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上海市全地下式昌平泵站及调蓄池工程的设计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合理利用地下空间并与周边环境有机结合,将上海市昌平泵站及调蓄池设计为全地下式、泵站与调蓄池合建的排水构筑物。详细介绍了该工程的设计规模、构筑物布置、运行模式及设计特点,可对类似工程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
随着国家水环境治理事业的不断发展以及工艺设计水平的不断提高,各种大型地下调蓄池结构在水环境治理工程中被大量使用,大型地下调蓄池也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水环境治理工程中。结合长春市伊通河北郊污水厂调蓄池结构设计实例,对大型地下调蓄池结构设计以及设计中应注意的关键点进行详细阐述,为类似工程提供了一种可行的结构设计方案,可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王晓璐 《中国市政工程》2023,(4):33-35+105-106
为经济有效地控制初期雨水和混接污水的污染,解决上海中心城区分流制排水系统内河道黑臭问题,通过在排水系统末端新建调蓄池,降低泵站放江污染量。某调蓄池的服务面积为404 hm2,调蓄标准为5 mm,调蓄池容积为13 000 m3。调蓄池结合现状雨水泵站及其周边绿地,采用全地下建设方式,在上海中心城区内,因地制宜,充分利用“边角料”用地建设。调蓄池在工程选址、工艺布置、运行模式等多个方面都具有一定特色。通过对该调蓄池的介绍,为同类型雨水调蓄池的设计和运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对调蓄池的基本原理、作用、主要类型与布置方式、构造设计等作简要介绍,对调蓄池在运行过程中为防止底部沉积泥沙主要采用的冲洗系统模式进行分析,结合实际案例展示了调蓄池工艺设计及去除底部沉积泥沙的研究过程.  相似文献   

5.
阐述调蓄池在海绵城市实践中作用,介绍了西安市某地下调蓄池工艺、结构设计,施工要点,以及其在排水系统中重要功能,对类似工程设计和施工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分流制排水系统雨水径流排湖对水体生态环境的破坏日益严重,建设调蓄池截流污染较重的初期雨水逐渐受到重视和应用。结合武汉某初期雨水调蓄池设计实例,介绍了分流制系统中调蓄池有效容积计算方法、组合式初雨调蓄池布置形式。通过优化冲洗系统、巡视通道及采光井的设计改善了调蓄池后期运维中的节能效果及便捷性,可为分流制排水系统中初雨调蓄池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初期雨水调蓄池在城市排水系统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对生态环境的重视,很多城市已经对初期雨水进行了控制,在建设雨水泵房的同时设置初期雨水调蓄池,可减少初期雨水直接排河造成的污染。结合上海某泵站的建设实例,介绍了城市排水系统中初期雨水调蓄池的布置形式、容积计算、冲洗方式、运行模式等,对今后同类项目初期雨水调蓄池的应用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合流制溢流污染问题是目前城市老、旧城区排水中急需解决的问题,CSO调蓄池作为控制溢流污染的重要工程措施,发挥着关键的作用和功能,对于改善水环境质量具有积极的意义。本文以武汉市机场河CSO调蓄池工程为例,着重介绍了全地下调蓄池的工艺设计,包含平面布置、竖向处理、除臭、通风等各环节,深入开展分析,针对性提出合理的设计策略,以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9.
上海市成都路雨水调蓄池的设计和运行效能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上海市成都路雨水调蓄池的主要作用是截流储存成都路服务区的初期雨水,以减少泵站的雨天排江水量和排江负荷.详细介绍了调蓄池容积的计算方法以及调蓄池池体、池底和进出水系统的设计方法.提出了调蓄池的合理运行模式,对2007年调蓄池汛期运行效能进行了分析,阐述了影响调蓄池效能的关键因素,并就其发挥更大效能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0.
邯郸市某公园内雨水调蓄池的主要作用是截流储存该服务区的初期雨水,以减少泵站的雨天排河水量和排河负荷。论文详细介绍了调蓄池容积的计算方法以及调蓄池池体、池底和进出水系统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1.
城市调蓄池是城市发展不可缺少的设施,但通常因通风、除臭系统设计不当造成臭气而被视为"邻避"工程,成为周边地块升值、商业开发的限制因素。本文通过介绍国内现行地下式调蓄池通风与除臭系统,提出调蓄池的通风除臭设计方案,为地下调蓄池的通风除臭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陈思 《中国市政工程》2021,(2):58-61,126
合肥市中心城区初期雨水径流污染问题突出,已成为影响地表水环境质量的主要因素之一。在排水系统末端设置调蓄池,可经济有效地控制初期雨水径流污染,降低面源污染对受纳水体水质的影响。以合肥市清一冲、清二冲初期雨水调蓄池设计为例,从设计规模、总体布置形式、进出水设计、冲洗系统设计和除臭设计等5个方面对调蓄池的工艺设计进行阐述,并对调蓄池运行模式和工程设计特点进行分析介绍,旨在为同类初期雨水调蓄池的设计和运行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杜启文 《市政技术》2014,(5):100-102
以青岛市首座雨水调蓄池为工程背景,通过对调蓄池空间建模计算、结构抗浮设计、整体式结构设计的分析,得出适用于青岛沿河地区的雨水调蓄池结构设计方案,可对远期青岛市调蓄池工程建设提供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14.
就人民路雨水系统设计方案,通过Infoworks ICM模型模拟计算,确定了由管网、中途调蓄池、末端调蓄池、泵站共同作用的雨水系统,充分体现海绵城市设计理念,保障区域的排水安全,为今后的雨水系统设计提供了思路及参考。  相似文献   

