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地下空间开发对于城市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发展有着特殊的优势,对其进行资源质量评估是利用地下空间开发保护历史文化街区的重要条件之一。文章通过对历史街区地下空间资源质量影响因素的分析,建立历史街区地下空间资源质量评估指标体系。针对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各自不同的特征,利用隶属度表和隶属函数法,确定单项指标的隶属度,采用多层次、加权平均型模糊数学综合评价方法,构建了历史文化街区地下空间资源质量评估模型,并以扬州老城区东关历史街区为实例进行了应用示范。  相似文献   

2.
运用历史街区保护的基本理论,针对历史街区的保护与开发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深入分析,通过对历史街区地下空间开发价值的自然条件、地面及地下空间条件、地理位置条件、历史研究条件、居民生活需求条件等影响因素的具体分析,建立历史街区的地下空间评价指标体系。通过运用专家调查法,对指标体系的各项指标进行初步打分,并借助统计分析方法得到权重咨询值。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影响因素的权重,构建历史街区地下空间评价模型。在此基础上,明确历史街区地下空间开发价值分级标准以及开发方式,并以青岛中山路历史街区为例进行了地下空间开发价值评估。  相似文献   

3.
夏凡 《城市住宅》2021,28(6):105-108
地下空间是开发建设的战略性空间,其开发与利用需留足弹性、复合兼容.结合某工程A片区地下空间规划与实践,通过地下空间规划利用方式的创新和探索,制定规划战略目标,根据功能需求,提出相应的开发模式与集成功能体系.  相似文献   

4.
结合杭州亚运村片区的开发建设,全面介绍了基于RBD功能的CAZ城市片区地下空间总体布局方案。同时,依托上位规划的功能定位及开发条件,重点分析了地下空间规划的关键技术问题并提出针对性解决途径,论述了片区地下空间开发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归纳了亚运村片区地下空间开发的目标原则及总体思路。在对地下空间的功能、规模进行全面研究的基础上,打造了城市CAZ高品质片区立体化交通集约型地下空间的典范布局。探索了界定地下空间要素的控规编制原则,并对地下空间开发及管理模式提出了建议。本专项规划具有中国新时代城市建设特色,可为地下空间开发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林晓光  胡纹 《规划师》2007,23(3):51-53
哈尔滨花园街历史街区概念设计提出"容器"的概念,即把城市和街区比作不同层次的"容器",认为历史街区之所以没落是因为"容器"本身的破败和其功能不能满足现代需求,因此对"容器"本身及其内容进行更新是街区重新恢复活力的途径."容器"本身的更新包括对地面空间的保护、更新及对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容器"内容的更新包括功能置换和人口置换.  相似文献   

6.
张文涛 《城市建筑》2014,(11):57-57
本文通过对西安市碑林街区的历史建筑及其周边区域地下空间利用现状的调研,对碑林街区地下空间利用的原则进行了总结。在此基础上,综合分析并研究了地段的地下空间利用情况,并对碑林街区地下空间利用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7.
彭柏兴  王星华  王会云  舒倩 《城市勘测》2021,(3):190-194,199
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城市地下空间是解决"城市病"的有效途径.城市地质条件的复杂性与特殊性对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安全性和经济性影响极大.文章概括了长沙市地下空间的利用现状,对影响长沙地下空间开发的断裂、岩溶、风化槽谷及地下水等主要地质因素进行了归纳总结,采用多因子分析方法进行了地下空间适宜性分区,提出了工程措施与建议.  相似文献   

8.
张平  陈志龙  黄欧龙  王慧 《规划师》2011,27(10):97-101
在历史街区的保护与发展中,地下空间在扩大空间容量、改善城市交通、改善基础设施和确保文物安全等方面具有地面空间无法比拟的优势.历史街区的地下空间开发应遵循开发与保护相结合、规模适宜性及地上地下一体化等原则,结合文物建筑保护区、文物及文物所在街区、文物遗址保护区和现有地下文物保护区在保护方面的不同要求和特点,因地制宜地确定...  相似文献   

9.
在高效节约地表土地的基础上,不断合理开发和综合利用地下空间已经成为深圳市建设的重要方式之一,并取得了非常大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文章主要对坪山河流域(六联-竹坑片区)地下空间开发地质环境的适宜性评价进行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0.
伴随国内大力发展快速铁路,众多快铁站点被建成,站点片区往往会成为当地城市发展的重要区域,而片区内进行地下空间开发也成为了推进城市集约立体化发展的一种趋势。文章从诸多方面对站点片区进行地下空间开发的可行性与必要性进行了探讨,阐述了快铁站点片区进行地下空间开发的优势  相似文献   

