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紫砂壶除了实用性功能之外,最大的价值是文化和艺术价值。紫砂壶之所以具有文化价值以及艺术价值,与传承经典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紫砂艺人将丰富的中华优秀文化不断地注入到紫砂壶创作中,并且在传承的过程之中不断地推陈出新、继承发展,使得原本普普通通的紫砂泥,经过紫砂艺人巧夺天工的双手,变成了精妙绝伦的艺术品。只有不断的用心锤炼以及创新,才能够创作出更多优秀的紫砂作品,使得紫砂艺术得以永久地传承下去。本文以紫砂"上新桥壶"为例,谈谈它的造型特征以及精神境界内涵。  相似文献   

2.
宜兴紫砂是我国传统的手工艺陶瓷,紫砂壶风格独特、形式多样.寄托着深厚的中华传统文化,并在泥料材质、造型艺术、工艺技法上得以实质性的体现。纵观每一把优秀的紫砂壶。无不是设计意念和文化思想的完美结合,并在其艺术的命脉中烙印上深深的时代痕迹。  相似文献   

3.
戴静波 《江苏陶瓷》2012,45(3):71-71
我们常用"精"、"气"、"神"来表达紫砂壶艺的意境美。"精"、"气"、"神"三者合一,是一种流动着的力量,也是一种境界。制壶者每创作一把紫砂壶时,总是力求达到"精"、"气"、"神"合一的意境美。这是因为蕴涵意境美的紫砂作品能暗用  相似文献   

4.
紫砂壶的造型艺术和装饰工艺踏进了历史发展的空前繁荣时期。在"百花齐放、推陈出新"方针指导下,古老的紫砂工艺呈现满园春色、万紫千红的景象。  相似文献   

5.
踏入紫砂行业以来,长期追求紫砂光器造型的简约大方和个性特色。深感到紫砂壶的创作必须具备三大艺术要素,其一是实用性,其二是传统思想性和古雅美,其三是独创性。创作紫砂,首先得了解紫砂、认识紫砂、学习紫砂,进而学习其独特的工艺流  相似文献   

6.
千年陶都,荆海砂流,以传统紫砂艺术文化为传承的紫砂壶名扬四海。紫砂壶艺或以方、圆等几何形体为创作题材的紫砂光货,或以梅、兰、竹、菊、瓜果等仿自然物体为创作题材的紫砂花货,或以筋嚢纹饰为创作题材的筋嚢器,"方匪一式,圆不一相"的传统紫砂壶艺,正是以传统古典而又时尚动感的造型与艺术文化内涵备受紫砂爱好者与藏家的宠爱。  相似文献   

7.
周渊 《陶瓷》2023,(11):26-27
紫砂壶带有特殊的魅力,是一种工艺融合精神的艺术表达。在紫砂文化的背后,娴熟的紫砂工艺支撑着紫砂文化表达的框架,在工艺传承的同时,不断地涌现出脍炙人口的紫砂壶经典。紫砂文化艺术经过几百年的发展,深刻吸收了我国文化各个维度的养分,在一把小小的茶壶避免自身单调重复的同时还挖掘出了自身的工艺深度,避免了物质和精神上的审美疲劳。当代紫砂壶艺创作在展现紫砂工艺美的同时,还带有浓郁的中国传统文化魅力,这是一种需要创作者深入理解、解析并发扬开来的创作模式。  相似文献   

8.
紫砂壶的创作题材十分丰富,大自然便是其得天独厚的题材源泉,因此,紫砂壶往往充满了浓郁的自然情趣。人们在使用紫砂壶品茶过程中,与自然对话,求得明心见性,并生发出回归大自然的情感。本文以紫砂"畅游壶"为例,浅析花器紫砂壶的自然情趣。  相似文献   

9.
<正>在紫砂文化的历史上,流传下来了许许多多经典的紫砂壶造型,这些造型凝聚了高潮的艺术成就和工艺成就,是中华陶瓷艺术的宝贵遗产。笔者从事紫砂壶艺制作已经有很长一段时间了,主要研究和制作紫砂壶中的花货,本着不断求索的信念,尝试制作了许多紫砂花货作品,在这个过程中笔者发现,在历代的紫砂花货创作  相似文献   

10.
《陶瓷工程》2011,(4):40-43
作者简介葛军博士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中国陶瓷文化研究所紫砂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景德镇陶瓷学院兼职教授二十年来,潜心于紫砂的科研、开发、设计,独创"色饰法"装饰技法,使紫砂艺术实现了由传统走向现代的突破。曾为北京人民大会堂新会议楼设计制作紫砂门套"五谷丰登";为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授衔50周年,创作紫砂壶"将军壶";为祝福北京2008年奥运会圆满成功,与2008位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联手打造"福满神州"紫砂壶;为第二届世界佛教论坛设计指定礼品"和合吉祥"紫砂壶;  相似文献   

