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老子河上公章句》主要是依据《老子》的基本观点来立论,亦受《黄帝内经》和《周易》的影响。河上公的宇宙论是以元气解道,认为天地万物都是由道生化出来的,并形成了爱气养神、爱精重施;以道养生、以道御情;以德养生、身国同治;守五性,去六情,处中和之道;知足是福等丰富的养生、避祸保身思想,对后世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室题名“微通”,谨记题释。老子《道德经》第十五章曰:“古之善为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微通”即取自“微妙玄通”之首尾。若苏子由《老子解》注云:  相似文献   

3.
《老子》又名《道德经》,庄子作为老子哲学的继承者,既然弘扬了老子的"道",那么必然也要谈"德"。在《庄子》里,庄子赋予了"德"新的含义,并描绘了他心中的"至德之人"和"至德之世"。  相似文献   

4.
老子的《道德经》是道家思想的经典著作,不仅对中国文明的产生和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而且对西方现代文明有着深刻的精神革新作用。从19世纪末期至今,西方学者不断地翻译和注释《道德经》,他们对《道德经》的解读经历了三个不同的历史时期,从早期的基督化解读到哲学解读、再到后来的大众化解读,道家思想逐渐被西方接受,并成为影响西方文明的主要思想之一。《道德经》在西方的传播推动了中西方文明的相互对话,促进人类文明的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5.
介绍并评述了《老子》一书中有关机械方面的记载,并对《老子》的技术思想进行了探讨。作者认为《老子》提出的“大制不割”、“有而不用”、“有无相生”、“图难”、“为大”思想对于提高科技工作者的创新意识和精神界颇具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正作为中国思想史上最重要的经典著作之一,《老子》(即《道德经》)对中国乃至世界思想,都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重要影响。但由于《老子》的深奥与晦涩难懂,不仅令许多阅读者抓不住要领,甚至还让不少研究者颇感难以把握。尤其是,如何在当代对老子文本加以分析与阐释,从而使道的学说换发出新的思想活力,成为学术界与思想界所不得不面对的课题。《老子》的主题是道与德。老子把道规定为宇宙万物的本源,德则被看成是道的实现与完成,并提出  相似文献   

7.
《道德经》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其英译历史久远,英译本数量繁多。本文梳理了《道德经》英译所经历的清末“西人英译”、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的伦理取向、关注原文之“美”以及在新世纪蓬勃发展的四个历史阶段:分析归纳了现代学者在研究《道德经》英译本持有的分析与比较、关键字词、历史及传播三个研究维度;探究了新世纪译者借助新传播媒介所做的有益尝试以及《道德经》英译呈现出的明显文化翻译指向。  相似文献   

8.
“取下求上”是《墨经》概括老子实践哲学的命题。分析“取下求上”命题的产生过程,用《老子》中的大量论述来说明“取下求上”的命题可符号化为“取非A求A”,还可泛化变形为“非A则A”、“大A若非A”等多种实践哲学公式。论述老子辩证理论哲学的精神及其现代价值。老子实践哲学可作为中华民族振兴的谋略借鉴。  相似文献   

9.
《老子》以“道”为核心概念,运用“反者,道之动”的辩证思维,主张“道法自然”的治理模式,强调“无为则无不为”、“无为而治”的方法论,以“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的民治思想基础达到“我无为而民自化”的治理境界,最终实现“小国寡民”的理想社会状态。《老子》主张从解构的角度审视权力和政治的功用与同时代其他各家思想的治理向度迥然不同,不仅促成了古代中国社会“治世”的出现,对当下中国正在进行的有限政府构建和深化改革也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领导干部应学习借鉴老子《道德经》中的修身哲学,把上善若水、少私寡欲、宠辱不惊、处下守柔、信言不美等警世格言、经典名句作为品行修养的重要内容,净化心灵,养育官德,惠施善政,为民谋福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