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 毫秒
1.
世界各国电网的电力系统中性点的运行方式主要有三种中性点不接地,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和中性点直接(或经低电阻)接地。  相似文献   

2.
电力系统中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有中性点直接接地、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和中性点不接地等三种方式。对3~35kV电网,常采用中性点不接地或经消弧线圈接地或经高阻值接地的方式,当一相发生接地故障时,由于不能构成短路回路,接地故障电流往往比负荷电流小得多,所以,这种系统又称为小  相似文献   

3.
调匝式消弧线圈的自动调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调匝式消弧线圈的自动调谐浦东供电所(上海200122)张怡1消弧线圈自动调谐的必要性多年来我国10~35kV电网中性点一般采用经消弧线圈接地的运行方式,但随着电网规模不断扩大,运行方式经常变化,消弧线圈不能始终运行在最佳档位,其补偿作用也得不到正常发...  相似文献   

4.
石狮10 kV配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较10KV配电网不同接地方式的特点,结合石狮10KV配电网的具体情况,提出其10KV配电网中性点应采用不接地方式或自动调庇消弧线圈接地方式。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电网电压不平衡的原因,提出了消弧线圈合理运行档位及预调式消弧线圈中性点串联阻尼电阻的限压措施,解决了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电网电压不平衡问题。  相似文献   

6.
对大电流接地系统电能计量方式的分析青海省电力试验研究所武远方,张金成我国电网目前的运行方式是:3—10kV系统,采用中性不接地方式,35kV系统采用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的运行方式,110kV及以上电压等级系统采用中性点直接接地方式。由于大地作为中线参...  相似文献   

7.
配电网中性点由不接地改为经消弧线圈接地和电阻接地的比较分析1993年12月14日至18日,华中电力集团公司按华中集团安(1993)15文要求,在武汉召开6~10KV电网与厂用系统过电压及防护措施研讨会。会上对配电网中住点采用电阻接地和消对线自接地从技...  相似文献   

8.
对中压配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武汉地区中压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的现状,包括经消弧线圈接地、小电阻接地及不接地方式。在电力系统中,应根据配电网的绝缘水平,电网电容电流的大小选择不同的接地方式。对于以电缆线路为主的城市栩电网,电容电流超过100A时,中性点应以低电阻接地方式为宜。以架空线为主的配电网,一般采用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方式。对一些重要枢纽变电站,运行方式变化频繁,中性点与电容电流超过50A时,应采用低电阻接地方式。  相似文献   

9.
消弧线圈在配电网的应用及其效果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符信勇  万军彪 《江西电力》2004,28(2):4-7,18
随着电网不断发展,电缆使用增多,电网单相对地电容和接地电流随之增大。通过比较配电网中性点的几种接地方式,分析了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方式可以限制接地短路电流的工作原理,提出选择消弧线圈的基’本要求,介绍了消弧线圈自动调谐装置在部分电网的运行效果。  相似文献   

10.
刘义华  王建忠 《供用电》2007,24(2):24-26
随着电网的发展及对地电容电流的不断增大,在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的中压电网,出现消弧线圈补偿容量不足的问题,对此提出了解决方案.分析了中性点接地方式和采用自动跟踪消弧线圈接地系统的容量选择,当容量不足需要增容时遇到的自动跟踪计算电容电流的问题.分析了各种调节方式消弧线圈在增容时固定消弧线圈参数对计算电容电流的影响,其中原系统采用预调节方式自动跟踪消弧线圈装置在增容时采用直接增容,系统简单、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1.
分析长沙地区10 kV配电网现有的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方式及现有的接地方式存在的弊端,提出改造方案:在长沙重负荷的城区将消弧线圈接地方式改造为中性点经小电阻接地方式,在城乡结合部仍保留现有的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方式.  相似文献   

12.
我国6-10kV配网的中性点接地方式,大多为绝缘的或经消弧线圈接地,近几年,随着城市电缆增多,一些地方采用了小电阻(例如10-16Ω)接地,人们难免要问:正常运行时,小电阻接地方式下,中性点偏移是多少?电阻上的电流是多少?此电流对始温升极发值影响大否?等等。本利用消弧线圈的理论计算公式推导结果和实际测量结果证实:采用消弧线圈对中性点偏移有5倍10倍乃至15倍的放大作用;采用高电阻接地方式,远比中  相似文献   

