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对本体法聚丙烯粉料的共混改性进行了研究,生产出改性的本体法聚丙烯粒料。这对未采用脱氯装置的本体法聚丙烯装置解决脱氯问题,提供了经验。本体法聚丙烯粉料经改性后,可以不经造粒直接生产聚丙烯撕裂薄膜,其质量可以和溶剂法聚丙烯粒料相媲美。  相似文献   

2.
Cs-1型聚丙烯高效载体催化剂在液相本体聚丙烯装置上的工业应用试验结果表明:催化剂活性高(29kg PP/g Cat或1270kg PP/g Ti),定向能力强(产品等规度在98%以上),产品氯含量低(小于50ppm),产品质量明显优于络合Ⅱ型催化剂生产的产品。该催化剂适应性强,现有液相本体装置,原料丙烯不作深度精制、聚合釜撤热系统基本不作改造即可直接应用。  相似文献   

3.
炼厂气中含有丰富的丙烯资源,丙烯的进一步加工利用是炼厂生产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介绍以炼厂气为原料的千吨级丙烯本体聚合工艺。产品经脱氯处理,其氯含量可降到50ppm以下,等规度大于95%,熔融指数可调。  相似文献   

4.
聚丙烯的出路及后加工发展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正西 《江苏化工》2000,28(5):8-11
1液相本体法聚丙烯的发展概况1.1国外发展概况液相本体法聚合生产工艺是聚丙烯工业化的中后期发展起来的新工艺。美国Dart公司Rexall分公司在聚丙烯实现工业化7年后的1964年,首先采用TiCl3-AlCl3(第1代催化剂)和釜式反应器,开创了本体法聚丙烯工艺的先河。20世纪70年代日本宇部兴产、三井东压、三井油化、昭和电工、德山曹达、美国Elpaso及Phillips等公司也都实现了液相本体法聚丙烯的工业化。实际上,液相本体法聚丙烯的工业化的兴起与催化剂的发展有着直接的关系。20世纪60年代末,…  相似文献   

5.
<正>2019年,我国聚丙烯将新增产能185.07万t,分别为恒力石化(大连)有限公司采用气相法Unipol工艺的45.0万t/a装置,内蒙古久泰能源有限公司采用Unipol工艺的30.0万t/a装置,浙江卫星石化股份有限公司采用丙烯液相本体与卧式釜气相本  相似文献   

6.
介绍氯醇化法生产环氧丙烷的提纯工艺,其特征是将粗环氧丙烷依次通过二级精馏塔进行提纯,即分为预镏塔和精制塔;本工艺是通过改进二级精馏工艺,通过合理控制这两级塔的工艺参数,将精馏塔内的釜液进行合理分离处理,有效分离存在于副产品和水相中的环氧丙烷,提高产品收率,降低消耗.同时提高环氧丙烷的产品质量,降低环氧丙烷的水分和醛值。  相似文献   

7.
液相本体法聚丙烯粉料用适量的助剂改性后,可不经造粒直接用国内定型撕裂膜挤出机组生产撕裂薄膜,其质量可以和溶剂法聚丙烯粒料生产的撕裂薄膜产品相媲美。本文研究了用液相本体法聚丙烯粉料生产撕裂薄膜的配方和工艺控制条件。  相似文献   

8.
N型催化剂在立式釜液相本体与卧式釜气相本体组合的三釜工艺(SPG)连续法聚丙烯(PP)装置的工业应用数据表明,该催化剂完全适应SPGT艺PP装置。由此催化剂生产的PP产品的内在质量优异,特别是屈服拉伸强度可达36.1MPa,弯曲模量达1481MPa,断裂伸长率达656%。对于生产纺丝料极为有利。  相似文献   

