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串联式三效溴化锂吸收式制冷循环热力计算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申江  陈向东 《流体机械》1998,26(9):46-51
根据本文作者完成的溴化锂溶液热力性能计算机计算模块(应用范围0~220℃),对一种串联式三效溴化锂吸收式制冷循环进行了热力计算分析,指出其热力性能系数(COP)比双效溴化锂吸收式制冷循环高(30~40)%,其最高溶液温度高于200~220℃。  相似文献   

2.
基于将吸收器中溴化锂溶液的传热与传质过程相互分离的预冷却绝热吸收的溴化锂吸收式制冷循环,建立预冷却绝热吸收过程的热力学模型,对溴化锂溶液采用预冷却双效并联循环进行吸收过程的热力计算,并与传统双效并联循环进行比较,分析了预冷却器特性参数对预冷却绝热吸收过程及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组性能的影响及吸收器运行参数对预冷却绝热吸收过程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两种串联型三效溴化锂吸收式制冷循环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循环优化计算的基础上,对基本型直燃式串联三效溴化锂吸收式制冷循五和带蒸汽压缩装置的三效制冷循环进行了对比分析。分析结果显示,在选择合适的蒸汽压缩比胆瓣下,带蒸汽压缩装置的三效,制冷循环可以获得比基本的直燃型串联三效溴化锂吸收式制冷循环更高的循环,COP值,并可将最高溶液温度降低至于200℃,是一种颇具市场前景的制冷循环。  相似文献   

4.
带蒸汽压缩的并联型三效溴化锂吸收式制冷循环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缓解基本的并联三效溴化锂吸收式制冷循环中的高温溶液腐蚀问题,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并联型三效溴化锂吸收式制冷循环, 即在基本的并联三效循环的中压和低压发生器之间加一个压缩装置,对该循环进行优化计算,并和基本的三效并联循环进行了对比分析。计算结果表明,这种新型的循环可以将循环的最高溶液温度由222℃降至184℃,循环的COP随着高发出口溶液温度的增加而增加,随着压缩比的增加而减少。  相似文献   

5.
太阳能驱动的压缩吸收式复合制冷循环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传统太阳能空调的不足,提出了一个由太阳能驱动的新型压缩-吸收式复合制冷循环,同时通过压缩式制冷和吸收式制冷热力系数的比较,建立了该新型循环的热力学模型,并以一个典型的太阳日照为例,将新循环的性能系数与传统循环进行比较后得出:新循环在节能,提高性能系数以及运行的稳定性方面都比传统循环有了较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6.
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系换热器的聚合体,设计时一般应进行热力、传热、结构等方面的计算,以便确定各换热设备的结构尺寸。一、热力计算热力计算的任务在于根据设计任务书所提出的对制冷量、冷媒水温度、冷却水温度和加热蒸汽压力等方面的要求,进行制冷循环的计算,以确定机组的运转参数,从而求出各换热设备的热负荷及各工作介质的流量,为传热和结构计算提供必要的数据。两效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的热力计算,由于目前国内没有高温区溴化锂溶液的i—ξ图,因此状态点的确定,除了借助于现有的i—ξ图,还必须应用溴化锂溶液的P—t图和一些计算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螺杆式压缩机组在设定的标准工况或者空调工况下性能参数能够达到最优,把它应用于高压缩比工况下,相应的参数就会偏离最优工况值.以螺杆式压缩机组在青海省水源热泵当中的应用为例,对制冷循环方式的选择进行了探讨,把采用单级和双级压缩制冷循环方式进行对比分析,得出了采用一次节流中间不完全冷却制冷循环方式耗功率较小,性能系数较大,热力完善度较高并且火用效率较高.  相似文献   

8.
对以氨 水及水 溴化锂为工质的两级复合吸收式制冷循环进行计算分析后发现 ,该循环不仅提高了循环的COP值 ,而且也增大了制冷温度范围。但是只有在冷却水入口温度较低的情况下 ,循环才能获得较大的制冷温度范围。同时 ,循环随着冷却水入口温度的提高 ,最低制冷温度也随之上升。由于受到溴化锂溶液结晶和腐蚀问题的限制 ,Ⅱ级发生温度不能过高 ,放气范围不能过大 ,否则会影响该循环的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9.
吸收器是溴化锂吸收式制冷循环中最大的部件,传统吸收器换热面积占机组的40%左右,采用传热传质分离吸收器,其传热面积不到传统吸收器的30%,大大改善了吸收器的传热效果.本文在传热传质分离双效吸收式制冷循环的基础上,增加了一台增压器以提高绝热吸收器压力,强化循环传质能力.根据模拟结果,补偿了少量电功的增压系统,可以有效降低循环总传热面积;通过降低循环溶液浓度,还可以达到降低循环驱动热源温度的目的,且循环热力系数与增压前基本相当.  相似文献   

