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以广西贺州凤凰塘清代民居群为研究对象,探究其聚落特征,并对其聚落环境、气候、人文特色、村落现状进行了论述,指出其研究对于今后的保护发展和广西建筑文化的传承起着基础而关键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以小丹河流域的清代民居建筑为研究对象,论述了该地区传统民居的特点,分析了棚楼式民居的成因,从屋架、墙体、基础方面探索了清代民居的建筑框架,并研究了传统民居的装饰图样,以突出清代民居本身的民俗文化。  相似文献   

3.
侯其强 《新建筑》2005,(6):92-93
以《广西民居》中的“民居”定义对全书的内容进行了介绍性梳理,并对其在广西民居研究过程中所获得的民居经验进行了归纳总结。指出:基于“研”以致用的广西民居研究为培养规划规划师的规划能力探索聘条新路径,同时,也为赓续当地的规划文脉提供了方向。  相似文献   

4.
玉潘亮  冯棣 《新建筑》2023,(2):109-115
1840—1949年间,广西乡土社会政权经历了从族权到士绅、军绅等多个权力的更替。广西民居由此步入近代转型的进程。社会权力对民居近代转型产生支配性影响。结合近代相关文献资料及桂东南地区37个代表性近代民居的实例研究,揭示广西民居近代转型的条件、动力、类型和特征;弥补中国近代建筑史对“边疆、边缘、边界”地区研究的不足,也为当下乡村振兴和民居现代转型发展提供相关历史经验与启示。  相似文献   

5.
地域文化的差异性使得各地区传统民居呈现出不同的地域特征,安徽凤阳沿淮村镇现存一些特色鲜明的清代传统民居,具有一定研究价值。选取凤阳临淮古镇为调研地点,对东大街的清代时期的传统民居进行实地调研和建筑测绘,从平面特征、造型元素、结构形式、材质色彩等方面进行提取和分析,归纳总结了凤阳地区传统民居的地域特征,旨在为今后村镇住宅设计和建造中体现地域特色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6.
谷云黎 《华中建筑》2007,25(9):152-155
通过对解放前南宁市郊和旧城区四处清代和民国时期的旧民居的研究和比较,发现它们所具有的一些共同之处:结构简单,通风、遮阳效果好,装饰朴素等特点.这些建筑特别适合于地处亚热带、盆地和滨江的外部环境特点,与广西其他少数民族住宅有相似之处.这些特点可以为乡土住宅(无空调)设计提供某种借鉴.  相似文献   

7.
彭博雅  柳肃 《华中建筑》2009,27(12):110-113
该文以湘中杨市镇清代大宅民居为研究对象,结合实地测绘调查和文献阅读对其进行专项研究,通过分析了这种大宅民居建筑的平面形制,空间组成,结构技术和装饰艺术等,让人们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这种民居建筑,并希望能对以后的研究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8.
张铮  杨锦辉 《山西建筑》2010,36(7):39-40
分析了广西民居的地域性及民居特征,探讨了广西民居保护与新农村规划建设,指出新农村规划建设应尽量保留具有本地地域特征的民居,民居保护的根本目的是传承和发扬,新农村建设须有前瞻性。  相似文献   

9.
本文着重分析了明代至清代中期、清代后期至民国时期西安古城民居从外观上大体表现为三种形式:1.明清以来传统民居形式;2.西方文化影响民居形式;3.近现代转型民居形式。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一方面从浙南海岛民居早期、明代、清代、民国、解放初大致的建筑类型演变过程进行总结介绍;另一方面通过实地和档案调查,对清代、民国、解放初民居遗存作出基本特征归纳。调查来看各个时期的民居形式,不是完全单一存在,只是不同时期以某种形式为代表,海岛民居遗存急需保护。  相似文献   

11.
12.
<正>历史是不会说谎的,建筑更是历史时代不可磨灭的实体记录,通过参观历史建筑就能了解历史、了解那个时代的文化,所以我们要保护好这些建筑,因为一旦损坏,那损失将是不可估量的。庆基殿就是这样一处具有极大文物保护价值的古建筑。  相似文献   

