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 毫秒
1.
折纸机构是折展机构的一种,折痕分布对折纸机构的刚性折展运动有直接影响。首先,提出一类具有三阶幻方拓扑构型的折纸机构,运用拓扑学理论对折纸机构的拓扑组成元素进行分析,通过构造网孔环路矢量和折痕分布矩阵,形成一种可用于描述折纸机构折痕分布特征的矩阵表示方法。其次,建立拓扑图旋转、翻转和镜像操作过程的矩阵运算数学模型,对256种三阶幻方折纸机构拓扑构型进行同构判定后,将得到的23种拓扑构型分为方扭型、轴对称型和不规则型。最后,在考虑板件厚度的同时,为了判断机构是否可刚性折展,将三阶幻方中每一个网孔环路处的单顶点四折痕机构等效为Bennett机构,通过引入分位角参数矩阵、转角特征矩阵和分位角特征矩阵,建立运动相容性判定方程的通用表达式,提出运动相容性系数的概念,并将其应用于厚板机构的刚性折展性分析,发现23种拓扑构型中有19种可用于厚板折展单元的设计,以折展单元与其镜像体进行模块化扩展为例,说明了此类折展单元在构造大尺度折展机构时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根据蜘蛛网结构的几何特点,建立了蜘蛛网的结构简化映射模型。在此基础上,以平面四杆曲柄滑块机构为可展单元提出了一种新型伞状可展机构。利用ANSYS Workbench软件对模型进行静力学分析与优化,给出了蜘蛛圆网结构模型中捕丝间距的最佳比例关系;同时,建立了蜘蛛网刚架模型的刚度矩阵,利用矩阵位移法给出了捕丝间的最优夹角。基于捕丝间距的最佳比例和捕丝最优夹角,提出了受力性能最佳的伞状可展机构,并对其静力学性能进行了仿真分析。结果表明:基于蜘蛛网结构模型优化后的伞状可展机构强度性能得到提升。最后,设计制造了展开直径为1.2 m的可展机构模型,并对其运动过程进行模拟,验证了模型展开与收拢过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针对现有轮式机器人的本体相对固定无法适应复杂环境的问题,将自由度较少、折展比大的刚性折纸机构与高效的轮式运动相结合,提出一种新型可折展移动机器人机构,提升了移动机器人在复杂环境下的通过性能。对此机构折展原理进行分析,得到机器人三维尺寸与驱动角之间的关系,并通过建立简化模型,对动力学进行研究,得到不同位置的驱动力矩随驱动角的变化,从而得到最优驱动布置方案,之后通过运动协调算法研究,实现了机器人移动与折展协调运动,使其能够在复杂环境中高效运动。最后搭建物理样机以及控制系统,并通过试验验证机器人的移动及折展性能。结果表明,该可折展移动机器人具有三维折展比大,运动灵活高效的优点,可通过切换姿态适应复杂路径,有望在探测、检测以及救援等工程领域得到应用。  相似文献   

4.
建立了一种由3RR-3RRR四面体单元组成的被动输入过约束可展天线机构的动力学模型,分析了驱动元件(扭簧)的数量、刚度、初始压缩量对机构展开运动的影响。基于3RR-3RRR四面体单元组成的可展机构的结构特点和空间坐标变换关系建立了机构展开/收拢过程中各构件质心位置与机构展开角之间的关系,得到了各构件的速度解析表达式。根据机构自由度性质,将机构展开/收拢过程中构件的运动分为平移运动、定轴转动、平面运动和复合运动四类。为便于建立3RR-3RRR四面体单元组成的被动输入过约束可展机构的动力学模型,进一步将构件的复合运动分解为平面运动和沿该平面法线方向的平移运动。基于拉格朗日法建立了单元可展机构3RR-3RRR和组合可展机构3(3RR-3RRR)-3RRR-3RRR的动力学模型,得到了机构中扭簧刚度与机构展开角之间的表达式,并讨论了扭簧刚度和数量对机构展开运动的影响。基于ADAMS仿真软件建立了3(3RR-3RRR)-3RRR-3RRR被动输入过约束可展机构的仿真模型,通过添加不同数量、不同刚度的扭簧对机构进行了动力学仿真分析,并讨论了扭簧初始压缩量对机构展开运动的影响,仿真结果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研究结果可为由3RR-3RRR四面体单元组成的大型被动输入过约束可展天线机构的协调控制提供理论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针对传统 Whipple 防护结构占用空间大、质量较大、防护覆盖面积小,且充气防护结构重复利用性差、可靠性低等缺陷,设计了一种卫星可折展空间碎片防护机构。根据可折展铰链运动规律,结合 D-H 法对防护机构进行展开运动学分析;在此基础上,借助 Lagrange 动力学方程建立防护机构动力学模型;最后基于 ADAMS 建立仿真模型,将理论模型计算结果与仿真数值对比结合分析,验证了动力学模型的正确性,并对运动规律进行改进,提高了机构运动效率。  相似文献   

