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针对某既有建筑活荷载大幅度增加的改造需要,现场采用粘贴碳纤维布或增大梁截面两种方法对工程梁进行补强加固,通过现场静荷载试验,对比分析两种方法下碳纤维布与钢筋应变、梁挠度和裂缝随荷载变化的规律,以评定加固效果。根据碳纤维布加固后试验梁挠度及碳纤维布应变过大的特征,提出基于挠度控制的受弯RC梁正截面碳纤维布加固设计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2.
孙艳  任飞 《山西建筑》2010,36(5):67-68
主要讨论了考虑二次受力情况下碳纤维布加固RC梁正截面受力分析,通过理论计算得出了有初始荷载存在情况下CFRP布加固RC梁的破坏荷载,通过对比三根梁,得出二次受力情况下预应力CFRP布加固RC梁受力性能有了很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碳纤维布加固损伤钢筋混凝土梁在完全卸载或不卸载的短期刚度进行研究,在计算短期刚度时考虑初始荷载的影响即纵向受拉钢筋存在初始应变的条件下,把不同初始荷载作用下损伤钢筋混凝土梁的短期刚度变化过程分为屈服弯矩之前和屈服弯矩至极限弯矩两个阶段。在分析碳纤维布加固损伤混凝土梁截面刚度变化规律的基础上,通过对试验资料统计分析,建立了碳纤维布加固损伤钢筋混凝土梁截面短期刚度的简化计算公式,经试验资料验证,该公式具有较高精度。  相似文献   

4.
通过试验分析了预应力碳纤维布加固、不同预应力水平对被加固RC梁的开裂荷载、屈服荷载及极限荷载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预应力碳纤维布来加固钢筋混凝土梁,可以提高其开裂荷载、屈服荷载及极限荷载;碳纤维布所施加的预应力越高,其开裂荷载、屈服荷载及极限荷载就越高。另外,本文推导出了预应力碳纤维布加固RC梁的中和轴高度、极限承载力及挠度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碳纤维布加固铝合金方管简支梁试验结果的分析可知,采用碳纤维布对铝合金方管梁进行加固,可以提高铝合金方管梁的极限承载力,抑制梁跨中挠度的发展。通过对梁前后两侧及梁底应变片的应变发展变化规律的研究,验证了本次试验在荷载上升阶段各测点的应变与荷载成线性关系,近似符合平截面假定。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不同反拱荷载作用下试验梁开裂荷载和极限荷载的分析,提出了反拱法粘贴碳纤维布加固的最佳反拱荷载,在最佳反拱荷载作用下粘贴碳纤维布能使试验梁达到最佳开裂荷载和极限荷载。通过对比分析挠度数据,得到了反拱法粘贴碳纤维布加固能降低梁挠度,增加速率,延迟梁破坏,提高梁承载力等结论。  相似文献   

7.
初始损伤对CFRP加固混凝土梁受弯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9根碳纤维布加固的具有初始损伤钢筋混凝土梁、6根碳纤维布直接加固钢筋混凝土梁及3根对比钢筋混凝土梁的抗弯性能试验,分析了初始荷载、初始裂缝及加载历史等对加固梁裂缝发展、屈服荷载、刚度、极限荷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采用碳纤维布加固钢筋混凝土梁可以有效的提高其抗弯性能。初始荷载、初始裂缝及加载历史等对加固梁的裂缝发展、刚度、屈服荷载和极限荷载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设计并制作了11根钢筋混凝土梁,对采用碳纤维布进行抗弯加固的梁与未加固的对比梁分组进行了静载试验,研究了抗弯加固及碳纤维用量对构件斜截面抗剪性能的影响作用.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碳纤维布进行正截面抗弯加固,其加固方式及粘贴用量对斜裂缝的开裂荷载影响不大,但会影响结构破坏的形式及特征.正截面抗弯加固有利于提高抗剪承载力,但是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预应力碳纤维布加固损伤钢筋混凝土梁的抗弯性能,通过对1根普通梁、1根直接粘贴碳纤维布加固梁、1根直接粘贴预应力碳纤维布加固梁、2根加载至裂荷载后分别进行碳纤维布加固和预应力加固梁的抗弯性能试验研究,分析碳纤维布、预应力碳纤维布加固对钢筋混凝土梁抗弯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证明,在梁加载至裂荷载后再进行碳纤维布加固对梁的承载力、抗弯刚度、碳纤维布应变/利用率、抑制裂缝增长提高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0.
预应力碳纤维布加固混凝土梁截面应力及抗弯刚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碳纤维布施加预应力后粘贴加固可有效改善混凝土梁正常使用阶段的工作性能,相应截面应力和抗弯刚度分析对于合理评价加固梁的工作状态有重要意义。根据预应力碳纤维布加固混凝土梁正常使用阶段的截面受力分析,提出了截面应力的简化计算方法,进而通过引入碳纤维布应变不均匀系数,得出了对于未加固梁、非预应力碳纤维布加固梁和预应力碳纤维布加固梁均适用的截面短期抗弯刚度的实用计算方法。试验结果对比表明,建议的截面应力和抗弯刚度计算方法准确度较高。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翼缘削弱的型钢混凝土框架的抗震性能,对一榀两跨三层型钢混凝土框架模型进行了低周反复荷载试验。框架模型按"强柱弱梁"原则设计,且对节点核心区附近梁端工字形型钢的上、下翼缘采取狗骨式削弱,并适当增加最大削弱部位纵向钢筋的配筋率。通过对框架模型顶层施加低周反复水平荷载,观察了框架模型的破坏过程,测得框架模型的荷载-位移滞回曲线和骨架曲线以及各阶段的荷载和位移值,并分析了框架模型的延性、耗能、强度降低、刚度退化以及破坏机制。试验结果表明:框架模型的承载能力、变形能力和耗能能力高,延性大(延性系数大于7),满足延性框架的抗震要求。进一步分析了翼缘削弱在型钢混凝土框架中的具体作用。分析结果表明:翼缘削弱不仅能将塑性铰从梁端根部转移到翼缘削弱部位,从而降低节点核心区所受的剪力以及梁柱连接焊缝的应力,而且有利于框架形成梁铰耗能机构,从而提高框架的整体耗能能力。翼缘削弱能有效提高型钢混凝土框架的抗震性能,可在型钢混凝土  相似文献   

