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以环氧基树脂Eupergit C250L为载体对B.subtilis NX-2 GGT进行了共价固定化.固定化酶的最适作用pH为9.0,最适作用温度为60℃.固定化酶的热稳定性和贮存稳定性均较游离酶有显著的提高,经100 d 20个批次转化后,固定化残余酶活仍能保持初始值的80%左右.以固定化酶为催化剂,在反应条件为L-谷氨酰胺(Gln)20 mmol/L、S-苄基-半胱氨酸(S-Bzl-cys)20 mmol/L、酶浓度0.0375 U/mL和pH 9.0条件下,40℃水浴反应22 h,转肽产物S-苄基-y-L-谷氨酰-L-半胱氨酸(S-Bzl-GGC)得率为4.3 mmol/L,较游离酶提高了11.96%.S-Bzl-GGC经酸解脱除保护基后可得γ-L-谷氨酰-L-半胱氨酸,产物纯度可达94.1%.  相似文献   

2.
磁性聚乙烯醇缩丁醛微球固定化α-淀粉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吴颉  王君  景晓燕  张密林 《精细化工》2003,20(3):143-145,156
制备出磁性聚乙烯醇缩丁醛微球,并用该微球做载体,采用共价交联法固定α 淀粉酶。最佳固定化工艺条件为:pH=6 07,激活和交联时戊二醛的质量分数分别为4%和0 025%。在最佳固定化条件下所制磁性固定化酶的活力为25426 3U/g微球,蛋白载量为187 2mg/g微球,比活为135 8U/mg蛋白,活性回收率为36 9%。磁性固定化酶的理化性质为:磁性固定化酶的最适温度(60℃)比自由酶(50℃)高,最适pH(6 97)与自由酶相同,磁性固定化酶Km(米氏常数)值(5 7×10-4kg/L)较自由酶Km值(5 0×10-4kg/L)大,热稳定性、pH稳定性及操作稳定性均比自由酶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3.
汪庆  王利群 《精细化工》2012,29(3):250-253,307
利用海藻酸钙-戊二醛交联法对本实验室筛选到的一株能选择性拆分(R,S)-2-羟基-4-苯基丁酸乙酯〔(R,S)-HPBE〕的沙雷氏菌脂肪酶进行固定化,并对固定化脂肪酶的酶活和拆分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最适反应温度为50℃,pH=7.0,底物浓度40 mmol/L,ρ(酶液)=200 g/L,在该条件下,反应10 h后,(R)-2-羟基-4-苯基丁酸乙酯〔(R)-HPBE〕产率达93.4%,光学纯度(e.e.)为96.2%。连续反应12批次,固定化脂肪酶仍可使(R)-HPBE产率维持在80%以上。  相似文献   

4.
对乙基纤维素固定化α-淀粉酶进行了研究,优化了α-淀粉酶的固定化工艺条件,并比较了游离酶和固定化酶的特性。结果表明,在α-淀粉酶浓度为4g·L-1、乙基纤维素质量分数为0.50%、4℃的条件下,固定化α-淀粉酶的重复操作稳定性最好;固定化α-淀粉酶的最适反应pH值为7.0、最适反应温度为60℃,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重复使用性和储存稳定性;该固定化方法操作简便,减少了酶变性的可能,最大程度保留了酶的活力。  相似文献   

5.
从麦芽根中分离得到了5′-磷酸二酯酶,采用戊二醛为交联剂,将该酶固定到壳聚糖上,用于酵母RNA的催化水解,以制备5′-核苷酸.研究了酶固定化反应的影响因素,在最适条件下,酶活回收率可达53.6%.进一步研究了固定化5′-磷酸二酯酶的酶学性质,测得固定化酶的米氏常数Km为15.38 mg/mL(以RNA为底物),固定化酶催化水解RNA的最适温度为75℃,最适pH值为5.5,实验发现固定化5′-磷酸二酯酶具有更好的耐热性和更高的纯度.  相似文献   

