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衢州市体育中心体育场为研究对象,阐述了"体育公园""山""云"的设计概念,并从"绿坡"和"出入口"两个设计元素出发,详细论述了大地景观屋面设计的技术难点及策略.  相似文献   

2.
正项目背景普湾新区体育场位于大连市普湾新区的核心区域,是该区域的标志性建筑,也是新区居民开展体育健身活动的主要场所。占地面积23.45hm2,总建筑面积约5万m2,总座席数为3万座,为甲级体育建筑。可举办全国性和单项国际比赛。用地内除体育场外,其余区域设计为体育公园的形式,布置有足球场,篮球场,景观活动广场等室外活动空间。在体育中国,全民健身的浪潮下,希望此场区除满足比赛的需求外,也能为普湾新区的居民提供一个健身休闲的好去处。  相似文献   

3.
《建筑结构》2012,(4):68
国家体育场"鸟巢"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最主要的比赛场馆之一。它坐落在北京市奥林匹克体育公园中轴线景观大道东侧,与景观大道西侧的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遥相呼应、和谐共生,共同构成21世纪北京市,乃至中国最雄伟、最新颖、最亮丽的一对标致性体育建筑,世人瞩目。国家体育场"鸟巢"工程规模庞大,结构造型新颖,构件尺寸巨大且有扭曲构件,节点构造复杂,其设计与施工的难度是空前  相似文献   

4.
马奕芳 《福建建筑》2014,(3):65-67,64
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传统公园的改造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本文以西湖公园改造更新项目为例,分析目前传统公园改造存在的主要问题,运用人居环境科学理论以及"有机更新"的设计理念,提出了针对城市传统公园的改造原则和改造策略,在尽可能满足现代功能要求的同时,保护公园的传统文化与景观特色,打造具有艺术性、文化性与功能性的公园景观,体现可持续、科学的发展观。  相似文献   

5.
山东省桓台县文体育公园是2009年第十一届全运会部分项目的比赛场地。周全的园林景观设计,不仅满足了公园赛会期间的景观、集散及安保要求,同时将赛后公园转换成为功能复合、综合性强的城市运动休闲型公园。公园的园林景观设计立足于大众健身、文化休闲、城市生态绿化和城市文化展示等方面。设计将自然丰富的园林景观环境与各运动场区和景观服务建筑有机结合,形成自然娱疗式的林中活动空间,并与体育馆和文化中心的室内配套设施结合利用,为不同人群塑造一个享受自然、修身养性、强身健体的文化体育公园。  相似文献   

6.
<正>江门市滨江体育中心位于江门市北部滨江新城启动区的核心位置,用地面积40hm~2,投资约20个亿。总建筑面积约21万m~2,建设内容包括25,000座体育场、附属田径训练场、8000座体育馆、2000座游泳跳水馆、会展设施、室外运动设施及景观公园配套设施。体育中心的定位为一个供市民活动的大型体育公园,而体育场的设计也充分考虑到举办各种大型赛事、演出、集会等,充分发挥场所的功能及空间优势,带动周边城市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不断提升,以及全民健身理念的持续渗透,在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方面,体育公园成为满足人们健身需求的重要空间.然而,基于体育公园在空间与功能上的特殊性,结合全民健身视域下人们对于不同健身项目的实际需要,为较大限度的发挥体育公园的健身服务功能,则需要采取科学的体育公园设计方案,优化体育公园的空间布局,使体育公园在全民健身中的作用得到较大限度发挥.  相似文献   

8.
黄琦  张涛 《建筑结构》2021,51(11):后插21-后插22
随着全民健身意识的不断提升,以及国家在全民健康战略的落实,社区体育公园的大量建设为人们体育运动、休闲健身提供了一个新的去处.基于社区体育公园在功能上的特殊性,以及全民建设视野下不同人群对于健身的差异化需求,结合全面建设的相关要求,社区体育公园的设计应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从而在保证社区体育公园功能的同时,也能够满足社区居民的多元化需求,为社区居民身体素质的提升创造良好的条件.  相似文献   

9.
青岛市汇泉湾地区城市空间改造规划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敏  王天青 《规划师》2004,20(8):19-21
汇泉湾是青岛滨海旅游的热点地区。为改变其主题功能模糊、山海相融的自然特色被破坏的现状,改造规划将周边地区纳入研究范围,将该地区的主题功能定为体育健身和旅游休闲,以“减法”为主,整合城市空间和交通,划分出海水浴场区、主题景观区、第一体育场等7个功能区,使之既发挥不同的功能,又形成统一整体。  相似文献   

10.
张丽  王宁  靳萌 《中外建筑》2011,(1):111-112
通过梅园公园景观改造工程,以市民需求为基准点,满足游人的休闲、健身、娱乐、文化需求,突破公园的局限性,小中见大,完善公园的功能布局,协调公园的整体风格,做到尊重场地精神,保留在先、适当调整、提升特色。  相似文献   

11.
为响应全民健身战略与体育强国建设政策,从用地 比例、项目内容两方面,提出不同类别城市公园体育健身功能 的更新策略。1)以北京城市公园为例,分析当前公园绿地体 育健身功能现状,明晰问题。2)对比国内外一线地区公园体 育健身功能建设,寻找差距。3)综合国内外优秀建设经验, 将公园分为三大类:游园和社区公园(小于5hm2 )、社区公园 和小型综合公园(5~20hm2 )、大型综合公园和郊野公园(大于 20hm2 ),分别提出更新策略。分析得出,城市公园用地具备 承载更多体育健身功能的潜力。应对公园建设情况进行灵活评 估,适度提升体育健身用地比例,并根据公园规模、使用者年 龄结构等要素,丰富公园用地所承载的体育健身项目内容。  相似文献   

