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简要介绍生物传感器的基本原理结构、分类、特点及应用评述了电化学传感器在生物传感器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特别是微型电化学传感器的出现大大促进了生物传感器的出现大大促进了生物传感器的发展,微切削加工技术和微电子平面工艺的引入使生物传感器的微型化多功能集成化智能化和机电一体人成为可能,它导致了由单一传感器向完整的分析系统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正申请号:201310047147.1【公开号】CN103149267A【公开日】2013.06.12【分类号】G01N27/48(2006.01)I【申请日】2013.02.06【申请人】河南省科学院高新技术研究中心【发明人】刘珂珂;刘清;褚艳红;刘冲【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检测多巴胺的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该生物传感器是先采用电化学方法在铂盘电极表面电聚合包覆一层聚(3,4-乙烯二氧噻吩)薄  相似文献   

3.
生物传感器检测牛奶病原微生物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牛奶中病原微生物的含量是衡量牛奶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生物传感器在牛奶病原微生物检测方面有较好的优势.介绍了生物传感器的组成和原理,并详细综述了近几年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和质量敏感型生物传感器在牛奶中病原微生物的定量检测中的研究现状,探讨了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
蛋白质作为生命有机体的主要成分,是细胞内各类代谢和调控等生命功能的执行者,而电子的运动是生命的基本运动,电子传递、离子迁移在生命过程中普遍存在,化学信息分子的功能、  相似文献   

5.
6.
7.
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快速检测大肠杆菌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肠杆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中,通常被用来作为水体系统排泄物污染情况的指示菌.它是大面积食物中毒的主要原因之一,严重感染者会引发败血症、肾功能衰竭等危及生命的并发症.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具有独特的优势,如能在浑浊溶液中操作、选择性好、灵敏度高、检测速度快等,因此在临床检测、环境保护和食品安全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该文主要对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快速检测大肠杆菌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简要的综述.  相似文献   

8.
基于微生物在新陈代谢过程中的电化学机理特征,提出一种实时检测菌体数的电化学方法;设计了生物电化学传感器和实时检测的电子装置,实验验证了该检测方法的可行性;与传统检测方法相比,具有快速、简便、实时检测等优点,对同一种试样的细菌含量的测定仅需要10 m in,而传统方法(标准平板培育法)至少需要24 h。  相似文献   

9.
《传感器世界》2006,12(8):44-44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中国科学院和上海市科委的支持下,中科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近日研制出一种新型的电化学DNA纳米生物传感器(CDS),这一生物传感器具有高灵敏度和高特异性,研究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生物医学领域显示出广泛的应用前景,《美国化学会会志》(《JACS》)在7月号正式刊出该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0.
使用还原氧化石墨烯(rGO)制备一种简单、快速和可重复方法构建DNA生物传感器。将带负电的氧化石墨烯(GO)与半胱氨酸上带正电的氨基基团通过静电作用相互吸附,用线性扫描伏安法(LSV)电化学还原电极表面吸附的GO。将二茂铁标记的DNA(Fc-DNA)探针固定到r GO表面,成功构建DNA传感器。传感器的制备过程使用循环伏安法和拉曼光谱表征。通过杂化前后DNA传感器所展现出方波信号峰电流的差异,实现对目标DNA的定量检测。实验结果表明:目标DNA浓度在1. 0×10~(-13)~1. 0×10~(-6)mol/L范围内,峰电流变化与目标DNA浓度呈线性关系,线性相关系数为0. 981,检测限是2. 0×10~(-13)mol/L (S/N=3)。  相似文献   

11.
电化学DNA 传感器及其在环境和医学检验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 DNA传感器的分类、探针固定化技术、杂交指示剂的类型等进行了阐述 ,并且介绍了 DNA传感器在医学检验和环境监测领域的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12.
凝血酶是一种由凝血酶前体形成的丝氨酸蛋白质水解酶,具有催化纤维蛋白元变成纤维蛋白,促进血液凝固和调控凝血等作用,在揭示肿瘤的发生机制及作为早期诊断、疗效及愈后判断依据等方面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由于血液中凝血酶的浓度达nmol/L,建立简单、快速、高灵敏度检测凝血酶的方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将SELEX技术筛选出的适体作为识别元件与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相结合构建电化学适体传感器,集成了适体和电化学传感器两方面的优势,既具有电化学传感器的高灵敏度、快响应、简单操作、低成本,又具有适体的高选择性和特异性,在凝血酶检测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该文主要介绍了适体的体外筛选方法、适体的特点、适体与凝血酶的结合作用;总结了电化学适体传感器的不同分类,捕获探针适体的固定化方法及目前所采用的电化学分析技术;重点评述了电化学响应信号放大技术在电化学适体传感器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三聚氰胺与胸腺嘧啶(T)之间能够通过三个氢键结合,以富T的DNA探针为识别元件,结合DNA修饰的纳米金颗粒放大技术,以电活性物质钌胺作为信号分子,发展了一种高灵敏检测三聚氰胺的电化学传感器,该传感器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和灵敏度,检测下限低至0.5nmol/L。  相似文献   

