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Planning》2019,(9)
中国传统年画因受地理环境、生活习俗等因素的影响,产生了多种类型,朱仙镇木版年画便是其中之一。朱仙镇木板年画深深地扎根于传统民间习俗,蕴含着浓郁的民间艺术气息。将朱仙镇木板年画元素作为设计基础,运用于文创产品设计,有利于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该文结合朱仙镇木版年画的特点,探讨朱仙镇木版年画元素在文创产品设计中的运用方法、开发与设计。  相似文献   

2.
重点阐述了西湖60多年的保护建设历程,西湖风景园林坚持传承和创新结合,科学和艺术的结合,在尊重西湖自然历史文化的基础上,善于吸取西方先进的园林科技文化,从而使西湖成为中国当代风景园林的典范。新时代的风景园林应该坚持自信、自立,在自己民族文化的延长线上砥砺前行。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7,(11)
朱仙镇木版年画是具有代表性的中国传统年画之一,它扎根于民间,具有浓郁的民间艺术气息。探索朱仙镇木版年画元素在旅游纪念品中的设计与应用,有序地进行产品开发,将朱仙镇木版年画元素与现代产品开发结合起来,有利于促进河南旅游业的发展,有利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该文作者针对旅游产品市场进行分析,发现目前的旅游产品市场较为初级。基于此,该文探索如何提取朱仙镇木版年画元素,并应用于旅游纪念品设计。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6,(3)
传统年画是中国传统的民间文化艺术,是具有广泛群众基础的一种美术表达形式,反映了与年代相适应的文化精神,表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望和热爱。尤其是在中国民间,张贴年画一般是在农历新年,表达了人们迎吉纳福、祈求平安的美好愿望。年画的题材多选自历史或戏曲等,是对民族文化的传承。文章通过对传统年画中的文化艺术的研究,使更多的现代人了解和认识到传统年画蕴含的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5.
风景园林与文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林箐  王向荣 《中国园林》2009,25(9):19-23
风景园林是人类文明的成果,是文化和历史的载体,反映特定人类社会的文化.风景园林中的文化意味着维护前人的文化遗存和创造今天的有价值的文化.文化景观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思考风景园林未来的新视点.新的风景园林中的文化不应该局限于对区域历史的再现,还应该是对场地现有文化景观的维护和延续,这样的风景园林文化才是真实的、唯一的.  相似文献   

6.
周燕 《城市建筑》2013,(24):206-206,223
中国风景园林设计理论需要以此为契机进行深刻的文化反思,只有树立具有深厚历史文化根基的风景园林哲学认识,才能发展出具有中国文化自觉和设计主体性的风景园林理论,促进风景园林教育和设计实践的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6,(8)
在文化底蕴、地域风格等条件的支撑下,现代风景园林呈现出迅猛发展的趋势。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们认知水平的提升,人们对现代风景园林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鉴于此,审美文化对现代风景园林的发展显得尤为重要。文章以现代风景园林与审美文化为出发点,研究现代风景园林的审美文化表达,分析中国现代风景园林的发展前景,以供相关研究者参考。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8,(7)
四川居西南之富庶,民风淳朴、厚重,人文历史长河中的遗珠颇为丰富。四川年画承载着蜀人对神鬼的敬畏、对先人的敬仰、对未来的期许,在蜀地民间广泛流传。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绵竹年画、夹江年画、梁平年画,这三种年画并称为"四川三大年画",是巴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三种年画生动、简练地概括了蜀地文化,手法率真、粗犷却不失统一,辅以明快、鲜亮的色彩,高度诠释了蜀地文化特色,给后人留下了珍贵的瑰宝。该文分析三种年画的视觉效果、精神内涵,探讨绵竹年画、夹江年画、梁平民间年画的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9.
生态、文化和艺术是风景园林学科的3个重要平台,生态特征是风景园林空间的基本特征之一,生物多样性是将生态特征与风景园林规划设计连接起来的重要桥梁。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生物多样性规划设计成为风景园林适应新时期发展的重要方向和领域。在风景园林的发展历程中,风景园林师已经为生物多样性规划设计业的理论与实践做出了重要贡献。立足风景园林空间的尺度及其嵌套特点,结合风景园林空间具有的景观构成、景观格局、景观过程和景观感知的动态体系,从城市——区域、城市公园、城市花园、微小绿地与群落4个空间尺度,建立风景园林生物多样性的“C-3P”(构成——格局、过程与感知)体系和框架,旨在构建全面和系统的风景园林生物多样性认知和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8,(5)
木版年画是民族绘画中的一朵奇葩,是我国人民创造的灿烂辉煌的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对现代美术创作有着极为珍贵的借鉴价值。杨柳青木版年画是中国北方木版年画的代表,其绘制风格具有独特性。不论是中国木版年画还是中国画,都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有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11.
叶武  张毣 《风景园林》2018,25(5):115-114
基于系统视角,运用文献研究方法,对宋代著名画论《林泉高致》所体现的园林观进行系统分析,旨在阐述人的主观能动性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重要作用,对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之间的相辅相成,及其对造园手法的影响进行系统论述,同时以研究著名古代画论为基础,探索自然与人文之间的关系,有助于推动现代景观的人文理论研究与发展。  相似文献   

