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介绍了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EN)的合成方法,包括直接酯化法和酯交换法;阐述了利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和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PTT)共混改性PEN的方法;探讨了PEN在薄膜中、空制品纤、维等领域的应用;展望了PEN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正>7月26日,蓝山屯河百万吨生物新材料科技产业园项目在昌吉国家高新区开工。该项目是国内首个以完全生物降解树脂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系列为核心的生物基原料、生物基新材料、下游制品研发生产基地。到"十四五"末,自主建设区将全面完成40万t PBS、40万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18万t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5万t特种聚酯等项目建设,届时聚酯产品规模将突破百万吨,成为中国西部唯  相似文献   

3.
阐述了生物降解塑料的种类;介绍了聚乳酸(PLA)、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聚己内酯(PCL)、聚羟基脂肪酸酯(PHA)、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PTT)的产能及生产企业;提出了影响产能提升的因素及产业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生物弹性体的研究进展Ⅲ.新型生物弹性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网络型聚酯、聚羟基烷基酸酯、聚醚酯、聚肽、聚原酸酯和水凝胶等新型生物弹性体的研究进展。新型生物弹性体与传统的生物弹性体(如硅橡胶、聚氨酯等)相比,具有分子结构设计灵活、性能可以调节、可生物降解和生物相容性良好以及医疗应用前景广阔等优点。指出能够兼顾力学性能和可生物降解性能的生物弹性体是医用生物弹性体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脂肪族聚酯类生物降解材料聚乳酸(PLA)、聚己内酯(PCL)、聚羟基烷酸酯(PHAs)、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等进行了简单的综述,简要地介绍了其主要应用领域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聚乳酸(PLA)/聚羟基烷酸酯(PHA)全生物降解共混物研究进展,包括PLA/聚羟基丁酸酯(PHB)共混物、PLA/β-羟基丁酸酯与β-羟基戊酸酯共聚物(PHBV)共混物等,其中重点介绍了其相容性与相态结构、结晶性能、热性能、力学性能、降解性能等方面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7.
《中国塑料》2021,(3):73-73
由张玉霞编著、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可生物降解聚合物及其纳米复合材料》一书于2017年6月出版,本书介绍了可生物降解聚合物的种类及目前的生产与应用状况,重点介绍了目前研究得较多、有一定的生产量并得到了一定程度上应用的几种可生物降解塑料,包括可再生资源基、微生物参与制得的可生物降解塑料——乳酸和聚羟基烷酸酯,以及石油基可生物降解塑料——聚己内酯、聚丁二酸丁二醇酯、聚乙烯醇、聚对苯二甲酸己二酸丁二醇酯等.  相似文献   

8.
正由张玉霞编著、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可生物降解聚合物及其纳米复合材料》一书于2017年6月出版,本书介绍了可生物降解聚合物的种类及目前的生产与应用状况,重点介绍了目前研究得较多、有一定的生产量并得到了一定程度上应用的几种可生物降解塑料,包括可再生资源基、微生物参与制得的可生物降解塑料——乳酸和聚羟基烷酸酯,以及石油基可生物降解塑料——聚己内酯、聚丁二酸丁二醇酯、聚乙烯醇、聚对苯二甲酸己二酸丁二醇酯等,涉及其化学结构、合成工艺、力学性能、熔融行为与结晶性能、成型工艺等;同时还介绍了其改性方法,  相似文献   

9.
正由张玉霞编著、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可生物降解聚合物及其纳米复合材料》一书于2017年6月出版,本书介绍了可生物降解聚合物的种类及目前的生产与应用状况,重点介绍了目前研究得较多、有一定的生产量并得到了一定程度上应用的几种可生物降解塑料,包括可再生资源基、微生物参与制得的可生物降解塑料——乳酸和聚羟基烷酸酯,以及石油基可生物降解塑料——聚己内酯、聚丁二酸丁二醇酯、聚乙烯醇、聚对苯二甲酸己二酸丁二醇酯等,涉及其化学结构、合成工艺、力学性能、熔融行为与结晶性能、成型工艺等;同时还介绍了其改性方法,  相似文献   

10.
正由张玉霞编著、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可生物降解聚合物及其纳米复合材料》一书于2017年6月出版,本书介绍了可生物降解聚合物的种类及目前的生产与应用状况,重点介绍了目前研究得较多、有一定的生产量并得到了一定程度上应用的几种可生物降解塑料,包括可再生资源基、微生物参与制得的可生物降解塑料——乳酸和聚羟基烷酸酯,以及石油基可生物降解塑料——聚己内酯、聚丁二酸丁二醇酯、聚乙烯醇、聚对苯二甲酸己二酸丁二醇酯等,涉及其化学结构、合成工艺、力学性能、熔融行为与结晶性能、成型工艺等;同时还介绍了其改性方法,  相似文献   

