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BAF-混凝-沉淀-过滤工艺在中水回用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曝气生物滤池(BAF)—混凝—沉淀—过滤工艺对城市污水处理厂二级出水进行深度处理,以实现污水的回用。试验结果表明:当聚硫酸铁(PFS)投加量为30 mg/L,石灰投加量为150~240mg/L时,沉淀物质的量最大;该组合工艺对COD_(Cr)、NH_3-N、TP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49.9%、96.2%、92%,出水COD_(Cr)、NH_3—N、TP分别稳定在30mg/L、1 mg/L、0.5 mg/L以下;该工艺同时对其他水质指标也具有良好的去除效果,出水SS<5 mg/L;出水总硬度(以CaCO_3计)<110 mg/L。  相似文献   

2.
采用处理规模为31.2 m3/d的超滤中试装置,对江苏省某污水处理厂二沉池出水进行深度处理,着重考察超滤对浑浊度、SS、COD、TP、粪大肠菌群等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①将投加絮凝剂作为前处理手段可提高超滤时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并降低跨膜压差增量,投加的硫酸铝质量浓度为2~4mg/L即可满足出水水质要求;②超滤对浑浊度、SS、COD、TP、粪大肠菌群等去除效果较好,出水中这些指标的值分别为0.33NTU、0.9mg/L、5.3mg/L、0.32mg/L和0 个/L,出水水质优于污水处理厂原深度处理工艺“微絮凝→砂滤→臭氧→氯消毒”的出水水质,满足GB/T 19923—2005《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工业用水水质》规定的回用作循环冷却水的水质要求。  相似文献   

3.
污水深度处理工艺化学强化除磷单元药剂选择及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采用化学除磷工艺补充处理河南某污水处理厂的改良氧化沟脱氮工艺二级处理出水,以达到深度除磷目的,使出水满足《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一级A的要求。分析聚氯化铝、聚硫酸铁和三氯化铁三种混凝剂对二级出水中总磷的去除效果,并确定其最合适的投加量。试验结果显示当二级处理水总磷为2~3 mg/L,出水总磷达到0.5 mg/L要求时,投加量:氯化铁聚氯化铝聚硫酸铁,即氯化铁的投加量最少;年投加混凝剂的费用:聚氯化铝氯化铁聚硫酸铁。综合考虑,最合适的混凝剂为聚氯化铝,其最合适的投加量为59 mg/L。  相似文献   

4.
臭氧组合工艺深度处理酒精废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健  朱妍  吴敏  聂静 《给水排水》2007,33(9):58-62
研究了混凝-O3、O3-混凝、混凝-H2O2-O3等臭氧组合工艺对某酒精废水的深度处理效果.结果表明:混凝-O3工艺中臭氧的加入同样可以达到单独混凝所达到的出水效果,处理效率高,减少了混凝剂的投加量,从而减少了产泥量;O3-混凝工艺的试验表明,臭氧对混凝存在促进作用,在相同混凝剂和臭氧投加量的条件下,O3-混凝工艺对有机物的去除效果好于混凝-O3工艺;混凝-H2O2-O3工艺中,H2O2的加入提高了臭氧对CODCr的去除效果,H2O2的投加量存在最优值,在本试验中一次性投加H2O2 165 mg/L时CODCr去除率最高,达75%,比未投加H2O2时对CODCr的去除率提高了45%.H2O2分次投加比一次性投加对CODCr的去除率高,同时,随着臭氧投加量的增加,分次投加与一次性投加对CODCr的去除率差距变小.  相似文献   

5.
复合酶制剂处理城市景观水体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新型复合酶制剂(BZ剂)处理城市受污染景观水体。研究结果表明:该制剂的使用对COD、NH3-N、TP等有明显的净化效果。在本试验条件下,BZ剂投加量为0.4 mg/(L.d)时,CODCr、NH3-N、TP的最终去除效果最好,分别达到25.0%7、7.6%2、6.1%;相同投加量条件下,水质净化效果不曝气优于曝气状况。  相似文献   

