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朱赛鸿  杨艺婕  刘佳鸣 《包装工程》2019,40(20):230-235
目的 通过对社区空间环境的互动性现状进行分析,提出针对性建议来促使“见缝插绿”的社区公园成为城市居民休闲健身、缓解压力、增进邻里互动的重要场所。方法 通过对天津市社区公园的取样调研,采用行为观察与发放问卷的方式,总结分析居民活动的空间和设施配置的现状问题,探讨各年龄段使用人群的行为特征及对互动性空间的需求与偏好。结果 提出以互动参与为核心、以主题空间为手段的设计原则,以及活动空间的叠加和设施质料经营的互动性策略,以满足使用者的多样化互动需求。结论 研究侧重于从调研中发现的问题,即空间形式单一与设施使用率低这两方面入手,通过互动性社区公园的营造,使社区公园成为居民日常互动社交和情感交流的重要载体。  相似文献   

2.
徐嘉阳  季铁 《包装工程》2019,40(10):210-215
目的探索社区影像如何有效激发乡村民众积极地参与文化仪式。方法基于传播学中的"或然率"公式和文学领域中形式主义的"陌生化"理论,因仪式作为乡村文化的传递机制,以受众的心理表征和传播内容与环境的公共表征为切入点,为社区影像创作提供新的设计策略,以"新通道·酉歌行"项目中的阳戏影片设计实践来进行验证。结论社区影像作为一种新形态的仪式来传播乡村传统文化,提出内容的"相关性"和形式的"陌生化"的影像设计策略,从而吸引乡村民众积极地参与到社区影像文化的传播过程中,逐步实现民众从影像旁观到参与再到集体记忆维系的过程,进而产生文化自觉,增强民众对本民族的文化自信,提高其民族内部凝聚力。  相似文献   

3.
当老旧社区完成提质提档改造之后,原有的社区景观环境已经不适合新的发展情形,因此需要进行优化。对于社区公共空间景观环境的优化,应该从发挥实用性功能、注重美观性效果、强调经济性原则等方面入手,对空间格局、景物造型、设施配置等进行合理设计,以提升公共空间景观的效能作用,引导社区居民的审美需求,从而体现社区乃至城市独特的文明形象。  相似文献   

4.
集体记忆重构视角下的工业遗产型创意产业园家具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乔治  马军  范文鹭  黄镜帆  郑崇栋 《包装工程》2018,39(18):160-165
目的探索工业遗产资源在集体记忆下和空间设施、家具创意设计之间的关系,建立基于工业遗产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创意设计的匹配路径。方法采用文献调查、个案研究的方法,对历史沿革的梳理、当地居民的集体情感的构建,通过集体记忆中最典型化的元素提取,建立创意设计模块,对典型园区的空间设施和家具进行系列化设计。结论第一,工业遗产集体记忆中的独有价值能够被凝练、创意设计及利用。第二,凝练、创意设计后的工业元素能够引导与匹配工业遗产型创意产业园设施和家具的典型化创意设计。  相似文献   

5.
曹宇  干静  朱春晓 《包装工程》2022,43(12):378-385
目的 在人口老龄化日益加剧、国家实施“三胎政策”的时代背景下,“隔代抚养”现象日益增多。我国大部分城市社区游乐设施在形式上缺乏创新,在功能上无法满足代际互动的需求,隔代抚养背景下的社区游乐设施亟待改善。旨在探究社区公共游乐设施的包容性设计方法,提出满足隔代互动需求的社区公共游乐设施设计策略,使其符合祖孙两代人的使用需求与情感需求。方法 通过对我国合肥市部分社区公共游乐设施的现状,以及老人、儿童在游乐设施中的行为模态进行调研分析,可以发现,当下社区公共游乐设施在互动性、包容性及情感性等方面存在不足。研究老年人与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提取隔代抚养背景下的游乐设施设计需求,以包容性设计理论为指导,从安全性、功能性和情感性3个方面,提出隔代抚养背景下的游乐设施设计策略,打破成人活动区和幼儿娱乐区的物理区隔,打造祖孙共享的、可实现行为和情感互动的新型游乐设施。最后通过设计实践对设计策略进行验证。结论 在社区公共游乐设施建设中融入互动和共情理念,可有效整合社会资源,有利于促进代际和谐。  相似文献   

