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朱君  汤庸 《计算机科学》2010,37(7):130-133
针对现有方法不能很好地满足CSCW系统对访问控制的需求,提出基于角色和任务的CSCW系统访问控制模型RTBAC(Role and Task-Based Access Model).该模型形式化地描述了用户、角色、任务、权限、工作流等要素及其相互间的关系,通过分配和取消角色来完成对用户权限的授予和取消,并提供了角色间偏序继承和指派关系定义,通过引入任务概念、任务类型划分及角色和任务之间的关系定义,实现了依据任务和任务状态不同对权限进行动态管理.该模型是针对CSCW系统多用户、动态、协作等特性提出的,能较好地满足CSCW系统对访问控制的需求.  相似文献   

2.
黄毅  李肯立 《计算机应用研究》2013,30(12):3735-3737
针对云计算模式下用户访问安全的问题, 简单分析了基于角色和任务的访问控制模型的内容, 提出了一种基于云计算的任务—角色模型。该模型通过对角色和权限进行分类, 有效地解决了访问控制模型中的管理权限问题, 使得云计算服务商的权限分配得到了进一步改进。分析结果表明, 该访问控制模型可以进一步提高客体频繁访问的效率。  相似文献   

3.
信息安全是分布式协同建模仿真环境必须考虑的重要问题.访问控制是信息安全措施的重要内容之一.针对ARBAC模型没有涉及人员管理、不支持负权限、没有对角色的赋予过程进行控制、只定义了角色权限、灵活性欠佳等不足,提出了扩展的ARBAC访问控制模型.设计了具有层级结构的用户管理模型,提出了运用资质对角色赋予进行控制的方法,进而提出了组权限、角色权限、个人权限三者相结合的访问控制模型.所述访问控制模型能够支持复杂的权限定义,能够对用户实施分层管理,降低管理成本.根据思想设计的访问控制管理系统已在航空二集团某厂实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在工作流系统应用中,权限管理基础设施(PMI)模型存在数据冗余、动态适应性差的缺陷。针对该问题,提出一个基于任务-角色的访问控制的PMI模型。该模型通过增加任务规范角色证书与任务分配属性证书、PMI任务管理器与策略库,将访问权限与任务关联。应用结果证明该模型能够对访问控制进行动态、灵活的管理,实现基于角色、任务、角色和任务这3种访问控制,为企业信息安全管理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5.
基于角色的用户权限管理在技侦管理系统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访问控制是软件系统安全性重要的组成部分。本文在论述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角色的权限分配及访问控制模型,并在公安技侦管理系统中实现了该模型。该系统在用户角色分配的基础上加入了权限授权及协同机制,大大降低了系统权限管理的复杂性,提高了权限管理的效率。  相似文献   

6.
朱一群 《计算机工程》2011,37(23):129-131
在角色访问控制的基础上,增加用户动态信任级别和静态信任级别,建立一种基于用户信任的动态多级访问控制模型。该模型通过用户的静态信任值和角色,获得静态权限,判断用户获得权限的资格,通过用户的动态信任值,判断用户的行为可信性,决定用户在实际访问操作中的具体权限。给出应用实例及模型安全性分析,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实现动态授权,且满足最小特权原则。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如何保障电子政务中的资源信息不被非法访问已成为当务之急。如何进行用户对资源和服务使用的限制,决定主体是否对客体有权限进行某种操作,即对用户进行访问控制的问题信息安全研究中的重要方面。授权来源于访问控制,即先对用户进行授权,然后根据用户具有的权限来进行访问控制。属性证书包含了一系列用户的权限信息,所以属性证书可以看作是权限信息的载体。根据属性证书中用户的权限信息可以对用户访问资源进行控制,基干角色的访问控制(RBAC)是一种新兴的访问控制技术和理念,是将用户划分成与其职能和职位相符合的角色,根据角色赋予相应操作权限,以减少授权管理的复杂性,降低管理开销和为管理员提供一个比较好的实现复杂安全政策的环境,是传统的自主访问控制和强制访问控制的升级和替代。RBAC的建模和实现技术是目前RBAC技术研究的热点和难点。NRBAC模型是一种更接近现实情况的模型。基于属性证书和电子政务中存在的特殊要求和特点,结合RBAC96、ARBAC97模型以及NRBAC模型,构造了一个适合电子政务系统使用的基于角色的安全访问控制模型eGA-NRBAC;利用该访问控制模型解决了电子政务工程中授权管理系统和授权服务系统的工程化实现问题。测试和实际使用都证明了此访问控制模型的正确性、可行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8.
访问控制一直是企业信息系统中安全性的重点内容,目前存在很多种访问控制,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近来备受关注,分析了目前在信息系统中基于角色访问控制技术所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基于两级角色管理的访问控制思想,并给出相应的模型,同时给出了用两级角色管理在企业信息管理平台中的应用模型,讨论了两级角色管理方法的优点,两级角色管理即行政角色和操作角色管理,将行政意义上的权限和计算机操作上的权限分离,从而在角色的管理模式上进行了改进.  相似文献   

