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几年研制和掌握了一系列完全能满足热动力要求的管子钢。对于工作温度到585℃、工作压力达250大气压的蒸汽过热器和蒸汽导管,合金元素总含量一般不超过4%的低碳低合金热强钢最为适合。低合金钢中的铬钼钒钢在苏联的动力制造中得到最广泛的使用,用来制造540~570℃、140~250大气压参数的10~30万瓩动力机组的蒸汽过热器和蒸汽导管。新近制造的同样参数的50和80万瓩机组也采用这类钢。  相似文献   

2.
Yusuke 《东方锅炉》2007,(4):31-36
随着火电锅炉蒸汽温度增加,过热器(SH)和再热器(RH)的大部分均采用奥氏体不锈钢,特别是18-8不锈钢。经几年服役后,在管内表面形成的氧化膜将会非常厚并引发氧化膜剥落问题。众所周知,喷丸18-8不锈钢管有足够抗蒸汽氧化能力。因此,许多电厂在锅炉SH和RH上使用了喷丸钢管。对长期用于锅炉SH和RH上的钢管,研究了喷丸对其抗蒸汽氧化能力的影响。在538/566℃服役10年、593/593℃服役6年后,喷丸管子的氧化膜厚度非常薄。经750℃的蒸汽抗氧化性试验证实,喷丸效果是极其明显。  相似文献   

3.
我厂生产的配30瓩机组的亚临界锅炉再热器管系的各段分别采用φ51×3.5毫米的15CrMo、Π11和F11钢管,在制造中这些管子均需焊接组合。据资料介绍,对于异种钢焊接,通常都采用低合金焊条或中间合金焊条,我们起初在施焊F11与15CrMo及F11与Π11钢管时,分别采用电力132和新热407焊条。但在生产过程中,曾由于焊  相似文献   

4.
电力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之一。从目前国内外火力发电技术水平来看,提高火力发电厂效率的主要途径是提高工作介质(蒸汽)的参数,即提高蒸汽温度和压力。发展超临界(SC)和超超临界(USC)火电机组,提高蒸汽参数对提高火力发电厂效率的作用是十分明显的。随着蒸汽温度和压力的提高.电厂锅炉的效率在大幅度提高,供电煤耗大幅度下降,提高蒸汽参数遇到的主要技术难题是金属材料耐高温、耐高压及其性能的问题。我国自本世纪初以来引进超(超)临界锅炉,到目前包括在建的机组在内已经达到100多台.新材料在超(超)临界锅炉上应用在提高机组参数的同时,也对电站工作者熟悉这些材料的性能提出了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无铬7号钢是根据我国资源特点试制成的不含铬和镍的大口径锅炉钢管用的新型低合金热强钢。目前鞍山钢铁公司、包头钢铁厂和成都六五厂等单位都已生产此种钢管,并在某些大型电站锅炉上已被采用。72年11月北京热电厂六号炉(220吨/时)上两根蒸汽导管(φ133×10毫米)采用无铬7号钢后运行情况良好;最近我厂生产的400吨/时锅炉上部分蒸汽导管采用无铬7号钢,现在已安装在上海闵行发电厂。  相似文献   

6.
吴贤辉  葛友康 《动力工程》1996,16(2):22-24,39
该文介绍了引进型300MW机组锅炉、再热器系统经改进,减少再热蒸汽流量偏差和温度偏差的实炉试验。经过改进,末级再热器热偏差系数由原来的1.23减少到1.15。再热蒸汽温度最高值与最低值差原来的67℃减少到35.4℃,提高了锅炉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7.
丁利  楼波 《节能技术》2010,28(4):294-296,299
在分析了电厂锅炉蒸汽温度的变化规律基础上,定量计算了过热蒸汽温度变化对机组经济性和安全性的影响。以300 MW燃煤电站锅炉计算表明:主蒸汽温度从535℃上升到565℃时,机组标准煤耗由341.20 g/kW.h下降到337.70 g/kW.h;主蒸汽温度在正常运行温度550℃基础上每天超温2小时,当超温1℃运行一年后机组主蒸汽管道平均理论寿命减少37 h,当超温15℃运行一年后机组主蒸汽管道平均理论寿命将减少1 183 h。  相似文献   

8.
用于锅炉的耐高温铁素体管材T91/P91性能综述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综述了用于锅炉的耐高铁素体管材T91/P91钢的发民菜研究简介,化学成分,物理性能,力学性能,工艺性能等,对于目前国内设计的蒸汽温度为540℃的亚临界300MW及600MW机组和今后采用的更高参数的超临界机组,采用T91/P91钢管在技术上,经济上都是可行的,合理的,很有发展前途的钢种。  相似文献   

9.
为综合比较超超临界锅炉高温受热面管材料Super304H和HR3C的性能,对高温受热面管的选材提供支撑,从原材料力学性能、高温抗氧化性能等方面对Super304H钢和HR3C钢进行对比分析,并结合2种材料的试验室蒸汽氧化试验数据,以及机组运行服役38 000 h和60 000 h后内表面氧化及外表面腐蚀的状况开展综合评价。结果表明:Super304H钢管内壁喷丸后的抗蒸汽氧化效果优于HR3C钢管,同时Super304H钢管和HR3C钢管外壁均具备足够的抗烟气腐蚀能力,能够满足现有锅炉的使用要求。建议高参数超超临界机组的受热面材料优先选用Super304H内壁喷丸管,可逐步替代HR3C钢管。  相似文献   

