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徐燕 《包装工程》2018,39(6):266-270
目的导识系统是旅游城市形象的重要评价指标,融入城市环境的方方面面。分析旅游城市导识系统的视觉要素,为合理设置视觉导识指明方向,方便游客游玩,展现城市形象。方法通过分析旅游城市导识系统的视觉要素,以城市地域特色为基础,了解游客以及生活在城市中人们工作和生活的需求,对导识系统中的图形导识、文字导识、色彩导识和形态导识进行设计研究,以实现区域识别、地标识别、方向识别以及社会公共信息的传播。结果旅游城市的导识系统视觉要素设计需遵循系统性、功能性、艺术性以及文化性原则。结论基于此设计的导识系统才能用多种形式去引导游客,实现旅游城市的服务功能,提升旅游城市的亲和力与友好程度,促进城市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2.
王士顺 《上海包装》2023,(11):70-72
城市导视系统的建立与设计应该是功能合理的、具有人情味的、准确体现城市意象的系统设计。现阶段,中国的城市导识系统未达到上述要求,主要体现在不符合城市环境行为科学、未能体现城市地方文化特色等。从城市导识系统设计中的问题出发,概述了城市导识系统设计的方向、流程和效果,并提出了具体的设计策略。以期为城市导识系统的设计和系统的建立寻找一条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3.
城市文化意象在导视系统中的演绎   总被引:10,自引:10,他引:0  
倪春洪 《包装工程》2014,35(20):16-19
目的研究城市文化意象符号在导视系统设计中的人文认同感体验设计。方法引入城市文化意象符号基本作用以及对导视系统的基本设计概念进行深入剖析,对城市文化意象符号在导视系统设计中的应用与表现方法进行分析。结论要在人文认同感的体验设计中发现城市文化意象符号,借用导视系统设计来演绎与城市形象之间的共鸣;通过对城市概念、图形、色彩的提炼,分析城市文化意象独特的表达方式,让城市文化意象符号赋予一个城市独特的"排他性",让生活在这个城市的人通过导视系统设计来感受到独特的城市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4.
胡珊  周明煜 《包装工程》2019,40(12):97-102
目的 导识设计应该关注城市空间中的叙事性和参与者的体验感,顺应城市的发展形态,从用户的角度出发,构建城市导识系统的用户体验量化模型,并提出设计方案。方法 通过半结构化的一对一访谈与现有案例分析,明确用户定位、用户需求与用户体验要素。通过文献分析法,结合用户体验蜂窝模型、用户体验5E模型与情感化交互设计模型,提取系统量化模型的6个维度与18个影响因子。采用PCA分析法,结合SPSS数据分析软件确定量化模型权重,构建量化模型,并提出设计策略。结论 构建城市导识系统的用户体验量化模型,结合量化模型,依据用户体验的优先程度来制定设计策略。通过量化分析的方法,总结城市导识系统的用户体验量化模型,为此方向的研究提供参考模型与理论依据,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5.
胡珊  周明煜  熊欢 《包装工程》2019,40(10):12-17
目的以城市导识系统中的视觉导识设计为研究对象,通过量化实验与质化访谈分析其视觉呈现方式的差异性,并提出研究展望。方法通过文献分析提出研究假设,而后运用Unity引擎搭建实验环境,构建多元化视觉呈现方式,通过量化实验与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法对结果进行数据分析,进一步地讨论了被试的性别、空间认知能力对动态视觉交互导识与静态视觉标志导视的影响,以及两种视觉呈现方式之间的差异。结论讨论了在城市导识系统中视觉呈现方式研究的差异性,并对后续相关研究进行了展望,以期对未来视觉导识设计的研究提供参考与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城市综合体重庆天地导视系统地域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俞明 《包装工程》2016,37(6):37-40,82
目的以重庆天地导视系统的设计为研究对象,研究城市综合体导视系统中的地域性特征。方法通过对重庆天地导视系统设计应用案例的分析,探究了地域性要素应用于导视系统设计中的提炼方法和视觉表达途径,推进了导视系统设计中体现人文地域特征的研究领域的发展。结论地域性设计元素的应用,丰富了城市综合体导视系统的内涵与外延,具有传承城市文化的重要功能;通过对导视设计中造型、图形、色彩和材质要素的分析,研究了重庆天地导视地域性设计的表达方式,从视觉表达上呈现了重庆城市地域文化特征,对展示和提升重庆的城市个性与文化有着重要的价值及作用。  相似文献   

