酮对糖耐量异常(IGT)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患者血浆瘦素(leptin)水平及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将80例IGT合并NAFLD患者回顾性分为对照组(饮食、运动治疗)与吡格列酮组(在饮食运动的基础上给予吡格列酮每天15 mg,治疗12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血脂、肝功能、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空腹胰岛素(Fins)、血浆leptin水平的变化,以及超声形态学改善的情况。结果治疗12周后吡格列酮组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比较,患者TC、TG、LDL、血糖、HOMA-IR、Fins、血浆leptin下降明显,超声形态学改善明显,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吡格列酮治疗IGT合并NAFLD患者能有效改善患者血浆leptin水平及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清可溶性 Fas(sFas)及 FasL(sFasL)含量变化与膀胱癌病理特征的关系,以确定血清 sFas 及sFasL 含量检测在临床上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定量检测78例膀胱癌患者(膀胱癌组,浅表性膀胱癌54例,浸润性膀胱癌24例;G1期20例,G2期39例,G3期19例)术前、术后和3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血清中 sFas 和 sFasL 的水平。观察血清 sFas 和 sFasL 含量的变化与膀胱癌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膀胱癌组术前血清中 sFas 和 sFasL 含量分别为(18.53±1.74)、(13.46±1.57)μg·L-1,明显高于术后及对照组[(7.03±1.54)、(4.38±1.23)μg·L-1及(5.98±1.36)、(3.42±1.03)μg·L-1](均 P <0.05)。膀胱癌组术后血清 sFas 和 sFasL 含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 >0.05)。浸润性膀胱癌患者血清中 sFas 和 sFasL含量均显著高于浅表性膀胱癌患者(均 P <0.05);膀胱癌 G3期患者血清中 sFas 和 sFasL 含量均显著高于 G1、G2期患者(均 P <0.05)。结论血清中 sFas 和 sFasL 水平可能成为膀胱癌患者病理特征判断以及治疗过程中疗效观察的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ained hemodialysis,MHD)患者微炎症状态与脂质代谢紊乱以及动脉粥样硬化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 68例MHD(MHD组)患者根据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水平分为2组:hs-CRP增高组49例和hs-CRP正常组19例。根据颈动脉彩色多谱勒超声提示双侧颈动脉有无粥样斑块分为2组:合并颈动脉斑块组33例和未合并颈动脉斑块组35例。另选取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检测各组血清hs-CRP及脂蛋白(α)[lipoprotein(α),LP(α)]水平。结果 MHD组患者血清hs-CRP(5.23±3.07)mg.L-1水平较正常对照组(2.19±0.98)mg.L-1增高(P〈0.05)。MHD组患者血清LP(α)(293.40±192.58)mg.L-1水平较正常对照组(182.48±52.72)mg.L-1增高(P〈0.05),hs-CRP增高组患者血清LP(α)(341.22±212.18)mg.L-1水平较hs-CRP正常组(236.45±128.20)mg.L-1增高(P〈0.05)。合并颈动脉斑块组患者血清hs-CRP、LP(α)分别为(6.98±3.22)mg.L-1、(363.07±208.77)mg.L-1,较未合并颈动脉斑块组(4.02±2.43)mg.L-1(、231.26±103.15)mg.L-1增高(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MHD组患者血清hs-CRP水平与LP(α)水平呈正相关(r=0.51,P〈0.05)。结论 MHD患者普遍存在微炎症状态及Lp(α)代谢紊乱,且二者密切相关。