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们在眼科验光检查中,发现屈光矫正后配戴不适现象,大多为屈光参差大的患者。 屈光参差通常指两眼屈光异常的程度不同,一般把有约2.00D以上差别的对象叫屈光参差。屈光参差可分为二类:(1)异常屈光参差:一只眼是近视,另一只眼是正常视力或远视,这种左右屈光状态的性质不同的叫异常屈光参差,一只眼是正常视力,另一只眼是近  相似文献   

2.
<正>在接诊屈光参差顾客时,常常需要考虑顾客是否能接受双眼度数的差距。一位屈光参差高达600度的顾客,佩戴框架眼镜无不适症状,这样的度数差距是否可以正常融像呢?顾客资料:王某,女,36岁顾客主诉:旧镜佩戴一年期间,左眼视力一直在下降。时常出现视疲劳症状,开车空间感较差。戴镜史:旧镜于一年前验配,验配时双眼视力均为1.0,佩戴近一年,左眼视力下降很快,曾怀疑左眼眼病,就医检查均正常。首先,通过视功能检查了解顾客的用眼状况。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眼科就诊的患者主诉视疲劳的逐渐增多,且视力往往在正常范围内,缺少经验的医生往往忽视了这些患者。本文分析了66例这类患者,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从广义上说,凡两眼屈光状态不同,如屈光性质不同或屈光性质相同,但屈光度不同,皆称为屈光参差。具体来说,两眼屈光度相差2度以上即为屈光参差。 屈光参差的视力大体有三种: 1.双眼单视:是于双眼屈光度相差较小者,众所周知,两眼每差0.25屈光度,视网膜上的像差为0.5%,而像差5%为可忍受的最高限度,因此,两眼屈光度差在2.5度以内是可以双眼单视功能的,否则则出现下列两种视力。 2.单眼视力:两眼屈光度相差悬殊,较高屈光度的眼视力极差,长期得不到使用,日久则导致弱视,只有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学龄前儿童屈光分布情况,探讨学龄前儿童整体屈光健康现状。方法:采取整体普查的方式,筛查无锡市梁溪区共计10016例学龄前儿童,采用Suresight视力筛查仪检测屈光度、Hirschberg法检查眼位与眼球运动排除非屈光性质产生的视力低常。结果:不同性别儿童、不同年龄段儿童屈光筛查异常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年龄段儿童屈光不正类型异常率同样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10016例(20032眼)异常儿童870例(8.69%),可疑1149例(11.47%),正常7997例(79.84%);870例屈光度异常儿童(屈光不正1599眼,正视眼141眼)近视、远视、散光分别占总眼数的0.51%,3.80%,3.67%。结论:5~6岁组近视发生率较3岁~4岁组高;远视发生率以3岁~4岁组较5~6岁组高;散光发生率以5~6岁组最高,3岁组其次,4岁组较前两组比率稍低。视力筛查在学龄前儿童中是发现屈光不正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正谈到孩子视力差时,大家最先想到的一般是患有近视眼,但是,对于6岁前的儿童来说,近视却不是视力差的主要原因,应该警惕一种儿童常见眼病:斜视、弱视。弱视是指在视觉发育期间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的视觉细胞有效刺激不足,视觉发育受到影响,从而造成最佳矫正视力低于同龄儿童水平,或双眼视力相差2行及以上,视力较低眼为弱视(不同年龄正常视力参考值下限:3~5岁→0.5;6岁以上→0.7)。引起弱视的病因主要有:屈光不正(远视、散光、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眼科就诊的患者主诉视疲芳的逐渐增多,且视力大都在正常范围内,缺少经验的医生往往忽视了这些患者,本文分析了66例这类患者,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术后的视力在术后一定时间内达到最佳,但以后随近视屈光度回升量的增加,视力逐渐下降,术后屈光度的改变主要与切口深度及个体差开有明显关系。 (3)角膜瘢痕:放射状角膜切开术后均有角膜线状瘢痕形成,这也是该项手术的不足之处。但这种角膜线状瘢痕在手术后一年已不明显,且均位于角膜光学区之外,影响不大。但组织学已表明,切口深度达到完全愈合  相似文献   

