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鲁墨 《室内设计》2013,28(4):102-106
当代中国城市的历史脉络和地域文化逐渐丧失,城市建筑呈现同质化的趋势。本文以"本土设计"立意,从空间和意境两个方面对苏州博物馆新馆与苏州园林进行比较,认为前者全面深刻地传承了后者的风格特点,非常熨贴地嵌入了特定的建筑环境,从而延续了苏州的地域历史文化脉络。苏州博物馆新馆渗透着贝聿铭先生"中而新、苏而新"的创新理念,是一次本土设计的成功实践,为我们从文化的角度理解建筑与城市、城市与环境的关系提供了绝好的范例。  相似文献   

2.
“创意”在文化领域中被越来越多地提出来,更是设计的灵魂所在。贝聿铭先生设计的苏州博物馆新馆,遵循了当初设计师提出的“中而新、苏而新”的设计原则,在材料与造型、庭院设计、光环境等方面,都有其独到的创意。在中国传统建筑艺术达到极致之后,传承和创新都面临巨大压力的今天,此设计无疑是一种中西文化结合的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3.
美国华裔建筑大师贝聿铭设计的德国历史博物馆新馆将历史文脉作为设计主线,运用现代建筑语言,创作了极具时代感并与周围历史环境相融合的博物馆建筑,并呈现了建筑与文化的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4.
文丘里从环境烘托、立面处理、古典手法、平面布局和塑造文艺复兴建筑形象等八个方面描述了他在新馆设计中的思考与构想。  相似文献   

5.
钟洛克 《重庆建筑》2011,10(9):26-29
以重庆市群众艺术馆新馆设计为例,探讨了在地域特色中体现建筑文化传承,在现代建筑手法中体现历史文脉。  相似文献   

6.
上海自然博物馆新馆光环境设计从建筑形态、功能布局、使用要求等因素整体考虑、技术体系集成应用,为观众营造了新颖的视觉体验,也为员工创建了良好的内部光环境氛围。具体光环境设计集成应用主要由:自然光采光体系、建筑外遮阳体系和人工照明体系3部分组成,在设计中注重了与建筑构件、展示内容、室外景观的有效融合。  相似文献   

7.
设计动态     
<正>西班牙巴伦西亚ESCOLA GAVINA扩建工程由GradolíSanz事务所主持设计的Escola Gavina扩建工程包括一个可用于运动以及各种大型活动(会议、聚会、戏剧和音乐演出等)的新馆的建设。原有建筑建于1980年,由建筑师Manuel Portaceli设计。建筑师在新馆的设计中使用了一系列与原有建筑相呼应的结构元素,对其关键要素进行了重新诠释。以四棱锥为基本结构单元的网架设计与混凝土墙相结合,并以悬臂的方式固定在承重  相似文献   

8.
汉口火车站改扩建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历史地段的环境与文脉传承的角度出发,分析了汉口火车站站房及广场现状,提出优化地段布局结构、与历史建筑对话、整体环境取意等设计思路,力图总结出一些对特殊历史地段、历史建筑的改造设计原则.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的时代背景下,针对岭南乡土建筑改造中存在的现状问题,通过运用田野调查法和案例分析法为主,定性分析法和文献研究法为辅的方法进行研究,从采用生态节能材料和技术、推广新型绿色建造方式和创新建筑空间研究实现乡土建筑生态可持续发展的方法,从建筑形态文化和乡村肌理的传承、传统建筑空间文化的传承、建筑材料与技术文化传承研究乡土建筑文化可持续传承的方法,从建筑与村落整体环境融合、建筑与村民活动结合、建筑与商旅文创产业结合研究建筑与乡村整体环境可持续规划的方法,从而达到有效保护岭南乡土生态环境,传承活化岭南乡土传统建筑文脉和乡土文化特色,使建筑与乡村整体环境可持续发展,实现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以及碳达峰与碳中和的目标。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代建筑拥有极具特色的传统建造手法,与中国传统文化息息相关,这些在建筑布局、空间塑造、建筑色彩方面都有所体现。贝聿铭大师的作品——苏州博物馆的新馆设计是一个重要案例。新馆的院落布局、入口空间以及建筑色彩等方面都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手法,苏州博物馆新馆将现代建筑以及其所承载的现代社会功能融入历史建筑遗产和传统苏州民居之中,这种既古而新的建筑形式饱含了现代建筑与传统文化相融合的创新。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南京图书馆新馆设计的介绍,表述了设计者对于新世纪下图书馆的文化定位、设计理念、文化类建筑的特征及建筑形态表达手法的体会.  相似文献   

