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20 毫秒
1.
酸碱滴定分析时,滴定突跃范围?0.60 pH单位被教科书定义为指示剂法进行准确滴定(滴定误差Et?0.20%)的临界数据。对某一强度(Ka)的一元弱酸而言,在控制滴定突跃范围等于0.60pH单位情形下,溶液浓度越大,滴定误差越小。存在某一临界浓度c,其对应的滴定误差恰好等于0.20%。对不同强度的弱酸,本文计算出了其临界浓度c,即滴定浓度下限。计算结果表明,对于较强弱酸,其分析浓度必须大于临界浓度才可准确滴定,而仅仅满足教科书要求的判据c Ka?1.1?10-8是达不到准确滴定的要求和目标。根据不同强度弱酸对应浓度下限结果,建议滴定判别式修正为:待测酸溶液浓度介于0.10?0.0010 mol·L-1之间,并且满足c Ka?1.1?10-8。  相似文献   

2.
本文提出了计算一元弱酸HA(浓度c,离解常数K_a)溶液pH的标准化解题方法。第一类情形,比较c与K_a大小。如果c≥105K_a,则[H~+]=(cK_a+K_w)~(1/2);如果K_a≥19c,则弱酸溶液可按强酸溶液来处理,通常情况下可认为[H~+]=c。第二类情形,如果1/19K_ac105K_a,则比较cK_a与10K_w(K_w水的离子积)大小,cK_a≥10K_w时,[H~+]=1/2(-cK_a+(K_a~2+4cK_a)~(1/2));cK_a10K_w时,[H+]=(cK_a+K_w)~(1/2)。标准化解题具有以下特点:两类情形判据清晰;求算过程简单;普适性好,常见浓度的(c≥6×10~(-6)mol·L~(-1))一元弱酸溶液pH计算均可适用。  相似文献   

3.
赵继阳  刘思佳  杜攀  丁文雯 《广州化工》2023,(2):309-311+321
在分析化学教学中,质子条件式是酸碱反应重要内容,也是计算体系酸碱度的依据。我们分析了质子条件式教学中常见的书写方式,并提出了一种书写质子条件式新的思路和方法——解离平衡法。本方法以水的解离平衡为基础,代入溶液中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的总浓度关系式即可写出质子条件式。此法简单易懂,可以应用于各种复杂的溶液体系,有助于学生理解质子平衡式的原理和提高书写正确率。  相似文献   

4.
APPROCIMATECALCULAIONOF[H-][OH-]INWEEKACID(ALKALI)1前言在一些无机化学和普通化学教材中,对弱酸(碱)溶液[H ]([OH-])进行近似计算的条件只给出了“酸不能太弱,溶液不能太稀”和“(或500)”等。作为忽略水电离H+及采用最简单公式进行酸碱平衡近似计算条件。由于缺乏必要的数学推导,也没有指明根据这些条件进行计算产生的误差有多大,致使读者不易理解。为此,笔者从相对误差的概念出发,应用简单的数学推导来讨论弱酸(碱)溶液[H“」(【OH叫)进行近似计算的条件,以及这些条件与溶液起始浓度,弱…  相似文献   

5.
一元弱酸表观离解常数pKa的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范晓燕  于媛 《辽宁化工》1997,26(3):178-179
本文依据Helmkamp和Johnson所提出的实验方法,通过选择易溶于水的弱酸,采用电位滴定法准确测定滴定HA至一半时溶液的氢离子浓度,得到表观离解常烤pKa,并通过数学方法计算出经对pKa,该方法不仅能用于pKa〈11.3弱酸,也可以用于pKa≥11.3的极弱酸离解常数的测定,具有简单,快速,准确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本文将质子等衡式 ( PBE)运用于弱酸 (碱 )滴定误差 ( TE% )推导这一分析化学教学环节中。结果表明 ,推导过程简捷易懂 ,便于学生掌握和计算  相似文献   

7.
厌氧法处理有机废水,基质的氢离子浓度不仅对微生物的生命活动有很大影响,而且影响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也影响生化过程和酶的作用。因此,在接种污泥的培养、训化过程中控制基质的氢离子浓度对污泥的颗粒化,快速启动尤其重要。本文以有机酸废水处理试验数据和理论推导阐述控制氢离子浓度最佳条件。  相似文献   

8.
实际工作中,根据浓度(c)差别,醋酸溶液的pH可用不同近似式求解,本文给出了使用近似式的浓度限制条件,对正确使用近似式获得醋酸溶液pH将提供很大便利。获得了准确氢离子浓度pH与醋酸溶液浓度c(pc=-lgc)的关系曲线,并得到以下结论:(1)当c≥1.89×10~(-3) mol?L~(-1)时,[H~+]=(cK_a)~(1/2),(2)当c≥4.30×10~(-7)mol?L~(-1)时,则[H~+]=(-K_a+(K_a~2+4cK_a)~(1/2))/2。近似结果与准确结果相对误差均满足±5.0%要求。  相似文献   

9.
计算机辅助化学研究是一个方兴未艾的研究领城,使用计算机这一计算工具不仅可以加快研究速度,也可以解决用手算难以解决的科学问题;本丈以一元弱酸和弱酸盐形成的缓冲溶液中滴入强酸或强碱溶液后,缓冲溶液中的pH值的变化为研究问题,讨论计算机辅助化学研究的一般方法.  相似文献   

