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结合燕山乙烯装置老区急冷油系统存在的实际问题,采用流程模拟软件PRO/Ⅱ,研究建立了基于拟真组分的模拟计算模型。通过模拟计算,研究了塔釜取热量和汽油/柴油采出配比对急冷油塔DA-101N塔顶及塔釜温度的影响规律。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原料轻质化后燃料油与柴油的含量发生了改变,还按原采出分配比采出是急冷油塔温度上移的主要原因,通过增大柴油采出量、降低燃料油采出量,或是增设中段取热的方式,可以消除急冷油塔温度上移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由大庆石化公司研究院研制完成的裂解分馏器中急冷油减粘剂的制备方法,目前获得国家发明专利,专利号为ZL03137612.6。据了解,该技术可广泛用于控制乙烯裂解分馏装置中循环急冷油,提高急冷油的换热效率。在乙烯裂解生产过程中,石脑油、轻烃等在高温下发生裂解反应,裂解产物冷却后与循环急冷油混合被送入急冷油塔。在急冷油塔底的部分物料与进料中的苯乙烯、茚等不饱和芳烃在高温下发生聚合,生成大分子物质导致急冷油在循环使用中粘度不断升高,增加了循环泵的功率,降低了急冷油的换热效率。为此,大庆石化公司研究院开展了裂解分馏装置中急冷油减粘剂的研究,主要由分散剂和阻聚剂配制成适合各种乙烯装置工艺条件的减粘剂,分散剂是由相对分子质量为1000-3000的聚异丁烯制备的双丁二酰亚胺,阻聚剂由受阻酚类抗氧剂和亚磷酸酯类抗氧剂配制而成。  相似文献   

3.
吴宁  刘建明 《广石化科技》2007,(C00):139-144
论述了裂解装置急冷油塔堵塞原因,针对塔堵塞的情况和急冷油塔的结构特点,采取了加入阻聚剂、调整操作参数、扰动冲洗、插入临时分布管等多种处理措施,延长了装置的运行周期,使装置的负荷达到了正常水平,并提出了下一步急冷油塔的改造建议。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福建联合石化(FREP)乙烯装置脱瓶颈改造项目概况,阐述了汽油分馏塔、急冷油循环、急冷油过滤器、盘油循环、急冷水塔、工艺水汽提塔及稀释蒸汽发生系统的改造情况。汽油分馏塔与减粘塔优化组合,减粘塔和进料急冷器更换满足改造负荷要求,解决进料急冷器堵塞,减粘塔操作困难,达到热量回收、稀释蒸汽发生量最大化目的,保证急冷系统安全、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5.
裂解气的露点温度、油急冷操作条件以及急冷油本身的性质是油急冷工艺的重要参数。露点温度与原料的裂解性质 BMCI、裂解深度 S 存在着一定的关系,实际生产中计算露点的简易经验公式 t_(露点)=t_(平衡)+(5-10℃)是可行的。以轻烃、石脑油为裂解原料的油急冷工艺中,对不同的油品进行了试验,试验证明烃化焦油是一种良好的急冷油品。  相似文献   

6.
钱松  肖燕 《石油知识》2012,(5):27-27
在乙烯裂解生产过程中.石脑油、轻烃等在750~850℃之间发生热裂解.裂解产物在裂解炉出口被迅速冷却至350~450℃。然后与循环急冷油混合冷却至220℃左右送入急冷油塔。从急冷油塔顶分离出碳9以下的轻组分,塔底为碳9以上的重组分。  相似文献   

7.
郭英爽  郭英姿  刘英 《炼油与化工》2011,22(6):34-37,64
大庆石化公司裂解新区急冷油塔从2007年开始出现运行不稳定的现象.急冷油和中油循环段压差增大;稀释蒸汽发生量减少;循环急冷油品质变差、焦粉含量增多、粘度增大、换热效果变差、设备堵塞.通过技术攻关,采用油洗、减少调质油用量,实施运行参数优化等措施,收到了良好效果,实现了装置的平稳运行.  相似文献   

8.
针对中国石化北京燕山分公司乙烯装置急冷油系统的聚合物结垢堵塞问题,对碳氢联合科技(北京)有限公司生产的急冷油塔阻聚剂(牌号为CH 6621 A)进行了应用分析。结果表明:在急冷油塔塔顶汽油中,含有双烯烃、苯乙烯、芳香类烯烃、茚、茚满等多种易产生垢物的性质活泼的组分,并且组成质量分数相对较高;在装置满负荷运行的情况下,使用CH 6621 A后,急冷油塔平均压差较使用前降低0.18 kPa,急冷油塔塔顶和塔釜平均温度分别为103,185℃,较使用前均降低1℃。  相似文献   