12.
Landscape design is an expression and repository of cultural values and beliefs, and in Aotearoa, New Zealand, the designed landscape faces particular challenges. Globalization is seen as a potential threat to landscape identity, which is even more significant for a country which has built its economy and self-image from its unique natural landscape. The potential for resistance is limited by the small size and youth of the profession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 in New Zealand. While traditions of farming and gardening extend back to early European settlement in the mid nineteenth century, and beyond to indigenous Maori practices of land modification, professional landscape design is a relatively recent development (the first tertiary course in landscape architecture began at Lincoln College (now Lincoln University) in 1969). Landscape design in New Zealand draws its vocabulary from the power of the country's natural heritage landscapes, convinced that a naturalistic aesthetic exclusively represents environmental health. Some of the core values of New Zealand society are, however, overlooked by designers. The need to develop a critically informed design language which includes the farming landscape along with the natural one is argued. The invention of such a language, referred to as a complex ecological aesthetic, is seen as a potential source of design expression that is invigorated by the tension between mechanistic and natural landscape aesthetics. It therefore has the potential to promote environmental health, while being regionally grounded, and can help face the challenges that globilization poses to the landscape.  相似文献   

13.
朱玲 《中国园林》2020,36(7):26
探讨风景园林与公共卫生及人民健康之间的关联,面向健康促进的居民参与性社区环境建设,提出系统有效的风景园林介入公共卫生健康体系的方法,重点在于公共卫生视角的健康社区风景园林体系构建。提出可持续开发的多维度思路,包括建立与运营管理相协调的城市风景园林体系、发展恢复性绿色基础设施、建立与社区卫生框架相一致的风景园林;尤其从社区层面探索公共卫生与城市风景园林体系的接口,提出公民管理和城市管理并行以振兴复合功能的社区,强调挖掘社区花园的康养疗愈功能和居民的参与行动带来的后景观功能,发挥风景园林的综合作用等策略。构建健康促进的社区环境建设理论框架,提高风景园林设计的综合性,提升公共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4.
易凤霞  钟乐 《中国园林》2023,39(2):38-42
探讨公共健康与风景园林之间关联的研究多聚焦于近代西方,有必要以近代中国为对象,系统性地展开相关研究。以1872—1949年为研究的时间范围,中国国土为空间范围,《申报》全文数据库为核心资料,梳理同时表征“风景园林”和“公共健康”的报道,分析其在时间和空间上的演变特征,并解读其内容。结果表明,时间维度上,中国近代风景园林与公共健康的关联演变经历了萌芽期、发展期、滞缓期3个阶段,清末“新政”、民国“市政改革”、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分别是促成各时期变化的直接动因;空间维度上,表现出从东南发达城市向内地扩散的趋势。在此基础上,总结了中国近代风景园林促进公共健康的3种实践路径:一是开放或新建公园;二是在公园中开展休闲游览、体育运动、卫生展览、游园赈灾会等活动;三是进行全国性的植树造林活动。本文是对近代时期中国风景园林与公共健康历史关联研究的补充与完善,也证明了近代报刊全文数据对于风景园林学相关研究的可行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5.
The work of New York-based artist Nancy Wolf is preoccupied with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eople and the contemporary city. Here she explains how a meeting with scholar and poet Lap Lam in Hong Kong provided much of the inspiration for her work in China, which she describes as ‘a commentary on the enormous changes in today's Chinese landscape created by Modernist architecture and urban planning’.  相似文献   