6.
基于正六边形折纸的单自由度可展结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可展结构在航空航天领域应用广泛,其性能的优劣直接决定航天任务的成败.随着各种空间设备向着大型化和复杂化方向发展,对性能优良的可展结构的需求与日俱增.为了设计具有高可控性、大收纳率的可展结构,从刚性折纸的角度出发,对一种已有折纸图案进行改进,设计出一种新型零厚度正六边形折纸.进一步结合桁架理论和厚板折纸理论分析并降低了其自由度,从而提高了该机构的可控性,并借助D-H法对其进行了运动学分析.考虑到实际工程中应用的空间设备多有一侧为平整的工作表面,通过采用新的机构对原有机构进行运动等效替换,使其具有一侧平整展开表面,最终得到了一种具有单自由度大折展比的可展结构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7.
将直线机构与折纸机构相结合,设计出一种新型空间可展机构,并对其进行运动分析。运用抽象思维将筝形纸板的四条边线抽象为构件,将相邻边线间的拐点抽象为转动副,提出一种二自由度筝形七杆机构,采用几何证明的方式,对机构执行构件实现直线运动的条件进行研究,结合运动支链为末端执行构件提供约束的本质,通过引入平行约束的方式,设计得到多种单自由度筝形直线机构。以筝形直线机构为基础构造可展单元,阐述模块化组成筝形直线可展机构的原理和过程。根据三浦折纸机构的运动几何特性和面对称性,在运动学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一种通过改变对称面上共线等距点的间距来实现机构折展的驱动方式,经由筝形直线可展机构予以实现后,建立整体空间可展机构的虚拟样机模型,研究机构的运动干涉问题及其影响因素,绘制折展率性能图谱,得到了该空间可展机构的折展率随着板厚h的减小和切除长度c的增大而增大的结论,为机构的结构设计和工程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根据平面两杆张拉整体结构的特点,建立了可展机构单元的结构简化模型.在此基础上,以简化的平面两杆张拉整体结构作为可展单元提出了一种可展机构.利用最小势能法对两杆张拉整体结构进行找形分析,给出了可展单元中的几何尺寸关系.对确定尺寸的可展机构进行运动学分析,通过ADAMS仿真软件对可展机构进行运动学仿真,将理论计算与仿真结构进行对比,以验证结构的合理性.最后,设计制造了可展机构模型,并进行实物展开实验,验证了模型展开与收拢过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利用空间四棱锥单元,这里提出了一种卫星平面可展天线背架的结构方案。从机构学的角度出发,建立了可展天线背架机构的简化模型,对机构进行了模块化拓展,推导了机构的自由度与模块数之间的关系。为了研究机构的动态折展过程,这里建立了可展天线背架机构的数学模型,对机构折展过程进行了运动轨迹仿真。为了研究机构的结构动力学特性,这里建立了平面可展天线背架机构的有限元模型,并完成了机构的模态分析、谐响应分析及热变形分析。  相似文献   

10.
将折纸技术应用于空间薄膜结构构型设计并在展开全过程进行应力优化,设计折纸型充气管结构组合使用,完成大型空间薄膜遮阳罩折展构型设计。基于光学系统遮阳需求,采用杆系等效方法分析了两种薄膜折痕方案折展过程中的应力改变水平,并进行了遮阳罩薄膜结构的参数设计。考虑到充气管与薄膜结构的点连接和同步折展问题,采用单顶点六折痕模式改进了传统的Z字型充气管设计方案并进行了通气性能分析。采用ANSYS/LS-DYNA仿真计算了薄膜结构和充气管结构的展开全过程,并进行了应力水平和气压分析,最终通过样机模型进行了展开试验验证。结果表明,组合采用改进薄膜折痕方案和改进Z字型充气管方案,大型空间薄膜遮阳罩的展开路径明确,收纳比高且不会造成遮阳薄膜损伤。  相似文献   