12.
建筑设计是一门艺术性较高的应用学科,其艺术价值不仅体现在建筑外形上,同时也体现在历史文化的传承中。建筑设计中的文脉思想体现的是我国建筑学发展历程,近代建筑理念对建筑设计中文脉的表达越来越浓厚,通过对古建筑设计中文脉思想的探究,可完善我国现代建筑设计中的文化表达及传承方式,同时加强建筑设计领域对建筑与环境、建筑与历史、建筑与文化之间的联系。对古建筑设计中的文脉思想及历史价值做出分析,通过实例分析,初探古建筑设计中"天人合一"的文脉思想设计理念。  相似文献   

13.
宋晔皓 《时代建筑》2022,(1):96-105
文章尝试从四个方面研究剖析gmp设计的苏州博物馆西馆:第一,苏州博物馆新馆设计和苏州巷陌肌理的传承;第二,有机网络和简单方块对功能和自然环境的响应;第三,自然天光的利用;第四,建筑内外和细部等的同质性及石材仿砖表现主义肌理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张光武  李群  翁素馨 《居业》2021,(8):15-16
乡村民宿酒店空间再生设计本身是一个复杂而有趣的过程,它是乡村民宿酒店空间和乡村空间环境、周边建筑空间环境与地域人文历史环境共同交融的结晶.而地域文化是乡村民宿酒店空间的基因和灵魂,乡村民宿酒店空间中地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是乡村民宿酒店空间再生设计工作的核心,是设计师首要解决的问题.对乡村民宿酒店空间再生中地域文化传承设计实践手法的总结和介绍,有助于推动乡村民宿酒店空间的再生和地域文化的传承创新,实现资源和文化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也是对国家美丽乡村建设进程响应的实际体现.  相似文献   

15.
丁晓愉 《建筑创作》2010,(10):164-171
<正>中国博物馆建筑近十年的发展,成为世界非常关注的话题,无论是新馆建设的数量、还是建设的类型和速度均已跨入国际博物馆先进行列,随着中国博物馆建设热潮的升温,也伴生出博物馆新馆建设的种种问题,特别是建筑与陈列的关系中工作界面、规划流程、施工组织、功能配套、形式策划等等都成为博物馆建筑空间与陈列设计之间交差点和结合点,它直接影响到后期博物馆陈列工作推动和控制的效率。研究建筑与陈列两者之间的关系,对中国博物馆建设,特别是新馆初期论证和整体规划,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也对规范迅猛发展的中小型博物馆新馆流程管理和建构理论体系有示范和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16.
《建筑创作》2008,(9):24-24
深圳设计研究总院荣获“援建四川地震灾区先进集体”称号,辽宁省建筑设计研究院在辽宁省城市建设学校新校区设计竟标中获胜,8隶设计机构竞标贵州省博新馆建筑方案设计赛,由中国中元国际工程公司承建的中国驻美国大使馆新馆开馆  相似文献   

17.
随着博物馆建筑的发展融入了更多的复合功能,"符号化、景观化"的设计方向误导了人们对博物馆建筑的全面理解.博物馆建筑对传统文化传承的职能,要求博物馆建筑的设计应从地域性视角出发.以苏州博物馆新馆为例,深刻剖析博物馆建筑设计地域性表达的内涵所在.  相似文献   

18.
《Planning》2019,(12)
非物质文化遗产随着时代的不断变迁,其历史价值和当代艺术价值被我们再认识,高校校园文化发展与教学目标向培养应用型人才转变,高校的创新改革成为未来发展的必经之路,势必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传承与创新发展的有效途径。因此,非遗引入高校校园课程体系建设是传承与创新发展的重要举措。本文立足高校环境设计专业创新课程建设,对广西本土非物质文化遗产引入环境设计专业课程的发展现状进行初步分析,探究如何从环境设计专业课程中传承与创新,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高校能有效的传承与创新发展寻找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
李信仕 《山西建筑》2010,36(12):10-11
从空间结构、建筑形态、展览布局和材料质感4个方面对梅塞德斯—奔驰博物馆新馆进行了分析,试图在空间文脉传承关系上找寻出这个天才般设计的"影子"。  相似文献   

20.
《建筑设计管理》2011,(8):11-12
在中国勘察设计协会举办的全国工程设计科技创新大会上,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参加了以"创新设计,低碳发展"为主题的科技创新展览会。中建西南院所属建筑环境与节能设计研究中心(即中国建筑国家工程技术中心建筑环境与节能实验室),由机电设计所和原建筑物理研究室组建而成。建筑环境与节能设计研究中心现有教授、高工、工程师、实验员20多名,技术力量雄厚。拥有建筑热、声、光各种仪器设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