15.
笔者对西安国际港务区渭河2号雨水出口泵站及调蓄池选址、工程设计、设计特点及创新点等进行了详细介绍,对类似雨水调蓄利用工程及雨水泵站工程设计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雨水调蓄池作为一项行之有效的控制初期雨水污染的工程性措施,近几年以来,在国内上海、北京等地开始设计、建设、运行雨水调蓄池。因初期雨水中含有大量悬浮颗粒及有机污染物,在调蓄池放空以后需及时对池底的沉积物进行有效的冲洗和消除。真空冲洗作为一种新型的冲洗清淤方法,利用虹吸效应来控制存水室水量,当水池中的水放空之后,开启真空隔膜阀,存水室中的冲洗水进入水池并带走水池中的淤泥,具有结构简单、节约水资源、效率高、操作简便等优点。并且基于长春市欢乐岛调蓄池,本文提出来了真空冲洗系统的全套施工经验,对调蓄池的施工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岳阳市蛇皮套泵站及调蓄池改造工程是典型的合流制溢流污染控制工程,设计通过科学的管网水力模型与系统的水文建模分析,基于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在排口末端采用调蓄池与生态滤池组合工艺处理溢流水,达到精准治污的效果,并将处理设施结合景观设施进行设计,将黑臭水体改造为海绵公园。介绍了项目的基本情况以及泵站、调蓄池、生态滤池的设计规模和运行工况,并对设计方案进行长历时水文模型验证。模拟结果表明,在经济允许的情况下,采用该工艺措施可使受纳水体的溢流污染得到一定的控制,单位硬化面积的溢流COD污染负荷低于250 kg/(hm^2·a),生态滤池出水COD平均值为10.2 mg/L,生态滤池溢流频次为12.2次/年,调蓄池截流的COD污染负荷为2 343 t/a,生态滤池去除的COD污染负荷为105 t/a,分别占COD污染总量的48.2%和2.2%,而溢流污染量仅占2.3%,达到了一定的面源污染控制要求,生态环保效益明显。  相似文献   

18.
南洲水厂是经广州市计委批准建设的广东省、广州市市政重点工程,设计供饮用净水能力为100万m^3/d,投资达25.9亿元人民币的特大型水厂,建设周期自1998年开始建设了50万m^3/d清水池-絮凝沉淀池叠池和投矾室、投氯室、投氨室、反冲洗机房(土建工程部分),至2000年完成该部分工程就暂停下来。到了2003年4月份又开始,一期建设余下的西海取水泵站(包括取水头部、虹吸管、拦污厂房、吸水井及其设备安装、取水泵站(包括土建、机电工程、外电源)及附属建筑物、25.5km的双线DN2200原水管、前臭氧投加接触池、配水池、清水池一絮凝沉淀池叠池、滤池及其连通管。投矾室、投氯室、投氨室、反冲洗机房(机电安装部分),提升泵站、后臭氧投加接触池、制氧间及液氧储备、臭氧发生间、活性炭滤池及其反冲洗机房、电站、送水泵站、污泥处理池体及脱水机房、输水管工程。该工程投资大,使用新工艺、新设备较多,工艺较复杂,  相似文献   

19.
讨论分析并提出了全地下式污水提升泵站设计原则,包括需在保证结构安全、泵站安全、人员安全的前提下,尽量满足水力条件,考虑全泵站内防腐防潮措施,并要使泵站与周围环境相融合。对多种泵站内设计要点的比较分析得出,在资金与用地满足的条件下,新建的全地下式污水泵站预处理方式宜采用回转式格栅的干式泵房的形式,采用生物除臭工艺,同时考虑地下式污水泵站的防火措施、供配电措施以及必要的防倒灌保护措施等,旨在提高泵站运行的安全性的同时使后期维护维修工作更为方便。  相似文献   

20.
上海泰和污水处理厂规划规模为60×10~4m~3/d,一期工程规模为40×10~4m~3/d,采用全地下式的建设形式。污水处理采用初沉池+AAO生化反应池+二沉池+高效沉淀池+反硝化深床滤池的工艺,出水水质执行一级A排放标准。污泥处理采用机械浓缩+低温真空脱水干化的工艺,处理至含水率≤40%后外运焚烧。泰和污水处理厂是一个比较彻底的全地下污水处理厂,具有全工艺流程均位于地下箱体内、地下箱体内为远期提标回用做了适当预留、污水厂进水端设计了容积为15×10~4m~3的大体量调蓄池等特点。污水厂通水后各项出水指标均达到了设计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