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既有建筑结构改造工程实践中大量运用的钢筋混凝土梁柱后锚固结构,进行抗震性能试验研究。试件设计按照1∶2的比例综合考虑了框架顶层中节点接柱、边节点接柱接梁、中间层边节点接梁和中节点一次整浇几种工况;同时还考虑了直接植入主筋、增设附加筋加强和箍板焊接主筋加强几种后锚固方法。通过对不同节点处梁柱的裂缝情况、破坏形态、延性、耗能能力和刚度退化等规律的研究,得出一些结论。在接柱改造时,只要符合强柱弱梁、强节点弱构件和植筋深度的要求,节点承载力就不会因接柱而降低,若接柱时加固了节点,反而会提高结构整体的延性。在接梁时应注重结构的整体性,做到两边新旧梁加固的统一。  相似文献   

2.
常涛  石伟明 《特种结构》2012,29(2):43-45,49
结合植筋技术在实际结构改造工程中的应用,设计了4种新增梁柱节点试件,并通过改变节点核心区植筋的数量及植筋位置,并通过静力加载模型试验,对试件的开裂荷载、屈服荷载、极限承载力及破坏特征等方面做了对比分析,得出合理的植筋数量及布置方式,供工程设计及施工参考。静力试验表明,通过增加一定数量的附加植筋可以改善梁端破坏时塑性铰的位置,并提高构件的极限承载力。  相似文献   

3.
植筋节点是胶合木等重型木结构中的新型连接方式。首先建立了木结构植筋节点的力学计算模型,分析了其破坏形态和破坏机理;基于力学模型分析及结构计算理论并提出了粘结应力和梁柱节点的抗弯承载力计算公式,为工程设计和应用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4.
结构改造加固中,旧柱上增设新梁是经常遇到的工程问题。在相同试验条件下,对整浇钢筋混凝土梁柱节点和新型旧柱新梁节点进行拟静力试验。比较这两种梁柱节点的承载力、延性、刚度退化、耗能能力等抗震性能及破坏特征。试验结果表明:新型旧柱新梁节点承载力及抗震性能均能满足GB 50010—2010《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的要求,其延性也接近整浇节点,但新型节点的承载能力和耗能能力略低于整浇节点。采用ANSYS有限元软件模拟分析了新型节点、植筋节点和整浇节点的承载能力和抗震性能,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类似:新型节点、植筋节点的整体性能都略低于整浇节点,但新型节点的承载能力和延性系数略高于植筋节点。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带耗能连接件的混合式植筋胶合木梁柱节点的抗震性能,对9组16个胶合木梁柱植筋节点试件进行单调与低周反复荷载试验研究。对混合式植筋节点的破坏形态、试验现象、受力性能、延性和耗能能力等进行分析,并将其与纯植筋节点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混合式植筋节点与纯植筋节点承载力相差不大,弹性抗侧刚度相对稍低,但刚度退化要比纯植筋节点小;混合式植筋节点位移延性系数达到2.2~5.1,延性性能较好;与纯植筋节点相比,混合式植筋节点滞回环的捏拢效应相对较轻,且其残余变形显著减小,说明带耗能连接件的植筋节点具有较好的耗能能力和变形恢复特性。对比纯植筋节点,引入耗能连接件后,混合式植筋节点受力及抗震性能变化不大,但其承载力与刚度维持在较高水平且可控制。带整体式耗能连接件的J2、J3组试件的耗能能力和变形恢复能力较强,而带分离式耗能连接件J4组试件的耗能能力与变形恢复能力相对差些。  相似文献   

6.
