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从民窑和官窑的制度关系着手,分析景德镇窑业制度的发展历程.传统景德镇陶瓷生产包括官窑和民窑两大体系,景德镇陶瓷业发端于民窑,成熟于官窑,官窑又进一步促进民窑的发展,到了明清时期形成了官窑和民窑共同发展的局面.民窑制度是规范窑业社会成员的行为准则,其目的是为了民窑业稳定有序;而官窑制度是政府对窑业的关注和管理方法及其手段.民窑制度是官窑制度的基础,而官窑制度在民窑制度的基础上深入而严格.两者相互学习,相互促进,进而清朝形成“官民竞市”的现象.  相似文献   

2.
景德镇千年的陶瓷发展历史形成了极具特色的景德镇陶瓷文化,在中国陶瓷史上和世界陶瓷史上占据着极为重要地置。景德镇传统的陶瓷博古装饰纹饰在明末及清代流行,是景德镇陶瓷装饰重要纹饰之一,随着时代的变化、社会的前进,景德镇陶瓷文化也全面地融入世界艺术潮流与现当代陶艺对话,这将是景德镇加快发展的又一契机。笔者对景德镇传统博古装饰特色和对近代、当代瓷器的装饰影响进行了分析比对,以期使人们对景德镇陶瓷博古纹饰与当今陶瓷装饰变化有更好的了解和把握。  相似文献   

3.
青花瓷发展到了明代,已经成为当时景德镇陶瓷的主流产品,明代景薷镇官窑和民窑的青花有着截然不同的艺术风格。尽管由于历史偏见,民窑不曾被载入史册,但是作为商品它广泛渗透于人们的生活中,它的产量之大是官窑瓷器所不能及的。民窑青花的纹饰及风格突破了官窑规范化的束缚,画面简练豪放、青翠滋润,所绘花鸟草虫、山水人物小品,皆构图简洁,寥寥数笔,简朴清新,生趣盎然,令人望之心旷神怡。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悠久的制瓷历史中,历代陶瓷绘画装饰,不论官窑或是民窑,都广泛使用寓意和谐音来象征吉祥的图案。牡丹花纹饰始终是人们喜闻乐见的重要题材,以丰富的造型、富贵的象征、新颖的构图形式给人们以美的感受。  相似文献   

5.
名窑青花瓷在景德镇陶瓷艺术发展的长河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名窑虽质地不细腻,加工制作不精巧,而且陶瓷表面上看起来比较粗糙,但它功能结构合理、形体比例恰当、艺术风格独特清新,远非官窑陶瓷。纵使存在某些不足,但它形式生动、独具匠心。青色是一种自然色、生命色,青花瓷具有色彩协调、色调清新、纹饰素雅、釉色莹润等艺术效果,给人赏心悦目的感受。民窑青花装饰题材丰富多彩、有简洁流畅  相似文献   

6.
民窑青花瓷文化艺术成就卓越,景德镇民窑青花瓷更是中国陶瓷文化的璀璨明星。民窑陶瓷表面粗糙,质地不够细腻,但功能结构合理,形体比例恰当,艺术风格独特。民窑青花装饰最大的艺术特征是追求洒脱自由,并注重人与自然的结合,这正是其平民性的生动具体表现,也是其区别于官窑青花的最明显特征。  相似文献   

7.
"康乾盛世"时期景德镇官窑的瓷器为清代官窑瓷器发展的高峰,此时颜色釉瓷发展极盛,品质精美、釉色的种类更是取得了空前成就。本文将从美学的角度出发,对"康乾盛世"景德镇官窑颜色釉瓷之美及其美的特征进行分析,并探究其美的特征形成的原因,以从中获得对当代景德镇陶瓷发展的启示。全文主要包括五个部分内容,第一部分界定了文中所涉及的概念,第二部分分别从釉色美、装饰美、工艺美、肌理美几个方面对当时颜色釉瓷之美本身进行描述;第三部分则为分析当时景德镇官窑颜色釉瓷之美的特征;第四部分则联系官窑颜色釉瓷的政治性质,分析其美的特征的形成原因;最后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8.
明代初期青花缠枝莲纹饰艺术是最具中国本土文化特色的一颗璀璨明珠,其独特的文化个性以其特殊的方式不断延伸着明初社会进步的足迹,传承着百姓智慧和文化意蕴。以注重心性长于伦理,强调天人合一、中和之美作为自己基本特征的明代初期民窑青花缠枝莲纹饰艺术审美文化,无疑能为明代初期民窑青花缠枝莲纹饰艺术创作提供多方面的理性启迪,寻找到更多的时代精神和文化经典元素。明代初期洪武、永乐、宣德民窑青花瓷器缠枝莲的纹饰审美特点、艺术风格及文化寓意已成为陶瓷文化艺术审美的主流。明代初期民窑青花瓷缠枝莲纹饰艺术审美并非只是简单的还原活动,审美活动在使美得以实现和完成的过程中充满着主体创造精神,通过"写意"描绘物象外形以求表现物象内在"神韵"的生动性,境与世界的自然之美是明代初期民窑青花缠枝莲纹饰美学的最高追求和核心内容,享受大乐天地和谐之美是明代初期民窑青花瓷缠枝莲纹饰美学的重要思想。  相似文献   

