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以板状刚玉为骨料,电熔白刚玉、电熔尖晶石、Al2O3微粉和纯铝酸钙水泥为基质,研究了纯铝酸钙水泥加入量对刚玉-尖晶石浇注料抗侵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纯铝酸钙水泥加入量为4%时,浇注料的侵蚀、渗透指数最大,抗渣侵蚀性能最差;水泥含量≥6%时抗渣侵蚀、渗透指数明显下降,抗渣性逐渐改善.水泥加入量影响浇注料的抗侵蚀性能主要与基质中的物相组成和显微结构有关.随水泥加入量的增加,水泥中的CaO与Al2O3反应形成六铝酸钙,基质中刚玉的含量减少;渣中的CaO与刚玉颗粒反应形成六铝酸钙,产生体积膨胀堵塞气孔,抑制了渣的渗透,使得抗渣侵蚀性能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2.
添加锰粉对铝碳耐火材料抗侵蚀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石墨和结合碳的氧化是铝碳耐火材料在使用中损坏的重要原因之一.研究了锰粉在铝碳耐火材料中抗渣蚀性的作用,与仅添加Si或Al的试样相比,添加Mn的试样抗侵蚀性较低,复合添加Si和Mn的试样的抗侵蚀性均有提高.  相似文献   

3.
加载方向对层状构造冻结粉土抗压强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不同温度和应变率条件下分别垂直和平行冰层对层状构造冻结粉土进行了单轴抗压强度试验,分析了2种不同加载方向对层状构造冻结粉土力学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垂直冰层加载时层状构造冻结粉土的应力-应变关系呈弹塑型,平行冰层加载时应力-应变关系呈黏弹塑型;相同条件下垂直冰层加载比平行冰层加载时的抗压强度和破坏应变大,二者抗压强度的差异程度与温度和应变率无关,破坏应变的差异程度与温度无关,但随着应变率降低差异程度逐渐增大;层状构造冻土的破坏主要受控于分凝冰,不同加载方向下层状构造冻土的损伤演化过程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钢管混凝土组合柱研究中的不足,提出了钢管-钢骨混凝土组合柱的概念。研究钢管-钢骨混凝土组合柱的破坏机理、受力性能.方法对钢管-钢骨混凝土组合柱的破坏机理、受力性能。进行了3个含钢率不同的偏心受压钢管-钢骨混凝土短柱的试验.结果钢管混凝土柱存在内外部分破坏不同步的可能,通过试验,明确了钢管-钢骨混凝土柱的破坏特征,含钢率对承载力自寺影响,含钢率越大,构件的承载力及延性的相应增加.结论试验结果表明,当含钢率大于0.36%时,钢管混凝土柱与其外测的钢骨混凝土能够共同工作直至破坏,其承载力明显高于钢管混凝土核心柱的承载力,为组合结构的发展提供了一种新的结构型式.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大型木丝水泥墙板的力学性能,以220 mm板厚的大型木丝水泥墙板上裁取的不同规格墙板为试验对象,进行了抗压性能、3点和4点抗折性能及抗弯性能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木丝水泥复合墙板平行板面方向的抗压强度比垂直板面方向高,垂直板面方向的抗压强度按照行业标准《木丝水泥板》(JG/T 357—2012),以压缩10%的应力作为其抗压强度的表征;木丝水泥复合墙板表面抹灰能够提高其平行板面方向的抗压强度,其中钢筋增强抹灰层的效果最为明显。不同抗折试验引起不同的受力状态以及过高的含水率都会对木丝水泥复合墙板的抗折强度产生不利影响,导致3点抗折试验所得抗折强度高于4点抗折试验的强度;木丝水泥复合墙板的抗弯承载能力和挠度均满足相应规范要求,表现出了较好的韧性,但不能完全满足板表面抗开裂的要求。该研究结果可为大型木丝水泥墙板的工程应用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6.
采用人造石墨作为碳源,硼作为添加剂,NiMnCo合金作为触媒,在金刚石稳定区域内(5.4GPa,1550K)利用温度梯度法考察了析出的亚稳态再结晶石墨的形态变化情况。结果发现,高温高压下析出的亚稳态再结晶石墨的形态跟所用人造石墨碳源有明显不同,人造石墨主要以杂乱无规则的鳞片状形式存在,而析出的亚稳态再结晶石墨形态较为规则,而且随着添加剂硼的加入,形态发生明显变化。当体系中没有硼存在时,亚稳态再结晶石墨大部分具有规则的六角形状,而且呈现明显的片层状生长模式,晶体垂直立于触媒之中,{0001}面与腔体内的轴向温度梯度方向平行生长;当体系中有硼存在时,亚稳态再结晶石墨形态发生明显变化,呈半球或者圆片状,以螺旋式生长为主,{0001}面与腔体内的轴向温度梯度方向垂直。  相似文献   

