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父母教育、家庭经济等家庭因素,学习成绩和身体健康等个人因素与大学生积极心理资本的关系进行了探索.采用个人情况调查表、一般自我效能量表、生活定向测验、成人希望特质量表和心理弹性量表对700名大学生进行了调查,并对调查数据进行了定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提升大学生积极心理资本,可以着重从他们自身的学习成绩和身体健康入手,但不能忽视父母教育、家庭经济等因素;父亲要多参与孩子的学习和生活;母亲在管教孩子学习时要防止过高要求带来的负面效果.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就业心理的困惑与高校德育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等教育逐渐从"精英教育"走向"大众教育",残酷的就业形势给大学生心理带来重重困惑:理想择业与现实择业的矛盾、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矛盾、理想社会与现实社会的矛盾、理想教育与现实教育的矛盾.高校德育应从渗透大学生择业观念矫正、就业常识教育、职业道德教育、择业心理教育等方面入手,消除大学生心理困惑,使之以积极姿态面对就业.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在面对就业时会产生诸多心理问题.为有助于大学生解决就业过程中产生的心理问题,针对当前大学生就业心理的积极表现和消极表现,分析大学生就业心理消极表现产生的主要原因,从社会、学校、家庭和自身等四个方面探讨大学生就业心理调适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4.
高校德育知性化向生活化转变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知性化道德教育是"理性化"、"科学化"的教育,其根本缺陷在于将道德教育局限于科学理性的世界,而忽视了道德教育的根基在于生活世界.要摆脱高校道德教育目前面临的困境,必须超越这种知性化发展倾向,使"理性化"、"科学化"的道德教育重新"生活化",真正实现高校道德教育从知性化向生活化的转变.从内涵界定、理论依据和现实可能性三个方面论证了高校道德教育从知性化向生活化转变是高校德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心理危象及其干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学生心理压力较重,由此容易产生心理危机.当大学生个体出现心理危机时,会伴随出现一些非正常的现象,即心理危象.大学生心理危机有情景性危机和发展性危机.笔者提出一些干预心理危象的策略,有助于更好地实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升大学生素质的有效途径,但仍存在着诸多困境。心理资本是积极心理学的主要研究领域,包括自我效能感、希望、乐观和韧性,是个体积极心理品质的核心成分。本文从心理资本开发的视角,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课程目标、课程设计基本原则、课程内容和考核方式进行了阐述,以期改善教学效果,真正为学生服务。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是互联网的普及和应用主要群体,这不仅改变了他们的学习和生活方式,也给他们的心理健康带来了符合网络时代特征的干预和影响。本文通过对网络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现状的分析,梳理出网络时代给大学生心理健康带来的影响和困惑,从个性化、实效性、两个方面探讨了网络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心理教育的创新策略,提出了完善网络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心理教育模式的建议,旨在为网络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心理教育的发展提供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8.
心理治疗是指对由心理失衡引起的异常行为、情绪和心理的人进行正确引导、帮助、教育和救助,使其恢复或达到正常人心理标准的干预和预防。大学生心理失衡严重势必对我国的教育、经济和社会稳定带来了负面影响。为解决这一难症,高校应采取措施,通过心理救治,积极预防和干预。  相似文献   

9.
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日显重要。文章分析了大学生心理危机的几大影响因素,进而从完善心理健康工作领导机制,切实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强化心理危机预警机制,及早有效实施心理危机干预,落实心理危机跟踪反馈机制等几个方面阐述了高职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对有效地控制学生心理危机事件,减少因学生心理危机造成的生命损失,促进校园和谐稳定有着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
在激烈的竞争和巨大的压力下,大学生的心理面临着一系列严峻考验。高校应构建多位一体的择业心理教育体系。在校内,应构建集日常教育管理、专业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就业指导多位一体的择业心理教育体系;在校外,应积极寻求社会合作,探索集学校、社会、家庭、个人力量于一体的教育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