9.
基于任务和角色的分布式工作流授权控制模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任侠  谭庆平 《计算机工程》2006,32(5):80-82,137
针对传统工作流访问控制模型的缺陷和分布式工作流管理系统的特性,在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模型的3层访问控制结构的基础上明确引入任务的概念,构造了4层访问控制结构(用户-角色-任务-权限),对系统中的任务进行了较好的访问控制,有效解决了传统工作流安全模型的缺陷。同时使管理员的安全控管工作更加灵活、简便。  相似文献   

10.
该文设计并实现了基于角色和任务的访问控制(Role&Task—Based Access Control T&RBAc)的电子招投标系统,有效地解决了政府采购活动中错综复杂的访问控制问题,对角色分配相应的任务,根据角色和任务的状态不同对权限进行动态管理,实现了权限的按需分配,保证了电子政务活动的公开、公平、公正。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传统的访问控制,指出了静态的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在工作流管理系统中不能被直接套用,基于工作流的访问控制应采用静态授权和动态控制相结合的方式来解决,并阐述了其基于角色的静态授权和基于任务的动态控制机制。  相似文献   

12.
张润莲  武小年 《计算机应用》2010,30(9):2383-2385
在开放的网格环境中,用户行为的动态性和不确定性,使得现有的基于证书的静态用户管理难以及时地将用户的恶意行为进行标识并对用户后续行为进行控制。针对该问题,提出一种基于信任约束的用户安全管理方法。该方法基于对用户信任计算的结果,根据用户信任等级的变化,建立用户信任黑名单和白名单;并基于用户信任等级与资产价值之间的关系,建立一种信任策略。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建立的用户信任黑名单、白名单和信任策略,作为访问控制机制的一种动态信任约束,加强了对系统授权的约束,使得用户能够获得的访问能力与其历史行为相关联,加强了对用户行为的控制,提高系统安全。  相似文献   

13.
面向设计过程的项目管理系统安全访问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息访问控制是信息共享系统不可缺少的功能。在项目管理系统中,协同的工作环境需要一种新的访问控制模式。文中提出了一种新的静态访问控制模型和动态访问模型相结合的安全模型,并给出了一种有效的缺省授权机制,大大简化了的系统的授权和访问控制。  相似文献   

