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衔接是语篇分析的一个重要分析工具,其主要通过衔接手段来实现。按照韩礼德和哈桑对衔接的阐释和分类分析统计统计了芝加哥大学神学院的网页宣传材料中的衔接手段,并对其语篇中的词汇衔接进行了详细分析来研究和探讨这一国际知名学府的神学院网页宣传语篇中的衔接特色,以期对大学网页宣传材料的衔接性研究以及国内大学网页宣传材料的撰写和翻译做一些补充。  相似文献   

2.
依据韩礼得和哈桑的衔接理论,衔接分语法和词汇两大范畴,是形成语篇的重要部分,也是语篇中可应用于翻译的关键成分.衔接手段在构建英汉语篇中各有异同,结合译例笔者归纳出二者衔接手段差异之处,分析认为这些英汉语篇衔接差异能帮助翻译理解、输出、校改等,并可提高翻译质量和效率.  相似文献   

3.
语篇中的省略形式以衔接为目的,表明意义特征,实现语篇功能,达到交际目的.省略是一种特殊的替代现象,也称"零替代",具有衔接语篇的功能.从韩礼德和哈桑的语篇衔接观点出发,着重讨论了英汉语篇衔接中的动词性省略形式、省略的差异及其原因.  相似文献   

4.
Halliday词汇衔接手段的理论和框架同时适用于英汉语篇的词汇衔接研究。重复、同义衔接和组合搭配是英汉语篇中常见的词汇衔接手段。在这三种衔接手段中,"重复"在英汉语篇中都是使用频率最高的,但是相比较来说,汉语中"重复"的使用频率大大高于英语。产生这一差异的原因包括:①英语词汇中同义词比汉语多;②英语重"形合",汉语重"意合";③汉语的语音文字特点。  相似文献   

5.
方菲  胡芳 《湖北工业大学学报》2010,25(6):145-147,157
以韩礼德提出的衔接机制理论为基础,深入分析奥巴马诺贝尔和平奖获奖演讲稿中的衔接手段,对比分析英汉语篇在使用连接词上的差异并思考差异产生的原因。结果发现,大量使用指称、替代、重复、连接等衔接手段对提高演说语篇连贯性起到了重要作用。因为中外历史和文化差异,连接词在英文中的使用频率远远高于在中文中的使用,特别是表示转折和并列的连接词。  相似文献   

6.
照应是语篇衔接的重要内容。在英汉两种语言中在这方面的异同非常复杂,前人多就文学文本对比了汉英照应手段的差异,给本研究带来启示。本研究以韩礼德和哈桑的语篇衔接理论为依据,取演讲语篇为语料,通过对各照应手段进行对比分析,可以探究两者在具体运用上的不同之处及其在英汉演说语篇翻译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7.
词汇衔接是英语语篇中重要的衔接手段之一.以Halliday等语言学家的衔接理论为基础,分析了舍伍德·安德森的<小镇畸人>中词汇衔接的分类和作用,探讨了各种词汇衔接机制在语篇连贯构建中的独特意义.  相似文献   

8.
衔接是语篇分析领域中的一个重要的概念。衔接指通过词语的选择运用,在语篇中建立一个贯穿篇章的链条来表达连贯,旨在增强语篇连贯的能力,分为两大块:一是语法衔接手段;二是词汇衔接手段。以林肯《葛底斯堡演说》为例,探讨了各种衔接手段在语篇连贯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学生英语写作中的语篇能力薄弱,主要是由于对词汇复现衔接手段的使用不足造成的.应在写作教学中加强词汇复现手段的教学,加深学生对词汇复现衔接功能的认识,提高学生的语篇衔接能力.  相似文献   

10.
以韩礼德和哈桑的衔接理论为基础,分析了唐宋词中重复、泛指词、相似性、分类关系以及组合搭配五种词汇衔接手段的使用。指出了该理论在分析唐宋词词汇衔接中的局限性。局限性主要表现为忽略了句内的词汇衔接、词汇重复的变异及其美学功能以及词汇搭配的文化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11.
从2005年至今考研英语阅读理解部分出现了PartB新题型,在分析新题型的特点和测试难点的基础上,根据韩礼德的衔接理论,提出了4个解题策略,并举例加以阐释,旨在探讨语篇内部衔接手段在解题中的作用,帮助考生熟练掌握这些衔接手段,增强考生的语篇连贯能力,提高考生的阅读效率和解题技巧。  相似文献   

12.
英语词汇衔接主要是建立在语义联系的基础上.对英语语篇中词汇衔接手段的正确辨认和运用,有助于我们发展语篇层面上的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13.
本文根据语篇分析中的衔接与连贯理论对大学生英语写作的实例进行分析,提出在阅读教学中加强语篇分析,在词汇教学中加强词义的融会贯通,以及加强语篇中各种衔接手段的经常性练习,从而达到英语写作语义连贯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从2005年至今考研英语阅读理解部分出现了Part B新题型,在分析新题型的特点和测试难点的基础上,根据韩礼德的衔接理论,提出了4个解题策略.并举例加以阐释.旨在探讨语篇内部衔接手段在解题中的作用,帮助考生熟练掌握这些衔接手段,增强考生的语篇连贯能力,提高考牛的阅读效率和解题技巧.  相似文献   

15.
通过实验对比,研究了60篇中国大学生英语四、六级测试中议论文写作文本词汇衔接手段使用的异同,采用实证方法探索随着中国大学英语学习者写作能力的提高,其书面语篇中词汇衔接运用所体现出的运用和发展特征。实验结果表明:一方面六级较四级写作者在运用词汇衔接手段实现篇章语义连贯方面表现更为成熟;但另一方面两者差异并未达到统计显著性水平,两者语篇词汇衔接能力不存在本质性差异。  相似文献   

16.
通过实验对比,研究了60篇中国大学生英语四、六级测试中议论文写作文本词汇衔接手段使用的异同,采用实证方法探索随着中国大学英语学习者写作能力的提高,其书面语篇中词汇衔接运用所体现出的运用和发展特征。实验结果表明:一方面六级较四级写作者在运用词汇衔接手段实现篇章语义连贯方面表现更为成熟;但另一方面两者差异并未达到统计显著性水平,两者语篇词汇衔接能力不存在本质性差异。  相似文献   

17.
衔接是语篇的重要特征,而照应是语篇衔接的主要手段之一。照应一般分为人称照应、指示照应和比较照应。从语篇语言学的角度,结合翻译的过程比较了在英汉语篇衔接方式上主要是照应的差异,探讨这种差异对翻译实践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8.
建立一个广告语篇语料库,以语篇衔接理论为基础,探究人称照应在英汉语篇衔接中运用的异同。结果表明:在英汉广告中,“it/its”和“它/它的”使用频率远高于其它用作照应语的代词,“其”也是在汉语广告中使用频率较高的人称代词;英文广告主要使用代词等替代手段来衔接上下文,而汉语广告则往往是通过重复使用原词来实现衔接。  相似文献   

19.
韩礼德建构系统功能语法是为了给语篇分析提供理论。系统功能语法可运用于很多领域。这一理论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在实践中得到了不断的证实。在此从语篇功能角度出发,对马克.吐温的《审判》一文的英语原文及其汉语译文做语篇衔接功能分析,作为对优秀文学作品从语篇功能角度分析和欣赏,进而来看一下英汉语篇衔接手段的异同。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侯易(Michael Hoey)的词汇模式理论。认为侯易从词汇重复的角度提出的英语语篇分析模式,把词汇、语法和语篇等连接手段统归于词汇,可以简化语篇衔接分析的过程。将这种模式运用到英语翻译教学中,有利于提高翻译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