13.
《Planning》2013,(4):523-525
目的:比较汉代、唐代、宋代煮散剂。方法:通过对汉代、唐代及宋代代表性医著中煮散剂的梳理和分析,总结归纳汉代、唐代、宋代煮散剂的特点。结果:煮散剂为汉唐时期的传统剂型之一,且从汉代、唐代至宋代,煮散剂剂量和服法皆有传承;宋代煮散剂盛行,甚至以煮散剂代替传统汤剂的使用,导致方药临床用量的显著下降。结论:通过追溯煮散剂的历史发展,为中医药的现代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4.
《Planning》2019,(4)
两湖地区渔税的性质从南宋的产业税,到元代具有游牧传统的鱼课、明初的生产税,至清代又转变为产业税,经历数变,反映出传统王朝国家如何对有别于种植农民的具有较强流动性的边缘人群实施管理与控制,以及所达到的效果。总体来说,各代王朝中以明代在水域上实施的制度较为严苛,但大体上都没有脱离土地立场的束缚。赤历、湖册、渔户家谱以及官方文献等记载,说明了明代以里甲制度为蓝本编排渔户业甲,并将渔户与办课水域紧密结合,促成了湖主阶层的产生,湖主的岸居生活意味着流动性在一定程度上的丧失,为国家的统治提供了便利。来自王朝国家的制度从根本上形塑了水域社会,与此同时,渔户等水上活动人群对制度的能动利用则使其具体运行过程及产生的结果又偏离了政府的预期,由此,水域社会发生了类似于土地而又自具特色的演变轨迹。  相似文献   

15.
"园篱"是中国园林的重要艺术组成,在明代园林绘画中可以窥见园篱具有的显著地位,其传递出的文化表征也与园林空间的形塑有直接联系。特别是明代前期的园林图像中出现了大量与后世不同的园篱运用,如果以空间的视角去理解分析,以形态构成为侧重点,研究其在园林中的空间组构与时空衍化脉络,则有助于清晰了解时代园林修建过程中文化观念对空间环境的影响。如果沿循并交错"园林"和"图绘"的平行系统去探寻园林艺术发展的内涵,以材料本身视觉和美学特征进行细致分析,从而形成对明代绘画中园篱的多模态解读,则能产生对此时期园林修建的趣味所向、文化内涵及时代风格等对园林空间形态映射的清晰理解,并在探讨传统园林艺术形式的同时,通过园篱这个物质载体去体会特定时代的园林风格,重新感知并梳理转化形成当今园林发展的实践导向。  相似文献   

16.
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战略的提出需要一种生态筑底、协同整合的基础设施作为区域联动发展、动态演变的框架。通过梳理景观基础设施理论,挖掘其与一体化示范区发展的整合潜力,利用"千层饼"模式分析生态过程,结合耦合法统筹系统、要素、场地间的"互适性",探讨跨尺度、多层次的发展策略。提出依托景观基础设施规划思想,以区域水管理为纽带组织蓝绿系统协同骨架,以复合水乡单元替代单一功能分区,构建多中心水乡簇群为基础的"产城""三生"融合的"新江南水乡"发展模式,为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实践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7.
《Planning》2020,(1):31-34
实变函数Riesz定理刻画了几乎处处收敛与依测度收敛的具体关系,通过例子说明该定理在证明测度收敛性质中的应用。最后利用该定理,得出函数列依测度收敛的一个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8.
《Planning》2014,(1)
唐诗是唐代社会生活的艺术反映,以前学界多集中于唐诗本体来观照其审美价值,忽视其背后所反映的广阔的社会生活。唐诗以其独特的视角反映出唐代物质生产民俗、岁时节日民俗、民间游戏娱乐等文化内涵,成为我们了解并研究唐人生活的又一面镜子。  相似文献   

19.
潘洪萱 《古建园林技术》1984,(5):27-29转30
樊河桥位于陕西省汉中地区原褒城县的马道街北。解放后,樊河桥失去了作用,于1951年8月13日毁断,现石台、桥基尚存。桥头现存石碑一块。据明清史料记载,樊河桥到明朝早已损毁。后经多次修建,最后一次修建为道光时期。樊河桥为铁索桥。而且铁索桥造好后的百余年中,未曾毁坏重建。通过史料研究分析,樊河桥为西汉时期创建是可靠的,是否为铁索桥有待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0.
《世界建筑》2014,(4):108-109
<正>钟祥市博物馆暨明代帝王文化博物馆位于湖北钟祥市,是以生于此地的明代第11位皇帝嘉靖帝(1507-1567)为主题的展馆。地段北邻世界文化遗产明代帝陵之一的明显陵,西接莫愁湖,浓郁的历史文化氛围与幽美的自然景色相得益彰。博物馆借鉴了中国传统的园林意象,粉墙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