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元素碘存在下,用衰减链转移聚合(DT)的方法合成以碘为端基的聚醋酸乙烯酯(PVAc-I),并以此为大分子引发剂,分别用三种不同的催化体系引发甲基丙烯酸甲酯的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共聚过程符合ATRP机理,所得共聚物通过GPC和1H-NMR表征,证明是分子量分布较窄(■w/-■n=1.4-1.8)的二嵌段共聚物PVAc-b-PMMA。  相似文献   

2.
采用聚二甲基硅氧烷大分子(Br-PDMS-Br)为引发剂,CuCl为催化剂,2,2’-联吡啶(bpy)为配体,甲基丙烯酸丁酯(BMA)和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为单体,通过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法,合成含有反应性环氧基的多嵌段共聚物PGMA-PBMA-PDMS-PBMA-PGMA。利用凝胶渗透色谱(GPC)、红外光谱(IR)、核磁共振(1H-NMR)、原子力显微镜(AFM)和热重分析(TG)方法对其分子量、分子结构、相形态及热稳定性进行研究。研究表明,多嵌段共聚物分子量可控,多分散性低(PDI=1.14~1.40);在微观相上形成有序纳米结构,粒径大小100 nm~2μm;多嵌段聚合物低分解温度为270℃,高分解温度为480℃,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由于引入反应性基团环氧基,大大扩大了其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3.
采用末端功能化的聚(二甲基硅氧烷)大分子(Br-PDMS-Br)为引发剂,CuCl为催化荆,2,2'-联吡啶(bpy)为配体,通过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法,合成出结构明确的多嵌段共聚物聚甲基丙烯酸丁酯-b-聚二甲基硅氧烷-b-聚甲基丙烯酸丁酯和聚苯乙烯-b-聚甲基丙烯酸丁酯-b-聚二甲基硅氧烷-b-聚甲基丙烯酸...  相似文献   

4.
采用分步法合成了两嵌段共聚物聚甲基丙烯酸甲酯-b-聚丙烯酸-2-羟乙酯(PMMA-b-PHEA):首先采用AIBN作为引发剂,FeCl3/PPh3作为催化体系,通过MMA的反向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RA-TRP),得到含端基Cl的M-n为17128聚合物PMMA-Cl;然后以PMMA-Cl为大分子引发剂,FeCl2/PPh3为催化体系,引发丙烯酸-2-羟乙酯(HEA)的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得到的产物PMMA-b-PHEA分子量分布达到1.32,凝胶渗透色谱(GPC)、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1HNMR)、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和热重分析仪(TGA)对产物结构进行了表征,证实了嵌段共聚物PMMA-b-PHEA的生成。  相似文献   

5.
采用分步法合成了两嵌段共聚物聚甲基丙烯酸甲酯-b-聚甲基丙烯酸-2-羟乙酯.首先以AIBN为引发剂,FeCl<,3>/PPh<,为>催化体系,通过甲基丙烯酸甲酯(MMA)的反向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得到端基含Cl的聚合物PMMA-Cl,其分子量分布为1.36;然后以此为大分子引发剂,FeCl<,2>/PPh<,3>为催化...  相似文献   

6.
将用高内相比乳液(HIPE)聚合法得到的多孔聚合物块体(poly HIPE)作为聚合的反应器,在其内部进行甲基丙烯酸甲酯(MMA)的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反应(ATRP),通过扫描电镜、凝胶渗透色谱、红外光谱、热重分析、核磁共振和差示扫描量热等测试手段对块体内聚合的PMMA进行了分析测试。研究表明,MMA在poly HIPE块体内部按照ATRP聚合机理发生聚合;poly HIPE块体对MMA的ATRP溶液聚合影响不同于受限空间内部进行的传统自由基聚合及反向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RATRP);相较于普通的ATRP溶液聚合,块体内部ATRP聚合所得PMMA的数均相对分子质量有所降低,相对分子质量分布变窄,热稳定性有所提高,间同立构比例有所下降,但全同立构比例明显增加,玻璃化转变温度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7.
以α-溴代异丁酸乙酯为引发剂,采用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合成了分子量为500的聚丙烯酸丁酯。以N-甲基单乙醇胺作为亲核试剂,对带有活性溴端基的聚丙烯酸丁酯进行亲核取代反应,得到了一端带有羟基的聚丙烯酸丁酯。利用红外光谱仪、核磁共振谱仪、凝胶渗透色谱仪等对产物的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成功合成了端羟基聚丙烯酸丁酯,且聚合物分子量可控,分子量分布窄(PDI=1.09)。  相似文献   