6.
生物酶法合成(S)-2-氨基-1-丁醇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仕伟  魏东芝  孙爱友 《现代化工》2011,31(1):52-54,56
以粪产碱杆菌来源的青霉素G酰化酶为催化剂,酶法拆分苯乙酰消旋底物转化生成(S)-2-氨基-1-丁醇。通过对催化过程中加酶量、底物浓度、反应温度、pH进行优化,确定最适酶催化条件是pH 9.0,40℃,底物浓度100 mmol/L,酶量2 U/mL,反应体积80 mL。在最适反应条件下,当消旋底物转化率达40%时终止反应可获得较高的产物光学纯度(ee>99%)。  相似文献   

7.
以尼龙作为酶固定化载体材料,采用化学键合法固定α-淀粉酶,并对固定化前后酶的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与游离酶相比,固定化酶最适pH值从6.3提高到7.2,并且在较宽的pH值范围内显出较高的酶活性;固定化α-淀粉酶的最适温度为70℃,比游离酶的最适温度60℃高10℃,显示出较高的热稳定性;将固定化α-淀粉酶应用于邻硝基对甲基苯酚的还原反应,产率为37.09%;将固定化酶在4℃的水溶液中保存14d仍保留79.89%的酶活。  相似文献   

8.
以琼脂作为载体材料,采用包埋法固定化α-淀粉酶,并对其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固定化酶最适pH 值为7.5、最适温度为55~ 58℃,具有较好的贮存稳定性和反应稳定性,18 d后该固定化酶的残余活力仍保留原酶活的71.6%左右,重复使用7次,酶活力下降不大,其酶活回收率达到78.8%.  相似文献   

9.
固定化漆酶对二氯酚的脱氯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活性炭吸附与海藻酸钙凝胶包埋相结合的方法使Coriolus versicolor漆酶固定化.利用固定化漆酶对2,4-二氯酚进行脱氯反应,其最适pH值为4.5、最适温度为40℃.与游离酶相比,固定化酶反应的pH值和温度范围更宽,其稳定性得到了明显改善.使用柱式固定化酶反应器处理2,4-二氯酚,在批式反应工艺条件下,当底物浓度为1 mmol•L-1、反应3~5 h, 2,4-二氯酚的去除率可达99.5%以上(脱除的氯离子浓度达0.5 mmol•L-1).连续8批反应的结果表明:固定化漆酶性能稳定、催化效率高,在环境污染废水治理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目的以大孔树脂D380为载体,戊二醛为交联剂,进行硫酸软骨素裂解酶(ChSase)的固定化,并考察固定化酶的酶学性质。方法分别考察加酶量、吸附温度、吸附时间、吸附pH值、戊二醛交联浓度、交联时间及交联温度对ChSase固定化效果的影响,并分析该固定化酶的最适反应温度、最适反应pH值、米氏常数(Km)及其操作稳定性。结果ChSase的最佳固定化条件为:加酶量150U/g树脂,吸附温度15℃,吸附时间6h,吸附pH值7.0,戊二醛交联浓度0.01%,交联时间3h,交联温度4℃。以此条件制备的固定化酶,其酶结合效率可达79.1%。该固定化ChSase的最适反应温度为45℃;最适反应pH值为7.0;Km达1.46×10-1g/L,较游离酶高;具有较好的操作稳定性。结论以大孔树脂D380为载体固定化ChSase是可行的,所得固定化酶有较高的使用效率和稳定性,适合于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由乳酸制备丙酮酸的各种催化工艺方法 ,并对其产率、前景、优缺点等进行了简单的评述  相似文献   

12.
酶法转化五倍子单宁酸生产没食子酸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概述了黑曲霉单宁酶酶法转化五倍子单宁酸生产没食子酸的原理和方法、酶源菌种的分离和选育、工艺技术的特点、产品质量规格及在国内食品、医药行业相关部门的应用等。该酶法生产工艺具有原辅料来源易得、菌种单宁酶活力高、生产性能较稳定、生产成本低廉、工艺操作方便、产品质量优等特点。  相似文献   

