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6月29日获悉,平谷在北京市首家开通了“中国卫星远程教育网”,这是全国首家卫星网与地面网相结合的远程教育网络。该网络的教育信息每日更新,与现行中小学课程进度同步,中小学生因此能实时通过网络进行学习。“中国卫星远程教育网”是国家教委以基础教育和素质教育为主,面向21世纪实施中国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一部分。平谷区通过地面网络与卫星教育网联通起来,对其内部教育资源进行了整合,目前其内容包括小学同步教学、中学同步教学、中小学计算机应用技术教育、同步教学题库、“3+X”高考冲关、成人教育、第二课堂教育、综合信息、教师交流…  相似文献   

2.
“网络、多煤体技术使学习的方式发生重大的变化。网络化的学习社区和新型的学习方式“eLearning”即将隆重登场。”这就是启迪网首席运营官张泽晖对于启迪网的诠释。张泽晖认为启迪网和其它教育网站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它所针对的是全体学习者,而不是中学生或某一特定的群体。e.learing 是启迪网针对互联网时代人们对学习的新需求,提出的网络学习全面解决方案,他们希望创造一种全新的学习理念。提出学习是自主的、快乐的、互动的,并借助开放的因特网环境,实现随时随地的学习,达到“学习就是生活”的最高境界。在中国,目前人们谈论更多的还是“远程教育”。“eLearning”和远程教育在技术实现手段上有类似之处,但存在本质上的区别。“远程教育”将相关课程从书本、录像带等搬到网上,受教  相似文献   

3.
“目前社会对网络安全维护人才的需求量很大,而我国的网络信息安全专业教育刚刚兴起,培养的专业人才远远不能满足社会需求。”在清华万博开展的“1+6网络安全攻防实战训练营”免费公益活动上,清华万博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总裁杜波表示:“网络信息安全人才已是供不应求,同时职场中还面临着‘做安全的很多,懂安全的却很少’的尴尬局面,为此,清华万博在清华大学专家的指导下历时两年开发完成了独具特色的“1+6”网络工程师职业培训课程,通过专业明确、指向清晰、应用性强的培训,软硬兼修,在最短的时间内搭建完成网络从业人员所需的良好的综合…  相似文献   

4.
本文针对工程硕士培养的目标和特点,结合教学经验,开发设计了“人工智能与应用”课程的网络课件,提出了个性化远程教育学习方法一一向导学习法。  相似文献   

5.
本文根据现代远程教育学习者对学习内容、学习过程以及学习形式的需求.提出了网络课程系统设计的原则,通过<数据结构>网络课程的开发,对网络课程在教学环境设计、功能结构设计和界面设计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6.
应用动态     
日前教育部决定投资3.6亿元振兴远程教育,并在3年内拿出7000万元用于西部远程教育的建设。这是教育部把网络教育作为“平衡东西部教育水平”的重要举措之一。同时,教育部已投资1.8亿元用于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卫星网和地面网的扩建改造。截至目前为止,绝大多数“211工程”高校都建设了技术水平比较先进的校园网,而且接入了CERNET。校园网的建设不仅为高校科研、管理工  相似文献   

7.
甘肃电大语音、视讯网络项目一期工程于近日结束招标,华为3Com公司凭借其技术实力和产品设备一举中标。此次建成的语音,视讯系统将覆盖甘肃电大的21个校区,为学校的日常教学和会议提供“三网合一”的可靠平台。据了解,甘肃电大目前已经建立起了覆盖全省的广播电视卫星教育网络,在省内设有35所分校和130多个教学点。为了提供更高水平的远程教育,2005年甘肃电大已经展开与华为3Com语音平台的建设合作。此次项目将在以往基础上加载视讯系统,覆盖1个主校区会场和120个分校会场,实现语音,视讯和数据的“三网合一”,在提高利用率的同时,实现网络的增值服务。  相似文献   

8.
目前,卫星通信由单一系统向网络发展,从而出现了企业网、通过卫星实现Internet和多媒体接入,以及直播卫星业务。这些新的网络和业务将使人们获得更大的通信自由。  相似文献   

9.
有线网、卫星网、互联网再加上PC、电视等终端,使中小学课常在空中开启。5月28日,在中国教育电视台播出机房的总控室时,服务中小学防非典停课自学的应急栏目“空中课堂”正在通过卫星宽带网络同步播出。据介绍,“CETV-空中课堂”教学频道通过IP网络  相似文献   