8.
首先通过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得到了末端含卤素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以这种PMMA为大分子引发剂,引发苯乙烯的ATRP反应,得到了末端含卤素的PMMA-PSt双嵌段共聚物。再以这种双嵌段共聚物大分子为引发剂,引发含氟丙烯酸酯Fx-14的ATRP反应,得到了一种PMMA-PSt-Fx-14三嵌段共聚物.通过GPC、核磁、粘度等数据证实了该聚合物的结构,并详细讨论了由于PMMA-PSt-Fx-14在溶液中的线团行为所产生的GPC测试中出现的特殊现象。  相似文献   

9.
以α-溴代异丁酸叔丁酯(t-BBiB)为引发剂,二乙烯苯(DVB)为支化单体,经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合成支化苯乙烯/丙烯腈共聚物。用核磁共振(~1H-NMR)、凝胶渗透色谱-多角激光散射(GPC-MALLS)和黏度测试方法对聚合反应过程和聚合物进行表征和分析。结果表明,反应初期生成带有悬垂双键的初级链,在单体转化率达到40%后悬垂双键参加反应生成支化聚合物;随着单体转化率的提高,支化结构更为完善,聚合产物Zimm支化因子变小;同一聚合物样品中,分子质量较高的组分具有相对较高的支化程度,表现出相对更小的Zimm支化因子。  相似文献   

10.
由2-溴异丁酰溴和季戊四醇反应合成了四臂引发剂,以CuCl为催化剂,N,N,N′,N″,N″-五甲基二亚乙基三胺(PMDETA)为配体,在N,N-二甲基甲酰胺(DMF)中分步引发甲基丙烯酸乙酯(EMA)和甲基丙烯酸叔丁酯(tBMA)进行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得到了四臂型嵌段共聚物PEMA-b-PtBMA。改变...  相似文献   

11.
分别使用硅烷偶联剂KH-151、KH-560、KH-570对介孔材料SBA-15进行改性,以改性前后的介孔材料作为"微反应器",在其内部进行了甲基丙烯酸甲酯(MMA)的反向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RATRP)。通过X射线衍射、氮气吸附-脱附测试、热重分析、差示扫描量热、凝胶渗透色谱、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等手段对所得产物进行了测试表征。结果表明,MMA在改性前后的SBA-15内部聚合成功;聚合后的复合材料仍然保持其SBA-15的母体结构,但比表面积、孔径、孔体积均有所下降;孔道内所得的PMMA较常规RATRP聚合所得的PMMA相对分子质量有所增加,相对分子质量分布变宽,初始热分解温度升高,玻璃化转变温度升高;改性后介孔材料对反应液有更好的吸附能力且对孔道内的MMA的RATRP溶液聚合有更强的孔道限制作用。  相似文献   

12.
通过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途径成功实现了甲基丙烯酸丁酯(BMA)在聚氯乙烯(PVC)上的接枝共聚,得到了接枝共聚物PVC-g-PBMA.与其它现存的PVC化学改性方法不同,经上述途径得到的聚合产物中只有接枝共聚物PVC-g-PBMA,而不存在均聚物PBMA或未参与共聚的PVC,DSC测试结果表明:所有的接枝共聚物PVC-g-PBMA都只存在一个玻璃化转变温度Tg,且该值随其中PBMA比例的增大而降低,表明接枝物的韧性随之逐渐提高。  相似文献   