14.
该文对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及纳米材料进行了简单的概述,并对几种常见的纳米材料近年来在电化学生物传感器中的应用研究进行了介绍,还对今后的工作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DNA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原理与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DNA电化学生物传感器是近年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全新的生物传感器.该类传感器具有电极制作简便、使用寿命长、重现性好、灵敏度高、成本低、易于实现微型化等诸多优点,在临床医学检验、遗传工程、药物作用机理、新药筛选、环境监测和食品工程等领域已得到广泛地研究与应用.该文简单介绍了DNA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基本原理,对其研究进展加以分类和简要评述,最后对其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碳纳米材料以其优异的导电特性和机械性能及极佳的生物相容性在构建电化学生物传感器中备受关注,为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开发和研究开辟了一片广阔天地。将碳纳米材料与其它纳米材料复合,是一种拓展和增强其应用的有效方法。碳纳米材料在电化学生物传感器方面的应用主要是作为传感器界面的修饰材料、生物分子的固载基质以及信号标记物等。该文综述了碳纳米复合材料在电化学生物传感器中的应用,包括碳纳米管纳米复合物、石墨烯纳米复合物、富勒烯及碳量子点纳米复合物。并展望了未来基于碳纳米材料的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7.
将青霉素酶与亚甲蓝用循环伏安法共聚合到玻碳电极上,制成青霉素酶电极,通过交流阻抗谱对酶电极表征.研究了聚合亚甲蓝在不同pH值下,酸催化还原反应的活化能随pH值的变化.在一定电位范围内,青霉素微小浓度变化与亚甲蓝循环伏安还原峰电流成正比,据此可间接测定牛奶中残留青霉素含量,分别利用计时电流法和循环伏安法在磷酸缓冲溶液和牛奶中测量,计时电流法的线性范围分别为1.40×10-4~2.81×10-3mmol/L和5.61×10-4~2.81×10-3mmol/L,循环伏安法的线性范围分别为2.81×10-4~2.81×10-3mmol/L和1.12×10-3~2.81×10-3mmol/L.  相似文献   

18.
李远 《传感技术学报》2016,29(6):787-796
构建一种基于氧化石墨烯/聚吡咯-铟锡氧化物GO/PPy-ITO(Graphene Oxide/Polypyrrole-Indium Tin Oxide)微电极的细胞阻抗生物传感器并用于细胞粘附增殖行为学检测。ITO微电极采用光刻技术对感光干膜绝缘层蚀刻而成,通过一步法电聚合技术在ITO微电极表面沉积GO/PPy纳米复合膜制备GO/PPy-ITO微电极;形状测量激光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分别对GO/PPy表面粗糙度和拓扑形貌进行表征;电化学循环伏安法及阻抗谱表征GO/PPy-ITO微电极的电化学性质;人肺癌细胞株A549粘附、铺展和增殖实验考察GO/PPy界面的生物相容性;以GO/PPy-ITO微电极作为传感电极,利用电化学阻抗谱技术对A549细胞的粘附增殖行为进行检测。结果显示,ITO微电极表面上电沉积的GO/PPy纳米复合物表面平整,分布大量的微孔结构;电化————————————学实验结果显示GO/PPy-ITO微电极比裸ITO微电极具有更低的阻抗特征和更高的电化学活性;GO/PPy比纯PPy膜更能促进A549细胞粘附、铺展和增殖;GO/PPy-ITO微电极表面A549细胞的粘附增殖行为改变电极系统的阻抗谱特征,通过对阻抗谱数据进行等效电路拟合分析获得细胞粘附增殖行为学信息。本文发展的GO/PPy-ITO微电极兼具优良的电化学性质和细胞生物相容性,基于该电极系统构建的细胞阻抗生物传感器可用于细胞病理生理学行为、药物筛选等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19.
Pb是有毒致癌重金属,随着水中Pb污染日益严重,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危害。为了有效地防止Pb污染,近年来发展了一些简单、快速、高效、低成本的Pb2+生物传感器,如比色传感器、荧光传感器、电化学传感器。主要综述了这3种Pb2+生物传感器的研究现状,指出其优缺点,并展望其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0.
作为一种典型的优先控制污染物,苯酚一直是环境监测和污染控制的重要对象。基于氧化石墨烯大的比表面积、优良的电子传导性等特性,以其为桥梁,为DNA在玻碳电极上的固定提供了可能,并加大了DNA在电极上的电化学响应信号,由此而构建了一种性能优良的DNA生物传感器。将该传感器浸在含有苯酚的溶液中,由于苯酚对DNA的损伤作用,降低了DNA在电极上的电化学响应。实验发现,响应信号与苯酚的浓度对数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响应范围为1.0×10-8~1.0×10-4mol/L,此外,该生物传感器表现出良好的稳定性和重现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