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张广泉  戎玫  王昇 《电子学报》2011,39(11):2568-2575
针对现有Web服务组合过程中存在时间感知力弱、服务利用率低、组合可靠性差等问题,通过将定量时间属性引入Web服务交互适配框架中,研究时间感知Web服务交互行为的形式化建模与交互行为失配的自动检测问题.提出了用于表达单个时间感知Web服务交互行为的时间服务协议(TSP)模型和用于表达多个时间感知Web服务并发组合的时间服...  相似文献   

2.
文章首先讨论了与光突发交换(OBS)相关的一些问题。接着讨论了OBS如何应用于下一代光互联网中,特别是偏置时间和延迟预留协议有助于避免使用光缓存,能在波分复用(WDM)层支持服务质量(QoS)服务。  相似文献   

3.
周期查询式限定服务排队系统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采用嵌入马尔可夫链理论和概率母函数的方法,在离散时间状态下对周期查询式限定(K=1)服务排队系统进行了分析,讨论了报文的平均排队队长和平均等待时间的特性,改进了H。Tagai(1985)的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4.
许红军  张其善 《无线电工程》2000,30(3):49-52,48
针对线性令牌网络上不同优先权的消息延时不同,提出了一种自适应控制网络消息延时的算法。计算机模拟结果表明在网络负载为时变非对称的条件下,该算法可以自适应的调节各优先权的令牌循环时间,使线性令牌网络为各优先权提供公平的优先级服务。同时,还对控制算法中滑动时间窗口的选择进行了详细讨论。  相似文献   

5.
通信网时间同步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通信及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设备及应用对时间同步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本文首先对时间同步的概念及通信网时间同步的必要性做了简要的介绍,然后对几种主要的时间传送技术和组网结构进行了研究讨论,最后介绍了时间同步技术在国内外通信网中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6.
本文首先论述了建设时间同步网的必要性,随后分析了本地交换网时间同步需求,介绍了S1240交换机外时间同步测试情况,讨论了交换机作为时间同步网网元层接入节点的技术要求,最后提出了加快时间同步网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时间连续型非对称周期查询式完全服务排队系统进行了分析,并与时间离散型周期查询式完全服务排队系统(赵东风,1994)进行了对比研究。在两种系统取相同的系统参数值的条件下,给出两类排队服务系统的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8.
高帅  谷力  刘烈曙 《现代导航》2016,7(4):239-245
高精度时间间隔测量,目前已经广泛应用于科学和工程领域。文章对高精度时间间隔测量方法进行了介绍,针对时间比对和频率校准方面的应用,分析了其对时间间隔测量的需求情况。并对时间比对和频率校准的实例进行了讨论和说明。  相似文献   

9.
主要从两个方面来讨论如何提升客户对营业厅等侯时间的满意度,一是采取一些切实的措施,如简化业务流程、提高营业员的业务技能等,减少客户在营业厅的等候时间;二是控制客户期望、降低客户的心理预期,引导员提供贴身的服务等,提升客户在等侯过程中的感知从而提升客户的满意度,并就具体的措施作了较为详细的介绍。  相似文献   

10.
综合模块化航电(IMA)系统中错误信息的传输漏洞会对飞机安全带来严重影响,为了提高IMA系统时间传输的完整性,使子系统能在确定的时间窗口内进行数据传输,提出了一种IMA系统高安全性时间管理技术;通过使用多个时间管理服务,建立每个子系统与时间管理服务的偏差表,确定其本地时间参考(LTR)和与之通信的每个远程子系统时间参考之间的关系;使驻留IMA的子系统具有高安全性时间同步机制,能够协调分离的驻留子系统共同安全地执行同一任务,满足IMA系统时间同步和安全性要求。  相似文献   

11.
黄辰  王时绘  张龑 《电子学报》2018,46(9):2207-2211
本文分析影响系统接入时间分配决策的多种因素,提出基于网络编码多维终端特征权重模型的系统接入时间分配机制FDMW.FDMW构建终端编码集合信道多维特征权重模型,自适应调整系统接入时间分配决策.理论和仿真证明,FDMW能够动态优化接入时间,有效提升系统整体传输效率.  相似文献   

12.
数据业务时延是影响用户感知的主要因素.对影响数据业务时延的情况做了深入分析,并提出服务器、核心网、无线侧三个方面的优化策略.验证表明,采取上述优化策略后,数据业务时延指标提升效果明显,对数据业务优化有较好价值.  相似文献   