11.
综述了国内外治理一次性塑料制品污染出台的法律法规及进展,重点介绍了含有部分可生物可降解组分或非生物降解方式的一次性塑料制品相关标准、传统不可降解塑料废弃物的回收塑料鉴别检测标准、全生物降解塑料制品评价标准及禁塑快速检测技术与标准,并对未来检验检测技术发展做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生物降解塑料中国专利分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庆  杨欣宇 《中国塑料》2006,20(12):10-14
对1989年-2006年4月期间公开的生物降解塑料技术中国专利进行了检索,从历年专利申请量、专利类型、申请人构成、专利技术特征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我国生物降解塑料企业对于生物降解塑料技术的研究还没有足够的自主知识产权,而日本、美国、德国和意大利等国家的生物降解塑料企业在此领域的技术实力较强,国内企业应该重点关注。目前生物降解塑料的发展方向是淀粉僳合物共混塑料、全淀粉热塑性塑料、生物聚酯型、聚乳酸、二氧化碳塑料等全生物降解塑料,如何提高产品性能、降低生产成本是发展生物降解塑料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中国生物降解塑料开发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回顾了中国生物降解塑料30多年的发展历史,介绍了目前中国的市场概况以及有关热塑性淀粉等天然聚合物、微生物发酵得到的聚羟基丁酸/戊酸酯、糖蜜等发酵得到的乳酸合成的聚乳酸、二氧化碳/环氧化合物共聚物等脂肪族聚酯和脂肪族/芳香族共聚酯等生物降解塑料的开发现状。另外,也简介了相关的生物降解塑料的标准化工作进展和讨论了今后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生物降解塑料的降解机理及生物降解性能评价标准检验方法。从生物降解塑料降解功能及其废弃后所处环境条件出发,针对目前生物降解塑料及制品应用和发展存在的问题,分析并阐述了生物降解塑料及制品合适应用的领域。以期为正确看待生物降解塑料提供参考依据,最后,对生物降解塑料应用和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刘钺  杜风光 《河南化工》2012,(15):21-25
概述了目前国内外生物降解塑料的产业化现状和应用前景,包括淀粉基生物降解塑料、聚乳酸(PLA)、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二氧化碳基共聚物(PPC),重点介绍了PPC的产品性能、技术发展趋势及商业化前景。  相似文献   

16.
生物降解塑料的评价方法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萍  唐辉  尤坚萍 《天津化工》2005,19(3):8-11
综述了可生物降解塑料的测试标准及评价方法,着重讨论了可生物降解塑料在农业、医学、包装和其它领域的应用进展。  相似文献   

17.
植物纤维素在生物降解复合材料中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赵瑾  王汝敏  李宁 《塑料工业》2004,32(11):1-3,18
综述了近年来以植物纤维素材料为共混组分制备生物降解复合材料.或将植物纤维液化后作为反应组分制备生物降解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8.
Biodegradable Polymers: Test Methods and Assessment Standards. Technological difficulties in plastics recycling as well as critical emission into the environment during waste incineration give rise to considerations of utilizing plastics in composting systems. While market supply of ‘biodegradable plastics’ is increasing there is a need for test methods and assessment standards for these substances. This paper presents the basis and discusses microbial procedures, analytical techniques and requirements for the tests to be developed.  相似文献   

19.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caused by commodity plastics has become a global issue. As a result, biodegradable plastics have found multiple applications in recent years, particularly in the manufacture of food packaging containers. However, microbes present in fermented foods have been found to degrade biodegradable plastics. In this study, we report, for the first time, a poly(3-hydroxybutyrate) (P(3HB))-degrading bacterium isolated from a type of washed rind cheese, Pont-l'évêque lait cru. The P(3HB)-degrading isolate, designated as PONα, was characterized in detail. The strain was found to be gram-positive and filamentous-shaped; the DNA G+C content was 71.6 mol%, and anteiso-C15:0 was found to be the major fatty acid. The strain grew well in the range of 37–40 °C and formed a large clear zone on P(3HB) medium at 37 °C. The phenotypic properties and phylogenetic inference indicated that strain PONα is closely related to Cellulosimicrobium cellulans. Strain PONα formed a clear zone on P(3HB), LB with P(3HB), poly(3-hydroxybutyrate-co-3-hydroxyvalerate) (PHBV), and chitin media plates, whereas no clear zone was found on poly(ethylene succinate) (PESu), poly(butylene succinate) (PBSu), poly(ε-caprolactone) (PCL), poly(lactic acid) (PLA), poly(butylene adipate-co-butylene terephthalate) (PBAT), poly(butylene succinate-co-butylene adipate) (PBSA), and olive oil media plates. Relatively higher P(3HB) hydrolytic activity was observed in the culture supernatant under the co-existence of P(3HB) and the cheese, suggesting that a component of the cheese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hydrolytic activity. These results indicate that microbiota in fermented foods such as cheese can degrade biodegradable plastics, thereby reducing their quality. Therefore, because P(3HB) may be degraded by the microbiota present in cheese, these findings may affect the application of P(3HB) in cheese packaging.  相似文献   

20.
综述了植物纤维与4种聚羟基脂肪酸酯(PHAs)可降解塑料——聚3羟基丁酸酯(PHB)、聚(3羟基丁酸酯3羟基戊酸酯)(PHBV)、聚(3羟基丁酸酯4羟基丁酸酯)[P(3,4)HB]和聚(3羟基丁酸酯3羟基己酸酯)(PHBHHx)制备生物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重点阐述了植物纤维(木纤维、麻纤维和秸秆纤维等)的改性及界面处理方法对PHB和PHBV复合材料的力学、热稳定性和结晶行为等综合性能的影响。最后展望了植物纤维增强PHAs生物可降解复合材料的研究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