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数字TFT-LCD驱动电路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结合有源矩阵液晶显示器件及其驱动技术的发展,分析了TFT-LCD驱动技术研究现状,详细讨论了实现动态画面的数字TFT-LCD驱动电路系统的工作原理与实现。介绍了一种用于6位数字屏的全新TFT-LCD驱动电路,该电路显示控制采用芯片MST501V,它内置有TCON、一个Scaling Engine,并提供OSD功能。通过电路实验,实现了动态图像画面,取得很好的显示效果。  相似文献   

2.
不同厂家、不同尺寸、不同分辨率的TFT-LCD屏与时序控制器TCON的接口不同,对应不同的差分信号格式。为了适应不同屏的图像显示,需要一种可编程的时序控制器TCON。通过在FPGA芯片上采用自滑动同步法,实现了TFT-LCD屏的TCON系统。该系统从视频处理主板输出的差分信号中提取视频数据,提出通过自滑动同步法使之与同步控制信号对齐;将提取的视频数据转换为源驱动器的输入信号,即mini-LVDS或RSDS格式的差分信号,同时产生门驱动器的时序信号;由源驱动器和门驱动器输出的信号驱动TFT-LCD屏显示图像信号。为了测试TCON的性能,使用两块FPGA电路板进行实验。一块FPGA电路板实现TCON时序控制器;另一块作为TCON的输入测试信号源,用于测试所设计的TCON性能。实验结果显示,所设计的TCON能够从LVDS视频差分数据中正确解析出视频数据,并转换为屏的源驱动器和门驱动器信号,驱动TFT-LCD屏显示视频信号。通过对比分析可知,使用自滑动同步法具有资源消耗少,功耗较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3.
提出一种基于双狭缝光栅的裸眼三维立体投影机.该立体投影机由普通投影机组成的投影机阵列、投影屏和位于投影屏两侧的两个狭缝光栅组成.投影机阵列一侧的光栅对畸变的投影图像进行校对,以便图像的像素大小与位于观看者一侧的光栅的节距相匹配.对该立体投影机的立体显示原理、参数设计计算进行了阐述.实际研制了1台50英寸裸眼三维立体投影机样机,该样机采用了由4台液晶投影机组成的投影机阵列,能显示静态、动画和视频立体图像,其三维立体显示分辨率与相应二维平面显示分辨率相当.  相似文献   

4.
本文针对栅源矩阵液晶显示器件,介绍了TFT-LCD驱动技术的发展历史,并讨论了实现动态画面的数字TFT-LCD驱动电路的原理以及实现方法.通过对一种简单数字屏TFT-LCD驱动电路的介绍,深入了解TFT-LCD驱动电路的工作原理.  相似文献   

5.
基于LCD的自由立体显示技术   总被引:35,自引:9,他引:26  
王元庆 《液晶与显示》2003,18(2):116-120
利用液晶显示器实现自由立体显示的办法有两种,一是采用狭缝光栅板,二是采用柱面光栅板,各类结构的立体显示器具有不同的特点。基于狭缝光栅板的立体液晶显示器有两种结构,即前置狭缝式和后置狭缝式。介绍了两种结构的差异,并简单介绍作者在立体显示技术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6.
光栅式自由立体显示器光学构成的理论研究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王元庆 《现代显示》2003,125(3):29-32
自由立体显示器是新一代图像显示器件之一,其中基于光栅的立体显示器具有许多卓越的优点。本文首先分析了光栅式自由立体显示器的光学结构,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论述了狭缝式自由立体显示器的光学模型。  相似文献   

7.
反射型TFT-LCD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很多笔记本电脑和台式PC机的监视器都采用薄膜晶 体管液晶显示器(TFT-LCD)。TFT-LCD的特点是已具 备相当高的分辨率和彩色活动图像显示能力,而且还有足 够的显示亮度。但因为TFT-LCD需要背照光源透射过LCD板,因而美中不足的是功耗可观,又占居一定空间。 TFT-LCD的厚度和重量制约了它的更广泛应用,例如,它 不符合便携式应用领域的要求。 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开始,人们试图通过不用背照光 的方法,探讨实现薄型化、重量轻和低电力消耗的新型TFT-LCD。因为这种方法是利用周围的光线反射显示图 像,故称反射型(Reflective type)TFT-LCD。实际上, 真正实现明亮显示的反射型TFT-LCD,必须解决诸多的 研究课题。本文以NEC功能器件研究所现在已经开发出的  相似文献   

8.
立体显示可以为观察者提供场景中物体的深度信息,并使观察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为了搭建低成本可应用于辅助远程操纵的实时画面立体显示系统原型,利用双目网络摄像头和立体显示设备,在未对相机标定情况下,采用非标定立体校正的方法,设计了一套实时立体显示系统,提供了色差式和快门式2种立体显示方式,并通过MOS方法对系统的立体显示效果进行了主观评价。实验结果表明,经过立体校正后的左右摄像头图像行是对准的。在使用了多线程技术对左右图像并行处理的情况下,系统输出立体图像的帧频从21Hz提高到了30Hz,满足实时性的要求。在立体显示效果评价中,色差式和快门式立体显示分别得到了7.67分和9.08分,说明立体效果基本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9.
体薄、量轻、平板化、驱动电压低、功耗小及易于实现彩色化的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TFT-LCD),由于应用于袖珍式彩电上而对显示器件市场产生重大影响。故迄今彩色TFT-LCD已迅速发展成为中型及大型显示器件。预计彩色TFT-LCD将会成为21世纪能取代CRT的主要电子显示器件。  相似文献   

