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 毫秒
1.
(续前,接2014年第8期第26页) 3公共建筑典型主接线施工图常见问题 3.1变电所单母线分段主接线系统图常见违规问题 公共建筑变电所系统图常见违规条文如下:GB 50053-94《10 kV 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注:已被GB 50053-2013《20 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替换,自2014年7月1日开始实施)3.2.12条、4.1.6条、5.1.2条; GB 50227-2008《并联电容器装置设计规范》5.4.2条; GB 50057-2010《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4.3.8条第5款; GB 50016-200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11.1.4条; GB 50054-2011《低压配电设计规范》3.1.1条、6.1.2条、6.3.3条、6.3.6条; GB 50052-2009《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6.0.10条; JGJ 16-2008《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4.7.3条及4.2.2条。  相似文献   

2.
深入学习GB 50343-2012《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和GB 50057-2010《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剖析雷击风险评估的内涵,对雷击风险评估的目的和意义,哪些项目需要做雷击风险评估,在什么时段进行评估提出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3.
吴思勉 《中国电梯》2004,15(5):28-29
制动器是电梯设备的重要部件,制动器是否安全可靠对电梯的安全运行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GB7588-1995《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对电梯电气控制的各个环节作了全面规范和要求。其中第12.4.2.3条规定:“正常运行时,制动器应在持续通电下保持松开状态。”第12.4.2.3.1条规定:“切断制动器电流,至少应用两  相似文献   

4.
以IEC标准和GB 50054-2010《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为指导,从雷击损害源、雷击损害类型、雷击电磁脉冲、雷击电涌电流、冲击电流、最大冲击电流入手,逐步深入研究低压系统雷击冲击电流发生的种种情况,进而推断最大冲击电流的起因,作出“雷击建筑物时引发低压系统的最大冲击电流缘于电气系统与防雷系统‘共地’,应在最靠近引来线路入户处安装Ⅰ级试验的SPD”的重要结论及与此结论紧密相关的三条重要推论。  相似文献   

5.
前不久某地一家棉麻仓库失火.损失近百万元。火灾原因不明,几种引发火灾的常见因素均可排除又没有遭受雷击的明显迹象.一时让人摸不着头脑。后来.汇集各方面专家仔细分析才弄清真相。原来这场火灾是由电磁感应雷击引起的。为什么说这场火灾是由电磁感应雷击引起的呢?要弄清这个问题.首先要了解什么是感应雷击。感应雷击分二种:其一是静电感应雷击.另一种是电磁感应雷击。感应雷击是相对直接雷击而言的。直接雷击:是雷云与地面上较高物体之间直接放电造成的直接雷击的热效应和机械效应.会使地面物体烧焦或严重破坏。这种雷击造成的…  相似文献   

6.
刘秦生 《四川建筑》2005,25(Z1):160
1一次有益的争论这是一个工程实例。一幢教学楼,长80·4 m,宽11·1 m,高21·1 m(包括屋面装饰构架),设计方按三类防雷设防。(1)施工图审查方根据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2000年版附录一所载数据,对该建筑物年预计雷击次数计算。N=KNgAe(1)式中:N为建筑物年预计雷击次数(次/a);K为校正系数(取1);Ng为建筑物所处地区雷击大地的年平均密度[次/(km2·a)];Ae为与建筑物截收相同雷击次数的等效面积(km2)。Ng=0·024T1d·3(2)式中:Td为年平均雷暴日(按规范条文说明第2·0·4条表2·4,成都为36·9 d/a)。当建筑物高度H小于100 m时,D=H…  相似文献   

7.
夏天是雷击火灾的多发季节,除了采用避雷针、线、网、带保护外,日常生活中又将如何预防呢?雷击分为直接雷击和间接雷击(也叫感应雷击)。直接雷击是物体和人畜等处在放电通道上,但与放电通道相连的各种导线、金属物体等相距较近或接触造成。加室外电视天线、空中电话线、金属房架、金属门窗等,端或整体处于放电通道中,因电场感应产生高强电场,人体与其接触或靠近时发生的电击。为防直接雷击灾害,重要建筑、场所、设备必须安装避雷设施,并确保正常有效;人奋在雷雨天气中不对到高大树下、高大建筑物附近避雨,也不可把金属厂具、物…  相似文献   

8.
问:在工程质量检查时发现,有些工程在砌砖墙时无论是240mm还是370mm的墙体,拉结筋均放置26,究其原因,现场技术人员解释:“设计图纸要求采用《建筑物抗震构造详图》(97G329)中的有关详图,而详图中就是2根直径为6mm拉结筋”。但现行国家标准《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3-2002)第5.2.4条规定:  相似文献   

