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杨廷文 《住宅科技》1990,(11):18-20
住宅庭院空间是指以住宅建筑为主的外部空间,包括被建筑群包围的外部观赏空间。它是建筑内部空间的自然延伸与补充,与泛指的“园林”有区别又有内在的联系,而更接近民居庭院和私家园林的布局特点。苏州民居庭院的布局,把功能与空间环境的变化结合起来,大致可分为前庭、中庭、边庭、后庭、边院、后院、复式边院、宅旁园林等多种庭院空间的布局类型。其中庭、院、园  相似文献   

2.
《建筑师》2017,(1)
小说《金瓶梅》中,作为故事中心舞台的花园,呈现出与主宅对应与对立的关系。本文尝试通过分析小说中运用花园的方式,并结合相近历史时期的其他文献与实例,探讨明代住宅中,园与宅在日常生活和空间布局等方面的关系,揭示小说作者何以能在叙事中赋予花园在行为与道德方面与主宅对立的特性;并由此进一步认识园林在一般居住生活中的角色。文章指出,选址于住宅旁的园林,作为住宅的一部分,首先在行为与布局上与住宅以厅为中心的"前面"关系直接而密切,而同样重要的是,园林也具有模糊住宅秩序的内(后面)外(前面)双重性。因此住宅中的园林一方面作为社交场所而与住宅一起嵌入社会结构,另一方面也被赋予了打破住宅礼仪秩序,破坏甚至颠覆行为规范的潜在可能性。  相似文献   

3.
在当代中国住宅实践中,院/宅模型作为一种特征明晰的传统空间母题被广泛运用。本文通过对多个住宅作品的图形解析,还原4类当代作品中的院/宅构成及其对原型的指涉,并试图以此为契机,观察当代中国建筑对地域传统文化进行认同重建的部分图景。  相似文献   

4.
《建筑师》2016,(5)
本文以《金瓶梅》中西门庆宅的内宅为切入点,一方面考察以上房为核心的区域中,家庭结构、活动与住宅空间结构的关系,另一方面将住宅中的"房"视为与"厅堂"相对应的一种建筑类型,综合考虑建筑特征、家具布置及相应的行为,以剖析住宅中内外划分与性别划分的涵义,探讨传统住宅中的"私"的概念。指出传统住宅中的内宅(房)既是占有身体与财产的"私"的领域,也是家庭对内有效运作,对外展开社会交往的另一个空间,与厅堂一起构成家庭社会结构与住宅空间结构的两极。从而使住宅及居住于其中的家庭成为城市的活跃组成。  相似文献   

5.
宿天彬  吴英光 《规划师》2006,22(Z2):28-30
绿色生态住宅即为消耗最少地球资源和能源、产生最少废弃物的住宅,具有"健康舒适、高效清洁、和谐美观"的基本特征,其设计应遵循节约能源、结合气候、资源的最小化利用等原则.青岛市近郊某村作为试点宅用基地,进行了连体式绿色生态农宅设计,提出"从院到园,从园到家"的设计理念,并从农宅平面、立面、生态节能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文章对贵阳花溪“梦溪笔谈”住宅项目的竹溪居和帘宅、院宅作了分析。指出分岔的路径系统建构了竹溪居的户内空间主体结构,因循着它的身体至少可与思想平行;介绍了帘宅、院宅的一种尝试:以视线和皮肤的接触面作为梯度因素,从梯度差异入手界定住宅行为关系,同时反思其建造和使用。  相似文献   

7.
张鹰  刘嘉敏  余梦 《室内设计》2022,(1):132-138
城镇传统聚落表现出杂姓杂居的特 征,杂姓家族社会的演进直接体现在家族院 宅空间的变化上,院宅空间变化影响传统聚 落空间形态,厘清聚落传统院宅空间特征属 性有必要从社会演进视角研究其家族社会与 院宅空间的相关性问题。本文以泰宁古城尚 书巷历史文化街区为例,基于时空维度,从 传统聚落家族社会结构与其对应院宅空间的 演化分析入手,以家族社会视角,将家族院 宅空间作为基本研究单元,梳理院宅权属、 姓氏院宅的更迭方式,解读家族社会发展演 变与院宅空间变化的相关性,揭示聚落形态 演化的内在规律及其空间特征,为传统聚落 空间分析研究提供一种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8.
喜洲竹庵     
正竹庵位于云南大理喜洲镇一个古老村落的最东侧,背靠苍山,面朝大片开阔田野,是为画家蒙中夫妇设计的私人住宅。这座新建的宅院占地一亩二分,其内向性与其周边传统院落的内向性相合。为了满足业主的古典情结,建筑师构想了一个将房间和"园子"混在一起的住宅,功能空间和游息空间交织在一起,室内、半室外和完全露天的空间在不经意间完成过渡,步移景换,让功能性的行走成为了游赏的漫步。  相似文献   

9.
林凤书 《园林》2003,(10):10-10
已故著名园林专家陈从周先生著述中曾提到扬州古城深巷之中一处娟秀山林—小盘谷。小盘谷,位于丁家湾大树巷,原系清代两江总督周馥的住宅园林,1982年定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园在宅之东偏,有火巷与宅屋相隔。园门西向,为月洞门,门首嵌隶书"小盘谷"三字额。入  相似文献   

