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国内氟化工产能扩张迅速,AHF和HCFC-22的产能已分别达85万t/a和60万t/a;聚四氟乙烯(PTFE)和可熔融加工氟聚合物产能快速增长;FEP、PVDF、氟弹性体产能都达到5000-10000t/a。聚合后处理的技术水平也有了明显进步,PTFE产品中PTFE树脂和PTFE浓缩分散液的产量增长较快,比重已经达到25%~30%。  相似文献   

2.
《老化与应用》2008,37(1):56-57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氟树脂的生产与应用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目前我国氟树脂的主要品种为聚四氟乙烯(PTFE),约占国内氟树脂生产能力的95%,近年以来我国PTFE生产能力每年以两位数的速度增长,目前国内PTFE生产能力已超过4万t/a,产量约为3万t/a左右,随着产能快速扩张,国内PTFE出口呈现快速增长的势头,  相似文献   

3.
2012年国内合成树脂扩能主要集中在聚烯烃领域:聚乙烯新增产能160万t/a,年末产能达到1200万t/a;聚丙烯新增产能135万t/a,年末产能达到1359万t/a;聚氯乙烯新增产能在100万~150万t/a,主要集中在中西部地区;聚苯乙烯新增产能40万t/a,主要集中在聚苯乙烯泡沫领域;ABS(丙烯腈、丁二烯和苯乙烯的共聚物)新增产能20万t/a。  相似文献   

4.
2012年国内合成树脂扩能主要集中在聚烯烃领域:聚乙烯新增产能160万t/a,年末产能达到1200万t/a;聚丙烯新增产能135万t/a,年末产能达到1359万t/a;聚氯乙烯新增产能在100万~150万t/a,主要集中在中西部地区;聚苯乙烯新增产能40万t/a,主要集中在聚苯乙烯泡沫领域;ABS(丙烯腈、丁二烯和苯乙烯的共聚物)新增产能20万t/a.  相似文献   

5.
金信 《江苏化工》2006,34(27):8-9
受下游市场需求的刺激和拉动,加上丰富的萤石资源,我国氟树脂生产与应用取得长足的进展.国内氟树脂主要品种为聚四氟乙烯(PTFE),约占国内氟树脂生产能力的95%,近年来国内PTFE生产能力每年以两位数的速度增长,截止到2005年底,国内PTFE生产能力超过4万t/a,产量约为27 000 t,随着产能快速扩张,国内PTFE出口呈现快速增长的势头,2002~2005年我国PTFE出口量分别为3747t、4916t、7915t、9264t.……  相似文献   

6.
正巨化股份公告称,为进一步增强公司一体化成本优势,计划技改扩能。将巨圣公司一套悬浮PTFE装置产能由2050 t/a提高到6200 t/a;将氟聚厂一套悬浮PTFE装置产能由4250 t/a提高到12800 t/a;将巨圣公司原有R22装置产能由20000 t/a提高到60000 t/a。技改完成后,巨化集团将新增悬浮PTFE装置产能12700 t/a,新增原料用途R22装置产能40000 t/a。  相似文献   

7.
钱伯章 《合成纤维》2009,(11):54-54
目前,世界90%以上的PTA用于生产PET。我国市场的PTA消费结构中,聚酯纤维占75%;瓶级聚酯占20%;膜级聚酯占5%。到2010年,国内PTA主要用于生产聚酯的消费格局无太大改变。由于国内聚酯产能扩张和PTA行业经济效益不断体现,我国FTA产能仍将不断扩张,2009---2010年我国PTA扩建及新建计划。预计2009年,全国新增PTA产能550万如,当年PTA产能将达到1780万t/a;2010年,PTA产能将达到1990万t,a,按开工率90%来算,产量将达到1791万t,PTA需求量约为1760~1810万t,国内PTA供需基本达到平衡。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我国氨纶产业呈现产能、产量、出口量和效益同步大幅度发展的势头。2001-2006年我国氨纶产能从2.51万池猛增到23.56万t/a,年均增速高达56.5%;2007年产能达到26.26万t/a,2008年新增产能12.73万怕,脯彦达到38.96万以。至2008年底,我国氨纶产能前6位企业分别为英威达氨纶有限公司(5.1万t/a)、浙江华峰股份有限公司(4.4万t/a)、晓星氨纶集团有限公司(3.87万t/a)、  相似文献   

9.
据不完全统计,2007年国内山梨醇的产能达到80t/a,产量超过50万t,约占世界产量的1/3;木糖醇产量4万t,为世界第一;甘露醇产能达到1.6万t/a以上,其中合成法甘露醇产能达到1.1万t/a,也已位于世界前列。此外异麦芹酮糖醇、赤藓糖醇、麦芽糖醇产量增长也非常迅速。  相似文献   

10.
壳牌化学公司已完成在荷兰Moerdijk氧乙烷/乙二醇(EO/EG)装置去瓶颈改造项目,使该装置的EO产能增加4.4万t/a,达到30.5万t/a;EG产能增加2.5万t/a,达到15.5万t/a。壳牌化学称此次增加的产能将全部供应欧洲市场。  相似文献   