10.
德州仪器公司推出高性能功率管理集成电路TPS65160,可以支持TFT-LCD屏的所有四种电压规范。该DC/DC器件直接从12V电源输入,电源效率95%,能安全地控制当今大屏幕监视器屏和LCD TV的大电流性能。  相似文献   

11.
3-D自由立体显示的性能表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三维自由立体显示的图像生成和参数显示与一般的二维显示不同,需要其它的方法来校验光学性能。目前工业上缺少标准化的三维显示测试方法,报道过的测量结果可能不具有可比性,因此需要建立标准化的测试方法,而且这个方法的计量和度量必须适用于任何一种特定的立体显示技术。文中探索了对自由立体显示技术进行表征的一些方法。  相似文献   

12.
《液晶与显示》2004,19(6):422-422
三菱电机开发了正、反面同时显示的液晶显示器。这种显示器是在两块透明平板光源中间夹着液晶屏,液晶显示器的正、反面同时可以显示相同的图像或不同的图像。将此显示器应用到手机时,主屏和副屏尺寸一样大;用到手机照相机自拍时,在镜头侧副屏上能够看到自己图像。该液晶显示器将得到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3.
跨入21世纪,正式迎来大画面彩色TFT-LCD监视器普及和应用的新时代。14~15英寸XGA(1024×768像素点)彩色TFT-LCD板已开始进入寻常百姓家,它的有效画面已相当于17英寸CRT监视器。它同以往一直使用的CRT监视器相比,以无畸变的画面显示、低功耗化、节省空间和轻便等特点,赢得广大客户青睐。  相似文献   

14.
立体电视不同视差平面上的立体视锐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生理感知试验,研究了双路立体电视不同视差平面上的立体视锐度.根据试验结果,人眼在0°视差平面上有最佳的立体视锐度,且随着画面中物体视差逐渐增大,人眼在观看该出/入屏物体时的立体视锐度将逐渐下降.此外,相比入屏物体而言,人眼在观看具有相同大小视差的出屏物体时具有更佳的立体视锐度.  相似文献   

15.
报道了一种双凸透镜屏自动式立体显示系统,因为制造这种实用的系统比较容易。在这种系统中,观众可以在同一个屏上观看到立体图像,而且,还可以在横向和前后任意移动。  相似文献   

16.
介绍新型的立体显示技术。它利用视差光线记录法,由全息屏来实现立体显示,它也可以实现实时全色立体显示。  相似文献   

17.
杨雪  刘锦高 《信息技术》2011,(7):103-105,108
通过介绍实验室已制作完成的基于LED旋转屏的真三维立体显示方案和基于DLP的自由立体显示方案,解释了自由立体显示的基本原理和分光特点。在原有的显示器基础上,提出了三维图像源制作的思想和方法。为三维图像源制作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18.
韩伟 《有线电视技术》2012,(3):114-118,125
1前言现在的立体电视,以佩戴眼镜的立体显示为主流。但从观众的便利性考虑,还是对无眼镜的立体显示寄予希望。无眼镜的立体显示,作为小画面的两眼式立体显示器,在市场上业已实用化。但要单纯地把它大画面化还是很难的。能将其实现的就是多眼式立体显示。但是,不论是有眼镜的,还是无眼镜的两眼式  相似文献   

19.
基于菲涅尔透镜的新型立体显示系统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利用菲涅尔透镜的光学成像原理来形成立体显示的观看视域。菲涅尔透镜前光源位置的不同,在成像区域所形成的像的位置也是不同和分离的,因而人眼可以分别观看到不同光源的光线。对应于不同光源成像的时候,LCD屏上也是对应着显示左右眼图像对,进而人眼将感受到图像的立体信息.实现图像的立体显示。再利用透镜分别对视域的X、Y、Z向进行扩展,分别形成两个对应于人的左右眼的视域,从而人眼可以在更大的空间自由观看立体图像。采用Samsung 170EU液晶屏,焦距为700 mm的菲涅尔透镜和两组3×4的LED光源作为一个光源组进行实验,在光源距离菲涅尔透镜1925 mm处取得了视窗大小约为X向±20°,Y向深度为20 mm,Z向深度为930~1260 mm的视窗。  相似文献   

20.
随着立体显示技术的飞速发展,立体图像带来的视疲劳问题引发了人们的广泛关注.视觉显著性区域决定着立体图像的性质,而双目视差和观看时间是影响立体图像视疲劳程度的两个重要因素.为了评价观看立体图像后产生的视疲劳,提出了立体图像视疲劳的评价模型.该模型基于视觉显著性图,根据视差和观看时间得到对立体图像视疲劳的评价.生理心理实验表明,该模型预测结果的可靠率到达了93%以上,依据该评价模型可由视差和观看时间快速、准确地评价立体图像视疲劳,为立体图像视疲劳的评价及立体图像的改进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