9.
异种性屈光参差在临床上十分少见,验光师很难处理,其主要表现症状为,左眼近视或右眼近视,而另一只眼为混合散光,双眼的矫正视力均能达到正常视力,但是不能双眼视物.双眼视物时,其表现症状为一边物体高,而另一边则低或物体的形状成一边大而另一边小的不等像视,其处理办法如下。  相似文献   

10.
矫正屈光不正的眼镜到底怎么戴?是随时戴还是取取戴戴?这是一个常见又不太好回答的问题,如何向消费者解答这个问题呢? 蓝南京:眼镜要不要随时戴?通过经验来看,是否随时佩戴要根据不同的屈光不正情况、不同的人群,进行不同的指导. 1低度近视患者 1.1成人 对于在平时工作中对视力要求不高,且对佩配戴眼镜厌恶或者不便的,可以取取戴戴.  相似文献   

11.
▲视力:又称视敏度,即识别两个发光点所需要的最小距离,表现为辨别注视目标的能力。视力愈好,两点所需要的最小距离电愈小。 ▲中心视力:指眼底黄斑窝小心的视力而言。平时升学、参军、体检时所查的视力都是查中心视力。大视力表、检查距离为5米时所查视力为远视力,正常视力在1.0以上。小视力表,距离为30厘米所查的视力为近视力,正常视力电在1.0以上。 ▲周围视力:指眼底视网膜黄斑以外的视力,即视  相似文献   

12.
正相信很多家长都有这样的经历:给孩子检查视力,发现视力1.0,心想,视力还不错,没近视,就开心地带着孩子回家了。视力1.0就不错了?视力1.0就没问题?视力1.0真的就没有问题吗?并不是。实际上,远视力达到1.0只能说明人的部分视力正常,只有当"中心视力、周围视力和立体视力"都符合生理需求时才能说视力正常。而且,视力1.0是正常视力的最低限,所以它又叫边缘视力和临界视力,一不注意  相似文献   

13.
弱视形成的原因较多,因没戴眼镜的高度屈光不正引起的弱视称之为屈光不正性弱视。临床实践证明,小儿远视及散光所致弱视较多,其次是高度近视及散光。此类患者只要及时得到合理的眼镜加以矫正,视力自能慢慢提高,一般2~3年多数可达治疗目的。 治疗屈光不正性弱视要靠光学镜片矫正。在矫正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对屈光不正性弱视患者,必须充分扩瞳验光(一般用1%的阿托品液,每日两次,连用七天)矫正度数给足,尤其是远视及散光者更是如此。 例一:患儿杨××,男,3岁,诊断为屈光不正性弱视。双眼。扩瞳验光试镜:右 9.00DS 左 9.00DS矫正视力0.2眼镜处方人为地各减 2.00DS,戴镜三个月后视力不  相似文献   

14.
弱视在诊断和处理中要考虑诸多因素,如:年龄与视力的相关性、近视性屈光不正是否可以诊断为弱视、如何进行有效的屈光矫正、如何换眼镜、如何进行视觉训练和康复、如何防止视力回退、如何建立双眼视和立体视等等,我们将理论与临床实际相结合总结出一套简单的"弱视屈光检查和处理流程",供大家在日常验光时参考.  相似文献   