7.
基于有关钢包的引流技术,研究了石英质、镁橄榄石质和铬铁矿质引流材料在不同石墨和铬铁矿加入量条件下的流动性能、烧结性能和热膨胀性能。结果表明,石英砂加4%石墨混合物的流动性好;一定量的石英砂、铬铁矿、石墨的混合物可以提高材料的流动性能和获得恰当的烧结性能;加入钾长石粉优化了引流砂的烧结性能和热膨胀性能。  相似文献   

8.
通过一个细观模型,从细观层次上分析了砌体在单调受压荷载作用下的损伤破坏机制,解释砌体受压应力-应变关系的非线性和应变软化,根据能量原理,建立了砌体轴心受压时的损伤本构关系模型,提出一类损伤函数表达式,利用应力-应变曲线特征条件和标准试件强度值确定模型参数,分析得出应力-应变关系仅与砌体的峰值点割线弹性模量与原点切线弹性模量有关,该式能反映砌体受压试验所表现的特征,与已有受压结果相比较,结果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隧道-土-上部建筑相互作用体系在地震作用下的振动响应情况,以地表高层建筑,上下平行隧道为试验背景,进行了地震模拟振动台试验研究。详细介绍了整个试验的方案设计,首先根据已选用的振动台和模型材料,按照人工质量模型、量纲分析法对模型进行相似设计并推导出各物理量的动力相似关系,确定了隧道与上部建筑的模型尺寸以及人工质量。然后,根据相似比设计模型箱,并参照已有研究选定了模型箱内部的边界条件;同时依据隧道-土-上部结构数值模拟的结果,在试验模型上确定了传感器的测点位置。最后选定适合该场地的地震波和加载制度,对平行隧道及其上部结构施加地震波进行振动台试验。后期试验数据表明,本文隧道-土-上部建筑相互作用体系振动台试验方案设计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10.
3-二茂铁基-2-丁烯酸糖酯的合成及其抗贫血活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以二茂铁为起始原料,通过相转移催化法和去乙酰作用合成了2种3-二茂铁基-2-丁烯酸糖酯。它们的结构得到IR、EA和MS确证,其中化合物3-二茂铁基-2-丁烯酸四乙酰葡萄糖酯的抗贫血活性得到测试。初步结果表明该化合物具有定的抗贫血活性,进一步研究有待进行。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提出钢骨-钢管混凝土柱的概念.解决钢骨-钢管混凝土组合柱的破坏机理、受力性能问题,合理确定其承载力.方法 对3个含钢率不同的轴心受压钢骨-钢管混凝土短柱进行试验,并利用试验研究和理论分析的方法进行了分析.结果 通过试验,明确了钢管-钢骨混凝土柱的破坏特征.试验表明,含钢率越大,构件的承载力及延性相应增加.通过理论研究得到承载力的计算公式,计算得出理论值与试验值吻合较好.结论 当含钢率大干0.36%时,钢管混凝土柱与其外测的钢骨混凝土能够共同工作直至破坏,其承载力明显高于钢管混凝土核心柱的承载力,根据试验结果推导的钢骨-钢管混凝土柱承载力计算公式,为组合结构的发展提供了一种新的结构型式.  相似文献   

12.
研制了一种上引法连铸铜棒性的结晶器,在结构上采用了紫铜管的双层冷却水套,高纯石墨的结晶套管和排渣钟罩,使生产的铜棒保持光亮。铜液在石墨套管中凝固时,液穴深度较浅,有利于防止铸件缺陷的产生。  相似文献   

