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从我国小城镇生态系统特点出发,对城镇生态承载力的概念内涵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研究涉及资源、环境与人类社会经济等诸方面内容的我国小城镇生态承载力评价指标。并在此基础上,构建出城镇生态承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为城镇生态承载力评价的量化研究做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2.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生态网络规划已被广泛认可为一种协调城镇发展与环境保护间矛盾关系的有效手段。城市发展与生态基础设施的共轭性决定城市生态网络发展的一体性和有机性。本文以结构、功能为基础,立足社会生态系统和景观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提升来研究城市景观适应性系统。本文以河南省汤阴县为研究对象,为实现预设增效目标,提升服务功能,通过识别重要节点空间、廊道及关键性生态功能空间,构架不同等级生态廊道和景观斑块来修复城镇人居环境与自然生态系统,完善关键性生态功能空间的生态连接,强化城镇发展空间与外围生态建设空间的相互联系和生态连接,使网络化生态系统功能的功效最大化,进而构建城景交融、和谐共生的城市生态共同体。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6,(17)
生态城镇的核心是保护与合理利用一切自然资源与能源,提高人类对城镇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修复、维持和发展的能力,的目的是促进节能减排、保护环境。  相似文献   

4.
正随着我国城镇化的深入推进,城镇规划建设热点问题不断涌现。《小城镇建设》杂志在立足经典栏目的基础上,始终致力于追踪报道行业最前沿信息,宣传报道城镇建设的先进经验,多方促进我国小城镇建设事业的发展。现结合我刊新增及经典栏目进行稿件征集。1.经典栏目介绍我刊目前有"城镇规划""城镇化研究""美丽乡村""历史文化村镇保护""小城镇旅游""产业与发展""小城镇建设纪实"等十余个优秀栏目。吸引汇集了大量业内专家、优秀小城镇建设工作者、学者争相交  相似文献   

5.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是从城镇生态资源需求方面评价自然并与自然建立联系的重要指标。在快速城镇化背景下,随着生态环境的恶化,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逐渐弱化甚至消失。以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为主线建立生态网络,是提升区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指引城镇合理布局并维持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根据城市发展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需求,初步构建了区域尺度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指标体系;在GIS技术支持下,采用不可替代性分析方法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进行评价,并对其保护与管理进行优先性分析,确定生态核心(eco-cores);根据最小成本路径模型识别连接生态核心的生态廊道(eco-corridors),最终构建基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生态网络,为区域尺度城市生态资源评价、网络优化与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社会生态系统体制转换理论为城镇景观格局研究提供了新的分析思路,通过文献梳理、地方志查阅、居民访谈与口述史收集等研究方法,分析治所、圩埠、邮驿、关塞4类驿道型城镇景观空间格局演进及差异,发现:①治所城镇商洛由城内镂空型向突破城墙轴向扩展的面状演进,圩埠城镇丹凤由散点状居民点向条带状演进,邮驿城镇棣花由城内块状向J形演进,关塞城镇武关由城内横T形向指状演进;②驿道型城镇的演进方式分别为内含层积、覆盖层积、交叉层积和并列层积;③驿道周边自然资源条件及驿道地位功能决定驿道通行能力和向城镇分配功能的能力,从而对城镇自然、社会关系产生影响,引发城镇功能内容和总量的改变,最终引导城镇社会生态景观格局的演进。本文旨在为构建引导区域城镇格局健康发展的现代交通体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给水工程对城镇发展和公众健康作用巨大,但其规划建设过程常常忽视生态系统的健康需求。该文分析了城镇给水工程对生态系统尤其是河流生态系统影响的具体表现,探讨了若干生态补偿关键技术。通过实施这类技术,可以起到避免、缓解或补偿给水工程负面生态影响的作用,以维持生态系统健康和完整。  相似文献   

8.
随着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和生态文明建设工作的展开,着力保护生态系统已经成为全民共识,构建科学有效的生态安全格局对保护生态系统稳定和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多规合一的内涵,本着“一张蓝图”的原则,将城镇开发边界线、耕地保护红线和生态环境保护红线的划定与生态安全格局构建方法融合,构建哈尔滨的生态安全格局。研究应用三线划定的研究方法来综合识别生态空间,以期为哈尔滨空间规划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参考及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9.
林源  孟玉 《城市规划》2016,(3):46-50
《瓦莱塔原则》是目前关于历史城镇与城区保护的最新、最重要的国际宪章,它在《华盛顿宪章》、《内罗毕建议》等一系列文件的基础上,针对现阶段历史城镇与城区保护面临的新问题、新风险,对历史城镇与城区保护的主要概念给出了清晰的定义,详尽分析了影响历史城镇的社会、经济、文化的各方面变化,明确提出了对历史城镇进行维护和管理应遵循的原则与标准,以及关于实践的方法、建议和策略。与原有文件相比,《瓦莱塔原则》强调对干预历史城镇的行为活动的控制、强调场所精神的建立、强调文化认同的保持,重视变化以及变化带来的可能性、重视历史城镇的非物质价值的保护、提倡将历史城镇作为城市生态系统的有机部分实现可持续的整体保护与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0.
王芳  熊和平  聂云 《规划师》2006,22(2):87-90
海岛型城镇兼具自然资源的优越性和生态系统的脆弱性,其绿地系统规划在于从生态学角度出发,提高绿心的数量和质量,加强绿轴的连接度,维护绿环的永久生态性,形成完善的城镇生态系统."环心轴"绿化模式具有生态优先性、系统整体性、开放适应性、渗透层次性等特点,可有效地促进海岛型城镇社会、经济、生态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