13.
对-氯苯乙烯和丙烯酸甲酯梯度共聚物的微观结构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1H1、3C核磁共振方法对对-氯苯乙烯(S)和丙烯酸甲酯(M)梯度共聚物的单体组成以及以M为中心的三元组序列结构的组成变化进行了研究,并计算了共聚物中以M为中心的三元组和以S为中心的三元组序列结构的瞬时生成概率。在对以M为中心的三元组序列结构变化规律的研究中,核磁共振的实验和瞬时生成概率的计算得到了相同的结果,表明了这两种方法在表征梯度共聚物微观结构中具有相辅性。  相似文献   

14.
元素碘参与的甲基丙烯酸甲酯衰减链转移聚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90℃进行元素碘参与的甲基丙烯酸甲酯(MMA)衰减链转移聚合,发现其诱导期明显缩短,聚合速度加快,Mw/Mn与70℃~80℃没有明显差别.[MMA]0:[AIBN]0:[I2]0=1140:1.0:0.8时,动力学表明聚合仍具明显活性.表明普通聚合体系加少量元素碘,即可转为活性聚合.1H-NMR表明,90℃聚合时,聚合物分子结构发生变化,产生了一种新的次甲基,合理解释为Pn-I高温均裂,引发分子内重排再引发,聚合机理与70℃~80℃有所区别.  相似文献   

15.
Densities of the binary systems of 1,1-dimethylethyl methyl ether (MTBE) with ethyl acrylate, butyl acrylate, methyl methacrylate, and styrene have been measured as a function of the composition, at 298.15 K and atmospheric pressure, using an Anton Paar DMA 5000 oscillating U-tube densimeter. The calculated excess volumes were correlated with the Redlich–Kister equation and with a series of Legendre polynomials. The excess volumes are negative for all the systems studied.  相似文献   

16.
以2-溴代丙酸乙酯为引发剂,溴化亚铜为催化剂,2,2′-联吡啶为配体,采用溶液聚合体系,实现了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 A)的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制得了窄分子量分布的均聚物PGM A;用FT-IR1、H-NM R、GPC等手段对活性聚合进行了确认,对PGM A进行了表征;考察了溶剂极性与单体/引发剂配比对可控聚合的影响;并进行了动力学研究,测定了GM A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的表观活化能。研究表明,溶剂极性对GM A的ATRP可控聚合有较大的影响;单体/引发剂配比对聚合速率也有明显的影响;实验测得GM A的ATRP可控聚合的表观活化能为61.4 kJ/m o l。  相似文献   

17.
以AIBN为引发剂、FeCl3为催化剂、PPh3为配体,在乙腈中实现了N-乙烯基吡咯烷酮(NVP)的反向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RATRP).动力学研究表明,聚合产物聚乙烯基吡咯烷酮(PVP)的分子量与单体转化率成线性关系,反应10 h后,PVP的平均分子量(-M)n为2964,分子量分散系数(PDI)为1.18.以含有端...  相似文献   

18.
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制备PMMA/POSS杂化材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八(γ-氯丙基)倍半硅氧烷(OCP-POSS)为引发剂,通过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制备了PMMA/OCP-POSS有机/无机杂化材料.采用GPC、DSC和TGA对杂化材料的结构与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在DMF、异丙醇、甲苯等3种不同溶剂中均可合成分子量分布较窄的PMMA杂化材料.以DMF为溶剂,所得PMMA/OCP-POSS杂化材料的分子量分布系数可达到1.18.与分子量相当的线形PMMA相比,含OCP-POSS的PMMA杂化材料具有更高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和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19.
将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引发剂2-溴基异丁酰溴(BSB)化学键合在纳米硅胶微粒表面,以CuBr为催化剂,2,2′-联吡啶(byp)为配体,并加入少量自由(牺牲性)引发剂2-溴丙酸乙酯(BRA),在BSB-SiO2粒子表面进行了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的接枝聚合反应。采用凝胶色谱(GPC)与热重分析(TGA)等手段对活性接枝聚合进行了确认。研究结果表明,接枝聚合反应呈现一级反应的动力学规律,接枝聚合物分子量及接枝度与单体转化率之间呈直线关系,反应过程中接枝聚合物链的密度恒定,充分显示了可控聚合的特征,成功地实现了功能单体GMA在纳米硅胶微粒表面的可控接枝聚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