10.
校园主题     
百校加盟北大附中远程教育网校北大附中网校是全国第一个采用合作共建远程教育示范学校模式的网络教育机构,目前已形成了基于卫星网、互联网、面授交流的“天、地、人”三网合一的远程教育体系。自2001年9月第一所示范学校成立以来,短短半年多的时间内,与北大附中网校合作的示范学校已经达到100家。近期,北大附中网校将邀请11位院士到中学校园里讲学,并很快与各示范校资源共享,同时计划组织部分示范学校到全球20多个北大附中的友好学校参观学习,促进国内各地中学早日与国际接轨。  相似文献   

11.
IPv6 over DVB在远程教育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茹  王素苹  魏艳桥  卢慧  王豆 《计算机工程》2008,34(18):248-250
构建IPv6 over DVB体系框架,可以在下一代互联网中利用卫星等广播信道实施远程教育。该体系框架包括“支持IPv6的教育资源管理与发布系统”、“IPv6 over DVB传输系统”以及“IPv6 over DVB在远程教育中的应用示范”3个部分。实现了将IPv6互联网中的教育资源通过卫星链路发布到目前尚无网络覆盖的1 000所农牧村中小学。给出了设计方案和部署策略。  相似文献   

12.
远程教育ABC     
《软件工程师》2002,(9):65-65
<正> 我国远程教育网络分类 1、卫星广播电视、有线广播电视网和计算机网相结合的 远程教育网络 目前我国拥有30多套卫星电视模拟和数字压缩节 目,近15万个卫星电视接收站,7000多万有线电视用 户,多个国家级计算机网络,所以以卫星电视为主的远 程教育成为我国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远程教育方式。应 用此种网络开展远程教育的院校主要有中央广播电视大  相似文献   

13.
精彩文摘     
去年底,广东南海市首批118名学员远隔千里通过互联网读上了清华大学的教学课程。这是清华大学在国内首次开通的远程教育服务,主要采用卫星传输和互联网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人才培养。在教学点里,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收看收听教师授课的实况,教师可以通过网络交  相似文献   

14.
国际化培养已经成为当今世界艺术设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向。苏州科技大学艺术学院通过协调推进导师的国际化进修、学生的国际化交流和课程的国际化建设,初步构建了研究生国际化培养体系,推动了艺术设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国际化发展。  相似文献   

15.
以VisualBasic程序设计课程为例,将“做中学”教学理念引入到现代远程教育网络课程建设中。教学实践表明,将“做中学”教学理念应用于远程教学中,可取得良好的效果。该理念对我国当前远程教育的改革及人才培养具有积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李崇东  熊德辉  何晶 《福建电脑》2013,(10):112-114
流媒体技术已广泛使用在网络视频传输领域,本文在对“三级网”特点及流媒体技术进行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目标网络拓扑结构,设计了一个基于流媒体的“三级网”远程教育服务平台,并对平台的架构模式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本文简要回顾了远程教育的发展历程,介绍了面向家庭的现代远程教学系统MDES。系统综合运用卫星网、有线电视网和因特网作为传输平台,学校的网络信息中心通过卫星将课件传输到分布全国各地的有线电视台,有线电视台利用当地的CATV网络将多媒体年广播到学员家中的计算机上。网络信息中心以网站的形式向学员提供各种教学服务。课件制作系统使用可扩展标记语言XML对多媒体对象进行描述,以HTML+同步控制的形式发布同步多媒体课件。该系统适合于终身学习,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江苏省、无锡市与中科院投资5亿元共建的“中国物联网研究发展中心”已经全面启动。江苏省、无锡市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签署了共建“国家传感信息中心”协议,无锡清华高新技术研究院智能传感网研发中心、无锡北邮感知技术产业研究院有限公司、无锡信大气象传感网科技有限公司、东南大学传感器网络技术研究中心、南理工无锡传感网应用技术研究中心、  相似文献   

19.
本文基于作者多年的网络化学习研究与实践,提出了支持高效网络化学习的三大“平民技术”:教育博客、网络公开课和微课程(数字故事),并总结了它们为网络化学习带来的成效.教育博客能够以低门槛构建“知识网”,以低成本编织“人际网”,以低消耗进行“知识推送”;网络公开课则能实现零投资的高质回报和零移动的全球定位;而微课程则实现了微内容与大视野的结合、微时间与大智慧的结合.  相似文献   

20.
网络课程已经成为课程资源共享的重要途径之一,无论是远程教育还是传统学校教育中,网络课程的设计和开发都是课程建设的重要内容。本文先对教育信息处理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发现其在教学过程和教学资源的设计开发上各有优点和不足。在此基础上,根据现代教学设计的理论和方法,运用Macromedia Dreamweaver MX 2004、ASP、Microsoft Access 2003等为开发工具,设计开发了主要用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教育信息处理》网络课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