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1 毫秒
1.
目的研究早发冠心病患者的危险因素特点。方法 182例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冠心病患者,根据年龄分为早发冠心病组(男性<55岁,女性<65岁>90例和对照组92例。对2组患者的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比较两者的血脂水平、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冠心病家族史、吸烟史、饮酒史等。评价在2组人群间是否存在差异性。结果早发冠心病组中吸烟史、冠心病家族史、血清总胆固醇高于老年冠心病组;而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低于老年冠心病组。结论早发冠心病患者吸烟、冠心病阳性家族史及高胆固醇血症是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青年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方法 对48例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及50例中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血压、血脂、血糖水平等资料进行时比分析.结果 青年组48 例中有明确病因者39 例,其中合并高脂血症(52.1%).吸烟(50.0%).高血压(47.9%)最多,且合并糖尿病的比例显著低于老年组,吸烟.酗酒.冠心病,炎症性血管病及未发现明确危险因素的比例高于老年组(p<0.05).青年组的HDL,-C和LDL-c 水平高于老年组(p<0.05).结论 青年缺血性脑卒中的主要危险因素是高脂血症.吸烟.高血压.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表现症状,探讨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特点。方法将60例冠心病患者分为2组,观察组30例,全部合并2型糖尿病,对照组30例,没有合并糖尿病,然后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特点。结果 2组患者的体重指数、高血压病史、吸烟年限、血脂差异、冠状动脉病变狭窄的程度和受累血管的数目及部位均无显著统计差异,P>0.05;但观察组患者的病变数目及末梢病变的数目较对照组患者显著增多,P<0.05。结论经过回归分析发现,导致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原因有低密度脂蛋白,年龄及吸烟年限。病变数目及末梢病变的数目与糖尿病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与冠心病(CHD)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242例患者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的结果 分为正常对照组72例,单支病变组60倒,多支病变组110例,检测超敏促甲状腺素(s-TSH)、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脂蛋白(a)、高敏C反应蛋白,凝血因子I、计算体质指数.结果 多支病变组的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发病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与单支病变组(均P<0.05),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与CHD多支病变具有相关性(OH=2.250,P<0.05).结论 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是CHD多支病变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冠心病及可疑冠心病患者高血压性视网膜病的患病情况,探索分析高血压视网膜病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 126例冠心病及可疑冠心病患者行视网膜摄片,依据摄片结果分为无视网膜病组(38例),轻度视网膜病组(53例),重度视网膜病组(35例),所有患者在同一住院时间行冠状动脉造影,依据造影结果计算Gensini评分,根据评分将患者分为≤20分组(65例),>20分组(61例),对所有观测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无视网膜病组、轻度视网膜病组、重度视网膜病组中Gensini评分>20分的患者分别占14.8%、44.3%、41.0%,轻度和重度视网膜病组Gensini评分>20分患者的比率明显高于无视网膜病组(P≤0.0166,而该2组之间无差别(P>0.0166)。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高血压病程(OR:1.432;95%CI:1.055~1.945;P=0.021)、Gensini积分(OR:1.565;95%CI:1.124~2.179;P=0.008)以及收缩压(OR:1.101;95%CI:1.019~1.190;P=0.015)与高血压视网膜病独立相关。结论合并有视网膜病的冠心病及可疑冠心...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老年人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临床意义,并探讨老年人脑梗死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240例老年人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包括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颈动脉狭窄程度及血流动力学参数.并将入选对象分为有传统危险因素的脑梗死组(A组)、有危险因素非脑梗死组(B组)和无危险因素无脑梗死组(C组)进行对照研究.结果 A组颈动脉IMT增厚、斑块积分、复合斑、舒张末期峰值流速与B组和C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MT厚度的增加.斑块的检出率及形态学特征、舒张末期血流速度的降低等是颈动脉病变与脑梗死发生的有意义的检测指标,在脑梗死的防治中是参考意义较大的超声学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脉压(PP)、收缩压(SBP)与冠状功脉病变程度相关性.方法 选择心内科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241例,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冠状动脉狭窄组(n=135)与非冠状动脉狭窄组(n=106).比较冠状动脉狭窄组与非冠状动脉狭窄组以及不同病变支数患者的血压参数.分析各血压参数与冠状动脉狭窄发生率的关系,各血压参数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结果 ①冠状动脉狭窄组冠状动脉狭窄评分、年龄、收缩压、脉压显著高于非冠状动脉狭窄纽(P<0.05~0.01),且年龄.冠状动脉狭窄评分、SBP.PP随着狭窄支数的增加而逐渐增高,尤其以3支病变患者更为显著(P<0.05).而DBP低于非冠状动脉狭窄组(P<0.05).