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任春颖 《钟表》2010,41(3):116-119
自1922年自动手表诞生以来,自动机构越来越得到大家的关注。将自动机构嫁接到基础机心中成为自动手表,几乎成为了国内外各大表厂的必有产品。通过手臂的摆动,使机心中自动锤所产生的静力矩和惯性力通过自动上条系,以一组减速机构传到上条棘轮把发条上满。这样在原动系中经常保持着一定的动力,来驱动传动系和擒纵调速系,使手表赖以不停的工作。这确实为现今忙碌的人们带来了很多的便利,是一种非常经典的实用手表。  相似文献   

2.
《钟表》2004,(2):119-119
常有朋友问我,买机械表好,还是石英表好,怎样解答这个问题呢,我想应该困人而异。简单地说,从表的机芯来区分大致可分为:机械表、自动机械表、石英表、自动石英表、电子表、光动能表等。(后两种暂不作介绍)机械表 是靠人手转动表把以带动发条上弦的手表自动机械表 是通过佩戴者手腕活动令发条上弦的机械表石英表 是利用石英震荡原理运行的手表自动石英表 是利用手臂的摆动而带动表内的摆陀转动, 而转动时微型发电视产生的电能传送到电 容,电容输出电能推动微型电路石英计时装  相似文献   

3.
《钟表》2001,(2)
自动手表连续走时12小时后,手表里的发条一般都是上紧了的。因此,当它从手腕上取下放置起来,处于静止状态的情况时,表机应能保持12小时以上的走动能力。但这指的是正常佩戴条件下,若个别使用者基本不活动或活动量较少时,表取下放置起来,表机走时就达不到以上标准。因此,遇到这种情况,将表取下放置时,应将表摆动几下,或同普通手表一样,用手上几下发条,使自动表放置时,同样能正常走时。自动表取下不用时为什么仍能继续走动?  相似文献   

4.
曹维峰  马静 《钟表》2009,40(1):58-65
一直以来人们都在追求手表更持久的动力,像是一场醒不来的梦,一遍遍的寻找:而动力的来源。与发条紧密相连的上链,更是让无数人迷倒在机械的情结中。难以割舍。手动上链这种最基本的上链方式。在齿轮啮合的声音中.在发条盒一圉圉上满的过程里,无论是设计者还是享用者,在那一刻,心中的喜悦是共通的,这样的喜悦来自长动力手表的秘密。  相似文献   

5.
原动系源泉     
荤人 《钟表》2006,(4):56-61
机械手表的唯一动力来源于发条盒,但对手表动力产生影响的因素可就不止这一项了。为什么即便我佩戴着可能是世界上最精准的手表也不是长动力?  相似文献   

6.
王沄生 《钟表》1999,(2):21-23
本文通过对试验结果的综合比较以及理论分析,说明了自动手表副发条的曲面形状对自动发条有效工作圈数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钟表》2020,(3)
正早在17世纪末,便有制表师研发出具有自动上链机械结构雏形的怀表作品,但在怀表时代,由于表壳常被主人放在口袋里,所以并未演进为主流。直到20世纪初手表渐渐取代怀表,缩小尺寸后的手表表冠让佩戴者在上链时显得非常繁琐,此时,机心自动上链的优势就显现出来了。最早期的怀表采用钥匙上链,在面盘或背面留有上链孔,插入相合的钥匙(上链器),就可以带动发条盒进行上链。到了1842年,尚·阿德里安·翡丽(Jean-Adrien Philippe,百达翡丽创始人之一)发明了免钥匙上链系统,通过表冠即可上链。  相似文献   

