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7 毫秒
1.
为了提高供弹装置各运动构件的可靠性,对某无链供弹装置进行建模进行研究。通过ADAMS软件建立无链供弹装置的运动学及动力学方程,以2发弹的仿真曲线为例进行多发炮弹与闭合弹链运动交接的仿真分析,得到弹丸位移、加速度等参数曲线,并通过激光位移传感器进行系统测试。测试结果表明,供弹机构的动态特性明显,对供弹机构可靠性的进一步提高及结构的改进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
为提高火炮的供弹能力,对弹鼓供弹的驱动特性及其传动交接特性进行研究。在借鉴现有国内外供弹系 统的基础上,以某外鼓驱动供弹装置为对象,建立弹鼓供弹模型。进行转动惯量的计算,根据设计的运动规律计算 启动弹鼓所需的驱动力矩,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对弹鼓模型进行仿真分析,选取其中的 5 发弹做了交接特性研究。 仿真结果表明,该研究可为相关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为保证炮弹在动态交接过程中炮弹速度的平稳性和交接的准确性,分析供弹交接单元中拨弹轮齿数对炮弹交接过程的影响。以某小口径自动机无链供弹系统为例,建立供弹交接单元的动力学模型,对拨弹轮在不同齿数情况下进行炮弹交接仿真分析,得到炮弹速度曲线图,并分析了炮弹与拨弹轮之间的碰撞力。仿真结果表明:拨弹轮齿数的不同对炮弹在不同单元之间的交接有直接的影响,当前后交接单元齿数相同时,炮弹交接速度最平稳可靠。随着供弹速度的不断提高,炮弹与拨弹轮之间的接触力也不断增大。  相似文献   

4.
为保证炮弹在动态交接过程中炮弹速度的平稳性和交接的准确性,分析供弹交接单元中拨弹轮齿数对炮弹交接过程的影响。以某小口径自动机无链供弹系统为例,建立供弹交接单元的动力学模型,对拨弹轮在不同齿数情况下进行炮弹交接仿真分析,得到炮弹速度曲线图,并分析了炮弹与拨弹轮之间的碰撞力。结果表明,拨弹轮齿数的不同对炮弹在不同单元之间的交接有直接的影响,当前后交接单元齿数相同时,炮弹交接速度最平稳可靠。随着供弹速度的不断提高,炮弹与拨弹轮之间的接触力也不断增大。  相似文献   

5.
高速供弹机构运动可靠性仿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提高转管自动炮高速供弹机构的供弹运动可靠性,研究了高速供弹机构运动可靠性仿真方法,建立了某转管自动炮高速供弹机构的动力学仿真模型,采用随机抽样模拟拨弹轮的初始定位角误差,完成供弹机构的参数化驱动供弹仿真,结合可靠性应力强度干涉模型,计算了供弹机构的运动可靠性,并根据计算结果,比较和优化了设计方案.试验结果表明,通过运...  相似文献   

6.
为改善扭转导引的动力学性能,提高无链供弹系统的稳定性,对某供输弹系统的刚性大角度扭转导引进 行分析与改进。通过分析扭转导引的结构及现有问题,改进扭转导引的固定轴线和扭转角随轴线的变化规律,并建 立扭转导引的3 维模型,通过多体动力学仿真软件建立扭转导引的虚拟样机模型,仿真分析其在300 发/min 射频下 的运动规律。仿真结果表明:弹在改进后的扭转导引中的运动更稳定顺畅,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7.
为保证炮弹在交接过程中速度的平稳性和交接的准确性,对提弹机构与弹夹间隙对炮弹交接过程的影响进行分析.以某小口径自动机无链供弹系统为例,基于平面运动特性对双向交接过程进行分析,并指出影响误差的因素.利用Solidworks建模软件建立简化供弹交接单元动力学模型,运用Adams运动学仿真软件进行炮弹交接仿真分析,得到炮弹速度曲线图,并分析炮弹与提弹机构之间的碰撞力.仿真结果表明:提弹机构与弹间隙对炮弹在不同单元之间的交接有直接的影响,不同间隙会导致弹在交接过程中发生卡弹情况,产生安全隐患.由于推弹机构摆放位置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以及弹夹相对推弹机构的向下运动,导致误差的积累.利用提弹齿与炮弹间隙来消除本行炮弹的积累误差.通过Admas仿真验证了炮弹交接过程的可行性,使得炮弹交接过程平稳安全.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决高射速自动炮供弹机构故障诊断的难题,以某供弹机构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偏离运动仿真在供弹机构故障分析中的应用方法,通过建立某高速供弹机构动力学仿真模型,采用偏离运动仿真技术,复现了自动炮供弹机构的故障,分析了故障原因,并以拨弹轮的初始定位角为偏离变量,以供弹过程中炮弹运动速度最平稳为优化目标,优化了各拨弹轮的初始定位角度。结果表明,经过优化的供弹机构,供弹过程平稳、供弹阻力小,证明了偏离运动仿真方法的可行性,为此类供弹机构的故障分析和优化设计提供了一种有效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9.
同旋向供弹单元结构紧凑,更适合应用于对空间布局有特定要求的无链供弹系统中。为了最大程度降低同旋向供弹过程中炮弹的速度变化量,分析了同旋向供弹单元设计输入参数,以某自动机供弹系统中的同旋向供弹单元为例,建立了动力学分析模型,根据工程设计特点,进行了多输入参数的仿真分析,分析过程及结果对无链供弹系统的优化设计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为解决某口径火炮现有弹链装弹装置自动化程度低、结构尺寸大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压入式的弹链装弹方案。为了验证结构设计的合理性,采用理论计算方法对装弹力进行了计算,在此基础上,使用多刚体动力学仿真软件建立了弹链装弹装置的刚柔耦合模型,对弹链装弹全过程进行了仿真分析,得到了水平和竖直装弹力分别为750 N和110 N,与理论计算相近。对限位板与炮弹间隙对装弹过程的影响,以及不同装弹速度下的炮弹和弹链运动特性进行了分析,最终选定限位板与炮弹之间的间隙选定为1 mm,拨弹轮组件转速为90 r/min。通过理论计算和仿真的结果,开展了样机的试制工作,实践结果表明,提出的方案能满足弹链装弹自动化的要求,装置质量为7 kg,工作状态的尺寸为410 mm×450 mm×600 mm,结构尺寸较小,各机构运动灵活,总体上满足指标要求。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在某型18.4 mm 功能多防暴枪结构的基础上将半自动发射方式改为全自动发射的可行性,结合3 维作图软件和仿真软件建立其动力学仿真模型。通过单发射击仿真结果和试验结果对比验证模型的有效性,并在此 基础上进行连发射击仿真,对该型半自动防暴枪连发功能改进后的自动循环、抛壳、供弹等工况进行仿真分析。结 果表明:防暴枪现有自动循环、供弹、抛壳等结构满足连发射击的要求,仅需对其发射机部分进行细微改动即可实 现全自动射击。  相似文献   