9.
分隔壁精馏塔分离裂解汽油的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分离裂解汽油新工艺,用分隔壁精馏塔(DWC)替代传统工艺中的三个精馏塔。利用AspenPlus模拟软件对DWC工艺和传统精馏工艺进行了模拟,考察了回流比、分配比、侧线采出量等工艺条件对分离效果的影响,并对两种工艺进行了比较。模拟结果表明,DWC的最佳操作条件为:主塔理论板数为56块,副塔为12块板,回流比为7,液体分配比为3,气体分配比为2,同时需严格控制侧线采出流量。在此操作条件下,分隔壁精馏工艺比传统三塔精馏工艺节能26.89%。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国内自行设计开发的第一套万吨级乙烯管式裂解试验装置,经长时间运转表明,采用国(?)开发的技术和国产材料建造的管式裂解炉、急冷换热器、油洗塔等主要系统,可满足裂解工艺要求,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为今后进一步开发新的裂解技术,建设大型工业生产装置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王辉  金晶 《润滑油》1997,12(5):44-48,51
用普通机械油淬火满足不了零件对淬火冷却性能的要求,技术质量部提出了使用低粘度粹火、提高淬火油使用油中添加淬火油复合添加剂等几种改善淬火油冷却特性的途径,其中现用机械油中添加淬火油复合添加的方法不仅经济,而且易于实现,应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2.
FCC沉降器内粗旋出口导流长度对油气流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Reynolds应力输运模型和随机轨道模型对催化裂化沉降器内的流动状况进行了全尺寸的数值模拟,考察了粗旋分离器排气管出口导流段长度对沉降器内流动状况的影响。为了反映真实的流动过程,计算中没有对沉降器空间和两级旋风分离器的复杂结构进行简化,并实现了完全结构化的网格划分。结果表明,粗旋分离器排气管出口的导流段有助于排出的油气直接进入顶旋分离器,降低进入沉降器的油气量,并减少油气在沉降空间内的停留时间,降低了沉降器内发生结焦的可能性;随着导流段长度的增加,直接进入顶旋的油气量也随之增加,而粗旋和顶旋分离器的压降基本不变,对反应器内的压力平衡基本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3.
某石化厂延迟焦化装置油气线与急冷油四通内结焦严重,严重影响了装置的正常生产,分析发现结焦的原因主要是塔顶温度控制过高,急冷油控制压力低,喷嘴的安装位置不正确以及消泡不正常等。采取降低塔顶控制温度,提高喷嘴压力,改变喷嘴位置以及优化消泡措施等整改措施,解决了结焦问题。  相似文献   

14.
对乙烯裂解装置中急冷油粘度增长的原因及反应机理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开发出JNJ-3型急冷油减粘剂。考察了减粘剂JNJ-3用量、加热停留时间对急冷油粘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JNJ-3减粘剂用量500μg/g条件下,在不同停留时间内均具有抑制急冷油粘度增长的效果,而且减粘效果明显优于进口剂EC3210A。工业应用结果表明,减粘剂JNJ-3能有效降低急冷油系统物料的粘度,减少结垢物的生成,维持装置的长周期正常运转。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中国石油兰州石化公司46万t/a乙烯装置急冷油塔塔釜温度偏低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改进措施。改进措施:(1)将急冷油循环量由250 t/h降低为50 t/h;(2)将燃料油汽提塔塔顶平均温度提高2℃;(3)将急冷油塔入口裂解气平均温度提高4℃。改进效果:(1)急冷油塔塔顶温度平均提高2℃;(2)急冷油塔塔釜温度平均提高3℃;(3)稀释蒸汽发生量提高6 t/h。  相似文献   

16.
提高延迟焦化装置运行周期的技术措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析了影响延迟焦化装置运行周期的主要因素,介绍了近年来装置采用的提高运行周期的技术措施,包括停止掺炼乙烯裂解重油、降低脱油沥青掺炼比例,以优化装置原料;控制好分馏塔塔底温度、小吹汽量,切塔后继续加注消泡剂和急冷油,以优化装置操作条件;阻焦剂的注入位置由加热炉入口改变至分馏塔塔底,以减缓分馏塔塔底及加热炉管结焦;焦炭塔塔顶急冷油注入方式由直接三点式注入改为环形分配器注入,以减缓大油气线及分馏塔塔底结焦。实施上述措施后,分馏塔塔底循环量由5t/h提高到20t/h,加热炉炉管压降由0.21~0.25MPa降至0.11~0.13MPa,焦炭塔塔顶压降由0.008~0.011MPa降至0.005~0.009MPa,有效地缓解了分馏塔塔底、加热炉管及大油气线的结焦,装置运行周期由开工初期的10个月提高至15个月以上,实现了长周期运行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乙烯装置急冷油系统的四种流程,并从减粘机理、能量回收及结焦机理方面对四种流程加以分析对比。实际运行结果表明,第1类急冷油系统流程最佳,急冷油粘度易调节,且有利节能。  相似文献   

18.
简单介绍了乙烯装置急冷油系统的工艺流程及传统的急冷油减粘方法。通过对急冷油和急冷油系统结垢物组成的分析,探讨了急冷油粘度增长的原因。合成了适用于乙烯装置急冷油系统的新型减粘剂BI—01。考察结果表明,该减粘剂具有较好的减粘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