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农业质量标准》讯:马铃薯是甘肃三大粮食作物之一,全省14个市均有种植,普及率达95%以上。目前,全省马铃薯种植面积已达49.7万hm^2,列全国第二,总产量高达755万t,位居全国第一。全省已建成各类马铃薯加工企业2000多家。据悉未来两年,甘肃省将充分依托现有的资源优势,以市场为导向,依照布局区域化、种植规模化、  相似文献   

2.
榆林位于陕西省北部。是全国和全省的马铃薯主产区和优势产区之一。目前,全市马铃薯种植面积达15万hm^2左右,全省种植面积60%,占全国种植面积的3.5%,全市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的30%。马铃薯是榆林市第一大宗农作物,对于振兴榆林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马铃薯作为世界第三大粮食作物,几乎在所有纬度地区均能种植,目前全世界种植马铃薯的国家已达161个。自1986年以来,我国马铃薯种植面积迅速增长,2008年已达7000万亩,产量超过7000万t,占世界马铃薯总产量的20%以上,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均居世界首位。  相似文献   

4.
内蒙古是我国马铃薯主要产区之一,2009年马铃薯播种面积达995.8万亩,列全国第一。近年来,随着马铃薯种植面积和产量稳步提高,马铃薯产业已成为内蒙古农牧业产业化经营的六大支柱产业之一,为促进农业增产增效、农民就业增收、农村繁荣发展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5.
加速马铃薯主食产业化进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马铃薯主粮化战略正在影响着业内科研人员、马铃薯种植户、加工企业和消费者等各方人群的观念和行动。按照部署,我国马铃薯种植面积将由目前的8000多万亩扩大到1.5亿亩。种植面积增加了,产量提高了,怎样卖出去必须考虑。如何加工出适应消费者需求的多样化马铃薯主食化产品,更是首当其冲要解决的问题。目前,我国马铃薯产业发展仍然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必须找出突破的关键点,扎实推进马  相似文献   

6.
一、马铃薯淀粉产业概况 中国是世界马铃薯生产大国,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目前全世界马铃薯种植面积2000万顷(合3亿亩),总产量3.5亿吨。其中中国的种植面积达488)5公顷(合7321万亩),占世界的25%,亚洲的60%,总产量达7086万吨,占世界的20%和亚洲的70%,在世界均居领先地位。  相似文献   

7.
马铃薯是我国主要的粮菜兼用的作物,又是重要的工业原料,具有很高的开发利用价值,是新世纪我国最有发展前景的经济作物之一。马铃薯营养成分丰富而平衡,优于一般粮食和蔬菜,是营养健康食品之一,备受关注和青睐。种植马铃薯的投入产出比可达1:3~4。以马铃薯为原料可以开发出一系列的加工产品。将鲜薯加工成原粉、薯饼、薯泥,薯片等用于快餐或进入超市;淀粉原粉加工成系列变性淀粉,用于食品、纺织、医药、铸造、饲料等领域。我国是马铃薯种植面积最大的国家,2003年中国马铃薯种植面积达452.4万亩(hm^2),占世界25%,总产量约在6800万t。  相似文献   

8.
青海油菜籽产业发展前景广阔青海是全国春油菜籽的重要产地,青海油菜籽产量占全国春油菜籽年平均产量的34.41%。2005年青海油菜籽种植面积31万亩,年产油菜籽267万吨。青海规模较大的油菜籽加工企业6家,年加工食用油生产能力5万吨;另外,油菜籽主产区分布500余家大小作坊,年生产能力1万吨左右。年加工能力占全省油菜籽生产量的25%左右,其余销往省外。生产的油菜籽、油品由于品质好,除供应本省市场外,主要销往甘肃、宁夏、内蒙、广东等内地市场。据了解,目前,青海总耕地面积907万亩,仅占全省土地面积的0.84%;而未利用面积为3.7亿亩,占全省土地…  相似文献   

9.
告读者     
《中国油脂》2006,31(5):77-77
青海油菜籽产业发展前景广阔 青海是全国春油菜籽的重要产地,青海油菜籽产量占全国春油菜籽年平均产量的34.41%。2005年青海油菜籽种植面积31万亩,年产油菜籽267万吨。青海规模较大的油菜籽加工企业6家,年加工食用油生产能力5万吨;另外,油菜籽主产区分布500余家大小作坊,年生产能力1万吨左右。年加工能力占全省油菜籽生产量的25%左右,其余销往省外。生产的油菜籽、油品由于品质好,除供应本省市场外,主要销往甘肃、宁夏、内蒙、  相似文献   

10.
正日前,河北省农业农村厅印发《河北省鲜食玉米产业提质增效推进方案(2019-2022年)》,提出到2022年,全省鲜食玉米种植面积达41万亩,其中糯玉米25万亩、甜玉米16万亩,优质品种的应用普及率达到100%,建设鲜食玉米商业化种植基地及示范园区6个,建设鲜食玉米加工与新产品研发高新技术企业4家,打造在国内市场占有率高、国际上有影响的品牌4个,在国际国内市场打造出河北鲜食玉米产业的靓丽名片。  相似文献   