13.
正6kV~35kV配电网系统中性点一般采用小电流接地方式,即中性点非直接接地方式。中性点非直接接地电网通常有三种接地方式:中性点不接地、经消弧线圈接地、经电阻接地。目前,企业配电网一般采用经消弧线圈接地方式,属于小电流接地系统。其优点是: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不形成短路电流回路,接地故障点电流较小,对负荷的供电影响较小,电力系统安全规程规定可继续运行1~2h。问题  相似文献   

14.
四种中性点接地方式的分析与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0引言 供配电系统的中性点接地方式涉及电网的安全运行,供电可靠性,过电压和绝缘的配合,继电保护,接地设计等多个因素.而且对通信和电子设备的电子干扰、人身安全等方面有重要影响。供配电系统中性点接地方式的确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问题.应该结合不同地区、不同电网、不同发展阶段和不同的受电对象统筹考虑。目前,供配电系统的接地方式主要有四种:中性点不接地、中性点直接接地、中性点经电阻接地和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本文对上述四种中性点接地方式进行了分析与比较,指出了它们各自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15.
关于配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的探讨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讨论了配电网中性点各种主要接地方式如:中性点不接地方式、中性点经电阻接地方式、经老式消弧线圈接地和经自动跟踪补偿消弧装置接地方式的各种优缺点。着重分析了自动跟踪补偿消弧装置及其在电网中的应用,并以ZXB系列自动跟踪补偿消弧装置为例简要介绍了自动跟踪补偿消弧线圈的原理。  相似文献   

16.
浅谈10kV配电系统中性点的接地方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电网的发展,越来越多的10kV架空线改换成电缆,过去的电网接地方式有的已不适用,这是城网改造中遇到的一大难题。为此,全面介绍了中性点接地方式的种类,各国选用的接地方式,深入论述了我国城网的特点及中性点消弧线圈接地方式的缺点,以及近来开始采用的电阻接地方式的优点及针对性,并提出了采用中性点电阻接地方式时面临的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17.
市南电网中,电缆线路不断增多,使系统电容电流快速增长。市南电网原采用的中性点不接地及经消弧线圈接地方式已有必要适时作出调整。结合上海市南电网的实际情况,确定了中性点接地方式由消弧线圈接地调整为小电阻接地的基本判据,作为指导基建和改造的变电站中性点采用何种接地方式的依据。  相似文献   

18.
电网中性点采用经消弧线圈并电阻接地,可借电阻接地之长弥补消弧线圈接地之短,有效地抑制电弧接地过电压,使正常运行时的中性点位移电压不致过大。在这种接地方式下,利用计算机对消弧线圈进行控制,使其根据电网总电容电流的大小自动跟踪补偿,始终使接地电流最小,保证煤矿生产安全、顺利地进行。  相似文献   

19.
洛阳热电厂10KV系统消弧线圈补偿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耀芳  陈守聚 《电网技术》1999,23(11):14-18,21
文章针对洛阳热电厂10KV系统电容电流过大,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易引起谐振,自动跟踪补偿装置造价太高的问题,提出了保留原有消弧线圈和中性点阻尼电阻,在现有结线方式下增加一套能与原消弧线圈配合的自动跟踪补偿弧线圈,以抵消用户无规则的电容电流变化,既限制了弧光接地过电压,减少原消弧线圈操作次数,又节省了资金。实际产行证明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0.
配电系统中性点接地方式的分析   总被引:24,自引:6,他引:18  
戴克铭 《电网技术》2000,24(10):52-55
配电系统中性点接地方式有不接地、经消弧线圈接地和经电阻接地等,各种方式各有其优缺点,应根据具体情况通过技术经济比较确定。对于电缆和架空线混合线路,究竟采用经消弧线圈接地还是经电阻接地一直颇有争议。章针对苏州市新区2个变电站的10kV出线具体情况,从供电可靠性、内过电压、对通信线的干扰、继电保护以及确保人身安全诸方面进行分析,认为在这2个变电站的10kV系统中采用中性点经电阻接地是适宜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