同时,增高的hs-CRP及LP(α)与颈动脉粥样斑块的形成可能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者抗心磷脂抗体(anti-cardiopin antibody,ACA)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69例SLE患者(SLE组)和50例健康体检者(正常对照组)的血清ACA水平,同时对SLE组患者进行抗核抗体(anti-nuclear antibody,ANA)、抗双链DNA抗体(an-ti-double stranded DNAantibody,dsDNA)、尿蛋白定性、补体C3、血小板计数等测定。结果 SLE组血清ACA阳性23例,阴性46例。SLE组血清ACA抗体水平为(13.18±11.53)kRU·L^-1,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的(5.01±2.67)kRU·L^-1(P〈0.01)。ACA阳性组ANA平均滴度高于ACA阴性组(1∶2 549.2 vs 1∶1 324.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CA阳性组抗dsDNA、尿蛋白定性阳性率分别为60.9%、65.2%,均显著高于ACA阴性组的34.8%、30.4%(P〈0.05或P〈0.01)。ACA阳性组补体C3、血小板计数分别为(0.43±0.17)g·L^-1、(91.42±16.19)×10^9·L^-1,均显著低于ACA阴性组的(0.59±0.19)g·L^-1、(108.24±22.05)×10^9·L^-1(均P〈0.01)。结论 ACA在SLE的发病及病情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它对SLE的诊断、病情严重程度的评价、判断预后及疗效观察等均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王芳  严红燕 《矿产勘查》2011,(3):52-53,59
目的探讨急性颅脑损伤后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和肌酸激酶同工酶MB(creatine kinase-MB,CK-MB)水平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将107例患者按格拉斯哥昏迷(GCS)评分分为3组:轻型组(13~15分)46例、中型组(9~12分)30例和重型组(3~8分)31例。采用胶乳凝集反应法、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hs-CRP水平,采用免疫抑制法、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CK-MB水平。结果轻型组、中型组、重型组血清hs-CRP水平分别为(18.23±10.08)、(29.49±12.77)、(76.96±25.18)mg.L^-1,3组间血清hs-CRP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轻型组、中型组、重型组血清CK-MB水平分别为(29.44±6.72)、(41.83±9.01)、(70.39±18.52)U.L^-1,3组间血清CK-MB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急性颅脑损伤后血清hs-CRP、CK-MB水平与损伤程度均呈正相关(r=0.243、0.215,均P〈0.05)。结论血清hs-CRP和CK-MB检测对评估急性颅脑损伤程度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周娟 《矿产勘查》2014,(2):38-40
目的:探讨血清 CA125动态变化对判断上皮性卵巢癌(EOC)的疗效及预后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2例 EOC 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前1 d、手术后1周、化疗6周期后检测患者血清 CA125的变化,记录患者肿瘤转移、复发及存活时间。结果患者手术前、手术后1周及化疗6周期后血清 CA125水平逐级递减[(148.7±38.2)、(89.5±25.6)、(61.5±22.8)U·mL^-1,均 P <0.01]。到随访截点,CA125转阴时间(NT)≤8周组患者复发率(21.82%)、缓解率(67.27%),与 NT>8周组比较(45.95%、40.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 <0.01);NT≤8周存活时间及复发时间均长于 NT>8周组[(38.1±19.7)个月比(25.6±21.1)个月、(17.2±3.3)个月比(8.3±2.9)个月,均 P <0.01];CA125半衰期(T1/2)≤20 d 组存活时间显著长于 T1/2>20 d 组[(39.9±18.4)个月比(32.4±16.6)个月,P <0.01]。结论动态监测血清 CA125的变化对 EOC 患者的疗效判断及预后评估有重要价值,但是临床应用时应结合 CA125T1/2、NT 进行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16.