12.
赵邵华 《山西建筑》2008,34(1):62-63
分析了钢筋混凝土梁设计成双筋梁比单筋梁经济的原理,通过某办公楼矩形截面简支梁配筋计算,得出了相同配筋的梁按双筋梁计算的承载力比单筋梁计算的承载力高的结论,以推广该双筋梁设计方法,从而给工程增加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3.
皮秦 《山西建筑》2012,38(24):115-117
结合永宁高速公路某标段预制T梁钢筋施工实例,通过开展QC技术攻关活动,研究改进了公路预制T梁钢筋定位安装工艺和保护层控制技术,大大提高了预制T梁钢筋施工质量和功效;所取得的经验和成果对今后类似工程施工非常有借鉴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设计了7根BFRP筋钢纤维再生混凝土梁,研究了钢纤维体积掺量(vsf)和钢纤维混凝土层厚度(hsf)对试验梁抗弯性能的影响,分析了各试验梁受弯破坏模式、承载力变化、裂缝发展及挠度变形。试验结果表明:钢纤维体积掺量和钢纤维混凝土层厚度均对BFRP筋钢纤维再生混凝土梁受弯承载力具有一定的影响。随着钢纤维体积掺量的提高,BFRP筋钢纤维再生混凝土梁的开裂荷载和极限荷载均有一定程度的增加,但并非线性增长。同时,发现在混凝土受拉区掺入钢纤维可有效降低BFRP筋钢纤维再生混凝土梁的挠度,抑制裂缝的发展;且随着钢纤维再生混凝土层厚度的增加,试验梁的极限承载力逐渐增加,当刚纤维掺量为1%,截面高度为全截面高度的0.6倍时,梁受弯承载力为全截面钢纤维再生混凝土梁的91.5%。  相似文献   

15.
锈蚀钢筋混凝土简支梁斜截面抗剪性能研究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锈蚀钢筋混凝土构件抗剪性能是迫切需要研究的问题,本文通过18根锈蚀钢筋混凝土简支梁和3根无锈蚀的普通钢筋混凝土对比梁的斜截面抗剪试验研究及理论分析,研究了不同剪跨比下箍筋锈蚀程度对钢筋混凝土简支梁斜截面变形、裂缝形成和开展、承载能力、破坏机理等方面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箍筋锈蚀使箍筋对混凝土的约束降低,斜面裂缝发展较快,从而削弱了斜裂缝两侧骨料之间的咬合作用;剪压区箍筋锈蚀所产生的锈胀裂缝对试验构件抗剪强度的影响很大;剪跨比决定了试验构件的破坏形态,箍筋锈蚀对破坏形态影响较小;箍筋锈蚀对试验构件斜截面承载能力有较大影响。本文在试验研究基础上,运用根据极限平衡理论,建立了锈蚀钢筋混凝土简支梁斜截面承载力计算模型。  相似文献   

16.
通过8根矩形截面钢筋混凝土简支梁,对集中荷载作用下HPB300钢种作箍筋的钢筋混凝土梁的受剪性能、斜裂缝出现开展与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并与HPB235钢种作箍筋的钢筋混凝土梁进行对比。  相似文献   

17.
采用有限元—差分相结合的方法编制了钢筋混凝土梁构件截面内部瞬态温度场计算分析的程序,验证表明与精确解符合程度较好。并应用该分析程序进行了三面受火的混凝土矩形梁构件在不同时刻截面内部温度场的计算与分析,对计算结果也进行了对比验证,精确度较高,由此得到混凝土梁构件在各种情况下的截面温度场及其分布的特点与规律,为进一步研究钢筋混凝土梁构件的抗火性能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聂旸 《山西建筑》2012,38(24):67-68
基于试验结果的总结与分析,对锈蚀钢筋混凝土梁的斜截面抗剪承载力、破坏形态、变形能力等进行了较为系统地研究。在此基础上,考虑锈蚀钢筋截面损失与力学性能退化的影响,建立了锈蚀钢筋混凝土梁斜截面抗剪承载力计算模型,为抗剪性能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慈军友 《山西建筑》2012,38(1):208-209
对粘贴钢板加固技术和增大截面加固T形梁进行了全面系统地研究,并通过计算分析,得到了加固后的主梁刚度和承载力提高率。研究表明:通过对主梁进行粘贴钢板加固可有效提高主梁的刚度和抗弯承载力,进而达到延长既有桥梁使用寿命的目的,并为同类桥梁加固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