6.
污水再生处理微滤-反渗透工艺运行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高水质要求用户对再生水需求的增加,微滤/超滤(MF/UF)与反渗透(RO)组合而成的双膜过滤工艺在污水再生处理领域的应用受到关注。根据北京市某再生水厂微滤—反渗透(MF—RO)工艺的长期运行数据,评价了COD、NH3—N、TP、SS等水质指标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再生水厂进水(即上游污水处理厂出水)水质总体较好,以生物处理为主的上游污水处理厂可以有效去除污水中的颗粒污染物、有机污染物、NH3—N、TP等,但NH3—N、TP的处理效果存在季节性变化。经MF—RO工艺处理的出水COD平均为0.45mg/L,87.7%的出水NH3—N低于检测限(0.2mg/L),98.8%的出水TP不超过0.01mg/L,出水浊度的平均值为0.064NTU,出水平均TDS为30.8mg/L。出水水质好且稳定,受进水水质和季节变化影响较小,但pH主要分布在5.5~6.0的范围内,需要投加碱调节pH以保证水质稳定性。  相似文献   

7.
Fenton氧化深度处理柠檬酸生产废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Fenton氧化深度处理柠檬酸废水通过正交试验和单因素轮换试验,分析pH、H_2O_2投加量、反应时间、H_2O_2/FeSO_4四个主要因素对COD_(Cr)去除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影响效果从大到小依次为pHH_2O_2/FeSO_4反应时间H_2O_2投加量,单因素试验确定最佳的反应条件为:pH为3.5、反应时间为2 h、30%H_2O_2投加量0.9 mL/L,FeSO_4用量为223.4 mg/L,此条件下COD_(Cr)去除率达到约75%。氧化去除COD_(Cr)过程符合准一级反应,表观速率常数0.012 9 min~(-1),设计连续流全混反应器中停留时间为2 h。在最佳药剂投加量下,中试连续运行出水COD_(Cr)40 mg/L,实际出水COD_(Cr)与理论拟合值接近。  相似文献   

8.
采用中试研究投加氮源(NH4Cl)提高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艺去除CODMn的效果。试验结果表明,投加一定量的氮源有利于去除有机物,而过量则无助于去除效果的提高。试验发现,NH4Cl的最佳投加量为0.75mg/L。在最佳投加量下,CODMn总去除率为59.5%,提高了5%左右;生物活性炭对CODMn去除率为36%,提高了6%。  相似文献   

9.
臭氧—平板陶瓷膜新型净水工艺中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应对饮用水源受到的有机物和氨氮的复合污染,对混凝—臭氧/陶瓷膜—活性炭池新型净水工艺进行中试研究。结果表明,臭氧可以在线控制膜污染,臭氧投加量2mg/L,间歇提高臭氧投加量至5mg/L时,陶瓷膜跨膜压差在通量100L/(m2·h)下运行5d后增长小于2kPa。臭氧促进了陶瓷膜对颗粒物的去除,投加臭氧时膜出水中大于2μm粒径的颗粒数低于10个/mL。新型净水工艺能有效去除受污染原水中的有机物和氨氮,工艺对UV254的去除率为65%~95%,CODMn去除率为71%~98%,出水CODMn低于0.5mg/L;原水氨氮3.5mg/L时,工艺出水氨氮0.1mg/L,且无亚硝态氮积累,氨氮基本转化为硝态氮。此外,新型净水工艺对卤乙酸生成势的去除率高于85%,大大提高了工艺出水的安全性。实现了传统工艺与深度处理工艺的叠加集成,对水厂升级改造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采用烧杯试验考察了常规混凝、预加石灰乳混凝以及硫化钠沉淀联合强化混凝对模拟突发性汞污染原水中汞的去除效果。通过硫化钠投加量、pH、2种混凝剂和3种助凝剂及其投加量对除汞效果的影响试验,优化了硫化钠沉淀联合强化混凝法除汞。结果表明,常规混凝汞去除率为23.5%~31.8%;预加石灰乳混凝的汞去除率为32.8%~79.8%;硫化钠沉淀联合强化混凝的除汞效果最好,平均去除率大于90%。硫化钠的最佳投量比为1∶2(Hg2 ∶Na2S.9H2O),在过量200%以下出水硫离子均不超标。pH在8以上可确保硫化钠充分发挥作用。PAC最佳投加量为20mg/L,PAM最佳投加量为0.1mg/L。为期30天规模为4m3/h的中试验证了优化后的硫化钠沉淀联合强化混凝应急处理方法对不同汞污染程度的原水的除汞效果与小试基本一致。用硫化钠沉淀联合强化混凝应急除汞,在汞超标100倍以下,过滤出水可达标,在汞超标60倍以下,沉淀出水可达标。处理费用为0.02588元/m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