8.
姚凌志 《钟表》2011,(2):82-83
说起万国这个品牌,表友们第一想到的肯定是大名鼎鼎的"啄木鸟"上链结构了。它在上链效率上与劳力士的双合金红轮结构各有千秋。劳力士运用齿轮带动给发条上链,而万国则是采用装在自动陀上的心形凸轮360度旋转来推动杠杆左右运动,带动一长一短的两个形状像小鸟嘴巴的勾形零件顺时针勾动一个狼牙齿形的齿轮(见01),从而给发条注入势能。只要自动陀旋转起来就可以看到两个勾形零件在不停的勾动狼牙齿,所以国人很形象的给拥有这种特殊上链结构的机心起了一个很形象的名字"啄木鸟"机心。  相似文献   

9.
迪仕蒙     
《钟表》2001,(2)
动能显示手表● 21钻全钢机械自动表;● 具有日历、时、分、秒显示;● 表盘中间能量显示盘上的指示符显示手表能量储存情况。当指示符指向12字位时,表示发条满条,静止走时可延续40小时以上,当指示符指向8字位时,表示能量为零。五针动能显示日历自动机械男表● 具有日历、时、分、秒、止秒、自动等功能;● 表盘上方12字位的小针指示24小时;● 表盘下方6字位的小针指示手表发条所储能量。小指针指向扇形数标45以上时,表示能量最充足,手表走时正常;指针指向扇形数标5以下时,表示能量为零,手表停走。迪仕蒙  相似文献   

10.
《钟表》2019,(5)
<正>机械表能精确走时是因为机心内的齿轮将发条盒里面的能量传递到擒纵调速机构,周而复始地围绕着轮轴旋转、摆动。为了让摆轮轮轴更好的摆动,我们就需要减少齿轮系轴尖的摩擦。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机心在采用耐磨的红宝石轴承同时,又想方设法的将轮轴直径变小,越细越好。不过,变细的轮轴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摩擦,但也同时带来了新的问题。摆轮轮轴可以说是机心中最脆弱的部位,直径小到0.07毫米。因  相似文献   

11.
摆轮的奥秘     
铁丝 《钟表研究》2009,(2):110-115
摆轮和游丝是手表内调速机构的两大重要组成部允其中,摆轮自然是重中之重,当然游丝也很重要,只是比不上摆轮罢了。它准确而规律地往复震荡传动着擒纵又,乃至擒纵轮、四轮、三轮、中心轮直到主发条盒,它的运动是发条放松的直接原因。摆轮和游丝所组成的“旋转摆动系统”,不仅控制着时间的流动,还掌控着发条的放松,更是手表整个机构的决定性部件。  相似文献   

12.
《钟表》2016,(5)
<正>统一机心手表是采用我国自行设计的统一机心制成的表,该机心是原轻工部在1970年3月,组织全国各大手表厂、钟表研究所及有关院校的工人、干部和技术人员组成的三结合设计组研制的,其代号是SZ1。统一机心手表的主要特点有:1.条盒轮与中心齿轮采取1:6的传动比,减小了发条的力矩,有利于延长机心运转寿命。2.摆轮直径较大,位置安排在上条柄对面,便于装配调整,显著地提  相似文献   

13.
《钟表》2020,(3)
正常听到手表的机心有几颗(红)宝石,这是指机心还要镶上宝石进行装饰吗?如果有些手表使用实底盖,那么这些宝石不就看不到了,那为什么还要加入宝石。其实手表上的宝石主要功用并非装饰,而且它甚至不是天然形成的,看完以下解释你就会懂了。机械机心结构大致由能量装置、轮系、擒纵机构、指针机构、上条拨针机构、振动系统等6个部分组成,机心的运转主要靠各个轮系之间的衔接驱动、擒纵机构有规律的释放补充动力。这些机心部件在"枢轴"上旋转,例如机心中的秒轮每分钟在其轴上运动一个完整的圆圈,这意味着它每天完成1440个完整旋转或每年完成525600个完整旋转。  相似文献   

