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Planning》2019,(7)
现行《公司法》对股东权益保护做出规定,公司宣布破产后,债权人合法权益受到损失,体现公司法依旧存在一定问题。本文针对债权人进行分析,明确债权人分型,探讨公司法中债权人权利保护存在的问题,包括债权人在公司的地位问题、公司担保机制问题、有限责任公司问题,根据上述问题,提出给予债权人主动权、公司担保机制进一步完善、健全清算机制等措施,通过相关策略为债权人合法权益无法得到保护问题提供相关依据。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9,(27)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商事交易规则和交易习惯逐步形成,司法实践中对有限责任公司对外担保效力评价的考量因素也逐渐发生变化,由最初的侧重促进交易、保护担保人利益转变为维护公平、尊重担保人真实意思表示。而我国《公司法》、《合同法》等相关法律对有限责任公司对外担保的规定也较笼统,这使得担保交易当事人在评估交易风险时缺少明确的法律指引,难以形成稳定的预期[1],间接造成了审理机关甚至最高人民法院对相似案情的法律判断不一。本文将以法律规定为依据,根据最新的司法实践经验,就有限责任公司对外担保行为的作出、有限责任公司及交易相对人权益的保护、表见代理、对外担保效力的考量因素等方面作出逐一的论述。本文下述的公司仅指有限责任公司。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9,(13)
随着破产重整制度的发展,在破产重整中债权人利益的保护越来越受到关注,除了一般债权人的利益,担保债权人的利益保护也逐渐引起世界各地法学家的关注和争议。本文在关注一般债权人利益保护的同时,进一步讨论担保债权人的利益保护问题。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9,(23)
公司为他人担保会产生多种法律关系,一旦公司发生"滥保"的情形,会对多方利害相关人产生损害。《公司法》第16条虽然就如何对外担保作出了程序规定,但并未对违反该规定的行为作出效力性评价。本文旨在通过探究《公司法》第16条的原始立法目的,辨明第16条之性质,借以明确违反该规范的法律后果。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8,(1)
公司为他人担保的效力应依据《公司法》第16条结合《民法总则》第61条及《合同法》第50条予以判定。法定代表人未经决议以公司名义为他人担保构成越权代表,被担保人证明在缔约时其已对公司登记信息、章程和相关决议进行形式审查,该决议外观上无瑕疵的,即可认定存在代表权表象,除非公司证明被担保人为恶意,否则构成表见代表。公司章程对于非关联担保的决议机关未作明文规定的情况下,应由董事会作出决议。公司章程对于担保总额的限制仅在特殊情形中才对担保行为的效力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9,(14)
公司担保案件近年来呈现出井喷式的增长态势,而司法中公司担保效力认定路径却是众说纷纭。笔者通过对公司担保案件的实证分析并结合当下学者的研究,总结出当前公司担保案件司法裁判路径存在有法定代表人越权代表理论、法律规范性质理论、内部决议程序理论以及意思表示理论等,并提出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9,(18):116-117
《公司法》第16条对公司担保进行了限制,但没有法律后果的规定,违反该条款规定所签担保合同效力如何认定?司法实践中多数适用无效合同裁判规则,将规范性质与合同效力直接对接,事实上是对《公司法》第16条的误读,法律适用的错位。违反《公司法》第16条应有的裁判规则是:《公司法》第16条是判断代表人是否越权担保的依据;同时参照适用《合同法》第50条越权代表的规定,但是越权担保不同于一般越权事项所坚持的外观主义原则,基于对公司担保中代表权的法定限制,相对人应当履行适当的形式审查义务。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5,(2)
公司的资本是公司运作的基石,是公司的灵魂所在。公司资本是公司存续和运用的基础,是公司对外独立承担责任的物质保障,对于保障公司交易相对方的合法权益有重要的意义。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践中,公司资本的作用更是被强化了,过分关注公司资本,随着融资技术的革新和资本理性投资功能的增强,公司资本的担保功能在逐步减弱,各国关于的资本制度的规定逐渐向宽松和灵活方向发展。我国原有公司法中关于资本制度的规定存在诸多缺陷,此次《公司法》的修订为我国公司资本制度的改革与完善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并在促进公司发展、保护债权人利益,实现整个市场经济良性运行上发挥了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9,(12):148-149
强制执行效力是法律赋予公证所具有的三个基本效力之一,强制执行效力是指公证机构依法赋予债权文书强制执行的效力,当债务人不履行时,债权人可以直接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而不必经过诉讼程序。公证的强制执行效力有利于及时保护债权人的合法权益,可以避免因诉讼、仲裁带来的时间上的浪费,且实现债权的成本低,因此越来越受到债权人的重视和应用。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9,(2)
担保追偿诉讼是发生在担保人与主债务人之间的债权诉讼,具有独立性,而《担保法司法解释》第129条之规定是关于主合同与担保合同之间的管辖确定,约束的是债权人与债务人、债权人与担保人,而与担保人与债务人之间担保追偿纠纷无关。担保追偿诉讼的管辖法院应当依据《民事诉讼法》的一般管辖规定来确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