程书榜  李林林  朱量  秦颖 《矿产勘查》2014,(2):17-19,F0003
目的:探讨热休克蛋白70(heat shock protein 70,Hsp70)减轻大鼠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的机制。方法将60只 SD 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每组20只。A 组急性坏死性胰腺炎(aute nicrosis apoptonisis,ANP)模型由5%牛黄胆酸钠大鼠胰胆管逆行注射诱发而成,B 组手术进腹后翻动十二指肠,C 组使用温生理盐水持续腹腔灌洗30 min,10 h 后同 A 组造 ANP 模型。于最后1次手术后6 h 处死大鼠,检查各组大鼠血清细胞因子 IL-6、TNF-α和 IL-8及血清淀粉酶;取胰腺组织行病理检查,并分别使用 PCR 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胰腺中 Hsp70和 NF-κB 的表达。结果C 组大鼠血清淀粉酶为(2845.70±204.78)U·L^-1,明显低于 A 组的(4064.93±188.97)U· L^-1,高于 B 组的(1221.47±54.58)U·L^-1(均 P <0.05);C 组大鼠血清 TNF-α、IL-6、IL-8明显低于 A 组,高于B 组(均 P <0.05);C 组大鼠胰腺组织 Hsp70 mRNA RQ 值明显低于 A 组,但高于 B 组(P <0.05);NF-κB 在胰腺中的表达:A 组部分细胞核强阳性染色,胞浆中弱阳性染色,B、C 组细胞核染色明显减弱,胞浆则未见染色。结论HSP70可以通过调控 NF-κB 从而下调细胞因子的表达,进而改善大鼠 ANP 病理生理。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大鼠急性重症梗阻性黄疸减黄过程中血清TNF-α和IL-2及肝损伤的相关性,术前减黄对于免疫功能恢复的意义。方法以结扎胆总管(LCD)建立阻黄模型(LCD组,n=10),在建立阻黄模型1周后松解胆总管(ID组,n=60),正常组不进行任何处理(n=10)。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正常组、LCD组术后1周及ID组不同时间点TNF-α、IL-2的含量,同时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ALT和胆红素含量。结果 LCD组血清TNF-α为(1 320.58±82.15)μg.L-1,IL-2为(45.12±12.65)μg.L-1,与正常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引流1周时ALT和胆红素分别为(7.25±1.16)U.L-1和(51.03±7.52)μmol.L-1,与LC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TNF-α在引流2周时已恢复正常,IL-2在引流4周时已恢复正常,与正常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1);LCD组和引流组不同时间点的TNF-α与ALT呈正相关(r=0.762,P〈0.01)。结论 TNF-α和IL-2参与了肝损伤,术前减黄治疗对于急性重症梗阻性黄疸免疫功能的恢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初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短期强化胰岛素治疗对胰岛β细胞功能和血清总胆汁酸(TBA)水平的影响。方法对30例初诊断为2型糖尿病患者给予皮下注射胰岛素强化治疗2周。观察患者治疗前、治疗2周后体质指数(BMI)、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BG)、糖化血红蛋白血脂(HbA1c)、谷丙转氨酶(ALT)、总胆汁酸(TBA),血脂[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空腹C肽(FC-P)、胰岛素分泌指数[HOMA-β(C-P)]和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C-P)]的变化。结果短期强化胰岛素治疗2周后患者FBG、2hBG和TG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TBA、FC-P和HOMA-β水平较治疗前显著升高(均P〈0.05)。FBG达标时间为(4.1±1.4)d,2hBG达标时间为(6.9±3.2)d。所有患者对胰岛素的耐受性良好,治疗过程中未发生低血糖。结论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能显著改善初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β细胞功能并使血清总胆汁酸水平升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铁过负荷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方法对江西省T2DM患者根据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分为合并颈动脉硬化组(A组,60例)和不合并颈动脉硬化组(B组,60例),并将健康体检且无糖尿病者为对照组(C组,60例)。对所有入选者均行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和餐后2 h C肽、血清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血清铁蛋白(SF)、血清铁(SI)、总铁结合力(TIBC)、转铁蛋白饱和度(TS)等检测。结果与C组比较,A组与B组的SF、SI、TS均明显增高(P〈0.01),TIBC则明显下降(P〈0.01);A、B 2组间SF、SI、TIBC、T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铁过负荷在C、B、A 3组患者中依次升高,血糖、空腹和餐后2 h C肽3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江西省T2DM患者具有很高的铁负荷水平;铁过负荷与T2DM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铁过量可能会影响到T2DM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及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