16.
我国古典园林建筑是创造以景自天成的风景园林为特点,园林中的建筑以木结构体系为主。它源于自然,利用自然,高于自然;它以灵活的风格、合理的布局、适宜的建筑体量和精巧的装修,取得了高度的艺术成就,在世界上享有盛誉。我国古典园林建筑表现自然美和艺术美之外,又通过综合性的艺术手段,造就了深邃的意境,达到了所谓理想美的境界。“北方之雄”、“南方之秀”代表着中国园林建筑的特征。我国古典园林建筑以木构架体系为主体,充分发挥木构建筑灵巧多样的特点,结合山水景物,组成丰富多姿的园林胜景。正确地继承与发展我国古典园林建筑,使之更好地为今天服务。在保护文物古迹及继承古典园林艺术传统的同时,逐步在实践中不断创造新型的中国园林建筑。  相似文献   

17.
Abstract

While typically accorded form-driven interpretations, Kahn's work may contribute significantly to the emergent discourse on architecture and landscape. Meditations on landscape in Kahn's work and ideas, although present in an unsystematic and sporadic manner, provide a provocative way of thinking about a building's relationship with the landscape. Applying the phenomenological notion of “lived body,” a built work is seen not only inscrutably emplaced or intertwined with the landscape but also embodying it, thus making architecture inherently a landscape “event.” An analysis of Kahn's work and writings from the vantage point of landscape presents, first, an affirmation of Kahn's particular ideas about land and landscape and, second, a substantiation of the claim that architecture is a landscape phenomenon.  相似文献   

18.
基于生态系统服务的景观空间绩效评价体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什么是好的景观空间?长期以来风景园林无法回答该问题,其原因是景观空间不仅缺乏普适性的评价体系,而且景观空间绩效评价又缺乏稳定的价值导向和针对性。这些问题成为困扰风景园林空间评价的关键问题。风景园林学是一门循证的学科,系统化且可量化的景观绩效为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循证研究提供了定量评价的方法和工具。然而,目前存在的相关评价体系无法适用于多尺度和多功能特性的景观空间绩效评价。本研究认为景观空间绩效的评价需要一个稳定的参照系,景观空间的生态系统服务成为景观绩效评价的重要体现。本文以生态系统服务理论为依据,利用景观空间多尺度特征、多功能特性和可度量性作为景观空间及其绩效评价间的桥梁。根据生态系统服务类型将景观空间绩效分为环境生态绩效、经济生产绩效和人文文化绩效3类,从而建立3大类型12项评价准则和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33项绩效指标的景观空间综合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9.
总结了笔者多年从事风景建筑设计的若干思考,讨论了风景建筑设计的相关问题。从建筑教育中对待城市及景观的态度论及建筑师的自然观,继而从风景建筑选址、场所感营造、地形地貌处理、建筑师对待遗存的态度、建筑的体量感及中心性控制、建筑风格与形式,以及风景建筑的材料选择与建构逻辑等方面展开论述,最后从方法论视角探讨了风景建筑设计的2种途径:哲学的途径和体验的途径。  相似文献   

20.
一级学科背景下的中国风景园林教育发展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杜春兰  郑曦 《中国园林》2021,37(1):26-32
自2011年风景园林学成为一级学科以来,中国风景园林教育在培养规模、课程体系、教育管理等方面均取得了较大发展,形成了内涵清晰化、培养层次化、交叉深度化和合作协同化的学科教育发展特点。在对一级学科成立以来中国风景园林教育发展概况进行回顾的基础上,指出当前风景园林教育面临的变化与挑战,整体水平尚存提升空间,学科竞争力还有待加强,并从营造学科环境、服务社会需求、提升质量控制等方面对风景园林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