14.
《钟表》2019,(1)
<正>手表作为高端消费品,特点就是直接制造成本和最终售价之间有巨大差距。一枚自动大三针带日历的机械机心,大规模生产价格只要十多元。瑞士高端机心虽然人工成本高一些,但是大批量生产也不会贵到哪里去,ETA2892机心当年随便出售的时候,也就是2000多元一只,而做成手表价格上就要翻上好几番。售价这么贵,又要让消费者心甘情愿的买单,这里面就有门道了。这就需要给单纯带着手腕上看时间的手表,注入更多的意蕴,使之成为一种象征,超出计时器单纯  相似文献   

15.
《钟表》2013,(2):76-80
机械手表机心内主传动链条的源头即是原动系统,它的定义是其内部存储弹性元件发条,即存储弹性势能。取决于发条的长度及厚度的弹性势能决定着机械手表走时时间的长短,发条将储存的弹性势能转换为机械能后为机械手表提供原始能量,当发条储存的弹性势能全部释放出来后,机械手表便失去能源供应而停止运行。  相似文献   

16.
六自由度工业机器人手腕锥齿轮由于齿轮碰撞力波动幅度较大,且齿轮处于旋转运动状态,可能导致接触区域应力值很难利用测量手段获得。因此,利用Pro/E参数化建模工具构建六自由度工业机器人手腕锥齿轮传动模型,将锥齿轮模型导入ANSYS中,根据机器人工作状态,对啮合后齿轮施加动态载荷进行瞬态动力学分析,然后再利用Matlab绘制出应力变化曲线,得到机器人手腕大齿应力变化规律,从而验证该工业机器人手腕大齿结构设计合理性,旨在对其他机械传动机构结构设计起到一定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7.
韩天明  席战辉 《钟表》2011,(3):70-72
机械手表中发条、柄轴都是易损件,发条最容易出现的问题是:发条外钩与发条脱开以及发条于外钩点焊处折断,而柄轴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容易出现进水生锈、轴肩磨损等现象。  相似文献   

18.
基于渐开线球齿轮的机器人柔性手腕结构与运动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介绍了一种基于渐开线环形齿球齿轮传动的机器人新型柔性手腕及其空间八杆驱动机构。该柔性手腕由六个球齿轮按特定规律串联而成,构成了一种多系杆的空间运动行星轮系机构。新型柔性手腕具有3自由度,可实现全方位偏摆运动和自旋运动,任意方位最大偏摆角可达126°,其运动性能明显优于著名的Trallffa柔性手腕。介绍了多个球齿轮的串联结构型式,分析了新型柔性手腕的结构特点和动作原理。对驱动机构进行了可动性分析,建立了驱动机构的运动学模型。分别进行了手腕偏摆运动分析和自旋运动分析,利用Denavit-Hartenberg方法确定了六个球齿轮的位姿矩阵,推导了手腕输出轴偏摆角与第一级系杆框架偏摆角之间的关系,并求出了输出轴末端的坐标参数方程,建立了自旋运动正、逆问题运动学模型。上述驱动机构和柔性手腕的运动学分析模型成为设计控制系统的依据。  相似文献   

19.
围绕汽车变速箱齿轮、输入输出轴制造行业车削加工需要解决的自动化问题,建立包括主机设备、机械手自动上下料系统、物流传输系统、信息化生产管理系统为一体的自动生产线。为了解决斜齿轮在整个工序加工过程中,需要旋转一定角度上料,创新设计了特殊机构,实现斜齿轮的自动上下料需求。  相似文献   

20.
以某功率分流混合动力轿车传动系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该款深度混合动力汽车的转速特性,通过噪声测试确定了混合动力传动系在纯电动和混合动力模式下的噪声源,建立了传动系复合行星排齿轮啮合对三维接触动态有限元模型,分析了齿轮对三维接触动态特性。噪声测试结果表明,复合行星排齿轮啮合是纯电动模式下主要噪声源,齿圈与减速器齿轮啮合噪声及发动机噪声是混合动力模式下主要噪声;动态接触分析得到了齿轮对啮合时轮齿的接触状态、接触应力、接触力、接触面积等随啮合位置变化的规律,为混合动力传动系振动噪声、强度校核和动态性能优化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