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 探讨单臂多功能外固定支架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性地采用单臂多功能外固定支架治疗32例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结果 随访3~24个月,平均9个月,32例骨折均愈合,未出现针道感染.腕关节功能按Dienst功能评估标准进行评价:优19例,良10例,可3例,优良率90.6%.结论 单臂多功能外固定支架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疗效确切,操作简单,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 Orthofix 外支架治疗 Cierny Ⅲ、Ⅳ型胫骨感染性骨不连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 Orthofix 外支架进行骨搬运治疗胫骨感染性骨不连22例,根据 Cierny Mader 解剖分型,Cierny Ⅲ型8例,Cierny Ⅳ型14例。记录术后外支架牵拉时间、骨搬运长度、外支架固定时间及功能情况,并进行临床疗效评价。结果所有患者均完成手术,随访12~26个月,平均18个月。外支架牵拉时间55~162 d,平均83.5 d;骨搬运长度3~10 cm,平均6.52 cm;外支架固定时间4~13个月,平均7.6个月;根据 Paley 方法评定:优11例,良9例,差2例,优良率90.9%。结论应用 Orthofix 外支架进行骨搬运治疗 Cierny Ⅲ、Ⅳ型胫骨感染性骨不连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临床观察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联合经椎弓根植骨治疗前中柱分离型脊柱骨折的疗效、总结经验.方法 采用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联合经椎弓根植骨治疗新鲜椎体前中柱分离型脊柱骨折12例,病例均为脊柱椎体中柱损伤严重,前中柱严重分离病例.结果 脊椎椎体高度明显恢复,椎体中柱压缩高度由术前平均62%(42%~78%),恢复致术后90%(85%~100%),椎体分离纠正89%(82%~100%).脊椎后凸畸形显著减小,脊椎后凸角由术前的平均25.85°,恢复至术后平均5.1° (0°~15°).术后12~14d拆线带外固定支架行走活动,随访6~12个月,椎体高度无明显下降,椎体均骨性愈合良好,无溶骨吸收现象.8例神经症状患者,神经损伤ASIA分级基本述E级.结论 常规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联合经椎弓根植骨治疗新鲜椎体分离型脊椎骨折,能有效的恢证椎体高度、预防分离型椎体骨折的骨折不愈合及防止内固定松动断裂.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4,(10):1438-1439
目的:观察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架治疗开放性不稳定胫腓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2年2月至2008年10月收治开放性不稳定胫腓骨骨折30例,其中男18例,女12例;胫骨中上段骨折12例,中下段骨折10例,下段骨折8例;单纯胫骨骨折23例,合并腓骨骨折7例,均采用单侧三维多功能外固定器治疗。结果:开放伤口一期愈合25例,植皮愈合3例,转移皮瓣2例;骨折愈合时间6~12个月,平均10个月;随访时间6个月~1.5年,优良率为93.3%。结论:开放性不稳定胫腓骨骨折早期清创,良好复位,配合有限内固定及外固定架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6,(16):116-117
目的:观察锁定钢板内固定联合自体髂骨植骨治疗肱骨干骨不连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34例肱骨干骨不连患者实施锁定钢板内固定联合自体髂骨植骨治疗。治疗后随访12个月,观察骨折愈合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平均手术时间(95.8±5.2)min;术中平均出血量(368.5±10.2)m L;治疗后随访12个月,所有患者骨折均愈合,平均骨折愈合时间(5.0±0.8)个月;患者肩肘关节功能优良率为94.1%;无一例患者出现锁定松动、断钉等并发症。结论:肱骨干骨不连采用锁定钢板内固定联合自体髂骨植骨治疗,能取得一定的临床效果,值得进行深入研究和推广。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4,(5):119-120
目的:探讨弹性髓内钉内固定治疗儿童股骨干的临床疗效和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12年12月行弹性髓内钉内固定的21例5岁以上儿童股骨干骨折的临床资料及疗效。结果:本组21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36个月,平均12个月。术后6周开始逐步进行负重训练,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836个月,平均12个月。术后6周开始逐步进行负重训练,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824周。患肢髋、膝关节活动度正常,功能恢复良好,无跛行。出现皮肤激惹症状5例,无髓内钉断裂、弯曲发生;无再骨折及骨髓炎发生。弹性髓内钉术后8周所有骨折达到影像学愈合。平均术后22周取出弹性钉。结论:弹性髓内钉治疗5岁以上儿童股骨干骨折疗效明显,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愈后快以及并发症少等优点,是一种5岁以上儿童股骨干骨折较为理想的临床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5,(13):35-36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抗髓内钉(PFNA)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周围骨折的手术技巧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PFNA治疗股骨转子周围骨折68例。结果:所有病例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12~37个月,平均(18.22±7.49)月,除1例发生髋内翻和1例股骨头坏死外,无股骨干骨折、螺旋刀片切割等并发症发生。根据Sanders髋关节创伤后功能评分标准,优37例,良25例,差6例,优良率达91.18%。结论:PFNA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周围骨折具有微创、固定可靠、操作简单、快速康复等优点,是治疗股骨转子周围骨折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椎弓根钉复位固定结合骨屑填充伤椎成形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对34例胸腰椎骨折采用椎弓根钉复位固定后自体骨屑填充伤椎的方法治疗,术后随访并评估此方法的临床疗效。结果随访6~20个月,34例患者均未出现明显椎体高度再度丢失,无一例发生内固定断裂、松动。结论椎弓根钉复位固定后采用自体骨屑填充植骨,可减少椎体高度再丢失及内固定断裂、松动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4,(2)