钢框架柱外传力式梁柱节点是一种新型节点形式,通过2组共4种模型的静力加载试验,分析增设传力板与未增设传力板的应力分布和应力发展规律,结果表明对节点增设传力板有利于应力的改善,避免梁根部应力发展导致梁柱连接焊缝过早发生脆性破坏,从而对节点起到很好的加固和保护效果,实现柱外传力,本研究可为今后节点的加固工程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以梁柱组合件为研究对象,分析了由于梁纵筋屈服应变向节点区扩展而引起的节点附加应变,计算了节点区混凝土的主拉应变,并依据主拉应变确定了节点区混凝土抗压强度折减系数。在此基础上,采用斜压杆-桁架模型,建立了考虑节点变形的梁柱节点受剪承载力计算模型,模型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较为吻合。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国家正在大力推行建筑工业化,预制装配混凝土符合建筑工业化的要求。结合三个预制装配混凝土框架梁柱节点,采用ABAQUS建立梁柱节点模型,计算节点在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的滞回曲线和骨架曲线。此基础上对骨架曲线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建立三个节点的统一骨架曲线,并且与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对比发现与计算结果吻合较好。回归得到三个预制装配混凝土框架梁柱节点在低周反复荷载下的刚度退化规律。通过对比发现,建立的恢复力模型可以为预制装配框架结构弹塑性地震反应分析时作为参考。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绍一栋大跨度胶合木餐饮建筑的设计,屋面采用单层网壳结构,胶合木构件之间采用植筋连接节点。在有限元软件中建立整体结构计算模型,进行结构受力分析和构件截面验算,结果表明结构整体的强度和刚度均满足设计要求。综合考虑结构体系抗侧刚度需求和建筑外观要求,设计了一种可以将钢连接件完全隐藏在木构件中的植筋连接节点形式,参照国内外相关规范对该节点的植筋连接和中心钢连接件进行了设计验算,结果表明该节点具有较高的承载能力和足够的抗弯刚度。  相似文献   

10.
轻钢结构施工速度快,适用于办公楼、仓库、体育场馆及低、多层住宅建筑等,但其节点区受力复杂、影响因素多、节点设计和相关规范不够完善。为分析螺钉个数、间距、直径等因素对T形钢连接的梁柱半刚性节点区受力性能的影响,得到节点的弯矩-转角曲线模型,对该类梁柱节点进行静力试验研究;采用ABAQUS有限元分析软件对其受力性能进行模拟,验证模型的有效性,在此基础上进行参数分析,建立梁柱节点的弯矩-转角数学表达式。结果表明:节点的破坏模式均为自攻螺钉被剪断; 随着自攻螺钉个数、间距、直径的增加,其极限弯矩和初始转动刚度逐渐增大,其中螺钉个数影响最大;通过回归分析建立的梁柱节点弯矩-转角表达式偏于安全,可供后续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11.
钢框架柱外传力式梁柱节点是一种新型节点形式。为研究这种新型节点形式受力性能,共进行了4个模型静力加载试验,共两组,一组未增设传力板并且尺寸相似;另一组设有传力板,作为比较。分析增设传力板与未增设传力板的破坏特征以及承载力变化情况。试验结果表明:传统节点破坏发生在柱翼缘和梁柱连接处,而新型节点最后破坏不再是柱翼缘和梁柱连接的焊缝处,而是转移到传力板和梁翼缘连接处,新型节点的极限承载力比传统节点提高142.6%,梁端极限位移下降36%。研究结果表明:传力板对节点进行加固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可保护节点,实现柱外传力,提高承载力。本文研究为今后节点的加固工程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为了提高装配式建筑的装配率,文中提出一种采用螺栓连接的装配式钢-混结合梁柱框架体系。研究梁柱节点的力学性能,在前人试验基础建立二维钢混结合段有限元模型,然后再建立三维钢混结合段有限元模型,通过对比两者的计算结果验证三维有限元模型的有效性,最后与钢节点进行装配获得节点的基准有限元模型进行参数分析。结果表明端部钢梁长度和连接程度对节点核心区应力分布影响可以忽略,但对节点抗弯性能和破坏形式影响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13.