且随着狭窄支数的增加有逐渐降低趋势,但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Pearson直线相关分析年龄、糖尿病史、吸烟、SBP、PP、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冠状动脉狭窄记分呈正相关(r分别为0.325,0.241,0.227,0.385,0.517,0.087,0.053,P<0.05~0.01).③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SBP.PP.年龄、糖尿病史、吸烟与冠状动脉3支病变的发生有相关性(ON分别为1.283,1.787,1.535,1.950,I.779,P<0.05).④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年龄、SBP、PP、吸烟、与冠状动脉狭窄记分呈正相关(β=0.301,1.955,0.107,0.240,P<0.05~0.01).结论 PP、SBP增高,冠状动脉挟窄性病变的发生率增加,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加重.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与PP,SBP呈正相关,PP是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独立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踝臂血压指数与冠脉病变相关性研究。方法造影剂均选用威视派克,按照几支冠状动脉血管存在≥50%的狭窄,分为一支、二支和三支病变,比较冠心病患者的各项指标。结果 2组患者ABI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ABI和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呈负相关,是预测冠状动脉硬化程度的一种简单可靠的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丙泊酚靶控输注复合瑞芬太尼诱导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的影响。方法选择32例老年高血压与47例老年非高血压外科住院拟行全麻手术患者,均以丙泊酚靶控输注复合瑞芬太尼诱导。记录诱导前、诱导结束、气管插管5min、10min的血压等指标,并做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入选者诱导期间各时间段,心率情况比较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高血压组诱导期收缩压/舒张压水平明显高于相应时间段的非高血压组(P<0.05),且高血压组诱导期间收缩压波动明显,与诱导前比较明显下降(P<0.05)。诱导期间高血压组脉压差明显高于非高血压组(P<0.05)。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在丙泊酚靶控输注复合瑞芬太尼诱导期间血压较其非高血压组波动更加显著,但是其波动性仍在可接受范围内,该方法用于老年高血压患者全麻手术诱导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0.
张连河 《化工之友》2007,26(20):15-15
目的 探讨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升高及糖尿病与冠心病发生的相关性.方法观察空腹血糖受损(IFG)、糖尿病(DM)及血糖正常3组患者的冠心病发生率,以及血脂(包括CH、TG、HDL-C、LDL-C)、血压(包括SBP、DBP)及体重指数(BMI)等指标变化,并分析血糖与这些冠心病危险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DM组冠心病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另外两组(p<0.01),冠心病危险因素的指标也明显高于另外两组(p<0.01).结论高血糖,尤其是餐后的高血糖,与冠心病密切相关,尽早予以干预,对预防冠心病的发生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AMI)发病的特点,以及与非老年人AMI的不同之处。方法对48例AMI患者(老年人AMI35例)。收集病史资料,包括性别、高血压病史、吸烟史、糖尿病史、心血管家族史,入院后记录血生化(血糖、血脂)、血压以及并发症(心功能、心律失常)。结果老年组较非老年组高血压明显增加,并发症明显增多,而非老年组冠心病家族史、吸烟、高血脂等明显增多。结论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发作时较易出现并发症多、心功能差等情况,预后欠佳。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与比较多支冠脉病变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与药物洗脱支架(SES)植入的近期与中期治疗效果。方法采用病历回顾的方法入选2004年7月至2007年6月在吉林省人民医院行血运重建的多支冠状动脉病变的患者。排除急性心肌梗死行原发性支架术(primary stenting)、既往行CABG、或CABG与其他心脏外科手术同期进行的患者。根据血运重建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二组,冠状动脉搭桥组(CABG组),156例;药物洗脱支架组(SES组),251例。记录住院期间死亡、新发心肌梗死、卒中和再次血运重建事件。以电话询问的方式,对患者出院后上述临床事件的发生情况进行回顾性随访。采用Kaplan-Meier方法分析无事件生存率,采用Logistic多元逐步回归分析不同血运重建方式对临床结果的相对影响。结果:随访时间的中位数为779天(29.3月)。随访成功率92.1%。CABG组84.1%患者使用了乳内动脉。SES组53.2%的患者植入了2个以上支架。CABG组与SES组比较,CABG组三支病变、前降支近段病变、左主干病变和慢性完全闭塞病变,及既往陈旧性心肌梗死(OMI)患者明显多于SES组。SES组糖尿病和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的患者较多。结果CABG组主要心脑血管事件(MACE)的发生率高于SES组(4.8%比1.2%,多因素分析:CABG与SES植入相比OR4.7,95%CI1.1-19.8,P=0.035);CABG组的死亡率高于SES组(3.8%比0.8%,多因素分析:CABG与SES植入相比OR 4.2,95%CI0.9-17.2,P=0.06),但未达到显著性水平。随访临床结果的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累积MACE、卒中和心肌梗死(MI)的发生两组差异无显著性,CABG组累积死亡率高于SES组(7.6%比3.1%,多因素分析:CABG与SES植入相比OR 2.9,95%CI1.3-6.5,P=0.012),SES组的累积血运重建率高于CABG组(8.4%比1.5%,多因素分析:SES植入与CABG比较OR6.8,95%CI3.1-15.2,P<0.001)。采用Kaplan-Meier分析显示CABG组累积生存率低于SES组,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7),无MACE生存率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732)。以30天为分期分析,CABG组30天生存率低于SES组(95.4%比98.8%,P=0.017),两组30天后生存率差异无显著性(97.2%比98.3%,P=0.476)。结论CABG组的30天死亡率高于SES组,30天后死亡率无差异。多支冠脉病变SES植入组的中期血运重建率高于CABG组。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老年人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特点。