13.
《分离科学与技术》2012,47(1-2):151-155
Abstract

A method of oleic acid purification is described. The method consists of the following five steps: 1) cooling of the sample to 4°C for a partial separation of palmitic acid by crystallization, 2) distillation at reduced pressure (0.8 mmHg) for removal of lauric and myristic acids, 3) crystallization of stearic and palmitic acids from acetone at -25°C, 4) separation of oleic acid from palmitoleic and linoleic acids by oleic acid crystallization from aqueous methanol solutions at ?10°C, 5) reduced pressure (0.5 mmHg) distillation of the resulting oleic acid sample for removal of water and methanol. By utilizing the procedure described above, a sample containing only 82% oleic acid was refined to a product containing 98.7–98.9% oleic acid.  相似文献   

14.
采用廉价的浓硫酸为催化剂,氧气为自由基捕集剂,以十二酸为原料,经氯化合成α-氯代十二酸。系统考察了反应温度、催化剂用量、氯气流量、氧氯比、反应时间等因素的影响,得到最佳工艺条件:十二酸20 g,在反应温度135℃、催化剂10%、氯气流量50 mL·min-1、vO2/vCl2=1∶2、反应时间3 h,可实现十二酸基本完全转化,目标产物α-氯代十二酸选择性达到94.5%。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3-氯丙酸为原料合成得到3-巯基丙酸,对影响反应的因素做了探讨。结果表明:反应介质pH值、取代反应时间、酸解反应时间、锌粉用量对反应有明显影响。当控制取代反应介质pH=7,酸解反应时间2h,锌粉和3-氯丙酸摩尔比为0.77时,3-巯基丙酸收率高迭78%,纯度大于99%(GC)。铁粉代替锌粉时,产品收率略有提高,为80%。  相似文献   

16.
氯乙酸一步合成聚羟基乙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聚羟基乙酸是一种简单的聚酯,它具有优异的可生物降解性和生物相容性,是一类较重要的医用高分子材料。以价廉易得的氯乙酸为原料,一步合成高纯聚羟基乙酸,考察了配比、反应时间、不同溶剂及洗涤剂对合成的影响,确立了优化条件。测定其熔点,并通过红外光谱鉴定其结构。  相似文献   

17.
Ligand systems containing amido-phosphonic acid moieties were synthesized for subsequent U(VI) extraction from phosphoric acid solutions.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the efficiency of extraction (distribution ratios and selectivity of U(VI) over Fe(III)) is influenced by the nature of the N-dialkyl substituents and the length and nature of the spacer. A structure-activity approach resulted in the identification of a specific ligand called DEHCBPA that exhibited larger D-values than the corresponding URPHOS reference system. The distribution ratios for U(VI) extraction increased considerably with a branched N-dialkyl chain when a steric hindrance was introduced into the methylene bridge of the amido-phosphonic acid ligands.  相似文献   

18.
从混合二羧酸中分离制取高纯戊二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己二酸生产过程副产大量的混合二羧酸,其中富含的戊二酸是一种应用广泛的精细化工原料.本研究从混合二羧酸中分离制取高纯戊二酸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一种包括溶解结晶、氧化镁反应分离和真空精馏的新工艺,确定了适宜的工艺条件,得到了质量分数大于99.5%的高纯戊二酸.  相似文献   

19.
草酸电解还原制备乙醛酸的放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试电解槽中采用了双面电极板和湍流器 ,实现了电解液的均匀分布和电流的均匀分布。当电解槽的长宽比为 1.7∶1 0、电解液流速为 0 .139m/s时 ,电流效率为 84.82 %、乙醛酸的选择性为 93.4%。而在相同的电流密度和电解温度下 ,当小试电解液流速为 1.0m/s时 ,电流效率为 84.2 7%、乙醛酸的选择性为 86 .76 % ,放大效应接近 1.0。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以苯酚和新型平台化合物乙酰丙酸为原料,采用盐酸为催化剂、巯基乙酸为助催化剂催化合成高分子材料单体双酚酸的合成工艺.考察了助催化剂种类及用量、反应物料配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和催化剂用量对双酚酸产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巯基乙酸可以作为助催化剂有效地促进乙酰丙酸和苯酚的缩合,用量为n[巯基乙酸]:n[乙酰丙酸]为0.02,n[HCl]∶n[乙酰丙酸]为4,n[苯酚]∶n[乙酰丙酸]为4,反应温度60℃,反应时间40 h.在该条件下,双酚酸的产率为97.1%.产物进一步经红外光谱、氢核磁谱进行表征,证实为双酚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