目的:探讨小夹板治疗肱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我院收治的28例闭合性肱骨干骨折患者采用手法整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取得的临床疗效。结果:28例患者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15个月,平均7.1个月,临床愈合时间3215个月,平均7.1个月,临床愈合时间3271天,平均54.7天。最后1次随访Neer评分89.7±3.3分,其中优24例,良4例,优良率100%。结论:手法整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肱骨干骨折简便、易行、经济、临床疗效确定。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3,(6)
目的:探讨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支架治疗胫腓骨骨折的临床价值及优越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至2012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22例胫腓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支架治疗胫腓骨骨折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结果:本组22例患者骨折愈合率100%,愈合时间3至6个月,膝关节及踝关节功能均恢复正常;4例出现外固定针孔感染,1例出现外固定螺丝钉松动,未见外固定支架及螺钉折断现象。结论: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支架治疗胫腓骨骨折具有固定牢固、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且手术操作简单,适合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应用自体胴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的临床疗效。方法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107例,均在关节镜下行自体胭绳肌腱重建治疗和随访观察。结果107例患者分别取得6~18个月随访,平均10.7个月。Lysholm评分:术前(42.70±3.65)分,术后(87.60士3.47)分,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07例中优86例、良12例、可7例、差2例,优良率为91.6%。结论关节镜下应用自体胭绳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近期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ORIF)和 ORIF加预防性距下关节融合术治疗 Sanders Ⅳ型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54例 Sanders Ⅳ型跟骨骨折患者中,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24例(ORIF组),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加预防性距下关节融合术治疗30例(ORIF+融合组)。观察手术后的Bohler’s角、Gissane’s角、跟骨宽度、跟骨轴长、跟骨丘部高度恢复及末次随访踝关节 Herr评分优良率。结果术后54例获24个月(6~48个月)随访。手术后Bohler’s角、Gissane’s 角、跟骨宽度、跟骨轴长、跟骨丘部高度的恢复,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踝关节 Herr评分优良率 ORIF组明显低于 ORIF+融合组(62.5%比86.7%,P<0.05)。结论切开复位内固定加预防性距下关节融合术治疗 Sanders Ⅳ型跟骨骨折疗效肯定,并发症较少,是治疗 Sanders Ⅳ型跟骨骨折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运动康复与骨折治疗一体化对肱骨远端骨折术后疗效的影响。方法将2762例肱骨远端骨折患者根据不同的康复治疗方法分为2组:一体化组1401例和对照组1361例。一体化组患者采用运动康复与骨折治疗一体化康复治疗,对照组患者按传统康复治疗方法。观察2组患者术后2周,1、3个月的临床疗效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等情况。结果经过13-49(30.5±4.8)个月的随访,一体化组术后2周,1、3个月疗效优秀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4.3%、46.2%、66.8%vs14.3%、22.0%、39.0%,均P〈0.05)。一体化组并发症共发生152例(10.8%),对照组并发症共发生242例(17.8%),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动康复与骨折治疗一体化治疗肱骨远端骨折可明显改善患者的预后,提高疗效,减少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估经皮穿刺椎间孔镜(percutaneous transforaminal lumbar discectomy,PTED)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早期临床疗效,总结临床经验。方法2012年6月至2013年2月对3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 PTED术,手术效果按照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0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0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和改良 Macnab标准进行评定。