10.
利用密度瓶和毛细管粘度计测量了在不同温度(294.75—341.15 K)、不同氢离子浓度(0.1—8 mol/L)和不同总铁离子浓度(0.1—0.8 mol/L)的FeSO4-Fe2(SO4)3-H2SO4溶液的密度和粘度。利用最小二乘法分别拟合回归出了FeSO4-Fe2(SO4)3-H2SO4溶液的密度和粘度与温度、氢离子浓度、亚铁离子浓度、铁离子浓度的关联式。密度关联式对实测值的最大相对误差在±0.88%以内,均方差为2.78×10-3。粘度关联式的相对误差不大于±3%,均方差为0.023 8。  相似文献   

11.
根据在电解质的稀溶液中,电导是系统的加和性质及弱酸的解离平衡原理,导出了弱酸的浓度与电导的关系式。当电离常数K小于10~(-4)时,弱酸的浓度同电导值的平方成正比。因此,可用((x_t)╱(x_o))~2代替C╱C_o,从而得出以比电导表示的安息香酸溶解于水的动力学方程式1n[1-((x_t)╱(x_o))~2]=-kt。在静止条件下测定了溶液电导率和时间t的数据。以1n[1-((x_t)╱(x_o))~2]对t作图,得到直线,并求出了k值,从而证实了所推导关系式的正确性。实验还表明,速度常数k除了取决于温度等因素外,还同固体的表面积有关。  相似文献   

12.
对双组分体系中[H~+]的计算做了理论推导,并对简化条件进行讨论。对于强酸~弱酸体系,H~+=(c_(HX)-K_a)+((c_(HX)-K_a)~2+4K_a(c_(HX)+c_(HA)))~(1/2)/2,当c_(HX)/c_(HA)+K_a≥20K_a/c_(HX)+K_a时,可用最简式[H~+]=c_(HX)。对于缓冲溶液体系,从物料平衡和质子等衡角度出发,推导出计算[H~+]的精确式,[H~+]=K_ac_a-[H~+]+[OH~-]/c_b+[H~+]-[OH~-],使得公式中c_a和c_b的概念更好地理解。对于弱酸~弱酸体系,体系中HA为较强的弱酸且两者的分析浓度接近时,此时K_(HA)/K_(HB)10且满足c_(HA)/K_(HA)≥0.5或者10K_(HA)/K_(HB)100成立且满足c_(HA)/K_(HA)≥4,可以采用近似式[H~+]~2=[H~+]~2_(HA)+[H~+]~2_(HB)+K_W。  相似文献   

13.
本文探讨了有关二元无机水溶液的蒸汽压、溶质与溶剂的偏摩尔(?),溶液总(?)值的工程计算方法。提出了能关联全浓度范围内溶液蒸汽压数据的经验式和计算无机水溶液中水的偏摩尔(?)的半经验式。根据Gibbs-Duhem方程,推导出计算二元无机水溶液(?)值的通用式。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各类混合酸碱溶液酸碱度计算式的推导步骤,阐述了实验配制中混合酸、混合碱及混合酸碱的[H ]的计算方法,对实验中的浓度配制操作有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偏离函数是计算热力学函数变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深入理解偏离函数的概念及推导过程对于学生学习化工热力学是非常重要的。本文通过图形解释了偏离函数的物理意义及推导过程,使得偏离函数的概念更加明晰,推导过程中数学积分的细节问题也得到完整的描述与说明。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常用的酸碱指示剂的吸收光谱与p H值的关系,以及被滴定对象的酸碱性质入手,用实验的方式研究了强碱滴定强酸、强碱滴定一元弱酸、强碱滴定多元弱酸等多个体系在滴定过程中p H值的变化情况,分析探讨了影响终点误差的诸多因素,这为提高酸碱滴定法的准确度,以及加深对理论课教学中的难点内容——终点误差部分的理解很有帮助。  相似文献   

17.
在电解质溶液的学习过程中,学生认为内容杂、公式多,难以理解与掌握。在教学中,我们将电解质溶液作为一个研究对象,引导学生分析研究对象,提炼科研问题,不仅可以让学生将所学内容串成一个体系来快速理解与掌握,还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科研素质。  相似文献   

18.
及在1965年提出了从理论上计算有机试剂与金属离子反应的最适酸度。张孙玮在国内首先介绍了这种方法,引起了广大分析化学研究者的注意。这个方法的推导并不困难,但从它得到的氢离子浓度的高次方程式的求解,是很困难的。我们用可编程序计算器求解,非常容易地解决了这个问题。这个方法的基本点是:先考虑简单情  相似文献   

19.
停留时间分布理论是化学反应工程课程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用于刻画实际反应器的非理想流动特性。相对于理想反应器的内容,停留时间分布概念抽象,学生理解和掌握难度较大。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引入流体力学数值模拟方法,使用COMSOL软件实现反应器内流体流动的瞬态模拟,通过数值实验演示阶跃式和脉冲式示踪剂注入的停留时间分布测量过程,并在反应器出口统计示踪剂浓度随时间的变化,从而计算出反应器的停留时间分布函数。此教学案例可使学生直观理解停留时间分布的概念,深入理解流体流动的模型基础,学习使用功能强大的COMSOL软件,为之后的科研和学习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20.
文章讨论黄腐酸分子的离解受酸度、温度、浓度的影响特性。选定温度下,在某一pH值的酸碱溶液中,加入精确称重的黄腐酸细粉,连续搅拌下测定pH值随时间变化规律,直至平衡。结果表明:1.在酸碱溶液pH>6时黄腐酸能释放氢离子、pH<5时则吸纳氢离子;对pH=4~9范围内的酸碱溶液,黄腐酸可通过缓冲作用使之保持在pH=5~6之间。2.黄腐酸浓度大时缓冲能力较强、达平衡的时间较短、且平衡时pH值较低。3.温度高时达平衡的时间较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