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是新时代发展的核心。青岛国际经济合作区(中德生态园)作为具有可持续发展示范意义的生态园区,始终秉承"绿色"+"生态"发展理念进行建设,为确保其发展目标能够全面落实,探索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之路将成为其当前发展的首要任务。本文系统梳理青岛国际经济合作区绿色发展现状,并对其建设情况进行总结评价,从规划、建设、产业、管理机制等方面提出相关建议,以期为在探索绿色高质量发展方面提供路径参考。  相似文献   

2.
当前,中国城镇化发展阶段正处于由快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的历史转型时期,公园城市是继田园城市、花园城市、生态城市等目标之后,社会主义新时代和生态文明新阶段关于城市建设发展模式的全新理念,对于探索城市转型升级新路径具有重大意义。论文立足于时代背景和理论研究,在深度剖析公园城市理念内涵的基础上,对比不同模式公园城市的实践案例,从系统思维视角提出公园城市的发展模式和建设路径。  相似文献   

3.
<正>引言在新发展理念下,国土空间规划将城乡作为有机生命体,探索区域协同、绿色集约、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径。近年来,国家愈发重视流域保护与发展,大江大河相关规划在国家战略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随着发展阶段的转变,江河流域建设逐渐从单一的环境治理转向生态保护与绿色发展协同推进,《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及《汉江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等战略规划相继颁布,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探索“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的路径研究成为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议题。文章基于“两山”理论,从自然资源资产化的视角探讨湿地资源生态价值实现的路径。研究发现:湿地资源在生态、生产、生活方面的价值实现有市场型、政府型、政府与市场相结合型3种基本路径;公益性湿地资源以保护为主,在资源转化成资产的过程中,主要通过生态补偿、生态修复和权益交易等方式实现湿地资源的保值增值和生产力发展;经营性湿地资源通过市场培育建立生态产品交易平台,并以“生态+”理念发展生态产品第四产业,实现生态价值向经济社会价值的转化;通过探索政府主导的POD模式和政府与市场相结合的EOD模式,可实现“绿水青山”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5.
<正>城市更新是转变城市发展方式、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上海市高度重视城市更新工作,在住房城乡建设部的指导下,坚持“从好房子到好小区,从好小区到好社区,从好社区到好城区”的理念,全面推进城市更新探索可持续发展的模式,更好支撑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  相似文献   

6.
彭耕  金可  邱建维  阮晨  唐鹏 《规划师》2023,(1):142-148
随着公园城市理念的全面推广和《成都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总体方案》的批复,成都有待在全国率先推动城乡发展方式、营城路径等的多方位变革,发挥新时代城市转型发展的示范作用。在此背景下,结合公园城市理念要求,成都不仅需在空间范畴上突出全域全要素,全面探索城市化发展地区与乡村郊野地带等不同空间的公园城市表达方法,还应该针对城镇化发展中的复杂地区与过渡地带进行深入探索,研究此类地区在公园城市理念下的转型发展路径。城郊乡村地区为介于城区和乡村地区之间的过渡地带与枢纽链接地带,在城镇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成为城镇化发展新阶段亟待解决的“痛点地区”和未来公园城市建设的主战场,极具新路径探索价值与转型示范意义。文章基于公园城市理念要求,从总体认识、营建理念、发展逻辑、空间模式、生态与农业价值转化五个方面提出城郊乡村地区规划建设思路的转变,并结合成都新都区香城乡村片区相关规划实践,探索规划建设转型路径,以期为新时代的城市转型发展规划提供一定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7.
生态价值的提升转换是当前政府、学界、业界研究的重要课题。城市近郊生态区作为与城市发展和居民生活关系最密切的生态资源,除生态功能外,也成为城市服务产业发展和居民日常休闲游憩的重要区域,其生态价值转换更是成为关注和研究重点。文章以成都市近郊环城生态区为例,探索其不同阶段生态价值转换的举措、成效和问题,以期为其他城市近郊生态区生态价值提升转换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8.
《规划师》2021,37(4)
城市的快速发展给人类健康带来了巨大挑战。在健康城市背景下,中心城区绿地生态网络在保障生态安全的同时,也面临着以健康为目的的游憩诉求。有别于传统基于自然生态维度的绿地生态网络构建方法,文章通过系统梳理、辨析城市绿地影响健康的4条路径、3个维度,以太原市中心城区为例进行实证研究,将游憩需求与绿地影响健康的因素融入绿地生态网络规划中,尝试从源地识别、阻力面构建、绿廊选线与复合绿地网络优化等方面探讨如何实现绿地生态与游憩功能的协同耦合。研究旨在回应健康城市背景下人们日益强烈的游憩需求,探索中心城区以绿地生态网络规划促进游憩的技术路径,并为构建功能复合的绿地生态网络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随着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落实,作为超大城市的上海也在进行乡村振兴的规划探索和实践。唐镇是上海典型的近郊型城镇,长期以来作为近郊地区重要的居住地,但由于在以往建设中乡村规划存在的缺位和偏差,使唐镇乡村存在功能定位、建设用地、生态资源和风貌特色方面的不足。本文认为乡与城的关系应该相辅相成,近郊乡村要密切围绕城区需求确定其功能定位,并提出产业发展、建设用地、生态系统和风貌特色四维度的规划策略,唐镇乡村的规划实践建设对于超大城市近郊乡村振兴有着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陈科 《建筑与文化》2021,(3):170-171
文章分析了生态文明建设与新型城镇化的两者关系,研究了在生态文明时代县域新型城镇化实现高质量发展面临的变化趋势,进而以江苏省盱眙县为例,重点探索其践行生态文明思想的新型城镇化战略和空间支撑,具体提出"保障生态安全、谋求区位突破、统筹全域空间、追求精明增长、突出美丽宜居、整合特色资源"六大路径,助力实现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1.
郑钢涛  刘宇红 《华中建筑》2010,28(8):103-106
该文通过对四川省绵竹市东北镇规划设计的思考和实践,探索汶川灾后重建中心城区近郊城镇的规划方法,在产业发展、城乡空间、近期建设、村庄规划等方面提供了设计思路和操作经验。  相似文献   