7.
城市环境导视中的标识系统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陈慧妹 《包装工程》2011,32(24):22-24,44
分析了城市环境导视中标识系统设计的基础、内涵和意义,并结合城市环境导视系统的功能,论述了城市中标识及标识牌设计和设置的现状,进而分析了公共环境中标识系统的不规范性、不合理性,以及在设计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城市导视系统改进的措施,以及怎样通过城市环境导视系统的完善来提升城市的整体形象。  相似文献   

8.
胡珊  蒋旭  李兢 《包装工程》2018,39(16):5-11
目的为解决城市充电桩系统在智能化时代下与用户尚未建立良好的用户体验关系,现通过技术和设计手段建立满足用户和社会需求的产品和导识系统。方法在PSSUQ问卷的基础上,设计基于用户体验的城市充电桩服务质量影响因素初始集合,通过问卷调查获取城市充电桩服务质量用户体验数据;结合用户访谈方法提取基于用户体验的城市充电桩系统服务质量主要影响因素。结论提出满足用户需求的传统充电桩系统改良设计方案,并通过PSSUQ评估系统改良设计方案,以期基于用户体验角度下的设计实践,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用户需求,提高用户体验。  相似文献   

9.
郭铁军  王春晓  高渤 《包装工程》2021,42(2):180-185, 194
目的 通过研究文化地标导视设计,宣传城市文化特色,提升城市形象,从而强化文化地标导视系统的视觉表现功能,达到传播城市文化特色,促进地域文化发展的目标.方法 从文化地标导视设计的研究入手,梳理其现状,分析从传统平面设计到现代智能技术的创新,以及其所引出的导视系统设计的发展趋势,即坚持生态环保的设计理念.结论 基于文化地标导视系统宣传地域文化,强化了地域文化发展的特性.从文化地标导视系统的视觉表现研究入手,分析了文化地标导视系统从传统平面化到现代智能化的转变.作为宣传城市文化的载体,文化地标导视系统的视觉表现要紧随时代发展,增强导视系统的人文气息和智能体验,倡导生态设计理念,充分实现对文化地标的宣传作用,从而建立大众与城市文化的情感联结,传播城市文化特色,增强地域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10.
我国城市的快速发展,人口的频繁迁移使得空间导识系统的作用日渐突显,它不仅为大众服务,也成为传播地方文化,塑造城市品牌的重要载体。本文立足于设计师的视角从两方向进行分析:作为引导者通过设计指明空间方位,要准确、快捷、清晰易懂,展示人文内涵;对于识别者,设计既要符合人体工程学,使人看着舒服,还要满足不同人群的差异,确保信息传达能被完整接收和正确理解。设计师需要融入更多的人文理念,通过设计尽可能使人、导识设施、空间环境三者的关系相互协调,使人们的生活环境更加舒适、便捷。  相似文献   

11.
戴山山 《包装工程》2020,41(18):332-338
目的 研究威尼斯、巴黎、马德里三座欧洲城市的视觉形象设计案例,为城市视觉形象塑造提供科学、系统的设计方案。方法 结合三座城市视觉形象设计案例,通过对城市意象、城市标识、城市景观三大城市视觉体系的分析,归纳城市形象的设计理念、设计方法、设计模式。结论 城市意象是城市视觉形象的基础,由标志物、道路、区域三个主要部分组成。城市标识是城市形象的内涵,由城市主标识、城市事件标识、城市标识应用三个主要部分组成。城市景观是城市视觉形象的延伸,由城市海报、城市公共艺术、城市涂鸦三个主要部分组成。未来的城市视觉形象设计,可以通过对城市意象、城市标识、城市景观三个视觉层次的丰富,实现对城市视觉形象的优化。  相似文献   

12.
株洲市神农城设计所蕴含的地域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杰 《包装学报》2012,4(4):85-89
地域文化是城市的灵魂,但中国的城市建设普遍存在着单一化和缺乏地域特色的问题。而株洲市神农城的设计与建设却是城市建设与地域文化成功结合的典范,在该项目的设计与建设中,始终贯穿了炎帝文化与神农精神。神农城的整体布局、主要建筑、水体以及建筑小品都体现了对中国传统文化与城市原有特色的尊重。  相似文献   

13.
陈金梅  李颖 《包装工程》2016,37(20):189-193
目的通过城市色彩意象研究,总结首都北京的城市色彩问题,提炼城市风貌特色,明确下一步城市色彩规划控制重点。方法从城市色彩意象与城市色彩规划设计的概念及其关系入手,对相关专家和普通民众进行访谈及问卷调查,并对访谈记录和问卷进行整理与分析。结论从数据的统计分析结果中认知首都北京的城市色彩规划现状、城市代表颜色和城市色彩标志性建筑(区域)等,这些城市色彩意象的数据和结论将为下一步城市色彩规划设计提供重要依据,并为实现城市主体的城市生活美好愿景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  相似文献   