10.
"楼宅"在当今传统肌理调研中是重要的关注点之一,在南京传统民居中较为稀缺和特殊的类型,它在样式和建造上更具有鲜明的时代和地域特色。本文从"楼宅"在地界中的空间分布、基本单元空间类型以及单体空间划分三方面来论述其传统空间类型和意向。1、地界中楼宅空间分布1.1南京地区传统院落式民居的基本特征南京地区传统空间布置特点是以路网和水系为骨架,传统肌理依附骨架走势生长发展。在一个地块里,由"一院一进"为基本单元,往纵深发展成"一路","路"向横向发展可以成为"群","路"与"路"之间可以留有空隙成为地块内的弄或巷。肌理走势可能会随  相似文献   

11.
微园记     
<正>1园林作为方法1.1缘起园林在当代的意义何在,能否从中发展出一种方法?约从2002年起,我因院宅研究而开始思考这一问题,从2004年与董豫赣、王澍、童明一起设计天亚院宅起,开始真正有意识地以此作为设计研究的一个方向。2007年我们举行了一次"园林与建筑"的会谈,出版了文集,并相约每过十年再出一本。在此前后,董豫赣完成了清水会馆、红砖美术馆,童明完成了周春芽美术馆,王澍更是作品不断,而李兴钢等同道则越来越多。我约于2010年完成了如园,  相似文献   

12.
院宅空间是组成传统聚落空间肌理的基本结构单元,且其空间形态的演化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聚落整体空间形态。文章以泰宁尚书第历史街区为例,在时空维度下,以院宅空间作为基本研究单元,首先对院宅单元演变的阶段性特征进行梳理总结,再以典型院宅的发展演变过程为线索解析院宅空间形态变化对聚落整体空间形态的影响,从而探究院宅空间形态演化的内在规律及其演变对聚落整体空间的影响,以期为传统院宅的保护与再生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作为建筑空间设计的入门教案,"院宅"设计包含了空间与生活的双重性理解:既是一种内外空间的组织模式,也是一种应对自然和社会的居住模式,因此同时连接了抽象空间与具体生活两个重要方面。在此框架下,"院宅设计"以新的方式重新诠释现代主义的"方盒子"问题,将其置入当代中国城市之具体现实,引导学生从现实感知与体验出发,学习建筑空间的基本语言,由此步入空间设计之门径。  相似文献   

14.
建筑师俞挺在八分园项目的设计中,将中国古典园林的墙、院、厅、园、宅、田等核心要素进行抽象、转换、折叠与重组,在继承传统精髓的基础上,创造了一种新的现代园林空间结构,并注入了生活重塑、产业升级与城市复兴的内涵,以九个层次的精巧嵌套,改善了社区文化环境,完成了又一处城市微空间的复兴。  相似文献   

15.
宿天彬  吴英光 《规划师》2006,22(12):28-30
绿色生态住宅即为消耗最少地球资源和能源、产生最少废弃物的住宅,具有“健康舒适、高效清洁、和谐美观”的基本特征,其设计应遵循节约能源、结合气候、资源的最小化利用等原则。青岛市近郊某村作为试点宅用基地,进行了连体式绿色生态农宅设计,提出“从院到园,从园到家”的设计理念,并从农宅平面、互面、生态节能等万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陈建红 《华中建筑》2007,25(8):159-161
徽州民居庭院受到用地条件的限制,住宅庭院并不具备真正意义上"园林"的条件.但徽州人建宅通过"移植"、"引用"或"微缩"的处理手法进行造景,在有限的宅院空间内达到了丰富多样的景观效果.该文从空间环境的内外交融,声光在庭院中环境气氛的营造等方面,分析了园林景观在徽州民居中的运用方式.  相似文献   

17.
张倩  王芳  惠劼 《建筑与文化》2011,(7):114-115
住宅的近宅空间是由家庭内部向户外过渡的亲切的小空间。近宅空间的设计应当实现空间归属感、创造可识别性。住宅近宅空间应当创造居民碰面、停留、交往的机会,为居民离开家门之后开始进行公共的社交行为提供方便的场所。  相似文献   

18.
灰色层染     
正"灰色层染"样板间运用深灰、浅灰、明灰、暗灰等不同层次与不同饱和度的灰色调,营造了一个平静温和的居住氛围。同时,不同质感和不同纹理的织物交织在一起丰富了节奏感,使得整个房间不会单调或冷清。这种层次感为整个空间增添了更多的探索性,并与窗外优美的天际线一起构成了城市中的"灵魂避难所"。  相似文献   

19.
根据进化论的原则,世间万物都遵循着"优胜劣汰"的永恒规律,适应时代者被留下继续强化,而被时代抛弃者则逐渐退化,有限的资源被更加合理地利用.和生物进化理论相同的是,住宅的进化也是基于把有限资源集中在发展符合居住者要求的功能上,不合时宜的部分或功能将需要让出空间供其它部分使用,因而令住宅的布局也随着时代在不断进化中日趋完善.朗晴居二期City21遵循"人·宅·进化"原则,坚持"进化,只为了更好".  相似文献   

20.
灰色层染     
《Planning》2018,(4)
<正>"灰色层染"样板间运用深灰、浅灰、明灰、暗灰等不同层次与不同饱和度的灰色调,营造了一个平静温和的居住氛围。同时,不同质感和不同纹理的织物交织在一起丰富了节奏感,使得整个房间不会单调或冷清。这种层次感为整个空间增添了更多的探索性,并与窗外优美的天际线一起构成了城市中的"灵魂避难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