9.
丙烯连续聚合SPG工艺的工业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中国石油辽河石化公司采用中国石化集团上海工程有限公司自主开发的SPG工艺(即丙烯液相本体与卧式釜气相本体组合式连续聚合工艺)进行了介绍,并与国内聚丙烯生产工艺进行了技术对比。工业生产实践表明,SPG工艺流程设计合理,在催化剂进料、预聚合及液相本体和卧式釜气相聚合组合技术上均有明显特色:各项技术经济指标显示,SPG工艺在聚丙烯工业中具有较好的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10.
丙烯液相本体聚合采用氢气作为聚丙烯分子量的调节剂,用来控制聚丙烯的烙融指数(MI),国内一些丙烯液相本体聚合装置还存在着一定的困难。本试验改进了聚合釜的密封性和加氢系统,氢气计量装置等,已探索出本装置氢气加入量和聚丙烯熔融指数(MI)之间的关系,从而解决了不同牌号的聚丙烯的生产工艺,为今后多牌号生产奠定了可靠基础。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介绍了CP型高效催化剂用于液相本体法聚丙烯的工业生产。该催化剂生产聚丙烯聚合速率较平稳,催化效率达12.7~18万克PP/克Ti,产品全等规度为89~93%,易用氢调节PP分子量。产品含钛和氯离子低,可免除脱氯的后处理,是国内首先开发用于生产聚丙烯的高效催化剂。文中对聚合反应聚丙烯分子量的控制,影响催化效率等因素作了研究,给出产品的结构和性能数据,以及制品的加工使用结果。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T402、T403新型脱氯催化剂的性能、条件试验、评价结果及工业化应用情况。T402寸用于合成气、氫氮气、各种烃类等原料的净化,能将1~1000 ppm氯脱至0.1ppm以下。使用温度140~380℃,氟容量可达15~20%(重)。T403可以在常温加压液相烃类条件下脱除原料中的氯,氯容量为10%。脱氯催化剂的应用达到了保护各种催化剂活性、延长其使用寿命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1.辽河石化总厂 2万 t/a聚丙烯装置日前建设成功 该装置是国内第一套国产化连续聚丙烯装置。采用的工艺技术是国内自主开发的丙烯液相本体与卧式釜气相本体组合连续聚合工艺。该装置开气成功 ,决定着聚丙烯连续聚合工艺的国产化进程。2 .超高分子量聚丙烯酰胺试车成功 山西太原重工祁县聚合物有限公司投资 4 40 0万元 ,兴建年产万吨级超高分子量聚丙烯酰胺项目日前一次试车成功。超高分子量聚丙烯酰胺广泛用于石油开采、水处理、纺织、造纸等领域。3.江苏氯代正丁烷项目试车成功 江苏宜兴市昌吉化工厂投资 960万元 ,年产 1 2 0 0 t高纯氯…  相似文献   

14.
为了在液相小本体法聚丙烯聚合釜的生产过程中取得更好的生产效果,降低生产中的动力消耗,提升生产过程的安全度,本文对液相小本法聚丙烯聚合釜的生产过程做了分析,针对可以改进的环节做了简单阐述,希望能在实践应用中取得切实的成效。  相似文献   

15.
<正>[中国石化新闻网]岳阳兴长聚丙烯厂采用间歇式液相本体法制聚丙烯工艺,该工艺生产的粉料聚丙烯经闪蒸后,通过包装岗位包装出厂。由于聚丙烯粉料颗粒很小,粉尘大、落地多、易损耗,给包装岗位和包装工人带来很大困扰,并对环境卫生造成污染。为彻底解决粉尘飞扬难题,经过多次技术讨论,先后在三台闪蒸釜包料区域,进行设备改造和试验:通过在出入口加装折留板分散气流,加装帆布袋多次粉尘过滤,再进行水  相似文献   

16.
采用间歇式液相本体聚合法生产聚丙烯,聚合釜是工艺流程中的最关键设备,也可以说是聚丙烯装置的心脏。聚合釜能否长周期正常运行,不仅关系到整套装置的生产能力,而且还关系到产品质量和装置的其它各项经济指标。因此,加强聚合釜的维护与周期检修工作,对于聚丙烯整套装置生产都是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采用间歇式液相本体法合成低等规聚丙烯(LIPP),催化剂为自行研制的Ziegler-Natta型钛系低等夫聚丙烯配位催化剂,助催化剂为三异丁基铝,并给出了聚合工艺变量对产品收率和KIPP各性能关系的回归方程,比较了LIPP与等规聚丙烯(IPP)间歇式液相本体聚合工艺的差别。  相似文献   

18.
降低间歇本体法PP装置丙烯单耗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析了造成间歇本体法聚丙烯(PP)生产过程中丙烯单耗高的原因,提出了用变压吸附工艺回收不凝气,用连续氮气汽提置换闪蒸釜的工艺设想,初步研究和实践证明,采用连续汽提置换工艺可将闪蒸釜氮气置换过程排出的气体全部排入气柜回收处理,变压吸附工艺处理后的净化氮气中丙烯体积分数约1%,该技术预计可使间歇本体法PP装置每吨PP的丙烯...  相似文献   

19.
在间歇式本体法聚丙烯(PP)装置上研究了闪蒸釜氮气置换工艺,分析测试了闪蒸釜反复抽真空充压工艺和闪蒸釜连续汽提工艺在置换效果、氮气耗量、排人气柜氯气量、携带粉料量、置换时间等.结果表明:与反复抽真空充压工艺相比,闪蒸釜连续汽提工艺能够明显降低间歇式本体法PP装置的丙烯单耗、氮气消耗和污染物排放.  相似文献   

20.
郭焕祖 《化工中间体》2023,(14):147-149
随着丙烯和聚丙烯生产工艺的多元化、大型化、一体化,间歇式小本体聚丙烯聚合装置生存空间越来越小。本文分析了小本体聚丙烯工艺和SPG(丙烯“液相本体聚合+卧式釜气相聚合”组合)聚丙烯工艺在丙烯单耗、能耗、人工成本等方面的差距,并阐述了变压吸附技术、不同催化剂、自动化控制、外循环撤热、停用溴化锂制冷等措施的应用效果,来降低小本体装置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