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这里结合我国目前产业结构不合理、电力紧缺、煤电价格矛盾、电网与电源建设不同步等问题,介绍了调整产业结构、实行峰谷分时电价、实施煤电价格联动和加速电网建设等宏观调控措施,指出了目前在建设电力市场的同时,发挥国家宏观调控的作用对促进我国电力行业的发展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4,(7)
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的进步以及信息技术的不断提升,我国的通信行业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在当前通信电源应用中,其有着功率的转换效率高以及稳压范围宽和重量轻等这些优越的特点,已经对传统的线性电源得到了技术上的改革,电子通信中的电源是其系统的核心所在,它在整个的系统运行有着关键的作用。本文主要就当前的电子通信中的电源稳定的相关问题进行深入的探究,希望能够对此领域的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3,(21)
随着我国对可再生能源研究的逐渐深入,可再生能源的应用也开始在社会生产与发展中得到迅速普及,加之经济发展的有力推动,更是使得可再生能源的生产与应用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人们对电力供给需求的不断提升,促进发电及变电系统的建设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其中光伏发电以其零污染,高效能的特点日渐受到供电领域的关注。本文结合了分布式光伏发电的原理与特点,对这一电网系统中的小电源客户入网问题加以讨论,并通过探讨光伏电网和小电源用户间的关系,为入网问题的处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6,(4)
对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是促进经济发展同时保障国家发展可持续性的重要内容。随着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我国自然资源开放朝着更为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山区环境以及森林资源的整体开发直接关系到经济发展情况,并对我们的生态环境以及可持续性发展都有着重要影响。山区是我国森林植被覆盖的主要场所,更是野生动物赖以生存的环境,对山区进行科学的开发和保护是我国可持续性发展经济的重要内容。本文针对目前我国山区森林资源的现状针对性的提出综合开发与森林资源保护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4,(19)
国民经济的发展状况与国家的交通运输条件有着重要的关系,通过运用宏观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对上述两者的关系进行分析后所建立起来的运输经济学对于我国经济发展有着积极的指导意义。本文在分析我国当前的交通运输水平的基础上,对社会整体经济基于宏观经济学进行深入分析,着重于探讨交通运输业对产业拉动和社会需求两个层面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6.
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人民生活品质的提升,人们对电力资源提出了更高要求。电力系统的运行稳定和高效供电显得尤为重要。为保障我国电力电网系统的高效、稳定运行,必须针对电网供配电线路故障问题进行分析。加强对电力系统进行运维管控的同时,还必须采取合理高效的预防及解决措施,从而真正实现电力资源的品质供应。上述,对于国家经济的稳定、持续发展也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5,(8)
随着我国"特高压"电网快速发展,电网建设将迎来新的高峰,因此加强电网建设合同管理研究,有效防范风险,对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保障参建双方合法权益,实现国家电力能源安全供应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分析了电网建设合同合同管理的内容以及当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有效的风险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8.
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电力工业与国家的经济发展息息相关,与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电力系统的主要的负荷中心是城市,城市电网的规划关系着城市的发展,关系着城市居民的生活状况,所以,本文首先对城市电网建设的基本原则进行了概述,然后对城市电网建设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最后,在此基础之上,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有针对性地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大电网与分布式电源联合并网运行已经成为电力系统发展的而重要趋势,但是分布式电源接入电网后将会对配电网的电压分布产生较大影响,而如何减少这一影响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基于 IEEE33节点配电网,搭建仿真模型,对分布式电源的容量和接入位置对配电网电压分布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论对于配电网中分布式电源的接入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智能电网的建设是国家能源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智能电网起步较世界其他国家晚,但发展速度较快。在国家制定的智能电网发展三阶段的政策指导下,我国的智能电网建设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论文介绍了智能电网的内涵及国家智能电网建设的三阶段内容,分析了目前智能电网建设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同时,重点介绍了发展智能用户端的重要意义与具体办法,以期为智能电网的建设人员提供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