9.
本文探讨了如何遵循《雷电电磁脉冲的防护》IEC61312及《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2000版)进行银行系统信息中心的雷击电磁脉冲防护。  相似文献   

10.
8.4 2区及以上地震风险区域的电梯安全要求 8.4适用于2区及以上地震风险区域内的建筑物中安装的,具有对重装置的电梯和直顶式液压电梯。这些建筑物按照建筑规范所定义的2区及以上地震风险区域的相关要求进行设计和建造(见3.1)。  相似文献   

11.
现批准《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为国家标准,编号为GB50312-2007,自2007年10月1日起实施。其中,第5.2.5条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原《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GB/T50312-2000同时废止。  相似文献   

12.
黄善康 《中国电梯》2014,(11):71-72
关于电梯曳引钢丝绳的放绳角,GB7588-2003《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第9.4.4条中只有一句话:“钢丝绳相对于绳槽的偏角(放绳角)不应大于4°。”对于这一条描述,怎样去理解?怎样把这一条贯彻到电梯设计、制造与安装实践中?  相似文献   

13.
①《建规》第8.1.1条:消防给水可由给水管网、天然水源或消防水池供给。《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50045-95,简称《高规》)中第7.1.2条:消防给水可由给水管网、消防水池或天然水源供给。将自然水源作为消防用水,应考虑天然水源对管道和灭火设备的腐蚀性,对灭火效果的影响和火灾扑灭后对环境的影响。重污染的水不但会腐蚀管道和水泵,而且也会污染建筑物。如果重污染的水直接用来作泡沫灭火剂的混合水则水中的消泡刺类物质会破坏已经形成的泡沫,  相似文献   

14.
《建设工程监理规范》(GB50319-2000)第1.0.4条规定:“建设工程监理应实行总监理工程师负责制。”这就是实行总监理工程师负责制的依据。那么如何理解总监理工程师负责制呢?  相似文献   

15.
结合低压储气罐防雷工程设计经验,利用GB 50057-2010《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附录F给出的雷电流参量,分析直接雷击、闪电感应、闪电电涌侵入对储气罐的影响,提出了相应的设计措施.  相似文献   

16.
基于新国标的教学楼及电子设备雷击风险评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我国从2008年11月起实施GB/T 21714.2-2008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它适用于建筑物和服务设施的雷击风险评估。基于新国标对某教学楼进行雷击风险评估,为新国标的应用和普及提供参考。首先对教学楼进行数据采集和分区,按照评估流程和方法对其进行雷击风险评估。将所得雷击风险值与风险容许值进行比较,得出评估结果。最后对教学楼及其内部的电子设备提出防雷建议。教学楼直接雷击的风险值和间接雷击的风险值都小于风险容许值,现有的防护措施基本能满足教学楼的防雷需要。  相似文献   

17.
陈如连 《地基处理》2004,15(1):62-65
浙江省《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33/1001-2003 JB10252-2003(以下简称规范),2003年10月1日实施。规范中9.5.10.7-2规定:对于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丙级的建筑物和初步设计时,可按下式计算:  相似文献   

18.
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以下简称《地基规范》)放弃了原国标《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J7-89(以下简称原国标)按建筑物安全等级区分要求的做法,改按地基基础设计等级区分要求。按照《地基规范》第3.0.1条的规定,地基基础设计等级系“根据地基复杂程度、建筑物规模和功能特征以及由于地基问题可能造成建筑物破坏或影响正常使用的程度”由下表确定。  相似文献   

19.
用避雷针保护建筑物免遭直接雷击是常规防雷(建筑物防雷)的传统作法,根据《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75—94的规定,各类建筑物均可采用避雷针保护,而且可以直接装设在建筑物上(屋顶),如果是这样保护的话,其结果是:  相似文献   

20.
张伟杰  屈省源 《中国电梯》2012,(17):50-51,54
GB10060-1993《电梯安装验收规范》第4.13条要求:“电梯动力与控制线路应分开敷设,从进机房电源起零线和接地线应始终分开,接地线的颜色为黄绿双色绝缘电线,除36V以下安全电压外的电气设备金属罩壳均应设有易于识别的接地端,且应有良好的接地。接地线应分别直接接至接地线柱上,不得互相串接后再接地。”GB50310--2002《电梯工程质量施工验收规范》第4.2.4条要求:“机房内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值不应大于4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