6.
城市公共空间无障碍设施设计人文化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常成  史津 《包装工程》2015,36(20):57-60,69
目的基于人文的新视角来研究城市公共空间无障碍设施设计。方法以天津市五大道历史文化街区为具体研究载体,从系统性、人性化、文化性三大方面深入探讨城市公共空间无障碍设施设计策略。结论创建无障碍环境必须基于城市的系统无障碍设计原则,将无障碍设施设计纳入城市建设规划管理体系,并从设计上符合城市或地区的整体风貌,这对创建无障碍城市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丁凡  乔治  曹文珺 《包装工程》2018,39(16):167-177
目的以社区综合养老模式建构的背景下,探索适老化公共空间、公共家具设计的研究路径,建立合理的适老化公共空间组合模式。方法通过社区规划、功能植入完成社区空间、社区设施的更新改造,通过汽配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完成社区生活重组,以15 min空间圈层活化、产业联动、互联网+的匹配完成社区养老模式建构,从3个层次探索公共空间和公共设施设计的方法。结论第一,从人的需要角度,社区综合养老模式的探索能够解决老年人的多层次需求。第二,从社会角度,社区综合养老模式能够形成社区内自我满足、辐射周边产业、未来缓解社会就业压力的作用。第三,从养老模式探索上,社区空间改造、社区生活重组、养老模式建构能够为适老化公共空间,公共家具的设计提供一种综合化研究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龚芸 《包装工程》2021,42(16):347-353
目的 以乡村空屋公共设施设计为切入点,探索公共艺术设计介入乡村实践的途径,以期有效实现乡村文化的传承与认同.方法 以集体记忆概念为理论框架,通过梳理相关原理并结合实际案例,从记忆的地方性、选择性及重塑性等方面分析乡村空屋公共设施设计对记忆建构的机制影响.总结归纳乡村空屋公共设施设计立足日常生活、突出设计叙事过程、强调参与主体身体实践的设计途径.结论 公共艺术设计介入乡村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作,包含的内容非常繁复.以乡村的空心化和人口流失为特点的乡村衰落是目前非常突出的现象,以乡村空屋公共设施为实践突破,将记忆建构作为理论支撑,从集体记忆的角度关注乡村文化的认同与传承.在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历史进程中,这一研究已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将会产生持续而深刻的社会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基于叙事,分析公共空间的生活主体的设定与考量,通过对主体行为层面的综合分析,探讨城市公共空间体验设计方法。方法通过对"商业广场"这一典型性城市公共空间中不同类型主体的行为和空间体验的综合研究,分析其公共生活的行为特征与情感诉求,探讨叙事型公共空间形式与主体空间体验之间的联系。以上海汇智国际商业中心广场主题活动策划与设计为例,探讨在现有城市文脉和行为主体集体经验的基础之上,用叙事方式营造公共空间体验,满足公共生活主体情感诉求的设计方式。结论从叙事角度全面、真实地观察城市公共空间中多类主体的行为和体验,可以避免政策视角或商业视角的片面性和狭隘性,保障伦理视角的真实性、多样性和公平性,尽量规避关注盲点,为可持续、和谐的城市发展提供设计支持。  相似文献   

10.
张艳玲  罗婷 《包装工程》2021,42(4):256-262
目的 分析当前城市公共空间设施的非正规使用现象,探索交互设计理念对提升社区公共空间设施质量的作用.方法 以使用者的行为分析为基础,深度解读使用者的行为习惯及其规律,并引入"产品交互设计"理念,强调"环境—产品—人—产品—人—环境"的循环设计思想,加强公共设施在设计过程中与使用者的互动;并通过行为分析结果,指导公共设施的产品原型设计,继而把产品原型投放使用,在一定的周期内观察记录,得出产品的使用后评价报告,以及公共设施的优化方案,供决策者和设计者参考.结论 交互设计理念中的行为分析能为设计者提供科学的数据,帮助设计者深入了解使用者的需求,有效促进产品设计的科学性,对提升公共空间产品设计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张驰 《包装工程》2023,44(24):501-510
目的 通过探究模块化理论在大型体育赛事公共设施设计中的应用策略,为其在具体设计时融入可持续理念提供新的思路。方法 从公共设施对大型体育赛事的积极助益切入,通过梳理大型体育赛事中的公共设施现状,对现存的问题进行总结。同时,通过分析模块化设计的定义、特点和优势,探索如何利用其解决上述问题。基于此,总结出设计时需要注重的五种设计要素和三条设计原则。结果 依托北京冬奥会竞赛场馆公共设施进行具体实践,梳理了竞赛场馆、运动项目、交互技术和公共设施之间的关系,生成了具体的设计方案。方案可以在赛前和赛后被放置在城市空间中,用来宣传冬奥理念并纪念冬奥会的举办,最终形成赛前宣传-赛时体验-赛后纪念的可循环使用体系。结论 模块化理论在大型体育赛事公共设施设计中的应用具有现实意义,它不仅能够有效解决公共设施在不同场馆中的适用性问题,还能通过可循环使用的模式,使这些设施在非赛时能够持续利用,延续赛事的影响,并传递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相似文献   

