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针对城镇化发展的新常态对城乡规划专业人才的需要,以及城乡规划一级学科教育的目标,文章分析了当前城乡规划专业本科教育面临的发展机会和挑战,并以天津大学城乡规划专业本科培养方案的修订为例,探讨城乡规划专业本科教育改革。通过对原版培养方案的解析,对比介绍了新版培养方案的改革思路、办学思想、培养目标等概况,重点阐述了新版培养方案在教学安排、课程组织和教学方法上的探索与尝试。  相似文献   

2.
构建面向实践的城乡规划教学科研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殷洁  罗小龙 《规划师》2012,28(9):17-20
在城镇化快速推进的背景下,国家和地方对城乡规划工作的需求日益增加,促使城乡规划学成为独立的一级学科。当前城乡规划教育和科研体系中存在各院校专业教育水平不均衡、培养人才知识体系难以满足社会实际需求、对城乡规划学科的理论研究不足等问题,为了培养能够胜任社会经济发展要求和城乡建设任务的规划专门人才,应从实际出发,以满足社会需求为根本目标,构建面向实践的、教学科研相互促进的学科发展体系,以促进城乡规划学科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齐慧峰 《城市规划》2011,35(9):74-77,82
《城乡规划法》确立的公众参与制度必将引领城市规划教育的变革。本文通过对一次公众参与课堂模拟讨论会教学的思考,探讨了新形势下城市规划专业本科教学在价值取向、知识体系和基本技能方面需要拓展的内容,并提出公众参与教学内容融入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本文针对我国城乡规划发展的需要和当前城乡规划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从规划教育的培养体系、主要的课程类型等方面提出相应的改进方向,提出以城乡规划作为干预城乡发展的公共事务的知识需求作为城乡规划专业知识体系建构的基础,在规划教育和教学中突出针对问题的知识运用和实践导向的方式方法,以二级学科的发育完善推进城乡规划一级学科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是2012年教育部新设立的本科专业,文章从专业发展定位和社会人才需求两方面解读专业发展基本要求,结合南京邮电大学自身特色,从信息科学与地理学、规划学的结合点出发,指出以信息科学应用为特色的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课程体系构建原则,进而从专业基础知识、特色知识两个模块,通识教育、专业教育两个层面架构专业课程体系初步框架,为相关院校该专业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罗曦 《华中建筑》2024,(1):144-148
要随着国土空间规划改革、专业转型发展及应用型人才培养等新趋势的到来,国家对城乡规划专业课程教学提出了新要求。该文通过梳理现有城乡规划专业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成果等方面的研究成果,总结提出总体规划课程是改革研究的重点。同时,在结合中南大学城乡规划专业本科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课程群课程体系的基础上,针对课程教学发展、设计基地选择、质量监督等教学现状展开了教学思考与改革探讨。并归纳总结“‘校企地’三方合作、校内外导师团队化、教学内容体系化、强化‘案例库’建设”等方面取得的相关经验,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课程群教学改革提出新思路、新方向,以期有效促进城乡规划专业本科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相似文献   

7.
《规划师》2016,(1)
随着城乡规划学科的发展,对法定规划编制教学进行改革具有积极意义。文章以近年来天津大学城乡规划专业本科教改实践为例,首先阐明了原法定规划编制教学中学业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进而指出了学业评价改革的两个方向;其次详细阐述了法定规划编制教学中学业评价改革的重点,包括调整教学组织、明确各环节的评价侧重点、构建"知识技术与人文素质相结合"的评价体系以及向学生反馈学业评价四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8.
规划师的职业实践和社会角色决定了规划伦理意识培养是城乡规划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针对国内城乡规划专业教育中尚未形成完整的伦理意识教育体系,文章借鉴国外规划伦理意识教育的成功经验,研究中国城乡规划专业教育伦理意识培养的主要途径:加强规划教育伦理课程体系建设、重视规划伦理案例库建设、强化产学研结合、创新规划伦理教学模式、加强规划专业教师的培训。  相似文献   

9.
探究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建设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才培养和专业建设是社会的需求和实践的要求,在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建设的过程中,必须秉承科学培养人才、注重实践性技能培养的核心。本文在研究科学的人文地理和城乡规划专业课程体系,探索合理的人才培养模式,提出符合不同地区不同院校各自特点的教学思路方面进行了思考和探索,为人文地理和城乡规划专业的建设和教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科学转型视角下的中国城乡规划学科建设元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化"和"中国化"是中国城乡规划学科成熟与持续发展的核心内容。基于"科学化"和"中国化"的线索,试图从现代科学发展与转型的元视角出发,梳理研究对象、知识体系、研究方法三个方面的学科发展既有认知,整理学科建设的基本框架,为中国城乡规划学科的发展提供基础性的思考。认为城乡规划的研究对象是"人-空间"关系系统,一个围绕"人-空间"关系的多尺度的、不可分割的整体;城乡规划作为一种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本土化知识形态,它的知识体系必定是多学科的高度综合集成,包含哲学、科学和技术三个层次;城乡规划学科的研究方法应当是一种有结构的多学科方法,需要进行跨学科的交流、整合。  相似文献   