14.
实时监控下的动态远程证明模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现有远程证明技术仅对远程平台进行接入网络前的静态信息验证的局限性,本文提出了实时监控下的动态远程证明模型(DRAM-RTM),该模型从平台行为和实时监控两个方面提升远程平台接入网络后的可信性。它将平台行为分为系统访问控制策略的变化行为和用户的应用行为,并将对行为的完整性度量和对动作执行情况的验证联合起来以提高证明的可信性;考虑到实时监控的负载开销,模型根据远程证明的历史验证结果动态调整监控力度,提高了模型的性能;最后给出该模型的协议并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5.
基于客户端对XML文档的访问控制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XML文档的访问控制管理的研究目前是个热点问题,已有诸多文献提出了许多访问控制模型,它们大多是以静态的方式共享加密数据。然而在某些情况下,会出现临时的、动态的访问控制规则,这样静态模型就不能解决这种情况。随着客户端设备软硬件的发展,出现了基于客户端的动态访问控制方案。本文提出了一个结合静态模型和动态模型的新的混合方案,举例介绍了基于客户端的动态访问控制部分,并与纯动态方案在性能上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16.
基于角色访问控制在工作流管理系统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针对实际应用的需求和工作流管理系统的特点,提出了一个适合工作流管理系统的基于角色的授权控制模型,并将该模型应用到基于过程分解的工作流模型中,从而得到一个具有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与授权机制的工作流管理系统.对其中的静态以及动态约束问题进行了分析.同时对增加了基于角色授权管理的工作流系统的体系结构以及实现原理作了较详细的分析介绍.  相似文献   

17.
物联网设备受能耗、计算能力等因素限制, 通常采用轻量化的操作系统以及精简化的安全保护机制, 导致物联网设备的操作系统安全保护能力不足, 更容易被用户态程序攻破。为了增强操作系统的隔离能力, 现有的安全保护方法通常限制应用程序可访问的系统调用种类, 使其仅能访问运行所必须的系统调用, 从而缩小操作系统的攻击面。然而, 现有的动态或者静态程序分析方法无法准确获取目标程序运行所依赖的系统调用。动态跟踪方法通过跟踪程序执行过程中触发的系统调用, 仅能获取程序依赖系统调用的子集, 以此作为依据的访问控制可能会影响程序的正常执行。而静态分析方法通常构造程序及其依赖库的控制流图并分析其可达的系统调用, 然而由于静态分析无法精准构建控制流图, 仅能获取目标程序依赖系统调用的超集, 会在访问控制中引入多余的系统调用, 造成操作系统攻击面依然较大。针对现有系统调用访问控制面临的可用性以及精准度问题, 研究多层次的内核访问控制方法, 在现有系统调用访问控制的基础上, 引入了动态链接库的访问控制, 并提出了多层联动的动态安全分析机制, 以动态分析的方法排除由于静态分析不准确引入的额外系统调用, 从而进一步缩小物联网系统的攻击面, 提升物联网设备的隔离能力与安全性。实验结果表明, 相比于现有内核访问控制方法, 本文提出的方法能够抵御更多漏洞而且引入的实时负载更低。  相似文献   

18.
P2P作为一项愈来愈流行的技术,在资源共享和协同协作方面有崭新的应用。但是这种新的技术面临传统的网络所未曾遇到的网络安全方面的严重考验。文中从实际应用出发,分析了现有的访问控制技术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新的基于信任域的P2P访问控制模型。该模型不同于传统的基于PKI的访问控制模型,它能够在信任管理的基础上对P2P用户进行域划分,并针信任对域制定访问控制策略,从而使得访问控制在实际应用中更加简洁和可行。  相似文献   

19.
通常的信息安全访问控制机制是静态的,它们很少随着时间而改变,而企业资源的访问是随时间动态变化的,对企业资源的访问控制也需要动态变化.本文提出了基于状态转换控制的动态资源访问控制机制,说明如何使得访问机制根据工作流而动态变化,根据工作流的状态分配访问权限.通过静态访问控制机制与动态访问控制机制的对比,可以看到动态权限需要比静态机制更小的权限分配,这满足了信息安全的最小权限分配原则.  相似文献   

20.
网格环境下的一种动态跨域访问控制策略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针对网格环境下传统的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方式中资源共享的可扩放性和欺骗问题,提出了一种动态的访问控制方式.这种新型的访问控制方式可以根据用户的行为动态调整他的角色,在用户的权限与他的行为之间建立了联系.将该访问控制方式与信任模型结合,引入转换因子和动态角色的概念,应用到虚拟组织中,形成了基于动态角色的跨域访问控制系统.仿真结果显示,该系统能有效地实现访问控制,遏制欺骗,并具有良好的可扩放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