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实施手术。手术时间50~120 min,平均97 min,术中出血量20~50 mL,平均42 mL。术后5例患者出现患肢痛觉过敏现象,经对症治疗后症状缓解。术后随访时间3~12个月,平均8个月,术后1 d、1个月、3个月、末次随访的 VAS及 ODI评分与术前1 d相比明显降低,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改良 Macnab评定:优16例,良9例,可3例,差2例,优良率83.3%。结论PTED技术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Sanders Ⅲ、Ⅳ型跟骨骨折早期跟骨骨折新手法整复,再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的疗效。方法对83例89足有移位的Sanders Ⅲ、Ⅳ型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伤后3~8 h内采用跟骨骨折新手法整复,使用大腹皮等中药消肿2~3 d,再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随诊10个月~2年,按Maryland足部功能评分系统进行术后疗效评定。结果 83例均获随防,优52足,良31足,可5足,差1足,优良率93.25%。结论本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治疗Sanders Ⅲ型、Ⅳ型跟骨骨折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微创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minimally invasive percutaneous nephrolithotomy,MPCNL)治疗肾结石行开放手术取石术后残留结石及复发性结石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36例行开放手术取石术后残留结石及复发性结石患者采用MPCNL治疗。观察36例患者结石取净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肾造瘘管拔除时间以及术后住院时间等情况。结果 36例患者中采用单通道碎石取石30例,双通道碎石取石6例;结石取净率为86.1%。平均手术时间141min,平均术中出血量172mL,平均肾造瘘管拔除时间5.3d,术后住院时间6.4d。术中、术后均未出现大出血或感染性休克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MPCNL是一种治疗肾结石行开放手术取石术后残留结石及复发性结石的有效而安全的手术方式,可作为此类结石治疗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显微镜辅助下微创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显微镜辅助下微创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治疗。观察46例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前后JOA评分及临床疗效等情况。结果单节段手术时间60~90 min,平均55 min;术中出血量50~120 mL,平均85 mL。双节段手术时间80~180 min,平均75 min;术中出血量60~150 mL,平均100 mL。46例患者术后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8.6个月。应用改良JOA评分法评价疗效,优33例,良11例,可2例;优良率为95.7%。JOA总分:术前为(4.13±0.79)分,术后为(13.06±2.54)分;术后JOA总分明显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67,P〈0.01)。结论显微镜辅助下微创椎间盘髓核摘除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术后恢复快及疗效满意等优点,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一种较好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8.
一种矿用消波耗能缓冲装置设计及试验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采矿支护设备在冲击地压中呈现的损坏问题,利用泡沫金属材料优异的防冲吸能特性,研制一种能够快速消减冲击波、消耗外界冲击能的装置,并通过力学分析和室内试验,对装置的预期功能做了初步的研究和验证,得到较为理想的结果。试验结果表明:装置通过外部弹簧的控制,基本实现100 kN承载力的预期目标;装置可以实现变形让位的功能,即随着压力的增加,卡销最终可以突破最大静摩擦向外扩张,没有发生自锁现象;吸能材料具有良好的抗压强度和较高的吸能效率。此次试验中装置总的吸能量为1 650 J,与理论计算结果1 550 J相近。该装置的设计与研究,为进一步解决支护设备在冲击地压中呈现的失稳破坏问题、提高支护设备的防冲支护能力打下一定基础。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成人法洛四联症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自1999年6月至2009年6月共收治了161例14周岁以上的法洛四联症患者,均在全身麻醉低温体外循环下进行了外科手术治疗。其中153例行法洛四联症根治术,8例行姑息手术。结果全组死亡4例,死亡率2.48%。死于术后低心排综合征2例,术后灌注肺1例,急性肾功能衰竭1例。2次气管插管13例(8.07%),2例术后复查心脏彩超发现室缺残余瘘。无再次开胸止血。随访139例,6~93个月,无远期死亡。结论成人法洛四联症病情复杂,外科手术治疗并发症发生率偏高,但注意在术前改善症状,术中满意矫治心脏畸形和术后积极防治并发症,远期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髋臼骨折的手术入路的选择及手术效果。方法对28例髋臼骨折患者,根据骨折的类型、移位的程度及骨折的时间,分别选择不同的术式、人路及不同的内固定材料进行手术。术后随访6~36个月。结果28例患者骨折在8~12周愈合。按Matta评定标准:解剖复位17例,满意复位11例。根据改良的Merled’Aubigne—Postel髋关节功能评分标准:优13例,良10例,可4例,差1例。出现1例股骨头坏死,1例创伤性关节炎。结论根据髋臼骨折的不同分型选择不同的手术人路以及正确的骨折复位内固定是获得满意疗效的基本前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