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提出了在基于位移的抗震设计中利用弹塑性反应谱计算等效地震荷载即基底剪力的方法,并结合相应我国抗震规范的弹塑性反应谱对一个四层钢筋混凝土框架进行了基于不同延性及位移需求的等效地震荷载的计算,最后讨论了基于位移的抗震设计与目前抗震规范设计方法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并提出了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论文对美国建筑规范IBC2006和建筑设计荷载规范ASCE7-10的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条文进行了研究,理清了美国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思路,并对地震动参数、建筑场地类别、设计反应谱加速度参数、地震力计算方法、结构抗震体系和地震反应修正系数R等概念和取值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3.
非盟会议中心项目按照中国建筑结构规范进行设计。详细比较了中国和埃塞俄比亚两国抗震规范对于地震作用的计算理论。比较建立在相同超越概率(重现期)的基础上,并考虑了荷载组合、材料强度等因素影响。分别按两国抗震规范计算了非盟会议中心办公楼结构所受水平地震作用,对计算结果存在的差异以及产生差异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研究表明,按中国抗震规范进行设计的非盟会议中心项目是满足埃塞俄比亚抗震规范要求的。  相似文献   

4.
对我国现行<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与<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对比,分别从抗震设计的基本思想、设计地震动参数、地震反应分析和计算方法、构造细节等方面对这两本规范进行了比较,并指出了今后我国各行业工程结构抗震设计规范宜逐步统一.  相似文献   

5.
张玮  宋琛年  韦海余 《山西建筑》2009,35(14):66-67
阐述了目前砌体结构抗震设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现行规范,对砌体结构抗震概念设计、抗震计算及抗震措施进行了探讨,并指出抓好抗震设防地区砌体结构的抗震设计,是减轻地震灾害损失最积极、最有效和最根本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王静辉  王广部  刘清 《建筑科学》2020,36(7):115-122
针对深科技城A座超高层结构存在扭转不规则、楼板不连续、承载力突变、其他不规则超限项,结构进行风洞试验与规范风荷载作用下对比分析,并对其进行多遇地震、设防地震及罕遇地震作用下抗震性能化设计,采用动力弹塑性的方法对结构进行罕遇地震分析。计算结果表明,多遇地震、设防地震和罕遇作用下,构件满足预定的性能目标要求,对结构薄弱部位采取抗震加强措施。  相似文献   

7.
根据有限元原理,借助通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对某四跨V型墩连续刚构桥复杂结构进行动力特性分析,并采用时程分析法进行地震荷载作用下的结构位移和内力计算,结果表明其设计符合抗震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8.
《钢结构》2013,(6):88
圆柱形地面支持钢罐,由于其结构设计简单、静水压力下的性能较好、成本低、施工方便,常用于储存水和易燃液体。尽管有这些优势,薄壁钢罐对地震作用十分敏感。旨在对特殊结构进行简单、快速和直接的抗震优化设计,避免采用如有限元或边界元法等复杂计算方法。根据欧洲规范8或希腊地震规范,利用软件进行最佳抗震设计,使得这些结构在极端抗震设计荷载作用下的稳定性满足要求。针对预设的液体体积,给出了钢罐和基础的最佳尺寸。该方法可以考虑以此为基础,在满足结构和稳定性要求的前提下,确定薄壁钢罐抗震设计的最低成本。  相似文献   

9.
朱春明  钱鹏 《钢结构》2018,(4):86-92
对比了中、美结构抗震设计规范体系及发展,中、美规范在建筑结构抗震设计方面的相关规定,地震作用计算及反应谱,得出了中、美规范的异同点:中、美规范在抗震设计思路上有所不同,美国规范考虑了结构延性对地震作用输入的影响,中国设计规范在考虑地震作用的荷载组合、刚度限值、外框剪力比限值、剪重比限值等方面规定相对保守。此外,对中国规范将来的修改提出了一些意见。  相似文献   

10.
软土中地铁区间隧道抗震设计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采集和分析地铁震害类型的基础上,考虑了地震荷载作用下区间隧道的受力特点及软土和结构材料的动力特性,对软土地层中的地铁区间隧道的抗震设计方法进行了研究。内容包括:地铁区间隧道断面的地震响应计算,等代地震荷栽的确定原则,以及在2%、10%和63.2%三种概率水准,上海市区典型区间隧道断面的等代地震荷载及其修正系数的确定等。有关成果对地铁区间隧道简化抗震设计方法的建立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关于建筑结构地震作用计算方法的讨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震作用计算是结构抗震设计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我国自89抗震规范开始采用按多遇地震(小震)计算地震作用。国际上主要抗震国家和我国78抗震规范都采用按设防烈度地震(中震)计算地震作用。随着抗震规范在修订、发展和使用中不断暴露出来的各种问题,学术界和工程界多次提出恢复到按中震计算地震作用,以解决现行抗震规范及其它结构设计规范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近年来,随着基于性能抗震设计方法的发展,这一问题又再次被提出。2004年编制出版的《建筑工程抗震性态设计通则》采用的是按中震计算地震作用。在介绍两种地震作用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讨论了两种方法的优缺点,并基于性能抗震设计的发展,提出了我国地震作用计算方法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2.
新旧抗震设计反应谱在地震作用计算上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分析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J11-89(以下简称“89规范”)与新修订的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在设计反应谱方面的主要差别,文中将北京地区常出现的两类场地,按上述两规范确定的设计反应谱和场地类别判定方法分别进行评价。通过比较分析,建议北京地区按“89规范”为Ⅱ类而按新修订的规范为Ⅲ类的场地上的建筑物,应按新的抗震设计理新进行地震作用计算和抗震验算。  相似文献   