11.
本次展会是我国"十一五"机床工具专业展览会的第一展,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展示了"十五"取得的成绩与进步,展望"十一五"发展及市场变化与需求,对于制定好行业企业发展战略和企业远景规划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13.
14.
目的:选择某种品牌卷烟6种产品,分别进行测定卷烟中铅和镉的含量。方法:这两种重金属污染物采用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结果:这6种卷烟中铅的质量浓度分别为4.2591ug/g、3.4663ug/g、4.0298ug/g、4.5284ug/g、4.0750ug/g、2.9540ug/g;镉的质量浓度分别为0.0867ug/g、0.0667ug/g、0.0741ug/g、0.0821ug/g、0.0763ug/g、0.0716ug/g。结论:卷烟中的铅和镉的质量浓度都未超过这两种重金属引起机体损伤的阈值浓度,但长期吸烟接触会对机体产生确定性的损伤效应。  相似文献   

15.
文章针对无烟煤的特性,介绍了低挥发分无烟煤链条炉的燃烧调整与操作.  相似文献   

16.
根据管道内的流量以及管道内液流平均流速,合理计算选用配管的内径,通过内径确定油管腐蚀裕量,合理选用配管壁厚。  相似文献   

17.
在形状和位置公差新标准的宣贯过程中 ,笔者发现不少新、旧标准存在正误反位的问题 :在旧标准中正确的规定 ,在修订后的新标准中 ,却属于不允许或错误的 ;而在旧标准中 ,属于不允许或错误的画法或标注 ,在修订后的新标准中却规定为正确的。现将 GB/ T1 1 82 - 1 996《形状和位置公差 通则、定义、符号和图样表示法》(以下简称新标准 )与GB1 1 82 - 80 (以下简称旧标准 )的这类正、误反位问题稍事归纳、整理 ,列于下面 ,以免产生新、旧标准正、误的混淆 ,以便大家更正确地掌握新标准。1 基准符号与形位公差框格的关系( 1 )指定基准与形位…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对实际线路钢轨现状调查的结果:随着我国五次铁路提速,铁路的超负荷运行,加上路线等原因导致铁路钢轨磨损严重.通过制定相应的抗磨损措施并进行实践操作,在对比分析基础上,得出机车合理轮缘喷脂间距能有效减缓钢轨鱼鳞伤损的发生和发展,提高钢轨防断能力,在此基础上提出适合我国山区铁路的抗磨损方法和保养措施.结论对我国铁路钢轨的养护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For steel contacts it is usual for the longer molecular chain lengths of saturated linear hydrocarbons and their acids and alcohols to reduce the coefficient of friction in the boundary-lubrication regime. However, the effect of these lubricant properties on DLC contacts is still unknown. Since the boundary-lubrication mechanisms between DLC coatings and conventional additives do not appear to be as effective as with metals, other potential mechanisms, even though based on weaker interactions or the oil's physical and rheological properties, may thus be very relevant. In this study we focus on the influence of the base oil's chain length and viscosity on the friction and wear in DLC/DLC contacts, and we compare this behaviour with conventional steel/steel contacts, using several simple linear hydrocarbons, i.e., alkanes, and complex branched hydrocarbons, i.e., polyalphaolefins. The results show that in both the steel/steel and DLC/DLC contacts the wear decreases with a longer molecular chain length and a higher viscosity of the oil. However, in DLC/DLC contacts the coefficient of friction increases when oil with a longer molecular chain length or a higher viscosity is used, and decreases with the lower oil viscosity and shorter chain lengths, which is just the opposite to conventional steel/steel behaviour. These results are analysed and discussed in view of lubricant cohesive energy, surface tension, shear strength, viscosity and chain length.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两类压缩机的工作原理、产品结构特点的分析以及压缩空气系统风险和运行成本的比较,阐述了在不同场合对压缩机选用的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