11.
Notch咨询集团预计,全球炭黑需求量年均增长率为3.5%,2010年将达到1010万t。在连续几年的供过于求后,炭黑供需已接近平衡。2004年全球炭黑产能增加37.5万t/a,达到950万t/a,抵消了欧洲和澳大利亚几套装置停产的影响。2004年炭黑装置开工率比2003年低2%,约为86%。预计2005年有17.5万t/a新产能投产。  相似文献   

12.
(1)苯乙烯需求依然旺盛苯乙烯是纯苯最主要的衍生物。2007年我国苯乙烯产能平稳增长,新增产能51万t/a,总产能达到330.4万t/a。预计2008-2010年我国的苯乙烯需求年均增长率将达到5%,2010年我国苯乙烯市场需求将接近700万t,对纯苯的当量需求将达到670万t。  相似文献   

13.
<正>2012年全球氟聚合物产能约33.92万t,产量约24.71万t,总开工率为72.85%。其中PTFE占总产能、产量的48.91%、52.21%;其他氟树脂占总产能、产量的39.59%、38.00%:FKM占总产能、产量的11.50%、9.79%。2012年全球消费氟聚合物约24.54万t,PTFE是氟聚合物中消费的最大品种,占全球氟聚合物消费总量的51.22%,其他氟树脂占全球氟聚合物消费总量的37.86%,氟橡胶占全球氟聚合物消费总量10.92%。从消费的区域分布来看,美国占全球氟树脂消费总量的28.40%,西欧占21.35%,日本占9.05%,中国占29.50%,其他国家和地区占11.65%。中国已成为全球氟聚合物消费最大的国家。  相似文献   

14.
河南佰利联化学股份有限公司连续开展多项措施巩固其在钛白粉行业的领先优势。在市场领域,公司宣布了对江西添光化工有限公司75%股权的收购计划,佰利联目前钛白粉产能为12万t/a,出口量连续3年蝉联全国第一,而江西添光是香港三盛集团旗下专业生产高档钛白粉的中外合资企业,拥有钛白粉产能7万t/a,其中金红石型钛白粉5万t/a、锐钛型钛白粉2万t/a,此外公司硫酸产能已达到了30万t/a。  相似文献   

15.
《医药化工》2005,(7):30-30
中国石化咨询公司项目经理潘海涛(PANHAITAO)称中国今年苯产能将增加50万t以上。6月16日在新加坡举行的首次亚洲芳烃和衍生物大会上,潘称扬子石化今年苯产能将从36万t/a扩大到49万t/a,镇海炼化45万t/a苯新产能今年将投产,而洛阳石化苯产能将扩大7000t/a达到16万t/a。  相似文献   

16.
国内外乙醇胺生产现状与市场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2005年全球乙醇胺产能为136.7万t/a,总产量为121万t,装置平均开工率约为89%。产能分布主要集中在北美、西欧和亚太地区,分别占全球总产能的51%、24%和16%。1999~2005年全球乙醇胺产能年均增长率约为5%。  相似文献   

17.
信息与动态     
日本碳纤维发展迅速日本碳纤维生产厂家均在提高其生产能力。其结果,常规级丝束的产能在1988年预计提高至7000t/a。东丽有项计划将提高3600t/a的产能,包括在美国的新建J-。三菱人造丝和东邦人造丝也计划提高其产能各为1500t/a和600t/a.1997年世界PAN基碳纤维的市场估计约为1.15万t,其中东丽和另2家日本最大生产厂家─东邦人造丝和三菱人造丝公司共占有70%~80%)的份额。尽管竞争日益加刷,东丽预测其市场每年仍将以至少8%的速率增长,到2005年将达到2.2万t/a。1碳纤维在扩大日本东丽将重新组织它所生产的PAN基碳纤维“To…  相似文献   

18.
《医药化工》2008,(4):38-39
产能逐年增长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己内酰胺工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1992年,国内己内酰胺装置最大规模只有7000t/a,总产能不到2万t/a,年产量不足1万t。2007年我国己内酰胺产能已达到46万t/a,产量达到36.7万t。  相似文献   

19.
《辽宁化工》2007,36(2):91-91
据调查,2006~2007年后国内可年产醋酸大约300万t/a(不考虑装置关闭),比现有产能翻了近一番,预计2010年国内醋酸产能将达到503万t/a。  相似文献   

20.
重点研究了PVC系列产品(PVC、VCM和EDC)1996年以来的全球市场。美国EDC产能近年增大了390万t/a、VCM和PVC产能分别增大了177万t/a和108万t/a,中东EDC出口能力今后几年将增大70万t/a;达到126万t/a以上,VCM出口能力也将增大20万t/a,达到25万t/a水平。在美国和中东低电价地区生产的PVC系列产品,现在和将来都是抑制PVC国际市场价格的主要因素。为确保我国PVC产业健康发展,建议国家决策部门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我国电石企业和氯碱企业实施长期不变的特殊低电价政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