11.
文章首先对近年来众多高校参与的工程教育认证和审核评估进行了解读,提炼出二者的共同点——"OBE教育理念",并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审核评估与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高等学校城乡规划专业评估进行了比较,认为二者相互补充、各有侧重,共同促进教育质量的提升。本文以哈尔滨工业大学为例,从6个方面介绍了2016版城乡规划专业本科培养方案修订的探索,期望本文能给同行提供借鉴,推进我国城乡规划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Planning》2015,(27)
随着我国城乡规划从粗放式增量规划向精细化存量规划转变,城乡规划面临如何协调与利用在城乡建设中以政府为主的公共管理与以经济为主的市场力量,城乡规划教育也必然从原有的工学教育为主,不得不面临社会学、经济学等问题,作者基于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的地方高校,提出适应我国政治经济改革目标,突出城乡规划专业特色,面向未来,建立"官产学研"互动机制、完善培养内容与方式、形成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的改革重点与方向。  相似文献   

13.
《规划师》2020,(7)
国土空间规划时代的到来不仅对城乡规划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更提供了一次自省和革新的历史性机遇。而当前城乡规划教育本身存在一些"旧疾",即教育体系呈现基底"虚胖"的金字塔结构、学科本体理论研究对专业教育支撑不足和规划教学内容不堪重负。针对城乡规划教育面临的"旧疾"和"新题",文章尝试寻求应对之策:首先,从实践需求的角度重点解析国土空间规划对人才培养中的知识、技能和价值观三方面的核心诉求;其次,梳理空间规划重要策源地之一的德国高校城乡规划教育特色,总结出细化专业方向设置、采用灵活的课程选修方式、注重思辨和价值观的教授过程等可借鉴的经验;最后,从教师团队化与专业方向细化、多元核心知识与技能体系构建及课程群优化、针对不同课程类型的授课方式和价值观培养等方面提出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4.
城乡规划学升级为一级学科后,现行的专业教学知识体系明显落后与学科发展以及社会生产实践需要,培养具有大工程观思想的城乡规划专业人才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本文以湖南城市学院城乡规划专业实践课程体系改革为例,在大工程观理念下,重新确立了实践教学的目标,探讨了一系列实践教学改革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石楠 《城市规划》2021,45(2):9-22
回顾了“城乡规划学学科研究三部曲”的主要进展,分析了城乡规划学知识体系的构成和基本特征,尝试描绘国土空间规划相关学科的知识资源,提出国土空间规划应该多维度研究、多学科支撑,城乡规划学应该多学科交叉、多领域支撑.  相似文献   

16.
国土空间规划的推进对学科交叉融合与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城乡规划学科在新时代背景下面临重大机遇和挑战。从国土空间规划切入,论述了城乡规划学科的重要性和人才培养的新要求,剖析了城乡规划本科教育需要解决的四个主要矛盾——传统人才培养模式与创新教学方式、理论类课程与设计实践类课程、旧知识体系与新规划体系、单一学科框架与交叉学科知识,从而得出了城乡规划学科亟待进行人才培养模式转型和课程体系优化的结论。根据新时代城乡规划专业人才培养需求,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及时调整培养方案,确定了兼具实践思维、理论思维、逻辑思维和运算思维的复合型高素质人才培养模式,从理清课程体系脉络、增设学科交叉类课程、促进理论和实践的融合三个方面对专业教育课程体系进行了重构。学校依托新的培养方案与课程体系进行了教学改革,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提升了专业人才培养水平。  相似文献   

17.
社会生态平衡:新时期城乡规划调整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蒋兴  郑雄彬 《规划师》2012,28(12):10-14
随着中国城市化、工业化的快速推进,各类社会生态问题日益凸显,并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社会生态系统理论是社会学最重要的基础理论之一,对于探索基于城市社会生态系统的城市发展道路,识别社会生态结构中不合理的部分并提出改进方案,引导未来城市发展与社会生态环境协调共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新时期,城乡规划工作需要加强对社会生态系统的研究,将社会生态平衡理念引入城乡规划各项内容的编制过程中,引导城市和谐、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作为城乡规划学专业必修的核心课程之一,是城乡规划学专业学生了解、应用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知识的重要学科平台,是城乡规划学跨学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首先分析了该课程在华侨大学城乡规划系现有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然后分别从合理的课程设计、实践课程的协同教学、工程类选修课程的开展、开放式研究型规划设计教学的试行4个方面来说明具体的改进措施,提升教学效果,实现不同学科思想的交叉渗透,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思考能力。  相似文献   

19.
自2011年城乡规划学成为独立的一级学科以来,学科建设和规划教育得以快速发展,并逐步表现出与以英美为代表的发达国家所不同的学科属性。特别是在城市快速发展与外源理念多元包容的背景下,城乡规划学科在传统的工科体系中具有较为明显的人文社会科学特征,从而满足城市化进程及多样化的社会服务需求。在这种情况下,城乡规划教学应兼顾现实发展诉求与国际经验借鉴,根据不断演变的学科属性与社会任务做出调整。本文结合国内外学科发展经验与华南理工大学城乡规划教学改革思考,分别从执业、政策与案例出发,介绍了城乡规划理论课程教学、城市研究逻辑方法教学与都市主义实践策略教学的改革思路,并就弹性化的课程体系与多元化的专题教学内容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20.
《Planning》2015,(12)
在高职院校社会学课程中应用体验式教学法,符合高职学生的特点与需求,符合社会学课程知行合一的学科特色,符合高职教育的发展规律,是解决目前高职院校社会学课程教学困境的有效途径。其中,设计灵活多样的体验式教学情境是前提条件,精心组织问题引入、情景体验、反思分享、归纳总结等教学环节是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有效提升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的关键步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