11.
来自我国甘肃、宁夏、内蒙古等省区的最新信息表明 ,土豆产业化开发正在崛起 ,成为我国西部地区最具市场竞争力的新兴产业。业内人士已形成共识 :我国将成为未来东南亚加工型土豆的生产、销售、加工中心。据统计 ,1996年全国土豆种植面积已达5600万亩。产区主要集中在中西部省份 ,仅甘肃省1999年土豆种植面积就已突破600万亩 ,甘肃定西地区1999年土豆种植面积230万亩 ,成为西部最大的土豆产区 ,总产量达到35亿公斤。目前定西土豆粗、精淀粉的年加工能力在10万吨左右 ,1999年按保守的估计可实现产值6亿元。黄…  相似文献   

12.
马铃薯是适宜甘肃定西种植的首选作物之一,同时又是顺应天时、发展特色产业的最佳作物之一。甘肃省定西马铃薯产业的发展,大致经历了自给自足、规模扩张、培育提升和打造“薯都”四个阶段。1995年以前,马铃薯作为高产的粮莱饲兼用作物为全市广大农民解决温饱问题发挥了重大作用,当时种植面积徘徊在100万亩左右,总产量在100万吨左右。  相似文献   

13.
一、概述 马铃薯别名又叫山芋、土豆、洋芋、地蛋、荷兰薯等,原产南美安第斯山脉的秘鲁、玻利维亚等地,明朝末年传入我国。我国各地均有种植,每年大约有8000万亩马铃薯种植面积。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马铃薯生产国,却每年需花1亿多美元从国外进口马铃薯和马铃薯制品。  相似文献   

14.
DBN 6528/T 005-2003《精干罗布麻》简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罗布麻自然分布在西北、华北地区,如陕西、山东、甘肃、山西、新疆等省、自治区。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罗布麻种植面积约有133万hm^2(2000万亩),而新疆南部罗布麻种植面积达53万hm^2(800万亩)以上,其主要分布于塔里木盆地塔里木河和孔雀河流域,罗布麻干麻年产量达24.4万t。近年来,随着新疆罗布麻产业的兴起,罗布麻产量有了进一步的提  相似文献   

15.
来自我国甘肃、宁夏、内蒙古等省区的最新信息表明 ,土豆产业化开发正在崛起 ,成为我国西部地区最具市场竞争力的新兴产业。业内人士已形成共识 :我国将成为未来东南亚加工型土豆的生产、销售、加工中心。据统计 ,1 996年全国土豆种植面积已达 560 0万亩。产区主要集中在西部省份 ,仅甘肃省 1 999年土豆种植面积就已突破 60 0万亩 ,甘肃定西地区 1 999年土豆种植面积 2 30万亩 ,成为西部最大的土豆产区 ,总产量达到35亿公斤。目前定西土豆粗、精淀粉的年加工能力在 1 0万吨左右 ,1 999年按保守的估计可实现产值 6亿元。黄土高原区土层深厚、…  相似文献   

16.
<正>一、塔城地区棉花加工企业基本情况塔城地区申报棉花加工企业总计153家,其中乌苏市106家、沙湾市42家、托里县2家、和布克赛尔县3家,棉花种植24万hm2(360万亩),籽棉产量130.718万t,机采棉面积达99%以上。辖区内有棉花加工企业153家,生产线163条,加工设计产能约80万t以上,近三年塔城地区棉花仪器化公证检验量平均为60万t。二、棉花公证检验室前期准备工作近年来随着塔城辖区内棉花种植面积和产量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17.
甘肃省在外省人的眼中,经常是与贫困落后联系在一起的,近年来惟一引起国人关注的就是神舟飞船是在酒泉的卫星发射中心升空的。然而,鲜为人知的是,甘肃是全国五大牧区之一,有关资料显示,甘肃拥有天然草场241亿亩,目前全省种植紫花苜蓿700万亩,人工种草已累计达到1590万亩,是名副其实的草业大省。  相似文献   

18.
甘肃省是全国马铃薯生产大省,其种植历史悠久,马铃薯生产在全省农业经济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随着商品农业的发展和马铃薯加工业的迅速崛起,马铃薯已由传统的粮食作物转变成为全省种植业中经济效益十分显著的经济作物,农民种植积极性空前高涨,马铃薯市场十分活沃,其加工业方兴未艾。  相似文献   

19.
研祥 《江苏纺织》2004,(6):21-22
江苏射阳县是全国第一产棉大县,植棉面积一直稳定在70万亩左右,正常年景皮棉单产超过100公斤,近3年年年均入库皮棉133万担,占江苏全省入库皮棉的20%。县内有棉花流通企业120家,年收购、加工、储存能力在300万担以上。纺织企业200余家,纱锭55万  相似文献   

20.
安徽省地处江淮流域,境内雨水充沛、土地肥沃,为各类麻作物的生长提供了优良条件。安徽是全国主产麻省之一,麻类品种齐全,主要有红麻、苎麻、大麻等,是仅次于棉花的主要经济作物。麻类作物种植面积200万亩左右,其中红麻种植面积达100万亩左右。年产红麻20余万吨,居全国第一位,苎麻种植面积40余万亩,年产苎麻2.8万吨左右。全省有红麻纺织厂34家,织机2000余台,年用红麻原料10余万吨,苎麻纺织厂8家,织机1300余台,年用苎麻原料约1万吨。 认真研究和探讨麻类资源和品质问题,对积极开发和合理利用麻类资源,发展全省的麻纺企业有着深远意义。1993年国家技术监督局等五部门下发了技监局发(1993)2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