钢框架柱外传力式梁柱节点是一种新型节点形式.为研究这种新型节点形式受力性能,共进行了4个模型静力加载试验,共两组,一组未增设传力板并且尺寸相似;另一组设有传力板,作为比较.分析增设传力板与未增设传力板的破坏特征以及承载力变化情况.试验结果表明:传统节点破坏发生在柱翼缘和梁柱连接处,而新型节点最后破坏不再是柱翼缘和梁柱连接的焊缝处,而是转移到传力板和梁翼缘连接处,新型节点的极限承载力比传统节点提高142.6%,梁端极限位移下降36%.研究结果表明:传力板对节点进行加固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可保护节点,实现柱外传力,提高承载力.本文研究为今后节点的加固工程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石铭  屈文俊 《结构工程师》2006,22(2):73-75,41
粘贴碳纤维布对框架梁端负弯矩区的加固,碳纤维在梁柱节点的锚固是个关键问题.在钢筋混凝土结构中植筋方法的启迪下,采用在框架梁柱节点植碳纤维布的方法设计了三根试件,在试验室进行了破坏试验,依据试验结果,分析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装配式结构因其环境污染小、施工快捷等优点得到广泛应用,节点连接是装配式结构研究的热点。针对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提出一种新的梁柱连接形式,梁柱节点核心区整体预制,节点连接处分别设置在梁段1/3处和柱段1/2处,将植筋技水引入柱-柱连接中,梁-梁连接采用焊接方式,并建立框架模型分析节点区刚度对结构体系的受力性能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节点区刚度的折减,装配式结构体系自振周期增大,最大层间位移角不断增大,符合结构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6.
近代建筑结构检测计算模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上海近代建筑质量检测实例,根据建筑物目前实际受力情况,梁柱节点构造、楼面刚度取值作了符合实际情况的假设,采用有限单元法进行模拟分析,建立检测计算模型,计算结果与实测值基本吻合,为建筑的维修加固和改造,保证结构的安全可靠性,指导选用合理的维修方案,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简述了某工业建筑改造的基本工作内容,结合工程加固的常用方法,从改造措施、结构分析、节点加固、植筋技术等方面,阐述了多种加固方法在工业建筑改造中的应用,有利于提高建筑工程的综合性能。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介绍了分阶段屈服装配式混合连接节点的构造并进行了试件设计以及建模过程中钢筋混凝土本构和梁柱单元的选择,对董挺峰的混合连接节点加以改造建立了分阶段屈服混合连接节点模型。通过数值模拟及结果分析,分阶段屈服装配式混合连接节点能有效控制地震时梁柱接触面的转角变形过大的问题,从而使装配式结构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在主梁上采用植筋技术新增混凝土次梁对主梁的影响,本文运用Midas Fea对4组主梁梁高不同的采用植筋技术的次梁与主梁节点进行非线性有限元分析,对各模型的裂缝发展、应变变化、破坏情况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采用植筋技术新增混凝土次梁对主梁影响可能有两种:呈八字形的撕裂破坏和次梁底筋附近主梁混凝土压溃破坏。针对不同模型破坏结果分析,本文提出了粘贴钢板箍加固、增设抗剪钢筋加强和粘贴钢板箍+梁底钢板加固的改进措施;并对改进后的次梁与主梁节点进行非线性有限元分析,结果表明改进后主梁受力性能能得到明显的提高。对采用植筋技术新增混凝土次梁对主梁影响的计算分析过程和经验总结,可供相关设计人参考。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再生粗骨料取代率分别为0%、50%、100%的3榀框架梁柱节点进行抗震性能试验研究,分析了3种取代率下再生混凝土梁柱节点抗震性能和破坏形态,在此基础上重点研究了再生混凝土梁柱节点恢复力模型。分析试验结果发现,再生混凝土梁柱节点与普通混凝土节点破坏过程相似,均经历了初裂—通裂—极限—破坏四个阶段,通过对比分析再生混凝土梁柱节点滞回曲线和骨架曲线特征,基于试验数据拟合与理论分析计算,建立了包含不同取代率再生混凝土梁柱节点恢复力骨架曲线模型和刚度退化规律的再生混凝土梁柱节点恢复力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