12.
在绿色生态城区理念的指导下,章丘绣源河绿色生态城区在绿色建筑、绿色交通、绿色能源、绿色市政4个专项方面进行规划设计,设定各自的设计目标,明确了绿色生态城区的发展方向,确定了生态城区的最终目标定位,打造一个绿色、生态的绣源河城区。绣源河生态城区的规划设计丰富了现阶段的生态城区建设的内涵,为改善城市粗放发展模式和提高城市建设水平提供借鉴,引导城区绿色化、生态化和低碳化发展,为以后章丘市城区的发展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李开潮  邱玉兴  闫强 《石材》2023,(1):6-11
<正>一、引言碳酸钙产业是近年来广西依托资源优势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是广西重点培育的千亿元产业。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推进碳酸钙产业高质量发展,对于积极承接东部相关产业转移、实现优势资源集约节约利用和绿色发展,探索一条资源高效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的新路径,加快建设壮美广西,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为促进绿色生态城市的发展,对中新天津生态城、曹妃甸唐山湾生态城、青岛中德生态园这3个绿色生态城区进行了比较研究。从规划角度分析了规划协同、共生城市理念的履行、混合开发和生态社区结构;从生态指标体系角度,分析了生态指标体系的制定情况和落实措施;最后总结了3个绿色生态城区面临的挑战,并提出了建议措施。这些研究成果可供绿色生态城区的后续发展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5.
袁苑 《建筑与文化》2024,(3):257-260
在全面进入存量发展的背景下,国家提出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道路,解决县城现存问题是未来城市建设的重点,而公园的优化将会是县城中心城区环境改善、促进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突破口。文章解读公园城市理论内涵,延伸城市公园优化的四个方向:公园结构的体系化、公园功能的复合化、公园设计的人性化和公园管控可传导,并以张家港中心城区公园优化为实践,基于现状公园存在的问题,提出构建复合化的公园体系、布局高可达的公园网络、设计人性化的城市公园和形成以实施为导向的管控体系。通过探索公园城市理念在地方的实践应用,以期为全国县城中心城区公园优化提供可操作性的技术路径。  相似文献   

16.
随着生态文明上升为国家战略,可持续的绿色生态城区已成为城市化建设的必然趋势.本文在梳理生态城区概念、内涵和发展现状的基础上,从绿色生态城区建设涉及的主要技术领域、建设重点等方面,系统解析绿色生态城区理念所包含的可持续发展特征和城市与自然平衡的目标,并对国内外绿色生态城区建设实践进行了对比分析,以期为更多城市开展绿色生态城区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为实现海洋高质量发展和科学精细化管控目标,围绕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的传导内容,从陆海生态、功能、空间等三个不同维度探索海域详细规划的编制思路和内容框架,并基于小梅沙海域详细规划实践,提出陆海生态互通、陆海功能互动和陆海空间互联的整体规划路径,为国家海域详细规划技术路线的确立和方法创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城市生态廊道是新时期我国实施生态文明建设、丰富城市生态产品供应的重要抓手。随着城镇化的快速发展,生态廊道面临强大的城市蔓延压力,需要寻找发展与保护之间的平衡以及生态价值的实现路径。尤其是对于城市近郊与环中心城地区的生态廊道,由于其相对远离城市密集建设地区,自然资源往往较为丰富,成为市民游憩的重要空间,在城市健康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同时也具有更为复杂的空间发展诉求。文章以广州生态廊道规划与实施历程为基础,以“三生”空间融合发展为目标,从生态强基、服务提质、产业创值3个维度探索生态廊道生态价值实现的规划策略,并将这三大策略应用在广州环中心城地区的生态廊道—“翠环”的规划实践中,同时提出生态廊道生态价值实现的多元化政策路径,以期为其他城市开展相关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正> 近郊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的一个组成部分。沈阳市的郊区包括4个区、2个市辖县,总面积8330平方公里,是城区规划范围的45倍。最远距城区边缘80多公里。把远离城区的大面积地区称为远郊,相对较近的地区称为近郊。沈阳市把与城区接界的周围15个农业公社划为近郊,进行规划管理。近郊总面积548平方公里,是城区规划范围的3倍。近郊界限距规划城区控制线13公里到2公里,平均5公里。近郊有蔬菜地13.8万亩,  相似文献   

20.
生态文明建设已成为我国发展的顶层战略,建设资源集约型城市成为未来城市发展的必然方向,绿色交通是绿色生态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江苏省南京市南部新城绿色生态城区的规划建设经验为例,以绿色交通引领绿色生态城区建设,探索绿色生态城区对绿色交通系统的要求以及绿色交通规划的主要策略与实践路径。研究结果以期可为绿色生态城区交通系统的规划提供思路参考与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