10.
简要介绍了Fortran与Matlab混合编程的基本原理,通过Fortran与Matlab的接口函数,实现了Matlab对Fortran函数的直接调用,并以溴化锂水溶液物性程序为基础,利用Matlab强大的矩阵计算及图形绘制与编辑功能,实现了溴化锂水溶液物性计算的可视化,为进行溴化锂吸收式制冷的热力计算及分析提供了方便、快捷的图形计算工具。  相似文献   

11.
为需要较低温度的用冷空间提供冷源,设计由太阳能集热循环,水蒸气喷射制冷循环,CO2低温制冷循环组成的太阳能辅助热源水蒸气喷射引射冷却的CO2低温制冷的组合循环,通过热力计算得出随着蒸发温度的升高,太阳能辐射强度的增大,集热器面积的增大,组合循环的性能提高。蒸发温度每升高1℃,组合循环的性能系数增大4.3%,太阳能辐射强度每增加1W/m2,组合循环的性能系数增大2.8%,太阳能集热器面积每增加1m2,组合循环的性能系数增大约6%。发生器内水蒸气温度对组合循环的性能影响不大,太阳能辐射强度、集热器面积以及喷射器引射率对组合循环的影响较大。组合循环节省运行费用,节约能源,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介绍的两级氨水吸收—再吸式制冷循环,可有效地利用热能,减少不可逆损失,故与一般氨水吸收式制冷循环相比,具有较高的热力系数。文中给出了该循环的数学模型及部分计算结果。  相似文献   

13.
《流体机械》2015,(8):73-77
对带中间冷却器的双级压缩制冷(TCEI)循环和带闪发器的双级压缩制冷(TCFI)循环进行了热力学分析与比较。结果表明:TCFI循环的最佳中间压力和最佳排气压力低于TCEI循环。在常规空调工况下,TCFI循环的COP高于TCEI循环。在蒸发温度从-10℃变化到10℃时,TCFI循环和TCEI循环的COP相对基本循环平均提高幅度分别为32.3%和18.7%。  相似文献   

14.
双温冰箱一种节能循环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一种冷藏室和冷冻室蒸发器并联工作的压缩/喷射式混合制冷循环,理论计算表明,当双温冰箱冷藏室制冷量总冷量的50%时,混合制冷循环的性能系数要比传统的简单循环提高(6 ̄12)%,容积制冷量增加(10 ̄18)%。  相似文献   

15.
双级复叠吸收式制冷/热泵循环计算与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韩巍  徐士鸣 《流体机械》2001,29(9):44-47
介绍了双级复叠式吸收制冷/热泵循环及其热力计算方法,并着重分析了各因素对循环COP值的影响,得出了循环COP值随各影响因素变化的规律。  相似文献   

16.
双级喷射热泵与吸收式制冷的复合循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程波  杜垲 《流体机械》2005,33(2):50-53
在计算分析单级喷射式热泵与单效溴化锂吸收式制冷复合循环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双级喷射式热泵与单效吸收式制冷的复合循环。本文对这种双级新型制冷循环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并对双级喷射器进行优化分析。  相似文献   

17.
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的性能,通常是指它工作时所产生的制冷量及与之相关的热力系数、蒸汽单耗等技术经济指标。和其它制冷机一样,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的性能随冷却水、冷媒水的温度、流量和水质等因素的变化而变化;所不同的是还与加热蒸汽压力和溴化锂溶液的循环量等因素有关。了解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的性能,对于设计和使用这种机型,使其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双温冰箱的一种节能循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一种冷藏室和冷冻室蒸发器并联工作的压缩/喷射式混合制冷循环。理论计算表明,当双温冰箱冷藏室制冷量占总冷量的50%时,混合制冷循环的性能系数要比传统的简单循环提高(6~12)%,容积制冷量增加(10~18)%。  相似文献   

19.
CO2跨临界制冷循环存在最佳高压压力,对应着最大COP。但是,膨胀机循环的最佳高压压力与节流阀循环的最佳高压压力不同。CO2膨胀机循环的最佳高压压力主要受压缩机效率、膨胀机效率、气体冷却器出口温度以及蒸发温度等参数的影响。当压缩机和膨胀机的效率一定时,CO2节流阀循环的最佳高压压力比膨胀机循环的高。为了计算方便,对膨胀机循环的最佳高压压力进行了计算和数据回归,并给出了计算关联式。  相似文献   

20.
改进二氧化碳制冷循环性能的理论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天然工质二氧化碳(R744)制冷循环的基本形式进行了分析计算。过冷或回热可以大幅度地改善亚临界循环跨临界循环的性能系数,其理论循环的COP增加速度远远超过其它工质。指出增加过冷度和回热度是二氧化碳制冷投入实践运行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