12.
李猛 《兵工自动化》2021,40(2):6-7,28
为解决弹药在运转过程中晃动影响供弹系统接口交接可靠性的问题,提出一种减小弹药偏移幅值的设计方法.根据供弹系统供弹速率及结构参数等条件,基于供弹系统结构参数的基本假设,建立板簧结构简化模型,使用运动方程对弹药单元的运动规律进行描述,利用Matlab进行循环迭代计算,以弹药偏移幅值为目标函数,求解运动参数最优值,并在某型舰炮供弹系统上进行验证.实验结果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李志刚  羊柳  尹强  赵飞  王健 《弹道学报》2022,34(2):52-58
某火炮发射平台采用取弹装置完成取弹送弹任务,为了分析送弹过程的动态特性以提高自动装填的速度和稳定性,为之后的取弹装置的研发以及质量维护提供故障定位参考,对该取弹装置进行了故障仿真研究。基于供弹系统组成分析和参数耦合关系,建立取弹装置的三维模型,并采用动力学仿真软件和控制仿真软件建立取弹装置的联合仿真系统模型。将仿真结果与实际取弹装置送弹过程的实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验证了建立的联合仿真模型能够准确描述送弹过程的系统特性。对取弹装置进行故障分析方面,采用故障注入方法修改驱动齿轮和轴承的尺寸,建立驱动齿轮的磨损故障和轴承的疲劳剥落故障,以此为基础分别对取弹装置进行故障仿真,得到驱动齿轮不同程度磨损故障以及轴承疲劳剥落故障时取弹装置的动态特性,并与正常状态下取弹装置动态特性曲线图进行对比,证明该模型可以为取弹装置调试过程的故障定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决某新型自动防暴枪霰弹弹匣供弹难的问题,设计了独特的供弹结构.进行了物理样机试制,开展了实弹试验,验证了结构设计的可行性和工作循环的可靠性.基于SolidWorks三维建模软件和ADAMS/VIEW多体动力学仿真软件,建立了该新型自动防暴枪的虚拟样机模型,进行了自动机工作循环的动力学仿真.对不同枪机框部件质量、导气活塞面积、自动机与机匣摩擦因数和复进簧预压力多种工况下的自动机工作特性进行了研究,为该防暴枪的进一步改进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为降低航炮武器系统供弹阻力,根据某直升机武器平台特点,设计基于无链供弹原理的球铰式柔性导引。 分析该球铰式柔性导引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建立闭合弹带在柔性导引中运动和受力情况的数学仿真模型,并根 据分析结果对导引结构进行优化;通过试验测试该柔性导引在不同工作条件下运动阻力的变化情况,分析影响其工 作性能的因素。结果表明:采用刚、柔结合的球铰式柔性导引能有效降低航炮武器系统供弹阻力,提高供弹可靠性。  相似文献   

16.
为了有效地减小某自动炮传给炮架的后坐力,需要在炮箱和摇架之间设置缓冲装置。对几种典型的缓冲途径进行了分析比较,结合武器总体布置和总体性能的要求,提出了一种沟槽式液压缓冲方案,建立了考虑自动机和炮箱运动与受力的缓冲数学模型,通过调整沟槽深度,实施不同工况的仿真试验,获得了缓冲力和缓冲行程均比较理想的设计结果。  相似文献   

17.
针对底火装配的特点、技术要求以及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设计一种新的转子式底火装配方式.创新使用药筒立式自动排队供料来避免供料过程中药筒外观的划伤,采用转盘式底火自动排队供料机构,对物流进行优化分析,提高了底火装配的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实践结果表明:该新型底火装配装置设计先进、上下料方便,提高了底火装配过程中的安全等级、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