10.
分析某350 MW超临界直流锅炉汽水分离器蒸汽温度存在的交替偏差及主、再热蒸汽温度偏低的原因。通过采用磨煤机热态调整、低负荷下炉膛吹灰、优化减温水自动控制前馈、降低给水系统压力脉动、炉内燃烧优化、提高炉膛负压及氧量运行等方案后,有效地将汽水分离器两侧蒸汽温度交替偏差由调整前的15℃~58℃,控制在1℃~12℃,将主热蒸汽温度由调整前541℃提高到571℃,再热蒸汽温度由调整前568℃提高到569℃。降低分离器两侧蒸汽温度交替偏差及主、再热蒸汽温度偏低带来的影响,为在建同类型机组提供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国内首台623℃再热蒸汽温度USC锅炉再热器的设计特点,防止超温的措施及运行情况。623℃再热器出口温度是目前国内已投运的最高再热蒸汽温度锅炉,它的成功投运对电站超超临界机组的锅炉设计、制造、安装和运行具有示范和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12.
工业锅炉过热器安全性分析及壁温计算软件的开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村生 《工业锅炉》2006,(3):26-31,34
低中压工业锅炉过热器管子内壁向蒸汽的放热系数往往低于1000~1200 W/(m2·℃),甚至低到500~600 W/(m2·℃),加之为适应锅炉大范围变工况,必需加大单级过热器的蒸汽焓增,从而使管壁温度与蒸汽温度之差大于100℃.列举出3个算例,算例应用了所开发的壁温计算软件,其中D型油炉的管壁--蒸汽温差高达275℃.  相似文献   

13.
针对某电厂1 000 MW超超临界机组3号、4号锅炉再热蒸汽温度偏低的问题(额定负荷下,两台机组再热蒸汽温度统计平均值分别为599. 8和603. 4℃,额定值为623℃),研究了燃烧器拉杆、燃尽风挡板开度、整体配风方式和运行氧量等因素的调整对锅炉再热蒸汽温度的影响。研究表明:锅炉再热器管壁温度与燃烧器配风方式存在相关性,通过燃烧器(燃尽风)拉杆和燃尽风门挡板区别化配风方式的优化调整,降低了再热器管壁温度,再热蒸汽温度均能达到616. 9℃,调整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4.
钢管的性能     
电站锅炉受热面管系(水冷壁、省煤器、过热器和再热器)、联箱和导管等受压元件,都是由无缝锅炉钢管制造而成,这些钢管在锅炉中具有以下主要特点:1.温度高 本厂设计制造的300MW自然循环、控制循环、强制循环直流锅炉蒸汽出口温度为540℃,则过热器受热面管系钢管  相似文献   

15.
捷刊《Energetika》1993年第6期报道了我国电站锅炉状况,全文翻译如下: 到1987年底,中国电站的装机容量超过了1亿kW。随着电站装机的迅速发展,锅炉技术也随之发展。1972年在吴泾电厂投运首台125MW机组,其锅炉出力为400t/h,蒸汽压力为12.75MPa,并再热到500℃~*。到1987年底已有57台200MW机组和15台300MW机组投运。在平圩电厂安装了配600MW机组的2008t/h锅炉。  相似文献   

16.
直流锅炉机组在自动发电控制(Automatic Generation Control,AGC)投入时存在负荷调节响应慢、主汽压力波动大、反应延迟等问题,尤其是低氮改造后,锅炉升降负荷过程中易出现蒸汽温度大幅波动、管壁超温的现象。以某600 MW超临界机组和1 000 MW超超临界机组直流锅炉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升降负荷过程中蒸汽温度大幅度波动的原因,并运用"稳态燃烧调整+动态汽温特性+控制参数修改"的调整方法,控制参数优化设置后,600MW超临界机组在升降负荷过程中蒸汽温度波动在12℃以内,1 000 MW超超临界机组在升降负荷过程中蒸汽温度波动幅度在24℃以内,较优化前明显改善,优化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介绍了随着蒸汽温度的提高,锅炉耐热钢的发展,以及锅炉关键部件的材料要求与选择.  相似文献   

18.
某电厂660 MW超超临界锅炉为单炉膛П型布置,尾部烟气挡板调节再热汽温。机组运行后拟抽取再热蒸汽满足外部供热。锅炉受热面布置按照不抽汽设计,假如抽汽运行,随着再热流量降低,再热器受热面冷却能力不足易超温影响机组安全运行。通过对660MW额定工况、75%负荷和50%负荷工况下不同抽汽量的计算对比,分析了机组负荷和抽汽量变化关系、比较了再热器受热面最高管壁温度和管子材料许用温度,对不同工况下锅炉的最大可能抽汽量进行预估。通过计算对比结果表明对机组再热系统的抽汽改造方案选择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为降低亚临界机组的供电煤耗和碳排放,提出了一种在保持机组亚临界蒸汽压力前提下将锅炉主/再热蒸汽温度从540 ℃提升至600 ℃的锅炉受热面改造方案,并以某330 MW亚临界四角切圆锅炉为研究对象,采用三维CFD数值模拟方法对此锅炉的改造方案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仅需将炉膛折焰角以下3.6 m高度的炉墙水冷壁替换为墙式过热器,即使不对再热器进行改造,锅炉的主/再热蒸汽温度也可同时提升至600 ℃水平。此改造方案可最小程度地改造锅炉受热面,大幅降低锅炉的改造成本和风险。  相似文献   

20.
在今后几年中捷克斯洛伐克为了满足电力负荷增长的需要,将有一批50万旺机组并入电网。第一台具有塔式锅炉的50万跹机组安装在绵尔尼克(Mělnik)电厂。该机组的锅炉是由捷克三大锅炉厂联合设计的。锅炉参数:额定出力过热蒸汽出口压力过热蒸汽出口温度再热蒸汽入口压力再热蒸汽出口温度燃料发热量1600吨/时178公斤/厘米~2540℃46.8公斤/厘米~2540℃2560大卡/公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