12.
吴一凡 《包装工程》2023,44(2):304-311
目的 探索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实现我国社区公共设施老幼复合共享的设计要点。方法 通过对老年人和儿童群体的生理、心理需求和行为活动特征进行分析,指出基于老幼复合共享的社区公共设施设计要以人为本,准确把握老年人和儿童群体在日常生活中的身心状态和行为活动的内在关联性。在设计中不仅需要妥善处理好老年人和儿童群体的健康安全、社交娱乐、情感归属需求,还应结合老年人和儿童群体的时域、地域以及类型进行关联思考,通过理论研究和案例论证,阐述如何通过社区公共设施设计促进老幼代际的交流与融合。结果 得出基于老幼复合共享下的公共设施设计要点。结论 基于老幼复合共享的社区公共设施设计需要关注老幼群体的共融、共助、共依、共娱,从协调多元需求、引导互助协作、促进交往陪伴、激发多维互动等方面进行设计探索,从而促进代际融合与全龄社区环境的实现。  相似文献   

13.
张瑶瑶 《包装工程》2019,40(10):304-306
目的从多维视角探析城市公共休憩空间的公共设施设计策略。方法立足于城市公共休憩空间的公共设施设计的存在意义及现实价值,结合城市公共休憩空间的公共设施设计中存在的盲目照搬、程式化和维护管理不到位等现状展开探究,并借此引申出其在造型、色彩和功能上的设计理念及方式,再深入细节,探索仿生、通用、交互、可持续等具体的设计路径,总结设计的注意事项和具体的设计实例。结论公共休憩空间中的公共设施是城市空间的要素之一,其设计方向必须立足于公共性和交互性,从多方入手,最大化地满足人们休息、交流的需求,降低城市快节奏生活给人们造成的心理压力,缓解人情冷漠的问题,给城市增添亮点,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愉悦。  相似文献   

14.
贺炜 《包装工程》2018,39(2):248-250
目的探究在社会交往需求背景下的户外公共设施设计方向及策略。方法以城市公共设施作为研究对象,结合户外公共设施设计原则,从老年社区、商业步行街、城市广场3个方面探讨现代城市发展中公共设施的创新设计方法。结论强化户外公共设施的社会交往功能有利于丰富城市的社会属性,促进城市功能的完善,推动现代城市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城市风貌视域下的公共设施设计构建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2,他引:1  
李文嘉  任梅  孔晓燕 《包装工程》2013,34(2):57-60,95
基于城市风貌新视角研究公共设施设计,分析了城市风貌与城市公共设施的系统影响关系,针对城市风貌视域下公共设施"风"的设计缺失,提出了城市"风"倡导下塑造城市公共设施"貌"的思路和方法,并从历史文化维度、自然维度、功能维度、序列维度、生态维度以及艺术特色维度6个维度进行论述,旨在探讨城市风貌视域下公共设施构建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6.
霍菲菲  刘昊迪 《包装工程》2023,44(22):457-466
目的 通过老工业街区公共设施改善设计研究,解决老工业街区现有公共设施同质化严重、造型缺乏艺术感,以及未能突出街区工业特色等问题,为工业街区的保护与更新、工业文化的传承与借鉴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方法 通过现场调研对公共设施现存问题及成因进行讨论归纳;针对现存问题构建改善设计理论及模型,并有针对性地对老工业街区的公共设施进行改善设计;使工业文化通过公共设施设计进行表达,唤起文化的记忆与共鸣。结论 工业街区公共设施改善设计以符号学为理论基础,深入探讨符号“解码”与符号“编码”二者之间关系,建立“解码-编码”系统理论及改善设计模型。“解码”是解析工业文化符号及深层意义,“编码”则从文本图像、造型、功能、系统四个层面展开,最终形成改善后的设计成果。  相似文献   

17.
原坤 《包装工程》2023,44(18):315-318
目的 探究城市公共设施设计在发展中所呈现出的对交互设计的需求与实践策略。方法 为了构建良好的公共空间,城市公共设施成为一大中心,更在一定程度上被作为城市的缩影和形象展示着城市的舒适与美丽。交互设计不仅可以提高城市公共设施的效率和便利性,还可以增强用户的体验和参与感。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交互设计与城市公共设施设计的融合度越来越高,意义也更加重要。在当前信息化社会背景下,将城市公共设施的内容及特点与当前的交互设计相联系,提出了交互式公共设施的设计思路;由浅入深,从外在的形式美到内在的人文关怀,再到科技所带来的时尚智能化趋势,逐步探索构建交互式公共设施的设计策略。结论 交互视角下的城市公共设施设计必须引起重视,并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做,以最大化的社会关爱来构建和谐的社会氛围,在互动中带来一种身心的互动与交流,以最优化的公共设施和公共空间的打造推进交互式公共空间的尽快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