12.
作为教学科研场所的大学校园,可以提供重要的健康服务功能。但是,除了为师生提供服务,市民是否也应该享受大学校园提供的健康服务缺乏清晰的判定。以大学校园承载的健走、跑步等线性体育活动为研究对象,利用在线用户最多的"咕咚软件"获取运动健身活动的VGI共享数据,结合GIS分析技术,从个体属性、运动时间、运动空间、运动模式4个维度,分析行为与空间的关系,通过比对城市空间和校园空间的健身特征,对高校提供的健康服务功能进行解析,判定大学校园提供的健康服务功能。研究表明,校园空间承载着将近30%的城市健身行为,对师生和市民都具有较高的支持潜力。校园健身活动的主要空间载体是校园道路、体育设施和景观空间,空间类型多元化可以有效地促进体育活动。同时,校园的安全效应也增强了校园健身的吸引力。因此,合理有效的校园管理可以提升校园对城市的健康服务效能。  相似文献   

13.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我国居民生产、生活方式和疾病种类谱不断发生变化。工作节奏加快、气候环境恶劣、生态空间减少,以及人们的健康状况不容乐观,急需城市体育公园这种具有主题性、系统性、技术性、安全性、持续性,能满足日常体育活动的优质公共空间。步道游线是城市体育公园中利用率最高、健身最为便捷、投资最低的基础设施。本文以南京青奥体育公园的步道游线为例,勘查步道各项基本参数、考察铺装材质与连接、统计分析景观植被数据,以及调查流线相关节点设施合理性。提出规划策略:结合不同人群的健身需求科学规划步道游线长度、坡度、铺装,合理配置景观植被、出入口等,分别提升步道健身康养性、铺装安全性、景观植被舒适性、景观节点趣味性、出入口设置合理性,以充分发挥体育公园步道的健身康体作用。  相似文献   

14.
随着城市的发展及人居环境的变化,许多公园绿地面临着改造与完善。山地公园以其地势复杂、场地有限,成为公园设计中比较特殊的一类。南丹县铜江公园改造设计针对现状核心景观不明确、主题景观特色不突出、景观空间体系断裂等突出问题,通过对地域元素的整合与提炼,形成新的设计亮点,进行以清峰山自然生态环境为基础,以山地景观风貌特征为元素,以白裤瑶族文化、土司文化、山地文化等为内容,以"有机分散布局、重点集中营造"为策略的针对性改造设计,进而获得公园整体环境的优化与升级。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我国的体育公园从单一的功能型需求越来越向着生态修复和健身休闲双重目标定位发展,生态型体育公园逐渐被实践和认可。文章从天津市东丽湖生态体育公园的案例入手,分析了基于景观生态学视角的城市公园营造途径,提出了值得借鉴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6.
北京南苑森林湿地公园地点位于南苑,南苑是北京皇家苑囿起源地,京郊唯一平原湿地型皇家御园,清中期大运河水源补充地,具有独特的湿地基底和历史景观资源。该文研究对象为当代景观建筑,以北京南苑森林湿地公园体育驿站项目实践为例,探索以造景为目标导向的当代景观建筑设计方法。方案结合体育驿站场地环境和园区景观建筑整体设计定位,确立景观形象营造目标,即以自然湿地基底为依托,营造出与生态环境高度融合的体育驿站景观建筑,与场地使用者共同构成人在城市山林中运动健身的活跃景象。通过自然渗透的场地规划布局、轻介入的建筑构型以及公共性场所营造的造景原则,在满足体育驿站功能需求的基础上,通过场地规划、建筑构型以及场所营造的造景方法,达到目标造景效果,以期为当代景观建筑设计提供可行性思路。  相似文献   

17.
在介绍连江县体育公园概况的基础上,实施"活力、共享、绿色、延续"策略为其总体构思,并以体育健身、共享交流、生态自然为设计理念,从绿地系统、水体系统、铺装系统、设施系统以及植物系统设计五个方面详细论述了该体育公园的设计思路,为中小城市的类似实践提供了设计经验。  相似文献   

18.
体育场扩声系统 体育场/馆常用功能:竞技体育,文艺演出,群众健身休闲娱乐。  相似文献   

19.
刘飞舞 《中外建筑》2011,(1):108-110
随着人类“回归自然”热情的高涨.一种以“人与自然和谐”为中心,提倡环保的森林生态旅游成为国际生态旅游的新时尚。本文旨在研究城市生态公园在改造设计中所出现的共性问题和解决的策略。整个研究将以城市生态公园的改造设计为主体进行研究分析。城市旧生态公园目前面临着缺乏与城市的有机联系:公园个性缺失:景观空间结构简单、类型单一:公园原有要索丰富但景观效果及功能落后于时代的发展等诸多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以湘潭市杨梅洲旅游景点规划设计为例,提出了公园与城市开放空间的融合,公园个性特征塑造以及以景观空间重构,原有要素的有机更新等策略,以期为城市旧生态公园改造设计提供参考性建议。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成都市主城区东坡体育公园、熊猫体育公园、双流运动公园和新都体育森林公园四个体育公园的问卷调查,得到游客对于体育公园地形处理、水景设计、建筑设计、景观小品设计、道路广场设计和植物配置等6方面的满意度状况和对体育公园景观的总体满意度情况并进行排序。结果显示,对体育公园的调查总体满意度的排序是:双流运动公园(3.99)>新都体育森林公园(3.54)>熊猫体育公园(3.52)>东坡体育公园(3.37)。针对调查中发现的问题,提出了一些有关成都市体育公园景观营造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