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TiC、TiN及Ti(C,N)具有高熔点、高硬度等优点,兼顾耐磨、耐蚀和导电性能而被广泛用于金属陶瓷、表面处理、复合材料等领域,其合成技术获得了飞速发展。综述了TiC、TiN及Ti(C,N)的各种合成与制备技术,介绍了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DBDP)辅助球磨技术在碳、氮化物合成中的应用。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DBDP)辅助球磨不仅提高了TiC、TiN及Ti(C,N)的合成效率,而且能够获得纳米级产物。  相似文献   

2.
等离子体脱硫装置的设计主要包括等离子体反应器的结构设计和电参数设计两个方面.通过改进介质阻挡放电的电介质材料、加工工艺以及放电间隙结构优化等离子体反应器设计,实现强电离放电,提高脱硫效率.  相似文献   

3.
任雨松  花国然 《工具技术》2005,39(11):16-18
纳米复合膜制备技术是表面工程领域的发展前沿,而干式切削是未来金属切削加工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本文综述了纳米薄膜制备技术的研究现状及进展,介绍了纳米薄膜在干式切削刀具涂层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介质阻挡放电电离源是一种非表面接触型的常压敞开式电离源,借助大气压下惰性气体的介质阻挡放电产生稳定的低温等离子体,可在几秒钟内实现液态、固态和气态样品的解吸附离子化,将其用于质谱检测,无需复杂的样品前处理,在常温、常压环境下即可对样品进行原位、实时、快速和无损检测。介质阻挡放电电离源自提出以来发展迅速,现已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安全、公共安全、药物分析、环境监测、生命科学等诸多领域。本文综述了介质阻挡放电电离源的发展历程、电离机理、结构分类、影响因素及应用进展,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放电加工具有机械加工不具备的独特的加工能力。近来它又有不少新的进展。一、扩大放电加工的应用放电加工是一门比较年轻的技术,目前正在探求一个大的突破——一个可与传统切削加工机床相比拟的金属蚀除速率,一旦这一突破实现。放电加工的不少优点在很多场合将使传统的机械加工黯然失色。目前虽还未有很大突破,但是它的某些进展已颇引人注目。加工过程中的劳动量减少了;工具的需要量减少了和放电加工的能力增强等等。  相似文献   

6.
高能球磨中的机械合金化机理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陈君平  施雨湘  张凡  韩钰 《机械》2004,31(3):52-54
机械合金化是一种材料固态非平衡加工新技术。本文简单介绍了机械合金化及其发展,并主要综述了机械合金化过程中合金相的形成机理。重点介绍了以界面反应为主、扩散为主的反应机理和活度控制的金属相变机理、这几种机理从不同的角度说明了高能球磨中,粉末颗粒之间相互作用时所发生的反应方式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7.
采用正交球磨分散方法对纳米α-Al2O3粉体进行了分散试验,系统地研究了球磨时间、球料比和球磨机转速对纳米α-Al2O3粉体在水相介质中分散性能的影响,对超声分散和球磨分散后纳米α-Al2O3悬浮液的粒径进行了测量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纳米α-Al2O3粉体在水相介质中的悬浮率随球磨分散各因素水平的增加而增加。其中球磨时间影响力最小,悬浮率随球料比增加而上升的趋势明显,随球磨机转速增加的趋势呈减缓。在选定的因素水平下,纳米α-Al2O3粉体在水相介质中的最优工艺条件为:球磨时间9 h、球料比15:1、球磨机转速500 r/min。  相似文献   

8.
面对日益严格的排放法规,等离子体NOx/PM后处理综合控制技术逐渐成为柴油机尾气后处理策略的发展趋势.本文介绍了等离子体柴油机尾气净化技术的机理和研究状况.研究表明电晕放电和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净化柴油机尾气有着能耗过高的缺陷,在应用中不得不结合催化剂同时使用.为解决这一问题,笔者提出了电弧放电用于柴油机尾气净化的新思路,分析证明该思路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超声振动辅助气中放电加工是在电火花加工、超声电火花复合加工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通过他们之间加工特点的比较,重点研究了超声振动辅助气中放电加工的基本原理和特点,以指导超声振动辅助气中放电加工技术的应用,并促进其发展。  相似文献   

10.
机械活化-放电等离子法烧结FeAl/Al2O3纳米复合材料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机械活化-放电等离子(MASPS)的方法,将铁粉、铝粉和Al2O3粉的混合粉末通过高能球磨进行机械活化,并利用放电等离子快速烧结得到FeAl/Al2O3块体材料,讨论了Al2O3的活化作用及烧结工艺对复合材料组织与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利用MASPS法可以制备出致密且晶粒细小的FeAl/Al2O3纳米复合材料,最高致密度可以达到96.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