13.
膨胀石墨-酚醛活性炭复合材料处理污油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吸油性较好的膨胀石墨与酚醛树脂基活性炭复合,制成用于吸收生活废油的吸油材料。研究了膨胀石墨与酚醛树脂基活性炭复合材料中膨胀石墨与酚醛树脂基活性炭的不同配比、温度时复合材料吸油率的影响等,通过扫描电镜对吸油复合材料微观结构的观察,分析和探讨了吸油复合材料的吸油机理。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新型结构形式--预应力巨型支撑-钢框架结构体系的工作机理,获得其初始预拉力取值准则.方法 采用SAP2000建立典型算例,逐步增大初始预拉力,模拟了预应力巨型支撑参与工作的整个过程,并进行理论分析.结果 预应力巨型支撑可以使结构整体产生与外部水平作用相反方向的侧移,从而减小结构的整体侧移,提高结构抗侧刚度;特定方向的外部作用下受压预应力巨型支撑对提高结构抗侧刚度起反作用,但实际工程中外部作用方向不定,应设置x型支撑.结论 初始预拉力以在外部作用下受压预应力巨型支撑剩余拉力接近零为准则.  相似文献   

15.
岩土热-流-固耦合理论及在采矿工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比较系统地介绍了煤炭工业中遇到的不可忽略的渗流-温度-应力耦合问题,而且对各领域的主要研究方法、研究结果等进行了报道,总结了岩土渗流-温度-应力耦合的研究方法和宏观方程,并提出了若干前沿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6.
再生混凝土单轴受压应力-应变全曲线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完成了不同再生粗骨料取代率下再生混凝土的单轴受压应力-应变全曲线试验,分析了再生粗骨料取代率对再生混凝土的应力-应变全曲线形状、弹性模量、峰值及极限应变的影响.研究表明:再生混凝土的应力-应变全曲线的总体形状与普通混凝土的相似,但曲线上各特征点对应的应力和应变值不同;再生混凝土的弹性模量明显低于普通混凝土的;再生混凝土的峰值应变与峰值应力大于普通混凝土的.  相似文献   

17.
将不锈钢渣应用于碱激发水泥,对其资源化利用起到了重要作用。采用氧化钙、碳酸钠和水玻璃作为复合激发剂,固定总碱当量为6%(即氧化钙+碳酸钠的碱当量为4%,水玻璃的碱当量为2%),研究不锈钢渣掺量(0%、10%、20%、30%和40%,即不锈钢渣与(矿渣+不锈钢渣)的质量比)对碱矿渣-不锈钢渣砂浆(ASLm)抗压强度、抗折强度、劈裂抗拉强度、内钢环应变、环向拉应力和抗裂性能的影响,并通过抗裂评价指标Acr(t)来表征ASLm的抗裂性能。研究发现:随着不锈钢渣掺量从0%增加到40%时,ASLm的抗压强度、抗折强度、劈裂抗拉强度、内钢环应变和环向拉应力均降低,抗裂性能先提高后降低;当不锈钢渣掺量为30%时,ASLm的Acr(t)最大,即抗裂性能最优。  相似文献   

18.
对陶瓷热膨胀率、抗腐蚀抗磨损性良好等有关属性作了技术分析,论证了一些金属阀所无法比拟的优点,为工业陶瓷的重要应用及陶瓷阀的开发指出了前景和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19.
在西部高寒地区,冻融循环作用对岩石路基稳定性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易引发一系列的工程地质问题.为研究冻融循环环境下各向异性层理砂岩的损伤特性,选取路基中典型垂直、平行层理砂岩试样开展冻融循环试验研究,基于电液伺服压力试验机进行单轴压缩试验,以应力-应变曲线、力学参数和压缩破坏形态为依据,探究了冻融循环损伤后层理砂岩强度、变形特征的演化规律及破坏模式.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冻融次数的增加,垂直、平行层理试样呈现出向右拉伸,向下压缩的应力-应变曲线;垂直层理砂岩试样峰值点下降路径平缓,而平行层理砂岩试样则沿阶梯状路径下降;冻融损伤累积减弱了破坏模式的各向异性特征,随冻融次数的增加,垂直层理砂岩试样裂缝与加载方向趋于平行,平行层理砂岩试样则始终表现为沿层理的劈裂破坏.  相似文献   

20.
采用直接熔融共混的方法制备了尼龙11/热膨胀石墨纳米复合材料,用X射线衍射(XRD)、热重分析(TGA)、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拉伸和电导率测试等手段研究了尼龙11/热膨胀石墨(PA11/TEG)纳米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和性能.结果表明,石墨的高温热处理能有效剥离石墨片层,单独的石墨片层厚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