15.
学生视力的减退,不仅给学生将来的升学和就业带来很大的不利影响,而且也影响到我国培养合格的人才。这已引起家长、教师和社会各方面的关注。对学生视力减退的防治工作,不仅要在学校进行,更重要的在入学前,在幼儿园、托儿所时,就要重视幼儿的视力和屈光状态的变化。对视力不足者要及时给予全面的眼科检查。了解视力不足的原因,并趁早给予矫正和治疗。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介绍了配镜的六大原则——①远视眼的配镜原则;②近视眼的配镜原则;③散光眼的配镜原则;④屈光参差的配镜原则;⑤老视眼的配镜原则;⑥配镜后干拢症状的处理原则。严格遵守六大配镜原则,才可能使患者拥有一副度数准确、配戴舒适的合格眼镜。 屈光不正的配镜原则,不论哪一种屈光不正,均以戴上眼睛舒适,既能增进视力又能减轻或消除视力疲劳,并能防治弱视,矫正斜视,控制近视进展为目的。现根据不同的屈光类型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本人从事眼科工作长达53年之久,1992年退休后,其它医院和一些大的眼镜公司聘请又干了近10年之久,诊治的老年性白内障患者很多,有的确实需要手术治疗,但是初期白内障,在晶体周边部发现车轮状混浊时,此时仔细验光后可使减退的视力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甚至达到正常。我老伴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老伴今年71周岁,右眼视力0.1,矫正0.4;左眼0.3,矫正1.0,双眼老年性白内障(楔状型)。其屈光度前  相似文献   

18.
屈光不正(包括近视、远视、散光等等)造成的视力下降,是影响人们工作学习的重要因素。因此对于屈光不正的检查及验光与配镜。在眼科工作中,起着重要作用。据调查,在所有屈光不正的患者中,近视眼约占65%。因此正确检查、诊断近视眼、预防近视眼,则是我们验光工作者的重要职责。  相似文献   

19.
误区一:眼睛视力1.0,表示眼睛是正常健康的。正常人视力是1.0或以上,但视力达到1.0,只表示你的中心视力是好的,眼睛是否健康却很难说。譬如,患有青光眼的人,他的视野可能很狭窄,但视力仍可保持在1.0,患有近视的人,视力可能只有0.3,但若同时患有黄斑部水肿或球后瘤将眼球轴长变短, 或视网膜鼓起,可能使视力因而增进到1.0。所以眼球是否正常且  相似文献   

20.
在验光过程中,常有顾客会要求视力矫正到0.8-1.0就可以了,有的参考书上对验光处方原则也这样要求,主要是担心近视眼过矫(近视眼成因的调节假说认为:眼睫状肌的过度收缩会导致近视眼或使其程度加深),这其实混淆了屈光矫正与视力矫正的含义。我们有时在验光过程中会不断地强调:眼镜只能矫正眼的屈光缺陷,看得更清楚是因为屈光不正矫正后,提高了视网膜的成像质量,作为视觉信息感知功能的视力并未发生改变。矫正屈光不正,可能提高视力,也可能不提高视力。比如轻中度远视眼矫正前后视力并无显著变化。矫正视力与矫正屈光不正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视力也称视锐,用于描述眼睛对物体形状的感知能力。也就是能够分辨最小物体的能力。目前,视力还没有一种简便可行的客观检查方法。常用的是让被检查者对标准视力表进行判读,根据判读的结果对视力进行量化描述。称为视力表视力。当视力表上的视标黑度降低时,即呈现出不同灰度的视标时,所测得的视力称为对比度视力,也称对比敏感度。常用的视力表视力是一种对比敏感度的特殊类型——高对比度视力(视标与背景的对比度超过97%)。实践中,有时同样能读出1.0的视表,但是对比度视力有可能不同,比如:有的人十分轻松地读出视标,有的人仔细判断后才能读出,有的人隐隐约约地读出来了,显然,高对比度视力表不易判断出这种差异,现在一般都不进行对比度视力的检测,因此,要求验光师细心地观察,并多与被检查者交流,以便能够发现这种差异,尤其是用视力作为主观验光精度判断标准时,更应引起重视。视力表视力检查是一种心理物理学检查,即用物理的方法在心理作用下完成的,是一种感觉量。虽有定量的效果,但干扰因素较多,如:亮度、视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