方法 以36例60~90岁老年人为对象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老年人血管性痴呆在年龄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年龄增长与脑梗死数目增加可加重痴呆的发生。脑萎缩、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是老年人血管性痴呆的相关高危因素。结论 应对老年血管性痴呆的危险因素进行干预,可降低血管性痴呆的发生率和致残率,以提高老年人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测定冠心病患者的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on Willebrand Factor,vWF)水平,探讨vWF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本研究共纳入119例确立性冠心病患者和83名健康对照者。取冠心病患者(包括急性冠脉综合征亚组、稳定型心绞痛亚组)和健康对照者血液各5mL,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2组血vWF:Ag浓度,比较vWF在冠心病患者及各亚组间的关系。结果 (1)冠心病组血浆vWF:Ag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126.73%±53.16%)VS(72.53%±48.52%),(P<0.05)。(2)稳定型心绞痛(SAP)亚组血浆vWF水平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1.37%±31.33%)VS(72.53%±48.52%),(P>0.05)。(3)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亚组血浆vWF水平(169.24%±40.12%)较稳定型心绞痛亚组(91.37%±31.33%)、对照组(72.53%±48.52%)明显升高(P<0.05)。结论 vWF:Ag水平在冠心病患者中增高,尤其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中明显增高,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参麦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76例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其中50例给予常规强心、利尿、扩血管治疗,设为对照组;126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60mL参麦注射液加5%葡萄糖注射液250mL治疗,设为治疗组;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心电图改善。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及心电图改善总有效率分别为96.0%(121/126)、91.3%(115/126)显著高于对照组72.0%(36/50)、74.0%(37/50),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麦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临床疗效较好,其不良反应少,能明显缓解患者的症状,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中青年人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并进行临床分析。方法选取我单位门诊2006年6月至2010年5月就诊的120例中青年高血压患者,治疗前患者均接受高血压病健康教育,要求患者戒烟,低盐低脂饮食,坚持运动和减肥,常规给予降压药物,6个月后观察相关生化指标。结果 96例(80%)患者血压恢复正常或接近正常,体重指数、总胆固醇、空腹血糖、血尿酸治疗前后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中青年高血压的发生、发展与转归与体重指数、总胆固醇、空腹血糖、血尿酸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血清尿酸浓度测定值变化。方法连续选择69例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和74例同期就诊的单纯高血压病患者,对照组为70名同期体检及结论健康者。3组对象均在入院、就诊或体检后次晨接受了血清尿酸浓度测定。结果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组的血尿酸浓度、高尿酸血症例数及高尿酸血症患病率均明显高于单纯高血压组和对照组,同时单纯高血压组的血尿酸浓度、高尿酸血症例数及高尿酸血症患病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1~0.05)。结论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存在着明确的血清尿酸高浓度表达。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进展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方法进展性脑梗死26例和稳定性脑梗死26例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进展性脑梗死患者合并血管狭窄、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及高纤维蛋白原血症的例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血管狭窄、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及高纤维蛋白原血症是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的危险因素。吸烟、感染、发热也是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病人动态血压特点与脑卒中的关系。方法对276例高血压患者进行动态血压监测,根据年龄分为:A组为老年组146例;B组为非老年组(对照组)130例。两组中根据有否合并脑卒中再分4组:A1、B1组(有脑卒中);A2、B2组(无脑卒中)。结果A组老年高血压患者无论是否合并脑卒中,其血压昼夜节律性明显低于B组(非老年组)(P<0.05)。A组脉压与B组脉压相比有明显差异(P<0.05)。A1组夜间收缩压明显高于其余3组(P<0.05)。结论血压昼夜节律降低、动态血压脉压增大及夜间收缩压增高是老年高血压患者并发脑卒中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调查老年人打鼾与2型糖尿病(T2DM)的关系。方法在铜陵市社区体检时对3286例老年人体检结果进行分析,其中男1824例,女1462例,年龄60~92岁,平均(69±8)岁。结果3286例老年人群中打鼾者为959例(29.2%);糖尿病105例(3.2%),其中打鼾组84例(8.8%),无打鼾组为21例(0.9%),2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打鼾是T2DM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结论本调查资料提示,老年人打鼾者为29.2%。打鼾组T2DM的发生率显著高于无打鼾组,两者呈显著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