9.
陶瓷艺术作为我国传统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纹饰的设计经历时代的变迁和流传,记录了中国广大手工艺者和艺术创作者的思想和追求,更体现了中国劳动者的智慧和民族的特征.本文从设计美学的视角下,将陶瓷纹饰在多种功能的表现上进行深入探究,分析其除了装饰功能外的不同作用,以此启发在今后进行器物设计时,应综合考究纹饰设计的目的和含义.  相似文献   

10.
景德镇明清陶瓷博古装饰纹饰主要在明末及清代流行,是景德镇陶瓷装饰重要纹饰之一,然而长期以来对其研究相当薄弱,笔者对景德镇明清陶瓷博古装饰特色和对民国、当代瓷器的装饰影响进行了分析比对,以期使人们对景德镇陶瓷博古纹与当今陶瓷装饰变化有更好的了解和把握.  相似文献   

11.
12.
回转窑中心线直线度是回转窑的一个重要参数.直线度是否符合要求关系到窑简体及托轮的受力情况.因此对中心线直线度的准确测量也至关重要。传统的用激光经纬仪测量中心线的方法其精度不但受仪器限制.而且受环境因素影响很大,经常达不到理想效果。本文介绍了用拉钢丝法对回转窑中心线的测量,并给出了测量数据的分析方法,使用该方法能够方便测量窑中心线,而且能够消除简体变形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试析越窑衰落的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亚松 《陶瓷学报》2011,32(2):294-301
越窑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青瓷名窑之一,它的衰落不仅有自身的原因,还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本文从内外因两个方面对其衰落的原因进行了分析与探讨,旨在揭示历史真相,并给当今的陶瓷业界以启示。  相似文献   

14.
万鹏 《佛山陶瓷》2016,(4):29-33
本文重点阐述了高铁时代型辊道窑的立项背景、研发目的、设计理念、实用化推进方式和项目意义,指明该款辊道窑开发的成功,不仅仅是因为它有一个简洁大气、具有时代感、科技感的外观,大大地提升了人们的视觉和体感舒适度,优化了人机关系,同时也得益于它具备了一系列实用化功能,包括为辊道窑带来优良的隔热效果的窑炉的节能伴侣技术等四项功能。高铁时代型辊道窑是一款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承载节能减排技术和数字化管理等先进窑炉技术的辊道窑。  相似文献   

15.
《中国水泥》2004,(2):54-56
1 机立窑卸料篦子现状 机立窑卸料篦子是机立窑生产的关键部位,也是立窑技术改造中人们关注的部位。因为它不停地旋转,不但要承受全窑物料,还要松动破碎物料,使物料卸出量根据需要得到方便控制。此外,风也要从底部卸料篦子进入,故对卸料篦子有如下要求:  相似文献   

16.
本介绍新型控制平台对如何设计控制目标所提出的要求及其对窑炉量化控制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18.
Results of studies concerned with mechanical effects on the lining of cement rotary kilns are reviewed. Stresses arising from strains of the kiln casing and from slippage of the lining against the kiln casing are considered, and mechanical effects exerted by the calcined material on the lining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9.
是能量的“质量”与“数量”的统一度量尺度。用平衡法对陶瓷隧道窑进行分析,较传统的热平衡分析法更全面、更科学地指出该设备的薄弱环节,并为节能指出正确的主攻方向。  相似文献   

20.
李晶 《水泥技术》2003,(3):91-91
黑河市水泥厂始建于1971年,由于机械设备不配套,生产工艺落后,产量较低,质量不稳定;粉尘、烟尘没有治理,严重影响了周围的环境。因此,1996年至2000年间,工厂先后投入资金4400万元,分两期对三大主机——立窑、水泥磨、生料磨进行了提高台时产量、综合环境治理的技术改造,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