14.
城市标识导向系统设计中的创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梁雅明 《包装工程》2012,33(6):8-11
通过对城市标识导向系统设计中的创意方法研究,提出通过导向系统的思维创意、导向系统的标识图形创意、导向系统的语言文字创意、导向系统图形附属空间创意、导向系统图形表现肌理创意等几方面入手,希望能使城市标识导向系统更生动、更直观地充满情趣地传递信息,并且更好地体现城市的文化魅力与特色。  相似文献   

15.
边坤 《包装工程》2020,41(18):339-343
目的 草原文化是内蒙古地区独有的特色文化,记录着内蒙地区特有的历史文化与精神信仰。研究草原文化的内涵与要素,分析将其运用在城市形象上的途径及方法,为特色城市形象的构建提供建设依据。方法 通过对宗教文化、生活方式、建筑文化、生态文化、审美文化等方面的分析,探寻草原文化所蕴涵的要素和精神内涵,在此基础上,分别从自然崇拜、英雄崇拜以及建筑文化下的物象符号、蒙古族图案等方面阐述草原文化符号的类型和塑造城市形象的方法。结论 草原文化既是地域特色城市视觉形象的重要传达媒介,也是城市内在精神形象的魂之所在,研究草原文化在城市形象中的应用,有助于继承和发扬草原传统文化,对于促进内蒙古地区城市形象的建设与城市文脉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井冈山作为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现在已成为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之一。为了保护和开发建设好这一风景名胜区,井冈山市中心城区将从现在的茨坪搬迁至山下的长义岭地区(位于厦坪镇与拿山之间)。本文基于井冈山市的历史背景、自然条件以及区位条件,介绍了井冈山市新城区城市总体规划设计的指导思想和目标,进而从城市规模、城市生态、城市布局和城市风貌等方面分析和论证了新城区规划中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此外,还对井冈山市新城区建设中的主要问题简要地分析了其原因,并明确提出了相应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结合城市徽标设计的典型图例,对我国城市徽标的特点进行了较为深入的论述,旨在引起大众对我国城市徽标设计与形象塑造的关注,从而加强中国城市的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18.
首先综述了构建权威、唯一、通用的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的必要性,然后详细介绍了我国数字城市建设的总体思路、进展情况、发挥的作用及产生的影响。接下来,针对时代发展、技术进步和需求变化,论述了当前地理空间框架面临的全新发展机遇和挑战,以及存在的问题,明确指出了智慧城市阶段时空信息框架的建设目标与内容,展望了下一步技术突破的方向。  相似文献   

19.
刘洋  王玲  解真  华夏 《包装工程》2020,41(10):235-241
目的现有城市品牌大多模仿、抄袭已有设计,缺少城市本身的特色,难以引起大众的共鸣,因此以北京市海淀区为例,探讨城市品牌形象创新设计的方法。方法运用设计创新及服务设计理念来研究如何实现城市品牌形象的创新设计应用,通过深层次、系统化、多角度、全方位的整合,建立城市品牌形象设计理论体系,使城市品牌形象更加本土化和人性化;通过界定城市的风格气质、寻找核心意象、重构城市意象的方法,全面表达城市特有的面貌。结论通过对城市品牌形象设计方法的研究,能够在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的同时,增强市民的自豪感、归属感及幸福感。最终以北京市海淀区为例进行品牌形象设计的实践应用,使研究更加科学合理,并为其他城市提供系统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0.
王昕 《包装工程》2023,44(2):281-289, 315
目的 厘清城市品牌与城市形象的内在关联,将城市品牌的定位理论应用于城市营销活动的视觉识别设计当中。方法 遵循城市品牌定位原则,通过对数据进行收集和分析,建构基于城市形象数据的城市品牌定位坐标系,为城市品牌定位决策提供理论依据。结果 提炼出案例城市深圳的城市形象标签,从建成环境、活力程度、发展环境、宜居程度4个视角提出城市品牌定位策略:现代时尚的花园城市景观;年轻多元的创意城市文化;包容创新的移民城市基因;绿色环保的宜居城市生态,同时提出相应的城市品牌视觉识别设计方案。结论 通过在城市品牌定位坐标系中找到城市形象标签的位置,能够定位城市的综合竞争力,从而为城市品牌形象的塑造和推广提供设计战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