13.
王娟  牛晓华  张凤仙  张春生 《通信技术》2010,43(8):12-14,17
基于IP技术的专用网络面向对象与服务,使用灵活、方便,但服务质量难以保证。由于专用网络中信息传输的实时性、可靠性和安全性要求很高,为验证所设计的专用网络的性能,通过OPNET仿真工具对专用网络进行建模仿真,得出了IP专用网络中时延、时延抖动和丢包率与业务类型、网络流量负荷、不同传输速率及电路误码率间的关系,并对实验数据进行了分析,最后针对IP专用网络中的业务配置和流量控制给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4.
赵二虎  阳小龙  徐杰  隆克平  张丹 《电子学报》2011,39(12):2768-2775
由于传统的服务漂移方法存在一定不足,致使服务器集群的负担较重,且服务漂移的时间开销过大,严重影响服务连续性.为了改善这种情况,本文提出了一种漂移意图可感知的IP网络生存性服务提供模型(Intent-perceived Service Migration,ISM).在ISM模型中,我们设计了一种独特的服务漂移触发机制和目...  相似文献   

15.
时隙分配是分布式TDMA组网的一个基础性工作,直接影响到Adhoc网络的性能。为支持低延迟数据业务,通常选择TDMA组网技术,但常规的固定时隙TDMA网络对时隙的利用率较低。提出了一种基于跳频的固定时隙分配和动态时隙分配相结合的TDMA时隙资源管理技术,有效地解决了TDMA网络的不同类型用户信息传输时隙分配问题。  相似文献   

16.
Aiming at the correlated and cascading failures caused by large-scale disasters,a post-disaster service restoration scheme was proposed.This scheme utilized global service bandwidth concession and the limited lifetime of local links to mitigate resource crunch in the post-disaster network.According to their bandwidth and holding time requirements,the impacted services for restoration was prioritized firstly,then jointly employed anycast and manycast routing strategies to improve the service connectivity and bandwidth resource utilization.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oposed scheme can significantly reduce the service loss ratio,effectively prolong the holding time of the impacted services and decrease the data flow loss ratio in the post-disaster network.  相似文献   

17.
We predict performance metrics of cloud services using statistical learning, whereby the behaviour of a system is learned from observations. Specifically, we collect device and network statistics from a cloud testbed and apply regression methods to predict, in real‐time, client‐side service metrics for video streaming and key‐value store services. Results from intensive evaluation on our testbed indicate that our method accurately predicts service metrics in real time (mean absolute error below 16% for video frame rate and read latency, for instance). Further, our method is service agnostic in the sense that it takes as input operating systems and network statistics instead of service‐specific metrics. We show that feature set reduction significantly improves the prediction accuracy in our case, while simultaneously reducing model computation time. We find that the prediction accuracy decreases when, instead of a single service, both services run on the same testbed simultaneously or when the network quality on the path between the server cluster and the client deteriorates. Finally, we discuss the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a real‐time analytics engine, which processes streams of device statistics and service metrics from testbed sensors and produces model predictions through online learning.  相似文献   

18.
5G传输网络承载方案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丽莉  姚军 《电信科学》2019,35(7):145-151
5G时代3类典型场景的业务需求对承载网络在容量、时延和组网灵活性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针对无线网和核心网架构的变化提出了网络切片、增强路由转发功能等要求。首先分析5G的承载需求,重点考虑5G的3类典型业务场景、无线和核心网的架构变化;然后结合现网100GE PTN的实际应用情况,重点围绕容量、时延等维度完成需求与网络现状的对标;最后提出了网络回传、机房配套的演进方案。  相似文献   

19.
李蔚  李源  黄德修  刘德明 《通信学报》2006,27(12):14-19
提出了一种在光网络节点中,通过设定可用资源的等级以及被锁定的时间来为呼叫和连接请求建立光链路的简单方法,可以实现3种具有服务等级光链路的建立;给出了网络节点的处理流程。通过在一个星形网络上的仿真分析和实验测试,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对于自动交换光网络中光链路的建立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20.
索晓楠  雷鸣  陈俊彪 《电子设计工程》2011,19(19):99-101,106
为了在靶场网络化测试模拟试验网中统一多台测试设备的本地时间,以便组织网络化多台设备组网综合数据融合模拟试验,需要设计时统专用标定设备。在分析了几种常用授时方式的基础上,提出了采用单脉冲硬件驱动定标机制来统一标定各测试设备的本地时间。此硬件设备以微控制器为控制核心,通过统一启动时间基准标定信号,来对各测试设备的主机本地时间进行统一标定。在试验中,数据融合系统能够在新的统一时间基准下工作,融合后的数据具有实时驱动其他测试设备的能力。试验结果表明此时间基准设备能够达到系统测试功能要求,可用作在靶场网络化综合测试模拟试验中对多台测试设备组网的时间的统一标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