11.
王文娟 《佛山陶瓷》2013,(12):64-65
紫砂壶的工艺表现是十分讲究的,整体与局部的切合、线条的流畅度,都是为了表现紫砂的内涵本质的。紫砂的创作也是历代艺人所追求的成长.在许多造型中紫砂所要表现的也是人们内心所追求的  相似文献   

12.
紫砂工艺是由表及里、由里向外的统一,紫砂壶的设计理念要求壶器的造型以小见大,并追求艺术的韵律与气度,这就需要壶器的制作艺人增强艺术修养,提高自我的艺术品位,从而有丰富的知识来构建壶器的设计理念。这款紫砂"雁南飞组壶"以"一带一路"为创作理念,是紫砂壶器寓意的典范之作。  相似文献   

13.
周钧林 《江苏陶瓷》2012,45(4):23-24,26
"石瓢壶"是一款人见人爱的壶型,制作"石瓢壶"首先要了解它的造型在历代制壶名家手中不断完善的历史。"石瓢壶"的首创者为清代嘉庆、道光年间的金石家、书画家陈曼生。曼生精书画、富收藏,广见卓识,对宜兴紫砂也一往情深,亲自参与了紫砂壶的设计创作。  相似文献   

14.
紫砂壶是中国陶器的一种,是由独特的紫砂泥料经高温烧制而成的,其工艺性和艺术性承载了中国文化中的种种元素,很多紫砂壶作品与历史上的诗词书画,传说故事等等融入自身,产生了极其浓郁的文化属性,随之诞生的审美形态受到了很多人的喜爱,紫砂也因此不断地发展衍进,不断涌现出全新的创作。  相似文献   

15.
紫砂壶作为一种典雅的茶具,和文人雅士等士大夫阶层分不开,壶身造型各异,而这些造型反映的是对应时代的风尚和品位,紫砂壶在发展中不断形成各种各样的造型,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和使用价值。紫砂壶中,不同的造型具有不一样的工艺标准和规律要求,紫砂的演化历史是一部由粗趋精、由大趋小、由简趋繁,又返璞归真的过程,塑造了紫砂自身独特的艺术之美。  相似文献   

16.
胡洪明 《江苏陶瓷》2009,42(2):44-44
紫砂壶是陶人所创,又为大众所用。其工艺品种在岁月流转中发展衍变,日趋成熟与精湛,也为作品增添了不同的文化内涵与色彩。改革开放三十年特别是新世纪以来,紫砂从业人员如沐春风,创新激情高涨,发挥聪明才智,将不同风格的紫砂壶推向社会,为繁荣紫砂事业,传承紫砂文化发挥了积极作用。我个人在从艺之路上,秉承“传承与创新”的创作思路,略有所得。现将感受最深的紫砂镶金“金猪兆丰壶”,谈一点创作随想。  相似文献   

17.
<正>古老而又充满文化艺术气息的陶都宜兴,以其陶的古都、茶的绿洲、竹的海洋、洞的世界著称于世,以紫砂为代表的宜兴陶文化艺术名扬海内外。紫砂壶凭借宜兴紫砂特有的矿源、六百年发展历史、独特的手工制壶工艺、传承有序的技艺流程及融书法、绘画、印章、金石篆刻等多种艺术形式于一体的装饰,形成了极具文化艺术气息的作品特征。紫砂壶的创作总有人探讨传统与创新,其实从笔者几十年的传统紫砂壶型创作体会来看,觉得有很多方面是不能  相似文献   

18.
<正>紫砂壶艺姿态万千,其中的花货作品更是天马行空,各有不同,当前紫砂创作步入了成熟的慢车道,并形成了一整套紫砂特有的制作成型工艺之后,紫砂创作者越来越将作品创作的内涵重视起来,从传统文化中不断挖掘,不断深入,不断提高,加上精益求精的工艺制作技法,紫砂壶艺成为了一门可以不断焕发出新光彩的陶艺创作。  相似文献   

19.
"上新桥壶"这件紫砂壶是顾景舟大师所创作的代表性作品,其借鉴了桥的造型,构建起一副宁静和谐的江南小桥流水图画。本文主要对作品的泥料与造型进行了分析,说明了作品的艺术特征,并由形达意,揭示了作品中所包含的中国文人雅趣与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20.
<正>在越来越多的紫砂理论论述中,对紫砂壶艺的历史文化、创作内涵、艺术外延等论述得极尽完善,对于紫砂文化艺术的传承与发展形成了百家争鸣的文化艺术讨论氛围,推动了紫砂艺术理论的进一步拓展,也为更多的紫砂从业者奠定了丰富的文化艺术理论基础和创作实践经验积累。本文从个人的壶艺创作中谈自我的创作感想,论述自我内心的"天龙顶珠壶"(如图1)的创作思想。1传统龙图腾的继承"天龙顶珠"紫砂壶创作取材于千百年来作为龙的传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