13.
中美两国钢结构抗震设计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验证按我国抗震规范设计的钢结构建筑的用钢量与国外相比是否偏高,本文对中美两国抗震规范的抗震设防目标、地震作用计算方法、构件截面抗震验算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比较和分析;在此基础上,分别运用中美两国抗震规范理论,计算并比较了一个20层中心支撑钢框架结构算例在软弱和坚硬两种场地条件下的水平地震作用和构件截面抗震验算结果。根据计算结果得出:我国抗震规范与美国抗震规范的抗震计算理论各有特色,依据我国抗震规范设计的钢结构建筑用钢量并不大于美国抗震规范的设计用钢量。  相似文献   

14.
大跨度空间结构抗震分析反应谱理论求解的快速算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振型分解反应谱法已成为各国抗震规范中最为成熟的结构地震反应分析方法.当采用反应谱法进行大跨度空间结构抗震分析时,按照规范的规定,在进行反应谱计算时应首先形成相对于各阶振型的等效节点荷载右端项,然后求解相对于各阶振型的地震反应位移解.应用本的快速算法,可以直接写出相对于各阶振型的地震反应位移解,节省计算求解时间,同时也避免了求解过程中产生的计算精度误差.本从理论上证明了快速算法与规范方法的等价性,并用例题加以证实.  相似文献   

15.
巩朝  杨美良  杨柯 《四川建筑》2010,30(4):180-182,185
根据桥梁结构抗震理论,借助通用有限元程序Midas/Civil对株洲红港大桥─V型墩拱梁刚构组合体系桥进行了动力特性分析,并采用反应谱分析法计算了地震荷载作用下的位移和内力。研究结果表明:该桥具有足够的抗震能力,其设计符合抗震规范要求,可为类似条件下桥梁的设计与施工参考。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讨论了单层厂房纵向地震作用计算的问题,通过计算实例用不同计算方法的对比分析指出,抗震规范介绍的调整刚度分配法误差较大,有待改进  相似文献   

17.
庄永廉  宋美洁 《山西建筑》2009,35(23):73-74
对消能减震的基本原理、在抗震设计中的应用和优点等进行了论述,提出消能减震器数量的确定方法,对安装消能减震器前后结构的地震反应进行了对比,并指出了消能减震设计面临的问题,以增强对抗震规范内容的理解。  相似文献   

18.
葛家琪  张涛 《建筑科学》2002,18(5):11-13
斐济多功能体育馆工程的结构抗震及抗风设计是遵照中国结构设计规范进行,而地震作用,风荷载取值是根据当地情况,分别参照新西兰,澳大利亚有关规范进行计算。本文通过对不同规范的计算方法进行对比分析,从而确定了该工程合理的地震作用和基本风压的取值。  相似文献   

19.
以竖向荷载和水平地震作用组合下的钢筋混凝土柱和钢柱为对象,研究了失效方程中荷载相关特性对柱承载力抗震可靠性的影响。根据现行《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和《钢结构设计规范》分析了不同柱弯矩轴力相关曲线的特性。结合多个框架结构实例,对比了柱失效方程中荷载相关曲线与规范考虑情形的异同。实例分析表明:水平地震和竖向荷载组合作用下,小偏压RC柱和工字型钢柱的荷载相关曲线与规范考虑的情形较为符合,均近似为负相关的直线;水平地震和竖向荷载组合作用下,大偏压RC柱的荷载相关曲线则与规范考虑的情形有较大出入,存在明显的正相关段部分。在此基础上,考虑失效方程复杂特性,依据已有的荷载和抗力变量概率模型,采用Monte Carlo法分析了水平地震和竖向荷载组合作用下柱的可靠性。结果表明:钢柱和小偏压RC柱的承载力抗震可靠度随轴压力荷载效应比值的变化幅度较小,与规范模式计算结果较接近;大偏压RC柱的承载力抗震可靠度随轴压力荷载效应比值的变化会有较大幅度波动,与规范模式计算结果差异较大;当轴压力荷载效应比值为负时,大偏压RC柱的承载力抗震可靠度会低于规范计算值较多,现行柱可靠性设计方法会偏于不安全。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国内外的风力发电发展迅速,位于地震高烈度区的风电场越来越多,风电结构的抗震设计日趋重要。然而,目前国内外还没有针对风力发电结构抗震设计的成熟标准。虽然IEC等规范给出了简略的风电结构抗震计算方法,但这些简化对于这种特殊的高耸结构是否准确合理还需要验证。为了论证IEC简化方法、底部剪力法、振型分解反应谱法等国内外的规范方法对风力发电机构地震作用评估的合理性,文中采用这些规范方法对风电结构的地震作用做了分析。选取了一组实际地震波,使它们的反应谱与规范反应谱相接近,用这一组实际地震波的反应谱对风电结构进行振型分解反应谱法计算。计算结果与规范反应谱方法很接近,说明这组地震波能够反映规范反应谱的特性。以这组地震波作为输入,用有限元方法对风电结构进行了地震作用计算。通过对规范方法和有限元方法的结果进行比较,发现规范方法在风电结构的抗震设计中是偏于保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