11.
对地下空间资源质量进行评估是自然条件和建设适宜性评价的延伸和发展.文章通过对影响地下空间资源质量因素分析,采用层次分析法和专家问卷调查法,建立了地下空间质量评估体系,利用线性加权函数法数学模型,明确了地下空间资源质量分类评估指标的划分,并以扬州老城区历史街区为实例进行了应用示范.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以福州滨海新区CAZ(central activities zone)核心区为实践案例,探讨TOD一体化开发下的城市中央活动区地下空间设计策略。首先对CBD与CAZ进行概念辨析,进而阐述了该项目设计的总体理念;在此基础上梳理了滨海新区CAZ核心区地下基盘系统、交通换乘枢纽、低碳地下空间三个设计要点,总结相关城市设计与建筑设计经验。总结了该项目利用片区统筹地下空间的方式,以及地上地下多层级、多尺度协同考虑的策略,为实现立体城市提供空间,以期为我国TOD地下空间开发项目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3.
王琼 《建筑施工》2014,(7):866-868
以上海后世博B片区央企总部基地地下联络通道工程项目为背景,介绍了在地下联络通道施工过程中,面临复杂地质条件,克服了基坑围护不能封闭难题,并在新建联络通道从下方零距离穿越现有共同沟施工过程中确保共同沟安全的关键技术.为后续复杂条件下的地下空间开发中的大断面地下构筑物保护提供了样本.  相似文献   

14.
城市街区既是社会公共交往的重要平台,也是居民日常生活的聚集地.街区社会发展状态对于片区居民生活满意度有着深远影响,良好的街区空间能够为居民各种活动提供便利,提升居民的归属感.本文以西安市三学街历史街区为例,探讨片区如何存量提质,在延续传统空间脉络、历史集体记忆同时有效提升整体空间品质.首先通过对该片区的历史文脉进行梳理...  相似文献   

15.
重点分析了成都文殊院片区一期工程"文殊坊"的规划设计过程,探讨了文化保护性当代建筑的经济性,文化性及对于城市发展的意义,总结经验.提出 "尊重历史真实性,商业开发不是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的唯一模式,应寻找保持历史遗存与发展空间精神上一致性的或其他有效的保护模式,保证城市文脉的整体性及可延续性"的观点.  相似文献   

16.
城市地下连接通道下穿既有构筑物通常采用以顶管为主的非开挖技术,在上海世博会B片区地下空间开发——下穿博成路3条地下连通道工程中,首次尝试采用明挖法施工工艺,工程下穿上海市目前最大断面共同沟。施工阶段克服了围护结构不封闭、大断面共同沟悬吊保护、共同沟结构开孔等施工难题,在通道施工阶段保障了运营共同沟的安全。  相似文献   

17.
莲花路街区是珠海市最具城市气氛和城市特征的地区,由于历史原因导致了混杂与兴旺并存。通过合理开发地下空间,可以改变由于长期无序发展造成的街区混乱的状态,进一步增加街区的凝聚力,改善街区环境。文章着重对莲花路街区地下空间规划中商业结构、交通以及城市公共空间的规划进行了探讨。通过地下停车系统解决街区停车混杂局面,并辅以完善的地下步行系统,有效地组织了街区动静态交通;在原有商业中心的基础上增加两条地下商业街,既提高街区商业凝聚力又创造了地面的绿化景观带,将原有莲花路街区改造成集商业、休闲、文化娱乐于一体的立体化综合性街区。  相似文献   

18.
由控规全覆盖引起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分析目前控规全覆盖利弊的基础上,提出了建立宏观、微观综合控制的动态式控规方法.认为控规覆盖范围应是近期建设规划范围;若要"全覆盖",也应按照时序分近、远期编制.近期编制的层面应从片区深入到街区和地块,开发强度指标应结合具体项目招批租阶段制定;远期编制的层面应在片区和街区层面,开发强度指标应根据城市具体发展阶段适时制定调整.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以桂林市东巷历史片区更新改造的空间表达方法为例,通过分析历史街区的空间形态、空间要素、设计手法、空间哲学,并在此基础之上又阐述了东巷片区更新改造的不足之处,来探讨桂北地区历史街区更新改造的空间表达方法。  相似文献   

20.
殷建栋  张莹 《建筑技艺》2020,(1):113-115
通过厦门现代服务业基地(丙州片区)统建区城市设计实践,探讨基于"开放街区"理念的我国当代街区构筑新模式,从"小街区、密路网"、街区形态界面、多元复合功能、多维立体交通、街区公共空间五个方面加以详细阐述,以期对我国开放街区的建构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