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1 毫秒
1.
翟玉川 《供用电》1996,13(6):36-37
1 问题的提出部颁《电力设备接地设计规程(SJ8—79)》第9条规定:“在中性点直接接地的低压电力网中,电力设备外壳宜采用低压接零保护,即接零.”同条还规定:“如用电设备较少、分散,采用接零保护确有困难,且土壤电阻率较低时,可采  相似文献   

2.
针对中低压电网中性点不接地供电网系统的不断扩大及电缆出线回路的增加,单相接地电容电流也在不断的增加,改造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合理选择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技术问题,分析和探讨了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供电可靠性,提出采用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方式。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低压电网实际情况的调研,分析了电网接地及其特征和危害,阐述了中性点接地的原因,并比较了中性点接地和不接地系统的电气特征。指出在有效的接地监控前提下,低压电网应尽量使用中性点不接地系统。  相似文献   

4.
张军召 《电气时代》2008,(4):104-105
针对中压电网中性点不接地供电网系统的不断扩大及电缆馈线回路的增加,单相接地电容电流也在不断地增加。改造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合理选择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是关系到电网安全可靠运行的关键性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5.
陈多 《山西电力》2006,(3):11-13
针对中压电网中性点不接地供电网系统的不断扩大及电缆馈线回路的增加,单相接地电容电流也在不断地增加,改造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合理选择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关系到电网运行可靠性关键的技术问题,就电网的中性点接地方式进行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6.
岑凯加 《大众用电》2011,(11):24-25
1中性点不接地系统的接地检查及改造要求在中性点不接地或经消弧线圈等接地方式的系统中,发生单相接地时,变电站只出现接地信号,而区分不清接地的线路及地点。虽然规程规定中性点不接地系统,  相似文献   

7.
在分析矿井低压电网中性点不同接地方式下漏电电流特征的基础上,从人身触电电流、漏电保护等方面详细比较了各种接地方式的优缺点,得出了中性点经高阻接地或中性点经电抗串高阻接地更适合矿井低压电网的结论。针对上述中性点接地方式的特征,论述了零序电导法在矿井低压电网选择性漏电保护中的应用,分析了其在漏电保护动作准确性和整定简单等方面的优越性。利用通信闭锁和相对值的方法提高了附加直流电源漏电保护的快速性和动作值的稳定性。通过实验验证了上述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董德坤  商涛 《黑龙江电力》2012,34(2):125-127
介绍了国内电厂低压厂用电系统中性点几种接地方式,列出了低压厂用电系统中性点不接地、高电阻接地方式及采用直接接地方式的特点,并通过实际计算比较了不同接地方式对人体触电的危害,提出了不同接地方式可采取的安全措施及使用建议.  相似文献   

9.
万幸倍 《电世界》2009,(9):55-55
王厚余先生在新著《低压电气装置的设计安装和检验》(第二版)第7页中指出:“IEC标准对系统接地的实施有严格的要求,它不允许在变压器室或发电机室内将中性点就地接地,”而新版《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第12.2.2条中规定:“在TN系统中,配电变压器中性点应直接接地。”请问:此中的“就地接地”和“直接接地”的概念是否有所区别?  相似文献   

10.
20kV配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的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目前配电网中中性点不接地方式、中性点经小电阻接地方式和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方式的优缺点,总结了确定20kV配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时应考虑的因素,指出随着供电网系统的不断扩大和电缆馈线回路的增加,合理地选择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已称为关系电网运行可靠性的关键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11.
我国发电机中性点采用消弧线圈接地已积累了丰富的成功经验,国外广泛采用经配电变压器二次接电阻的高阻接地方式。笔根据故障对发电机的烧伤、地电压危害、接地保护灵敏度和出口动作方式三方面,全面评价了上述两种接地方式的优缺点,结论是:根据我国国情,大型发电机(包括水、火、核电)应推荐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方式,本是对王志英和容健纲同志在《电网技术》1994年第4期发表的《发电机中性点接地方式的研究》一的  相似文献   

12.
矿井低压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与漏电保护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分析矿井低压电网中性点不同接地方式下漏电电流特征的基础上,从人身触电电流、漏电保护等方面详细比较了各种接地方式的优缺点,得出了中性点经高阻接地或中性点经电抗串高阻接地更适合矿井低压电网的结论.针对上述中性点接地方式的特征,论述了零序电导法在矿井低压电网选择性漏电保护中的应用,分析了其在漏电保护动作准确性和整定简单等方面的优越性.利用通信闭锁和相对值的方法提高了附加直流电源漏电保护的快速性和动作值的稳定性.通过实验验证了上述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供用电》1999,(4)
电力系统中性点接地运行方式,由电网的结构于以决定。以往在35kV电网中性点采用消弧线圈接地,10kV电网中性点采用不接地或消弧线圈接地方式。进入80年代以后城市电网快速发展,电网结构有了很大的变化。许多城市配网的对地电容电流超过200A。再加上新型电气设备进入电网,如全封闭电器和氧化锌避雷器等,这些电气的设计基准,往往不利于在中性点不接地的电网中运行。许多电力部门认为应从实况出发,采用其他中性点运行方式。例中性点经电阻接地(分为低电阻、中电阻、高电阻等)。 中性点经低值电阻接地的35kV电网,80年代初使用于上海市区,并逐年发展。采用由铸铁电阻并串联,组成2000A 10Ω中性点接地电阻(占地在10m~2以上)体积庞大。6kV电网早期也采用中性点接地电阻。 中性点接地电阻不仅有限止单相接地电流,保障电气设备安全的要求。同时,要对故障线路的继电保护应有足够的灵敏度和选择性。故必须满足:  相似文献   

14.
正6kV~35kV配电网系统中性点一般采用小电流接地方式,即中性点非直接接地方式。中性点非直接接地电网通常有三种接地方式:中性点不接地、经消弧线圈接地、经电阻接地。目前,企业配电网一般采用经消弧线圈接地方式,属于小电流接地系统。其优点是: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不形成短路电流回路,接地故障点电流较小,对负荷的供电影响较小,电力系统安全规程规定可继续运行1~2h。问题  相似文献   

15.
滕乐天 《上海电力》2004,17(3):210-211
针对上海地区仍有较多座变电站,未按照上海市电力公司《上海电网若干技术原则的规定》要求,采用中性点经小电阻接地或自动补偿消弧线圈接地方式,仍采用中性点未接地方式运行,接地电流过大的现状。指出10kV配电网中性点不接地会导致弧光接地过电压或铁磁谐振过电压。分析了这2种过电压对系统的危害性及现有应对措施的优缺点,提出了上海配电网接地方式改造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6.
电力系统中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有中性点直接接地、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和中性点不接地等三种方式。对3~35kV电网,常采用中性点不接地或经消弧线圈接地或经高阻值接地的方式,当一相发生接地故障时,由于不能构成短路回路,接地故障电流往往比负荷电流小得多,所以,这种系统又称为小  相似文献   

17.
对中性点不接地系统、中性点经电阻接地系统及中性点经智能消弧线圈+接地故障智能检测装置接地系统(10kV)中性点接地方式进行讨论,客观地分析了各自的特点和适用场合。提出在电网建设中应有选择地使用各种接地方式。  相似文献   

18.
许颖 《广东电力》2003,16(6):7-8
介绍了新型混合式3~66kV自备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这种中性点接地方式加上了接地短路切除动作的选择保护,以及两组不同保护水平的交流无间隙金属氧化物避雷器.在电网正常运行时,中性点电阻器接地,限压水平约2倍相电压;当线路电流保护拒动或母线短路时,电网变成中性点不接地或消弧线圈接地方式运行,限压水平为2.9~3.0倍相电压。新型混合式3~66kV自备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综合了自备电网中性点不接地(或消弧线圈接地)和电阻器接地两种方式的优点,是国际上较优的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也可应用于6~10kV配电网中。  相似文献   

19.
正关于选择低压电网系统的中性点接地方式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它与电网本身的系统电压、短路电流和过电压水平等因素密切相关。而低压电网的中性点接地方式相对高压电网类型又比较多,可选择性及复杂性也较大,通过对几种常见的低压电网系统的中性点接地方式的比较,提出选用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方式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四种中性点接地方式的分析与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0引言 供配电系统的中性点接地方式涉及电网的安全运行,供电可靠性,过电压和绝缘的配合,继电保护,接地设计等多个因素.而且对通信和电子设备的电子干扰、人身安全等方面有重要影响。供配电系统中性点接地方式的确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问题.应该结合不同地区、不同电网、不同发展阶段和不同的受电对象统筹考虑。目前,供配电系统的接地方式主要有四种:中性点不接地、中性点直接接地、中性点经电阻接地和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本文对上述四种中性点接地方式进行了分析与比较,指出了它们各自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